預定義模板
自定義模板
博客頭圖
最佳顯示效果(980 * 265)
博客背景色
模塊背景
模塊標題背景
模塊標題文字
攝影沙龍
普通
|
寬屏
美圖欣賞
普通
|
寬屏
音樂之聲
普通
|
寬屏
視頻瀏覽
普通
|
寬屏
寵物寶貝
普通
|
寬屏
默認模板
普通
|
寬屏
嘻哈戀人
普通
|
寬屏
科技路標
普通
|
寬屏
雲淡風清
普通
|
寬屏
木製長槍
普通
|
寬屏
時光沙漏
普通
|
寬屏
曾經滄海
普通
|
寬屏
時尚節拍
普通
|
寬屏
政話時分
普通
|
寬屏
佛手天下
普通
|
寬屏
文學城首頁
博客首頁
登錄
注冊
COCSINC
首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個人資料
COCSINC
給我悄悄話
博客訪問:
最新文章
我的2007盛宴
文章分類
我的文章
(1)
歸檔
2007
(1)
01月 (1)
最新評論
淩晨時我將“我的2007盛宴”貼到這個我常常來看的版上...
正文
我的2007盛宴
(2007-01-09 22:11:52)
下一個
曾經以為我的最大理想是一個大廚房加兩個可愛的孩子,為自己的小家庭天天做飯是
最大的幸福。但現在發現為更大的家庭做盛宴,更是一種別樣的幸福。
援助中國民工
海外華人踏出第一步
多維記者呂賢修
熊卓,男,16歲,湖南省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機電部數控216班。家庭狀況:“我的父親鋸樹時不小心摔斷了手腳,哥哥去年服兵役,不能為家庭減輕負擔。自出事後,爸爸不能承受勞動工作,媽媽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負了3萬元的債。我希望領導給予幫助,我將埋頭苦學,遵紀守法,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幫助我的人。”因家計輟學的熊卓,在申請獎助金的信中寫到。
楊天樂,北京人,30歲,98年來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李洋,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博士。在紐約,與兩人有類似背景的年輕人,目前已有超過200人加入海外華人理事會,藉由實際行動對中國民工問題展開援助。他們的共識: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的組織。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機群,,腳下布滿小蟲子,針管和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幾乎混成一色。我們終於來到了肇慶民工村,一個垃圾堆積、失業民工聚居的小村。” 2006年11月4日,黃凱寧在拜訪過“垃圾村”後,寫下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慨“住在地球的另一邊的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在繁華的背後,這麽一片被人遺忘的荒蕪地上,有這麽一群人,他們住在竹棚小屋,背負著家庭困苦,搜尋著垃圾堆;他們遭受著離難,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依然樂觀向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農民工衍生的社會問題,究竟將由誰來承擔?
2個小時,4場愛情戲,8位男女主角,60多位義工,一個剛成立2個月的業餘劇團,外加一場搖滾樂。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
舞台上空,一座全長150碼的紅色大型迷宮,凸顯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也傾訴了海外年輕華人的思念與徬徨。“我想,愛情是不朽的;我想;中國是不朽的;向死去的徹底死去的愛情致敬!向活著永遠活著的中國致敬!”劇中有如此一段朗誦。“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祖宗的期待…”搖滾樂隊吶喊著。
“無論城裏孩子還是鄉下娃,都可以坐在陽光明媚的教室裏上課,一起接受知識的洗禮。”子不嫌母醜,他們期待。
子不嫌母醜
海外華人援助中國民工的第一步
在廣東肇慶的垃圾村裡,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爲何物。
多維記者呂賢修
繁華邊緣的垃圾村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分裝過的各種材料製品;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機群,舊衣服和棉被;腳下佈滿小蟲子、針管、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的顔色幾乎混成一色…”
2006年11月4日清早,黃凱寧與13位廣東商學院社會工作協會的誌願者來到肇慶,一座素有廣東“日內瓦”之稱的觀光城市。尋尋覓覓,繞過一間金碧輝煌的建築,“歡樂無限KTV”之後,眼前的所見,卻讓她怎麼也“歡樂”不起來。她隨後紀錄下上述的景觀。
黃凱寧,廣州人,平日於紐約從事房地產工作,並兼任海外華人理事會會長。6年前,她來美留學。但未曾料到,短短幾年間,自己的家鄉會出現這一座座的“垃圾村”。
“從垃圾堆中間穿過去就是他們的居住區,那裏隻有少數是用磚砌成的瓦房,更多的,是利用撿來的一些塑料和鐵皮簡易搭建起來的“家”。陽光,則從屋頂大洞小洞照進來。走進屋內,蒼蠅亂舞,小貓蝸居在主人的床上,潮濕的地麵,零亂的“家當”,整個房間充滿濃重的酸臭氣味。村裏的人大部分都出去撿垃圾了,一般晚上才回來,留下的多是一些婦女和兒童…”她在日誌中描述。
2006年12月,在一次法拉盛的社區活動中,黃凱寧對多維記者說明,村子裡居住的,其實是一群群外來工。由於找不到工作,他們白天在市區撿垃圾,晚上把垃圾分類後,賣給中間商。每個月2、300元的收入,供應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貴州、河南,按照自己的家鄉,居民們形成一個個小村落。有些年輕人,乾脆就在此成家,農忙或過年才回老家一趟。
在垃圾村裡,許多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對他們來說,卻是生活的一部份。沒有瓦斯、沒有電,整個村子隻有一個水龍頭,所有人都在那裡排隊。缺乏衛生觀念,他們平時就吃一些撿來的麵包,剩菜,或是煮一些家裏帶來的麵條過日子,撿來的水果多數已經腐爛。
很多家庭有多個孩子,小車裏推著一個,手裏挽著一個,屁股後麵跟著一個,最後,肚子還懷著一個。這些婦女大多是農村來的,不了解避孕措施,又不懂拒絕男人的要求。孩子越來越多,卻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一個本來就生活困難的家庭,又生了那麽多小孩,他們還有翻身的機會嗎?”她問。
為孩子們做更多事
在村子裡,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
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爲何物。
這讓她想起一個故事:
有人問放羊人:“放羊爲了什麽?”放羊人回答:“爲了娶媳婦。”“娶媳婦爲了什麽?”“爲了生娃。”:“生娃爲了什麽?”“爲了放羊。”
黃凱寧感慨,這些孩子,沒有戶口,不能接受正規教育。與外在社會缺乏接觸,沒有理想,沒有人生目標,他們永遠無法改寫自己的命運。她引述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隨父母入城的6至14歲兒童,約有643萬人。目前中國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狀況為:1.就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2.在流入地公辦學校裏借讀;3.就讀私立學校或寄宿學校;4.未隨父母流動的“留守兒童”在流出地接受義務教育;5.部分兒童無學可上,失學、輟學。
這點,肇慶垃圾村裡的孩子或許是幸福的。胡頌恒神父(Father Wotherspoon),近5年來,在北嶺山設立了7個學習中心。分別以方濟中心、利瑪竇學習中心,以及馬可波羅中心命名。
來自澳大利亞的胡頌恒神父,曾在香港任教十幾年,能講流利的廣東話。退休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肇慶,發現這個外來工聚居地,看到在街上遊蕩的孩子們。於是,靠著在市區貴族學校教英文來的收入,加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他成立了學習中心,並勸告孩子們來學習。
黃凱寧描述,垃圾村裏的方濟中心,是一間200平方尺左右的教室。教室裏沒有電燈,由一位誌願教師負責授課,課程包括語文,數學和英文。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有數十個年齡由5到10歲不等的孩子,從教室裡坐到教室外。孩子們臉上流露著樂觀的微笑,肮髒的穿著,掩蓋不住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在山的另一側的利瑪竇學習中心,有2位殘疾人士誌願擔任教師。學生除了自然課、美術課外,還有電腦課可上,可以學習上網。至於2座小山外的馬可波羅中心,有水有電,是她所拜訪4個中心裡,條件最好的。但2間教室,確有近200位學生,一個是小班,教1到3年級;一個是大班,教4到6年級。在參觀行程中,黃凱寧代表海外華人理事會,向胡頌恒神父捐助了1000元人民幣獎學金,支持2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到正規學校讀書。
第一次接觸,黃凱寧與誌願者們能做的不多。除了這筆獎學金,加上一批藥物和學習用品。其餘的,無非隻是逐戶發傳單,提醒孩子們注意衛生,垃圾堆裡的食物不能吃,以及小心火燭。伴著夕陽,下山的途中,除了感慨孩子們的未來,她暗自許下心願,回到紐約後,一定要帶領海外華人理事會,為這些孩子做更多事。
“在美國,我們也是外來工”
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來自農村的民工,在城市裡遇到的問題,除了失業、子女教育,更普遍的,是自身權益的保障。海外華人理事會創辦人李戈回憶,她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議題,是在2003年10月,她回母校廣東商學院參加校慶,並受邀於社工係講課。當時謝澤憲教授正在進行珠江三角洲工傷調查報告,發現工廠裡受傷的工人,近8成是農民工。中國每年4萬多個手指被砍的事故發生,其中 6成的受傷工人與工廠沒有合同,一半的工廠未提供工人保險。工人受傷後,8成以上不知到何處尋求幫助,其中多數僅受到親友相助,而不是工廠或政府。
謝澤憲向她表示,自己有一項“朋輩互助”計畫,由大學生向農工施行自我保護教育。由於大學生與職校學生,或年輕的農工年齡相仿,施行教育較容易被接受。而這些職校生畢業後,也能進一步在工廠裡影響周邊的人。他希望李戈能以其社工背景,協尋海外訓練、資金援助,以啟動這個項目。
當時,李戈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項目。首先,基於個人經驗,這些外來農工,就像美國的新移民,完全不瞭解自己的權益,很容易被欺負。她還記得7年前,自己在廣州上飛機時,父親說“到了美國,就跟廣州火車站的民工一樣…”其次,她指出,隨著中美貿易的增長,勞工權益的保護,一直是美方關注的焦點。許多中國企業要接美國訂單,必須先符合美國公司對此的要求。而美國民間也有許多機構,持續以關懷弱勢,作為推動中美交流的方向。
自喬治亞大學取得社工碩士,李戈目前於紐約一家歷史悠久的慈善機構擔任全職社工。在決心推動“朋輩互助”後,經由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推薦,她與位於華府的中美法律合作基金會接洽,並於05年順利申請到1萬5千美元的經費。同年暑假,她用了自己積存2年的假期,帶著這筆錢回中國,項目正式啟動。
“朋輩互助”,在中國又稱“進城務工青年崗前培訓項目”。配合多倫多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中山大學的協助指導,32名來自廣東商學院社工係、法律係的學生,事先利用2個月的時間自編教材,內容包含勞動法、城市適應、職業病與工傷預防,以及生殖健康等課程。李戈指出,這是中國首次由大學生誌願者對進城務工青年進行崗前培訓。中國有3000多萬的大學生,三分之一來自農村。這個項目,除了提供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經驗,也維護了進城務工青年的正當權益。
由於湖南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民工輸出地,第一次施行,廣東商學院選擇了湖南的2所職業學校。8月,永洲縣哈佛工程學校,以及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共有360名學生參加了課程。
“我們今天是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走進教室的,大家經過昨天的講課和晚上的聯歡,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友誼。在上午的工傷預防、職業病預防主題的講解中,最能帶動氣氛和情緒的,是幾個體驗性的遊戲。剝橘子的遊戲中,培訓對象們分別用三隻手指、兩隻手指和一隻手指剝橘子。分享的時候,培訓對象們都說出了缺少手指,就像剝桔子這麽簡單動作,都將帶來麻煩和痛苦。我們進而引導他們,思考在工作中預防工傷的重要性。”
“臨別時,我看到了很多同學的眼中充滿了依戀。的確,兩天的真誠交流,使我們之間建立了信任和渴望進一步的交流。一位同學對處理拖欠工資糾紛的處理,以報復老闆的回答令我震驚不已。我進一步問他爲什麽?他說這樣能解恨。我再問他還有別的嗎?他很堅決地說沒有。我問他有沒有想到他的家人怎麽辦?老闆的家人怎麽辦?他遲疑了好久,最後低聲地對說他從來沒想過,隻是依靠直覺和聽別人講,這樣才解恨。他很認真地聽我解釋,然後對我說:“謝謝你,我會告訴我認識的人這些的”。我當時很自豪,一番談話,能讓這個倔強的小夥子能對一個極端的問題有所思考。” 2位大學生分別在日記中寫到。
身為指導老師,李戈最感動的時刻,是最後一天課程結束,離開教室時,所有學生自發地以課程中學到的“愛的鼓勵”來向一行人道別。拍手4次,然後伸出2隻拇指,這象徵關愛自己、也關心他人。李戈分析此行收穫,最起碼啟發了職校生對自我的關愛。至於大學生,也體驗了外在的世界,並主動關懷這些農工。在項目結束後,許多學生仍持續去工廠上課、看望民工村。其中一位家住肇慶的學生,後來發現了垃圾村。
子不嫌母醜
暑假項目的成功,給了李戈信心。回到紐約後,她立即與友人薑笑律師,以及一群支持者,成立海外華人理事會。05年12月,第一次舉辦募款活動,但由於缺乏經驗,最後隻募到100多元美金,這令她有些沮喪。她認為,這樣的難題,至今依然存在。有些人看到相關的英文報導,會覺得這是在丟中國人的臉。有些人,隻是嘆一口氣,說這是很好的想法。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然後就沒下文了。
從暑假的經驗中,李戈發現,單是在平江縣,這個全國100貧之一的縣城,很多的學生的家,都在偏遠的農村,通常上學步行需要近兩個小時。每年初中畢業2萬人,隻有不足8000人接受高中教育。平江技校有40%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完成學業。她指出,1年200元美金的學費,對許多華人來說,可能隻是一頓飯。但用來資助技工學校的學生,孩子畢業,馬上每個月就可以賺1000多元人民幣,等於救了一家人。
2006年暑期,海外華人理事會舉辦聯誼活動,對象是在美專業人士及留學生。累積3次活動剩下的報名費及額外捐款,共募得550元美金。11月,由會長黃凱寧帶回中國,350元用於垃圾村,購買急救藥、書本、書包。剩下的1000人民幣成立獎學金,送2個孩子進公立學校讀書。另外200元送到平江縣,資助2位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的學生回職業學校讀書。
李戈說明,接受資助,必須由村委會及學校,證明學生交學費有困難。而捐款直接交給學校,所以不會被家長挪用。此外,廣東也有誌願者追蹤,確定孩子真的去了學校。
對於目前在美募款的作法,她表示,對於許多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尤其是來到美國後,等於為自己開了一扇窗,為何不回去幫他們也開一扇窗?中美合作,做研究、動嘴的人很多。但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的共同理念,是實實在在地做些事。而這個5人創始的組織,目前已有200多名會員。多數會員是留學生或專業人士,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雖然許多成員缺乏鄉村經驗,但大家一致認為:在美國,不論在校或工作,我們就是外來工!
同時,一方麵為了回報社區支持,接觸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另一方麵也累積組織成員經驗,海外華人理事會在紐約展開了一係列針對華人家長的子女性教育講座,營養講座,以及戶外運動。
2006年6月,受中美法律合作基金資助,海外華人理事會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廣東商學院,於北京合辦“農民工服務及工業社會工作研討會”,繼續推廣朋輩互助。李戈表示,中國目前已有20多所大學對此計畫表示興趣,07年有望在北京、武漢、四川,增加3至4所大學參與。未來,更將成立中國民工熱線,提供法律和心理諮詢服務。
記者問:盲流是無法解決的事?她舉例,這就像一個小男孩,把沙灘旁奄奄一息的魚,一條條撿起,丟回海裡。有人問:這麼多魚,你能救多少?他回答:救一條算一條。
這聽來有些消極。的確,李戈指出,海外華人理事會目前還需要更正式的結構,更多會員,以及積極有力的募款活動。但該怎麼做?10月14日的一次聚會中,有人建議:那不然做齣戲吧!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
“我們的腳下並不是大地,我們的身邊沒有生活。那個男子不鍾情?那個女兒不懷春?”摘自劇中朗誦。
多維記者呂賢修
演我們自己的故事
2006年12月31日下午,紐約時代廣場擠滿了等待倒數的人群。但不遠的上東城,在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宿舍的活動中心內,另一股熱情也正在醞釀。
“社會主義的陽光太…刺眼了!祖國的花朵太…千篇一律了!都是一群隻,會,做,愛,的小混蛋!列寧同誌已經不…咳嗽了,他已經不…發燒了!”導演任軍,或跪、或滾、或嘶喊,使出全身解數,激發彩排現場熱烈的氣氛。在這特殊的節日,要讓4、50名由義工組成的演出團摒除雜念,對他而言,似乎是一項挑戰。
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
任軍,清華大學外語係畢業,2004年來美留學。於波士頓大學取得社工碩士後,目前於紐約州政府擔任社工。自幼便有明星夢,他曾經加入清華戲劇隊。然而,幹部式的管理,以及反覆重演經典劇作的傳統風格,令他感到格格不入,最後選擇退出。25歲前,他寫了3部前衛劇,與非專業演員合作,企圖與標榜專業的清華戲劇隊抗衡。代表作包括:“關於畢業的未來主義”三部曲: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詩劇《長髮 . 詩歌 . 自行車》(2000);集體未來主義大型多媒體話劇《N個未來主義的畢業宣言》(2003); 清華大學第一部露天小劇場戲劇《柏拉圖,請隨手關燈…》(2004)。
本身也是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在這次的演出中,任軍兼任編劇及導演。對此,他說明,在組織活動中認識這些演員,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想在紐約這個舞台上扮演好自己。但朝九晚五的城市的壓力,卻壓抑了這些熱情與潛力。事實上,劇中人的性格,都是由此啟發。藉著這部作品,他想演出年輕專業的一代,自己的故事,以及對異鄉人生的看法。
2個小時,4場愛情戲,每場戲1男1女,由朗誦家書引導出故事。任軍表示,8個人是主線,不是主角。但過程中加入其他角色,把故事表達地更豐富。雖然是愛情戲,他想強調,愛情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狀態。其實,許多身邊的小事,是可以感動人的。“在高高低低的舞台上品味人生,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套用他的原話。
在他的構想中,中國風味的舞台的設計,加上點左翼。紅色的大型迷宮,以及革命海報,也許有些人一看到就想逃跑,但他要的就是這種錯亂的感覺。而門票上印著瑪麗蓮夢露及毛澤東的肖像,則象徵思念與徬徨,以及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
“一個中國式的和平崛起,加一個完美的周傑倫的轉身,加一個清涼的京味兒髒話,等於一個全世界人民學壞“愛情”的事實。我從波士頓來,走路去紐約。來到海上可是,沒有鰓不能呼吸愛情的美。醞釀一個春暖花開的陽謀…一定要解放紐約!”簡單、抽象的宣傳字句,任軍想保持神秘感,讓觀眾對這齣劇毫無所知。他相信,抱著一種期待,來了保證會很驚喜。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依照任軍的構想,是他情愛三部曲的第一部。接下來,《人人都有小情人,我的要帶去22世紀》,以及《散裝2008與遍體鱗傷》,將分別以電影與寫實戲劇的方式呈現。他也希望,如果第一部戲成功,未來有機會巡迴演出,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參與後續的製作。
希望總是美好的。然而,話鋒一轉,他也承認,劇團成立隻有2個月,500個座位,票房還是最大的壓力。他瞭解,要吸引人來捐錢、看戲,挑選大家耳熟能詳的題材是捷徑,但還是希望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一個25歲的年輕導演,加上一群業餘演員,我們相信可以把這齣戲演得成功。我想問:你們敢不敢來看?”他說。
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
海外華人理事會的成員背景,反映在這次的演出陣容中。楊天樂,北京人,98年來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她說明,這次她飾演的角色,是一個20多歲的女孩,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後在美國當大學老師。丈夫的背景相似,雖然彼此相愛,但因為生活中的許多小矛盾,最後步上分手之途。
她回憶,早先看到網上徵演員的廣告,覺得很唯美,因此報名。在招聘會中,她進一步瞭解這個組織,發現大家年齡相仿,而且都有心幫助中國。長久以來,自己一直是學生,一路很順利。但看到很多農村報導,想幫他們,卻不知從何開始。尤其是走出來後,回頭看一看,她發現這是一個機會。她最認同的,是組織成員的共識: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組織。
與楊天樂演對手戲的李洋,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博士,透過友人介紹,成為組織成員。05年來美,他發覺,在紐約這樣一個勢利的城市,一群中國人一起工作,而且能協助老家的弱勢群體,很有激情。
過去曾參加過學校非正式的戲劇演出,但從未有前衛演出的經驗。這次,他除了興奮,還有好奇。他所參與的第3幕,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表達方式特別。有4個小偷來光顧,正巧夫妻兩人在吵架。過去的相愛原因,以及吵架的原因,都是小偷在偷東西時,逐漸發現的線索。最後,居然由小偷來解釋故事。在同一時空,表現不同時空的事件。
對於這樣的情節,他的體認是,在國內,親戚朋友多,夫妻鬧意見,有很多方式可解決。但在國外,隻有靠自己。加上日子單調,長期下來,可能造成對家庭生活的失望。但就算離婚,身處異鄉,2人仍有共同的生活圈,未來如何麵對彼此?
黃波波,北京人,29歲,北京大學畢業,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科技博士。曾參加北大合唱團,在北大10大歌手比賽獲得特等獎,99年畢業時,曾舉辦個人演唱會。這次演出,應導演要求,她將成為貫穿全劇的靈魂歌者,演唱多首凸顯人性慾望的抒情歌曲。
與組織成員是朋友,加上唱歌是個人的興趣,又喜歡這齣劇,所以參加。對於這齣戲,她認為,尤其是一段北島的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恰巧印證了自己的在美國的生活經驗,看到了好人,也看到了壞人。
童年學鋼琴,閒暇時也自己作曲,黃波波原本想從事藝術經紀人,曾在法國學習藝術管理。對於藝術夢,她相信將來有機會,還是朝這方麵發展。參與這次活動,勾起她許多回憶。前一次有這樣的熱情,是北大畢業演唱會時。她特別懷念這種感覺,一大群人做同一件事。
紅色迷宮下的茫然
“曾經的妳我,匆匆的結果,無話可說。茫然的因果,安靜的解脫,一帶而過…”這是溟火樂隊創作的情歌《煙火》當中的一段歌詞。這次晚會,為了讓觀眾能盡興,在戲劇演出後,將安排一場搖滾演唱會。據透露,為了呼應戲劇的革命調子,屆時溟火樂隊的將以一首搖滾版的國際歌登場。
鍾韜,32歲,溟火樂隊主唱。他介紹,樂隊創團2年多,團員都是70年代出生,分別來自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因為喜愛音樂,透過網路聚在一起,想搞些自己的作品。樂隊採集體創作,每個人都寫詞,主要作曲者是鍵盤手鄭宏揚。作品分2類,包含較為大眾路線的抒情搖滾,以及強烈另類的龐克搖滾樂。
6位團員中,有5位從事電腦業,鍾韜是其中唯一的例外。來自杭州,鍾韜在中國時從事服裝工程管理。來美6年,在羅德島大學取得紡織科技碩士後,他目前在紐約為知名女裝公司,負責中國下單業務。
在他眼中,因為可以接觸全世界,紐約生活一點也不單調。然而,接納這個社會,未必等於要被它認同。溟火的歌曲中,有強烈的中國風格,也透露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像是漂流的根,尋找一種歸屬感。他感慨“像我們這些在美國受過教育,在美國公司工作的人。雖然都想融入主流社會,但不由自主地,最後還是與有相同背景的人走在一起。像是一艘船,總有一部份浮在水上,融不進去。”
義務參與這次演出,鍾韜認為,民工是被中國忽略的一個群體,海外華人理事會的方向特別,而且專注於團結兩地華人的力量。與導演在一次波士頓的募款演出中相識,他分析,任軍雖然看來玩事不恭,但內心很中國,而且懷舊。比如這次舞台上的海報,全都是70年代的標語。這齣戲,可說喚起了許多70年代人的回憶與共鳴。這點,與樂團的訴求類似,雙方一拍即合。
演唱會所選擇的8首自創歌曲,都與戲劇相呼應。他舉例一首《有理想的年代》,歌詞敘述“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祖宗的期待…”至於饒舌段落,“富人偷朋友的裘皮大衣,野狗在垃圾堆裡尋找果丹皮。流浪漢手裡抓著分幣,女人在鍋台旁邊哭泣…”
此次演出的另一特點,將舞台移至觀眾區中,拉近彼此距離。因此,舞台設計也十分另類。一座以150碼紅布搭建的迷宮,將懸掛於演出場地上方。對此,設計者林海說明,選擇紅色,是為了喚起大家對中國的共同情感。至於迷宮,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林海,北京人,30歲,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畢業,於荷蘭取得建築碩士,來美不滿一年,目前於紐約擔任建築師。剛來紐約,他想多認識些朋友,參加過一次組織的募款聚會,發現與年輕人在一塊,特別有意思。因此,他找了另2位華人建築師擔任施工顧問,合力打造這座舞台。
在構思設計前,他沒看過劇本,隻知道這齣戲的概念,是講述年輕華人在紐約的情感生活。恰巧他也剛到紐約,所以融入了自己對紐約的解讀。留學歐洲時,林海喜歡觀察大城市。最深的感受,大城市就像一座迷宮。尤其是紐約,在圓夢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迷失。對他而言,來紐約是一個挑戰。而這次設計舞台,可說又是另一項新嘗試。
在幾次社區活動中,他常被組織成員專注細節,以及樂於幫助每一個人的熱忱感動。他發現,出國之後,自己較少關注國內的議題。但沒想到這麼多人,同樣離鄉背井,卻願意回頭關心家鄉的人。因此,有機會義務協助設計舞台,更像是一種特殊的意義。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演出及購票資訊
演出地演:Pope Auditorium @ Fordham University
(113 West 6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3)
演出時間:2007年1月13日,晚間7時至11時
演出票價:貴賓票: 50元(含捐款);;普通票: 30元 ;學生票:20元(取票時需出示學生證)
購票方式:
1.網上購票:http://www.cocservices.org (1月7日截止)
2.郵購購票:請將個人、公司支票或現金支票,郵寄:F.D.R. Station P.O. Box 6940
New York, NY 10150 支票抬頭:COCS(1月7日截止)
3.售票點:周一至周日 (1月12日截止)
法拉盛:中國廣播影視音像出版中心 (10AM 到9 PM)
地址:46-22 Kissena Blvd., Flushing, NY 11355
電話:718-321-8708 傳真:718-321-8706
曼哈頓:331 East 14 St, New York, NY10003(11AM 到10 PM )
電話:212-228-2098
4.演出現場購票:地點如上。聯絡電話:347-617-2687
捐款及參加會員:海外華人理事會http://www.cocservices.org
溟火樂隊網址:http://www.mindfireband.com
宣傳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x5_x2Ql4s
All student tickets sold out!!! Only got a few regular and VIP tickets
Please hurry up!!! we extend the online ticket selling until Jan 10, 2007.
Thanks for all the support!
COCS, event committee
web:http://www.cocservices.org
[
打印
]
[
加入書簽
]
閱讀
()
┆
評論
(1)
評論
COCSINC
2007-01-10 14:44:46
回複
悄悄話
淩晨時我將“我的2007盛宴”貼到這個我常常來看的版上,今早一看被刪了。我很希
望斑竹們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何有人回國給小孩捐款的貼子貼在這沒刪?連法
輪功賣票的貼子也置頂了。我們”海外華人援助中國民工的第一步”,卻得不到自
己最常來的版的支持呢?是多維的台灣記者鼓勵我到文學城上貼的,他說這是中國
人的地方。文學城的宗旨是“立足北美,麵向中國,服務全球華人”。我們的宗旨
是“凝聚華人偉大的力量”。
是的,這是個沒有菜的帖子,但我相信同做菜一樣:好吃好看的東西後麵,都有一
顆愛心!
一如我的貼子裏說的:“曾以為我最大的理想是有一個大廚房兩個可愛的小孩,為
自己的小家庭做飯是最大的幸福,但在同六十幾位義工一起用了兩個月為紐約華人
籌備了這2007的盛宴後,我發現為更大的家庭做飯,更有別樣的幸福”。
以下我會貼多維記者對我們這個2007盛宴背後的故事報導,隻是讓更多的知道我們
在幹著這麽一件事。也希望能得到這個我最常來的版支持。謝謝!
多維的報導
援助中國民工
海外華人踏出第一步
多維記者呂賢修
熊卓,男,16歲,湖南省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機電部數控216班。家庭狀況:“我的
父親鋸樹時不小心摔斷了手腳,哥哥去年服兵役,不能為家庭減輕負擔。自出事後,
爸爸不能承受勞動工作,媽媽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負了3萬元的債。我希望
領導給予幫助,我將埋頭苦學,遵紀守法,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幫助我的人。”
因家計輟學的熊卓,在申請獎助金的信中寫到。
楊天樂,北京人,30歲,98年來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李洋,
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博士。在紐約,與兩人有類
似背景的年輕人,目前已有超過200人加入海外華人理事會,藉由實際行動對中國民
工問題展開援助。他們的共識: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的組織。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機群,,腳下布滿小蟲子,
針管和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幾乎混成一色。
我們終於來到了肇慶民工村,一個垃圾堆積、失業民工聚居的小村。” 2006年11月
4日,黃凱寧在拜訪過“垃圾村”後,寫下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慨“住在地球的
另一邊的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在繁華的背後,這麽一片被人遺忘的荒蕪地上,有
這麽一群人,他們住在竹棚小屋,背負著家庭困苦,搜尋著垃圾堆;他們遭受著離
難,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依然樂觀向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農民
工衍生的社會問題,究竟將由誰來承擔?
2個小時,4場愛情戲,8位男女主角,60多位義工,一個剛成立2個月的業餘劇團,
外加一場搖滾樂。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
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
生學者聯誼會,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
瘦 ·紐約的後轉身》。
舞台上空,一座全長150碼的紅色大型迷宮,凸顯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也傾訴了
海外年輕華人的思念與彷徨。“我想,愛情是不朽的;我想;中國是不朽的;向死
去的徹底死去的愛情致敬!向活著永遠活著的中國致敬!”劇中有如此一段朗誦。
“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祖宗的
期待…”搖滾樂隊呐喊著。
“無論城裏孩子還是鄉下娃,都可以坐在陽光明媚的教室裏上課,一起接受知識的
洗禮。”子不嫌母醜,他們期待。
子不嫌母醜
海外華人援助中國民工的第一步
在廣東肇慶的垃圾村裏,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
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為
何物。
多維記者呂賢修
繁華邊緣的垃圾村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分裝過的各種材料製品;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
機群,舊衣服和棉被;腳下布滿小蟲子、針管、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
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的顏色幾乎混成一色à”
2006年11月4日清早,黃凱寧與13位廣東商學院社會工作協會的誌願者來到肇慶,一
座素有廣東“日內瓦”之稱的觀光城市。尋尋覓覓,繞過一間金碧輝煌的建築,
“歡樂無限KTV”之後,眼前的所見,卻讓她怎麽也“歡樂”不起來。她隨後紀錄下
上述的景觀。
黃凱寧,廣州人,平日於紐約從事房地產工作,並兼任海外華人理事會會長。6年前,
她來美留學。但未曾料到,短短幾年間,自己的家鄉會出現這一座座的“垃圾村”。
“從垃圾堆中間穿過去就是他們的居住區,那裏隻有少數是用磚砌成的瓦房,更多
的,是利用撿來的一些塑料和鐵皮簡易搭建起來的“家”。陽光,則從屋頂大洞小
洞照進來。走進屋內,蒼蠅亂舞,小貓蝸居在主人的床上,潮濕的地麵,零亂的
“家當”,整個房間充滿濃重的酸臭氣味。村裏的人大部分都出去撿垃圾了,一般
晚上才回來,留下的多是一些婦女和兒童à”她在日誌中描述。
2006年12月,在一次法拉盛的社區活動中,黃凱寧對多維記者說明,村子裏居住的,
其實是一群群外來工。由於找不到工作,他們白天在市區撿垃圾,晚上把垃圾分類
後,賣給中間商。每個月2、300元的收入,供應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貴州、河南,
按照自己的家鄉,居民們形成一個個小村落。有些年輕人,幹脆就在此成家,農忙
或過年才回老家一趟。
在垃圾村裏,許多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對他們來說,卻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
瓦斯、沒有電,整個村子隻有一個水龍頭,所有人都在那裏排隊。缺乏衛生觀念,
他們平時就吃一些撿來的麵包,剩菜,或是煮一些家裏帶來的麵條過日子,撿來的
水果多數已經腐爛。
很多家庭有多個孩子,小車裏推著一個,手裏挽著一個,屁股後麵跟著一個,最後,
肚子還懷著一個。這些婦女大多是農村來的,不了解避孕措施,又不懂拒絕男人的
要求。孩子越來越多,卻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一個本來就生活困難的家庭,
又生了那麽多小孩,他們還有翻身的機會嗎?”她問。
為孩子們做更多事
在村子裏,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
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
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
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為何物。
這讓她想起一個故事:
有人問放羊人:“放羊為了什麽?”放羊人回答:“為了娶媳婦。”“娶媳婦為了
什麽?”“為了生娃。”:“生娃為了什麽?”“為了放羊。”
黃凱寧感慨,這些孩子,沒有戶口,不能接受正規教育。與外在社會缺乏接觸,沒
有理想,沒有人生目標,他們永遠無法改寫自己的命運。她引述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隨父母入城的6至14歲兒童,約有643萬
人。目前中國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狀況為:1.就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2.在流入
地公辦學校裏借讀;3.就讀私立學校或寄宿學校;4.未隨父母流動的“留守兒童”
在流出地接受義務教育;5.部分兒童無學可上,失學、輟學。
這點,肇慶垃圾村裏的孩子或許是幸福的。胡頌恒神父(Father Wotherspoon),近
5年來,在北嶺山設立了7個學習中心。分別以方濟中心、利瑪竇學習中心,以及馬
可波羅中心命名。
來自澳大利亞的胡頌恒神父,曾在香港任教十幾年,能講流利的廣東話。退休後一
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肇慶,發現這個外來工聚居地,看到在街上遊蕩的孩子們。
於是,靠著在市區貴族學校教英文來的收入,加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他成立了學
習中心,並勸告孩子們來學習。
黃凱寧描述,垃圾村裏的方濟中心,是一間200平方尺左右的教室。教室裏沒有電燈,
由一位誌願教師負責授課,課程包括語文,數學和英文。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有數
十個年齡由5到10歲不等的孩子,從教室裏坐到教室外。孩子們臉上流露著樂觀的微
笑,肮髒的穿著,掩蓋不住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在山的另一側的利瑪竇學習中心,有2位殘疾人士誌願擔任教師。學生除了自然課、
美術課外,還有電腦課可上,可以學習上網。至於2座小山外的馬可波羅中心,有水
有電,是她所拜訪4個中心裏,條件最好的。但2間教室,確有近200位學生,一個是
小班,教1到3年級;一個是大班,教4到6年級。在參觀行程中,黃凱寧代表海外華
人理事會,向胡頌恒神父捐助了1000元人民幣獎學金,支持2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到正
規學校讀書。
第一次接觸,黃凱寧與誌願者們能做的不多。除了這筆獎學金,加上一批藥物和學
習用品。其餘的,無非隻是逐戶發傳單,提醒孩子們注意衛生,垃圾堆裏的食物不
能吃,以及小心火燭。伴著夕陽,下山的途中,除了感慨孩子們的未來,她暗自許
下心願,回到紐約後,一定要帶領海外華人理事會,為這些孩子做更多事。
“在美國,我們也是外來工”
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來自農村的民工,在城市裏遇到的問題,除了失業、子女
教育,更普遍的,是自身權益的保障。海外華人理事會創辦人李戈回憶,她第一次
接觸到這個議題,是在2003年10月,她回母校廣東商學院參加校慶,並受邀於社工
係講課。當時謝澤憲教授正在進行珠江三角洲工傷調查報告,發現工廠裏受傷的工
人,近8成是農民工。中國每年4萬多個手指被砍的事故發生,其中 6成的受傷工人
與工廠沒有合同,一半的工廠未提供工人保險。工人受傷後,8成以上不知到何處尋
求幫助,其中多數僅受到親友相助,而不是工廠或政府。
謝澤憲向她表示,自己有一項“朋輩互助”計畫,由大學生向農工施行自我保護教
育。由於大學生與職校學生,或年輕的農工年齡相仿,施行教育較容易被接受。而
這些職校生畢業後,也能進一步在工廠裏影響周邊的人。他希望李戈能以其社工背
景,協尋海外訓練、資金援助,以啟動這個項目。
當時,李戈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項目。首先,基於個人經驗,這些外來農工,
就像美國的新移民,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權益,很容易被欺負。她還記得7年前,自己
在廣州上飛機時,父親說“到了美國,就跟廣州火車站的民工一樣à”其次,她指出,
隨著中美貿易的增長,勞工權益的保護,一直是美方關注的焦點。許多中國企業要
接美國訂單,必須先符合美國公司對此的要求。而美國民間也有許多機構,持續以
關懷弱勢,作為推動中美交流的方向。
自喬治亞大學取得社工碩士,李戈目前於紐約一家曆史悠久的慈善機構擔任全職社
工。在決心推動“朋輩互助”後,經由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推薦,她與位於華府的
中美法律合作基金會接洽,並於05年順利申請到1萬5千美元的經費。同年暑假,她
用了自己積存2年的假期,帶著這筆錢回中國,項目正式啟動。
“朋輩互助”,在中國又稱“進城務工青年崗前培訓項目”。配合多倫多大學、香
港浸會大學,及中山大學的協助指導,32名來自廣東商學院社工係、法律係的學生,
事先利用2個月的時間自編教材,內容包含勞動法、城市適應、職業病與工傷預防,
以及生殖健康等課程。李戈指出,這是中國首次由大學生誌願者對進城務工青年進
行崗前培訓。中國有3000多萬的大學生,三分之一來自農村。這個項目,除了提供
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經驗,也維護了進城務工青年的正當權益。
由於湖南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民工輸出地,第一次施行,廣東商學院選擇了湖南的
2所職業學校。8月,永洲縣哈佛工程學校,以及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共有360名學
生參加了課程。
“我們今天是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走進教室的,大家經過昨天的講課和晚上的聯
歡,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友誼。在上午的工傷預防、職業病預防主題的講解中,最
能帶動氣氛和情緒的,是幾個體驗性的遊戲。剝橘子的遊戲中,培訓對象們分別用
三隻手指、兩隻手指和一隻手指剝橘子。分享的時候,培訓對象們都說出了缺少手
指,就像剝桔子這麽簡單動作,都將帶來麻煩和痛苦。我們進而引導他們,思考在
工作中預防工傷的重要性。”
“臨別時,我看到了很多同學的眼中充滿了依戀。的確,兩天的真誠交流,使我們
之間建立了信任和渴望進一步的交流。一位同學對處理拖欠工資糾紛的處理,以報
複老板的回答令我震驚不已。我進一步問他為什麽?他說這樣能解恨。我再問他還
有別的嗎?他很堅決地說沒有。我問他有沒有想到他的家人怎麽辦?老板的家人怎
麽辦?他遲疑了好久,最後低聲地對說他從來沒想過,隻是依靠直覺和聽別人講,
這樣才解恨。他很認真地聽我解釋,然後對我說:“謝謝你,我會告訴我認識的人
這些的”。我當時很自豪,一番談話,能讓這個倔強的小夥子能對一個極端的問題有
所思考。” 2位大學生分別在日記中寫到。
身為指導老師,李戈最感動的時刻,是最後一天課程結束,離開教室時,所有學生
自發地以課程中學到的“愛的鼓勵”來向一行人道別。拍手4次,然後伸出2隻拇指,
這象征關愛自己、也關心他人。李戈分析此行收獲,最起碼啟發了職校生對自我的
關愛。至於大學生,也體驗了外在的世界,並主動關懷這些農工。在項目結束後,
許多學生仍持續去工廠上課、看望民工村。其中一位家住肇慶的學生,後來發現了
垃圾村。
子不嫌母醜
暑假項目的成功,給了李戈信心。回到紐約後,她立即與友人薑笑律師,以及一群
支持者,成立海外華人理事會。05年12月,第一次舉辦募款活動,但由於缺乏經驗,
最後隻募到100多元美金,這令她有些沮喪。她認為,這樣的難題,至今依然存在。
有些人看到相關的英文報導,會覺得這是在丟中國人的臉。有些人,隻是歎一口氣,
說這是很好的想法。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然後就沒下文了。
從暑假的經驗中,李戈發現,單是在平江縣,這個全國100貧之一的縣城,很多的學
生的家,都在偏遠的農村,通常上學步行需要近兩個小時。每年初中畢業2萬人,隻
有不足8000人接受高中教育。平江技校有40%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完成學
業。她指出,1年200元美金的學費,對許多華人來說,可能隻是一頓飯。但用來資
助技工學校的學生,孩子畢業,馬上每個月就可以賺1000多元人民幣,等於救了一
家人。
2006年暑期,海外華人理事會舉辦聯誼活動,對象是在美專業人士及留學生。累積
3次活動剩下的報名費及額外捐款,共募得550元美金。11月,由會長黃凱寧帶回中
國,350元用於垃圾村,購買急救藥、書本、書包。剩下的1000人民幣成立獎學金,
送2個孩子進公立學校讀書。另外200元送到平江縣,資助2位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
的學生回職業學校讀書。
李戈說明,接受資助,必須由村委會及學校,證明學生交學費有困難。而捐款直接
交給學校,所以不會被家長挪用。此外,廣東也有誌願者追蹤,確定孩子真的去了
學校。
對於目前在美募款的作法,她表示,對於許多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尤其是來
到美國後,等於為自己開了一扇窗,為何不回去幫他們也開一扇窗?中美合作,做
研究、動嘴的人很多。但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的共同理念,是實實在在地做些事。
而這個5人創始的組織,目前已有200多名會員。多數會員是留學生或專業人士,平
均年齡在35歲以下。雖然許多成員缺乏鄉村經驗,但大家一致認為:在美國,不論
在校或工作,我們就是外來工!
同時,一方麵為了回報社區支持,接觸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另一方麵也累積組織
成員經驗,海外華人理事會在紐約展開了一係列針對華人家長的子女性教育講座,
營養講座,以及戶外運動。
2006年6月,受中美法律合作基金資助,海外華人理事會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廣東
商學院,於北京合辦“農民工服務及工業社會工作研討會”,繼續推廣朋輩互助。
李戈表示,中國目前已有20多所大學對此計畫表示興趣,07年有望在北京、武漢、
四川,增加3至4所大學參與。未來,更將成立中國民工熱線,提供法律和心理谘詢
服務。
記者問:盲流是無法解決的事?她舉例,這就像一個小男孩,把沙灘旁奄奄一息的
魚,一條條撿起,丟回海裏。有人問:這麽多魚,你能救多少?他回答:救一條算
一條。
這聽來有些消極。的確,李戈指出,海外華人理事會目前還需要更正式的結構,更
多會員,以及積極有力的募款活動。但該怎麽做?10月14日的一次聚會中,有人建
議:那不然做出戲吧!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
“我們的腳下並不是大地,我們的身邊沒有生活。那個男子不鍾情?那個女兒不懷
春?”摘自劇中朗誦。
多維記者呂賢修
演我們自己的故事
2006年12月31日下午,紐約時代廣場擠滿了等待倒數的人群。但不遠的上東城,在
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宿舍的活動中心內,另一股熱情也正在醞釀。
“社會主義的陽光太à刺眼了!祖國的花朵太à千篇一律了!都是一群隻,會,做,
愛,的小混蛋!列寧同誌已經不à咳嗽了,他已經不à發燒了!”導演任軍,或跪、
或滾、或嘶喊,使出全身解數,激發彩排現場熱烈的氣氛。在這特殊的節日,要讓
4、50名由義工組成的演出團摒除雜念,對他而言,似乎是一項挑戰。
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康乃爾大學醫學
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
身》。
任軍,清華大學外語係畢業,2004年來美留學。於波士頓大學取得社工碩士後,目
前於紐約州政府擔任社工。自幼便有明星夢,他曾經加入清華戲劇隊。然而,幹部
式的管理,以及反覆重演經典劇作的傳統風格,令他感到格格不入,最後選擇退出。
25歲前,他寫了3部前衛劇,與非專業演員合作,企圖與標榜專業的清華戲劇隊抗衡。
代表作包括:“關於畢業的未來主義”三部曲: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詩劇《長
發 . 詩歌 . 自行車》(2000);集體未來主義大型多媒體話劇《N個未來主義的畢
業宣言》(2003); 清華大學第一部露天小劇場戲劇《柏拉圖,請隨手關燈…》
(2004)。
本身也是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在這次的演出中,任軍兼任編劇及導演。對此,他
說明,在組織活動中認識這些演員,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想在紐約這個
舞台上扮演好自己。但朝九晚五的城市的壓力,卻壓抑了這些熱情與潛力。事實上,
劇中人的性格,都是由此啟發。藉著這部作品,他想演出年輕專業的一代,自己的
故事,以及對異鄉人生的看法。
2個小時,4場愛情戲,每場戲1男1女,由朗誦家書引導出故事。任軍表示,8個人是
主線,不是主角。但過程中加入其他角色,把故事表達地更豐富。雖然是愛情戲,
他想強調,愛情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狀態。其實,許多身邊的小事,是可以感動人
的。“在高高低低的舞台上品味人生,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套用他的原
話。
在他的構想中,中國風味的舞台的設計,加上點左翼。紅色的大型迷宮,以及革命
海報,也許有些人一看到就想逃跑,但他要的就是這種錯亂的感覺。而門票上印著
瑪麗蓮夢露及毛澤東的肖像,則象征思念與彷徨,以及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
“一個中國式的和平崛起,加一個完美的周傑倫的轉身,加一個清涼的京味兒髒話,
等於一個全世界人民學壞“愛情”的事實。我從波士頓來,走路去紐約。來到海上
可是,沒有鰓不能呼吸愛情的美。醞釀一個春暖花開的陽謀à一定要解放紐約!”簡
單、抽象的宣傳字句,任軍想保持神秘感,讓觀眾對這出劇毫無所知。他相信,抱
著一種期待,來了保證會很驚喜。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依照任軍的構想,是他情愛三部曲的第一部。
接下來,《人人都有小情人,我的要帶去22世紀》,以及《散裝2008與遍體鱗傷》,
將分別以電影與寫實戲劇的方式呈現。他也希望,如果第一部戲成功,未來有機會
巡回演出,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參與後續的製作。
希望總是美好的。然而,話鋒一轉,他也承認,劇團成立隻有2個月,500個座位,
票房還是最大的壓力。他了解,要吸引人來捐錢、看戲,挑選大家耳熟能詳的題材
是捷徑,但還是希望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一個25歲的年輕導演,加上一群業餘演員,我們相信可以把這出戲演得成功。我
想問:你們敢不敢來看?”他說。
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
海外華人理事會的成員背景,反映在這次的演出陣容中。楊天樂,北京人,98年來
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她說明,這次她飾演的角色,是一個
20多歲的女孩,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後在美國當大學老師。丈夫的背景相似,雖然
彼此相愛,但因為生活中的許多小矛盾,最後步上分手之途。
她回憶,早先看到網上征演員的廣告,覺得很唯美,因此報名。在招聘會中,她進
一步了解這個組織,發現大家年齡相仿,而且都有心幫助中國。長久以來,自己一
直是學生,一路很順利。但看到很多農村報導,想幫他們,卻不知從何開始。尤其
是走出來後,回頭看一看,她發現這是一個機會。她最認同的,是組織成員的共識:
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組織。
與楊天樂演對手戲的李洋,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
博士,透過友人介紹,成為組織成員。05年來美,他發覺,在紐約這樣一個勢利的
城市,一群中國人一起工作,而且能協助老家的弱勢群體,很有激情。
過去曾參加過學校非正式的戲劇演出,但從未有前衛演出的經驗。這次,他除了興
奮,還有好奇。他所參與的第3幕,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表達方式特別。有4個小
偷來光顧,正巧夫妻兩人在吵架。過去的相愛原因,以及吵架的原因,都是小偷在
偷東西時,逐漸發現的線索。最後,居然由小偷來解釋故事。在同一時空,表現不
同時空的事件。
對於這樣的情節,他的體認是,在國內,親戚朋友多,夫妻鬧意見,有很多方式可
解決。但在國外,隻有靠自己。加上日子單調,長期下來,可能造成對家庭生活的
失望。但就算離婚,身處異鄉,2人仍有共同的生活圈,未來如何麵對彼此?
黃波波,北京人,29歲,北京大學畢業,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科技博士。
曾參加北大合唱團,在北大10大歌手比賽獲得特等獎,99年畢業時,曾舉辦個人演
唱會。這次演出,應導演要求,她將成為貫穿全劇的靈魂歌者,演唱多首凸顯人性
欲望的抒情歌曲。
與組織成員是朋友,加上唱歌是個人的興趣,又喜歡這出劇,所以參加。對於這出
戲,她認為,尤其是一段北島的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
銘。恰巧印證了自己的在美國的生活經驗,看到了好人,也看到了壞人。
童年學鋼琴,閑暇時也自己作曲,黃波波原本想從事藝術經紀人,曾在法國學習藝
術管理。對於藝術夢,她相信將來有機會,還是朝這方麵發展。參與這次活動,勾
起她許多回憶。前一次有這樣的熱情,是北大畢業演唱會時。她特別懷念這種感覺,
一大群人做同一件事。
紅色迷宮下的茫然
“曾經的你我,匆匆的結果,無話可說。茫然的因果,安靜的解脫,一帶而過à”這
是溟火樂隊創作的情歌《煙火》當中的一段歌詞。這次晚會,為了讓觀眾能盡興,
在戲劇演出後,將安排一場搖滾演唱會。據透露,為了呼應戲劇的革命調子,屆時
溟火樂隊的將以一首搖滾版的國際歌登場。
鍾韜,32歲,溟火樂隊主唱。他介紹,樂隊創團2年多,團員都是70年代出生,分別
來自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因為喜愛音樂,透過網路聚在一起,想搞些自己的作
品。樂隊采集體創作,每個人都寫詞,主要作曲者是鍵盤手鄭宏揚。作品分2類,包
含較為大眾路線的抒情搖滾,以及強烈另類的龐克搖滾樂。
6位團員中,有5位從事電腦業,鍾韜是其中唯一的例外。來自杭州,鍾韜在中國時
從事服裝工程管理。來美6年,在羅德島大學取得紡織科技碩士後,他目前在紐約為
知名女裝公司,負責中國下單業務。
在他眼中,因為可以接觸全世界,紐約生活一點也不單調。然而,接納這個社會,
未必等於要被它認同。溟火的歌曲中,有強烈的中國風格,也透露對現實生活的不
滿。像是漂流的根,尋找一種歸屬感。他感慨“像我們這些在美國受過教育,在美
國公司工作的人。雖然都想融入主流社會,但不由自主地,最後還是與有相同背景
的人走在一起。像是一艘船,總有一部分浮在水上,融不進去。”
義務參與這次演出,鍾韜認為,民工是被中國忽略的一個群體,海外華人理事會的
方向特別,而且專注於團結兩地華人的力量。與導演在一次波士頓的募款演出中相
識,他分析,任軍雖然看來玩事不恭,但內心很中國,而且懷舊。比如這次舞台上
的海報,全都是70年代的標語。這出戲,可說喚起了許多70年代人的回憶與共鳴。
這點,與樂團的訴求類似,雙方一拍即合。
演唱會所選擇的8首自創歌曲,都與戲劇相呼應。他舉例一首《有理想的年代》,歌
詞敘述“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
祖宗的期待à”至於饒舌段落,“富人偷朋友的裘皮大衣,野狗在垃圾堆裏尋找果丹
皮。流浪漢手裏抓著分幣,女人在鍋台旁邊哭泣à”
此次演出的另一特點,將舞台移至觀眾區中,拉近彼此距離。因此,舞台設計也十
分另類。一座以150碼紅布搭建的迷宮,將懸掛於演出場地上方。對此,設計者林海
說明,選擇紅色,是為了喚起大家對中國的共同情感。至於迷宮,相信每個人看了
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林海,北京人,30歲,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畢業,於荷蘭取得建築碩士,來美不滿一
年,目前於紐約擔任建築師。剛來紐約,他想多認識些朋友,參加過一次組織的募
款聚會,發現與年輕人在一塊,特別有意思。因此,他找了另2位華人建築師擔任施
工顧問,合力打造這座舞台。
在構思設計前,他沒看過劇本,隻知道這出戲的概念,是講述年輕華人在紐約的情
感生活。恰巧他也剛到紐約,所以融入了自己對紐約的解讀。留學歐洲時,林海喜
歡觀察大城市。最深的感受,大城市就像一座迷宮。尤其是紐約,在圓夢的過程中,
很容易讓人迷失。對他而言,來紐約是一個挑戰。而這次設計舞台,可說又是另一
項新嚐試。
在幾次社區活動中,他常被組織成員專注細節,以及樂於幫助每一個人的熱忱感動。
他發現,出國之後,自己較少關注國內的議題。但沒想到這麽多人,同樣離鄉背井,
卻願意回頭關心家鄉的人。因此,有機會義務協助設計舞台,更像是一種特殊的意
義。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演出及購票資訊
演出地演:Pope Auditorium @ Fordham University
(113 West 6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3)
演出時間:2007年1月13日,晚間7時至11時
演出票價:貴賓票: 50元(含捐款);;普通票: 30元 ;學生票:20元(取票時需出示
學生證)
購票方式:
1.網上購票:http://www.cocservices.org (1月7日截止)
2.郵購購票:請將個人、公司支票或現金支票,郵寄:F.D.R. Station P.O. Box
6940
New York, NY 10150 支票抬頭:COCS(1月7日截止)
3.售票點:周一至周日 (1月12日截止)
法拉盛:中國廣播影視音像出版中心 (10AM 到9 PM)
地址:46-22 Kissena Blvd., Flushing, NY 11355
電話:718-321-8708 傳真:718-321-8706
曼哈頓:331 East 14 St, New York, NY10003(11AM 到10 PM )
電話:212-228-2098
4.演出現場購票:地點如上。聯絡電話:347-617-2687
捐款及參加會員:海外華人理事會http://www.cocservices.org
溟火樂隊網址:http://www.mindfireband.com
就是你不在紐約也可以參與我們的行動
捐贈方式:
*General donation (總體捐贈):
donate by either Paypal 網絡捐贈
Top of Form 1
AAAAAAAAAAAA
Bottom of Form 1
or send a check to(郵寄支票) : F.D.R. Station P.O. Box 6940, New York,
NY 10150. (Payable to):COCS
Buy our T-shirt ($25 including shipping fee)購買襯衣(25美元包括運費)and
we will distribute the profits to the donation. Please send the check to
the above address and tell us your mailing address
*One to one Donation (一對一資助):
一對一資助湖南平江職業學校的貧困學生:至少捐一百美元以獲得一對一資助資格。
挑選受資助的學生遵循兩個標準:一是家庭經濟困難;二是在學校屬於守紀的。
湖南平江職業學校的教學是2+1的模式,即前兩年是在學校學習,第三年是到外實
習;收費標準按文科和理科實行不同的標準,文科是1700元人民幣一學期,理科是
1900元人民幣一學期;夥食費是一學期7000元人民幣。
學校與海外華人理事會共同合作,由學校負責推薦學生,海外華人理事會在其網站
介紹學生,並負責監督款項的去處。
1)學校要填寫獎學金收取確認表 (Form 1)
2)受資助的學生要填寫獎學金收取確認表(Form 2),並在接受捐款後,要將自己在
接受獎學金款後的款項使用(附相關單據掃描的電子版)、學習、生活情況以電郵
的形式向海外華人理事會以及捐贈人至少在一年內作兩次陳述 (每半年一次),如
果半年內不匯報,受資助的學生監護人將自動取消再次申請獎學金的資格和承當返
還獎學金百分之十的責任。
登錄
後才可評論.
望斑竹們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何有人回國給小孩捐款的貼子貼在這沒刪?連法
輪功賣票的貼子也置頂了。我們”海外華人援助中國民工的第一步”,卻得不到自
己最常來的版的支持呢?是多維的台灣記者鼓勵我到文學城上貼的,他說這是中國
人的地方。文學城的宗旨是“立足北美,麵向中國,服務全球華人”。我們的宗旨
是“凝聚華人偉大的力量”。
是的,這是個沒有菜的帖子,但我相信同做菜一樣:好吃好看的東西後麵,都有一
顆愛心!
一如我的貼子裏說的:“曾以為我最大的理想是有一個大廚房兩個可愛的小孩,為
自己的小家庭做飯是最大的幸福,但在同六十幾位義工一起用了兩個月為紐約華人
籌備了這2007的盛宴後,我發現為更大的家庭做飯,更有別樣的幸福”。
以下我會貼多維記者對我們這個2007盛宴背後的故事報導,隻是讓更多的知道我們
在幹著這麽一件事。也希望能得到這個我最常來的版支持。謝謝!
多維的報導
援助中國民工
海外華人踏出第一步
多維記者呂賢修
熊卓,男,16歲,湖南省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機電部數控216班。家庭狀況:“我的
父親鋸樹時不小心摔斷了手腳,哥哥去年服兵役,不能為家庭減輕負擔。自出事後,
爸爸不能承受勞動工作,媽媽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負了3萬元的債。我希望
領導給予幫助,我將埋頭苦學,遵紀守法,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幫助我的人。”
因家計輟學的熊卓,在申請獎助金的信中寫到。
楊天樂,北京人,30歲,98年來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李洋,
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博士。在紐約,與兩人有類
似背景的年輕人,目前已有超過200人加入海外華人理事會,藉由實際行動對中國民
工問題展開援助。他們的共識: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的組織。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機群,,腳下布滿小蟲子,
針管和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幾乎混成一色。
我們終於來到了肇慶民工村,一個垃圾堆積、失業民工聚居的小村。” 2006年11月
4日,黃凱寧在拜訪過“垃圾村”後,寫下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慨“住在地球的
另一邊的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在繁華的背後,這麽一片被人遺忘的荒蕪地上,有
這麽一群人,他們住在竹棚小屋,背負著家庭困苦,搜尋著垃圾堆;他們遭受著離
難,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依然樂觀向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農民
工衍生的社會問題,究竟將由誰來承擔?
2個小時,4場愛情戲,8位男女主角,60多位義工,一個剛成立2個月的業餘劇團,
外加一場搖滾樂。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
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
生學者聯誼會,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
瘦 ·紐約的後轉身》。
舞台上空,一座全長150碼的紅色大型迷宮,凸顯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也傾訴了
海外年輕華人的思念與彷徨。“我想,愛情是不朽的;我想;中國是不朽的;向死
去的徹底死去的愛情致敬!向活著永遠活著的中國致敬!”劇中有如此一段朗誦。
“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祖宗的
期待…”搖滾樂隊呐喊著。
“無論城裏孩子還是鄉下娃,都可以坐在陽光明媚的教室裏上課,一起接受知識的
洗禮。”子不嫌母醜,他們期待。
子不嫌母醜
海外華人援助中國民工的第一步
在廣東肇慶的垃圾村裏,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
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為
何物。
多維記者呂賢修
繁華邊緣的垃圾村
“左右兩旁是堆積如山的破輪胎,分裝過的各種材料製品;頭頂上盤旋著蒼蠅轟炸
機群,舊衣服和棉被;腳下布滿小蟲子、針管、玻璃片。幾個年輕人正在清理他們
撿來的垃圾,他們和垃圾的顏色幾乎混成一色à”
2006年11月4日清早,黃凱寧與13位廣東商學院社會工作協會的誌願者來到肇慶,一
座素有廣東“日內瓦”之稱的觀光城市。尋尋覓覓,繞過一間金碧輝煌的建築,
“歡樂無限KTV”之後,眼前的所見,卻讓她怎麽也“歡樂”不起來。她隨後紀錄下
上述的景觀。
黃凱寧,廣州人,平日於紐約從事房地產工作,並兼任海外華人理事會會長。6年前,
她來美留學。但未曾料到,短短幾年間,自己的家鄉會出現這一座座的“垃圾村”。
“從垃圾堆中間穿過去就是他們的居住區,那裏隻有少數是用磚砌成的瓦房,更多
的,是利用撿來的一些塑料和鐵皮簡易搭建起來的“家”。陽光,則從屋頂大洞小
洞照進來。走進屋內,蒼蠅亂舞,小貓蝸居在主人的床上,潮濕的地麵,零亂的
“家當”,整個房間充滿濃重的酸臭氣味。村裏的人大部分都出去撿垃圾了,一般
晚上才回來,留下的多是一些婦女和兒童à”她在日誌中描述。
2006年12月,在一次法拉盛的社區活動中,黃凱寧對多維記者說明,村子裏居住的,
其實是一群群外來工。由於找不到工作,他們白天在市區撿垃圾,晚上把垃圾分類
後,賣給中間商。每個月2、300元的收入,供應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貴州、河南,
按照自己的家鄉,居民們形成一個個小村落。有些年輕人,幹脆就在此成家,農忙
或過年才回老家一趟。
在垃圾村裏,許多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對他們來說,卻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
瓦斯、沒有電,整個村子隻有一個水龍頭,所有人都在那裏排隊。缺乏衛生觀念,
他們平時就吃一些撿來的麵包,剩菜,或是煮一些家裏帶來的麵條過日子,撿來的
水果多數已經腐爛。
很多家庭有多個孩子,小車裏推著一個,手裏挽著一個,屁股後麵跟著一個,最後,
肚子還懷著一個。這些婦女大多是農村來的,不了解避孕措施,又不懂拒絕男人的
要求。孩子越來越多,卻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一個本來就生活困難的家庭,
又生了那麽多小孩,他們還有翻身的機會嗎?”她問。
為孩子們做更多事
在村子裏,黃凱寧聽到一段對話:
一位誌願者問學生:“長大以後要做什麽樣的人?”學生想了想,回答:“洗臉,
刷牙,睡覺。”“那,要不要學習?” “要。”“那,要不要當律師,醫生呀?”
孩子一臉迷茫,似乎不知律師,醫生為何物。
這讓她想起一個故事:
有人問放羊人:“放羊為了什麽?”放羊人回答:“為了娶媳婦。”“娶媳婦為了
什麽?”“為了生娃。”:“生娃為了什麽?”“為了放羊。”
黃凱寧感慨,這些孩子,沒有戶口,不能接受正規教育。與外在社會缺乏接觸,沒
有理想,沒有人生目標,他們永遠無法改寫自己的命運。她引述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2003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已達1.14億人,隨父母入城的6至14歲兒童,約有643萬
人。目前中國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狀況為:1.就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2.在流入
地公辦學校裏借讀;3.就讀私立學校或寄宿學校;4.未隨父母流動的“留守兒童”
在流出地接受義務教育;5.部分兒童無學可上,失學、輟學。
這點,肇慶垃圾村裏的孩子或許是幸福的。胡頌恒神父(Father Wotherspoon),近
5年來,在北嶺山設立了7個學習中心。分別以方濟中心、利瑪竇學習中心,以及馬
可波羅中心命名。
來自澳大利亞的胡頌恒神父,曾在香港任教十幾年,能講流利的廣東話。退休後一
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肇慶,發現這個外來工聚居地,看到在街上遊蕩的孩子們。
於是,靠著在市區貴族學校教英文來的收入,加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他成立了學
習中心,並勸告孩子們來學習。
黃凱寧描述,垃圾村裏的方濟中心,是一間200平方尺左右的教室。教室裏沒有電燈,
由一位誌願教師負責授課,課程包括語文,數學和英文。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有數
十個年齡由5到10歲不等的孩子,從教室裏坐到教室外。孩子們臉上流露著樂觀的微
笑,肮髒的穿著,掩蓋不住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在山的另一側的利瑪竇學習中心,有2位殘疾人士誌願擔任教師。學生除了自然課、
美術課外,還有電腦課可上,可以學習上網。至於2座小山外的馬可波羅中心,有水
有電,是她所拜訪4個中心裏,條件最好的。但2間教室,確有近200位學生,一個是
小班,教1到3年級;一個是大班,教4到6年級。在參觀行程中,黃凱寧代表海外華
人理事會,向胡頌恒神父捐助了1000元人民幣獎學金,支持2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到正
規學校讀書。
第一次接觸,黃凱寧與誌願者們能做的不多。除了這筆獎學金,加上一批藥物和學
習用品。其餘的,無非隻是逐戶發傳單,提醒孩子們注意衛生,垃圾堆裏的食物不
能吃,以及小心火燭。伴著夕陽,下山的途中,除了感慨孩子們的未來,她暗自許
下心願,回到紐約後,一定要帶領海外華人理事會,為這些孩子做更多事。
“在美國,我們也是外來工”
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來自農村的民工,在城市裏遇到的問題,除了失業、子女
教育,更普遍的,是自身權益的保障。海外華人理事會創辦人李戈回憶,她第一次
接觸到這個議題,是在2003年10月,她回母校廣東商學院參加校慶,並受邀於社工
係講課。當時謝澤憲教授正在進行珠江三角洲工傷調查報告,發現工廠裏受傷的工
人,近8成是農民工。中國每年4萬多個手指被砍的事故發生,其中 6成的受傷工人
與工廠沒有合同,一半的工廠未提供工人保險。工人受傷後,8成以上不知到何處尋
求幫助,其中多數僅受到親友相助,而不是工廠或政府。
謝澤憲向她表示,自己有一項“朋輩互助”計畫,由大學生向農工施行自我保護教
育。由於大學生與職校學生,或年輕的農工年齡相仿,施行教育較容易被接受。而
這些職校生畢業後,也能進一步在工廠裏影響周邊的人。他希望李戈能以其社工背
景,協尋海外訓練、資金援助,以啟動這個項目。
當時,李戈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項目。首先,基於個人經驗,這些外來農工,
就像美國的新移民,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權益,很容易被欺負。她還記得7年前,自己
在廣州上飛機時,父親說“到了美國,就跟廣州火車站的民工一樣à”其次,她指出,
隨著中美貿易的增長,勞工權益的保護,一直是美方關注的焦點。許多中國企業要
接美國訂單,必須先符合美國公司對此的要求。而美國民間也有許多機構,持續以
關懷弱勢,作為推動中美交流的方向。
自喬治亞大學取得社工碩士,李戈目前於紐約一家曆史悠久的慈善機構擔任全職社
工。在決心推動“朋輩互助”後,經由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推薦,她與位於華府的
中美法律合作基金會接洽,並於05年順利申請到1萬5千美元的經費。同年暑假,她
用了自己積存2年的假期,帶著這筆錢回中國,項目正式啟動。
“朋輩互助”,在中國又稱“進城務工青年崗前培訓項目”。配合多倫多大學、香
港浸會大學,及中山大學的協助指導,32名來自廣東商學院社工係、法律係的學生,
事先利用2個月的時間自編教材,內容包含勞動法、城市適應、職業病與工傷預防,
以及生殖健康等課程。李戈指出,這是中國首次由大學生誌願者對進城務工青年進
行崗前培訓。中國有3000多萬的大學生,三分之一來自農村。這個項目,除了提供
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經驗,也維護了進城務工青年的正當權益。
由於湖南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民工輸出地,第一次施行,廣東商學院選擇了湖南的
2所職業學校。8月,永洲縣哈佛工程學校,以及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共有360名學
生參加了課程。
“我們今天是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走進教室的,大家經過昨天的講課和晚上的聯
歡,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友誼。在上午的工傷預防、職業病預防主題的講解中,最
能帶動氣氛和情緒的,是幾個體驗性的遊戲。剝橘子的遊戲中,培訓對象們分別用
三隻手指、兩隻手指和一隻手指剝橘子。分享的時候,培訓對象們都說出了缺少手
指,就像剝桔子這麽簡單動作,都將帶來麻煩和痛苦。我們進而引導他們,思考在
工作中預防工傷的重要性。”
“臨別時,我看到了很多同學的眼中充滿了依戀。的確,兩天的真誠交流,使我們
之間建立了信任和渴望進一步的交流。一位同學對處理拖欠工資糾紛的處理,以報
複老板的回答令我震驚不已。我進一步問他為什麽?他說這樣能解恨。我再問他還
有別的嗎?他很堅決地說沒有。我問他有沒有想到他的家人怎麽辦?老板的家人怎
麽辦?他遲疑了好久,最後低聲地對說他從來沒想過,隻是依靠直覺和聽別人講,
這樣才解恨。他很認真地聽我解釋,然後對我說:“謝謝你,我會告訴我認識的人
這些的”。我當時很自豪,一番談話,能讓這個倔強的小夥子能對一個極端的問題有
所思考。” 2位大學生分別在日記中寫到。
身為指導老師,李戈最感動的時刻,是最後一天課程結束,離開教室時,所有學生
自發地以課程中學到的“愛的鼓勵”來向一行人道別。拍手4次,然後伸出2隻拇指,
這象征關愛自己、也關心他人。李戈分析此行收獲,最起碼啟發了職校生對自我的
關愛。至於大學生,也體驗了外在的世界,並主動關懷這些農工。在項目結束後,
許多學生仍持續去工廠上課、看望民工村。其中一位家住肇慶的學生,後來發現了
垃圾村。
子不嫌母醜
暑假項目的成功,給了李戈信心。回到紐約後,她立即與友人薑笑律師,以及一群
支持者,成立海外華人理事會。05年12月,第一次舉辦募款活動,但由於缺乏經驗,
最後隻募到100多元美金,這令她有些沮喪。她認為,這樣的難題,至今依然存在。
有些人看到相關的英文報導,會覺得這是在丟中國人的臉。有些人,隻是歎一口氣,
說這是很好的想法。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然後就沒下文了。
從暑假的經驗中,李戈發現,單是在平江縣,這個全國100貧之一的縣城,很多的學
生的家,都在偏遠的農村,通常上學步行需要近兩個小時。每年初中畢業2萬人,隻
有不足8000人接受高中教育。平江技校有40%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完成學
業。她指出,1年200元美金的學費,對許多華人來說,可能隻是一頓飯。但用來資
助技工學校的學生,孩子畢業,馬上每個月就可以賺1000多元人民幣,等於救了一
家人。
2006年暑期,海外華人理事會舉辦聯誼活動,對象是在美專業人士及留學生。累積
3次活動剩下的報名費及額外捐款,共募得550元美金。11月,由會長黃凱寧帶回中
國,350元用於垃圾村,購買急救藥、書本、書包。剩下的1000人民幣成立獎學金,
送2個孩子進公立學校讀書。另外200元送到平江縣,資助2位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
的學生回職業學校讀書。
李戈說明,接受資助,必須由村委會及學校,證明學生交學費有困難。而捐款直接
交給學校,所以不會被家長挪用。此外,廣東也有誌願者追蹤,確定孩子真的去了
學校。
對於目前在美募款的作法,她表示,對於許多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尤其是來
到美國後,等於為自己開了一扇窗,為何不回去幫他們也開一扇窗?中美合作,做
研究、動嘴的人很多。但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的共同理念,是實實在在地做些事。
而這個5人創始的組織,目前已有200多名會員。多數會員是留學生或專業人士,平
均年齡在35歲以下。雖然許多成員缺乏鄉村經驗,但大家一致認為:在美國,不論
在校或工作,我們就是外來工!
同時,一方麵為了回報社區支持,接觸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另一方麵也累積組織
成員經驗,海外華人理事會在紐約展開了一係列針對華人家長的子女性教育講座,
營養講座,以及戶外運動。
2006年6月,受中美法律合作基金資助,海外華人理事會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廣東
商學院,於北京合辦“農民工服務及工業社會工作研討會”,繼續推廣朋輩互助。
李戈表示,中國目前已有20多所大學對此計畫表示興趣,07年有望在北京、武漢、
四川,增加3至4所大學參與。未來,更將成立中國民工熱線,提供法律和心理谘詢
服務。
記者問:盲流是無法解決的事?她舉例,這就像一個小男孩,把沙灘旁奄奄一息的
魚,一條條撿起,丟回海裏。有人問:這麽多魚,你能救多少?他回答:救一條算
一條。
這聽來有些消極。的確,李戈指出,海外華人理事會目前還需要更正式的結構,更
多會員,以及積極有力的募款活動。但該怎麽做?10月14日的一次聚會中,有人建
議:那不然做出戲吧!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
“我們的腳下並不是大地,我們的身邊沒有生活。那個男子不鍾情?那個女兒不懷
春?”摘自劇中朗誦。
多維記者呂賢修
演我們自己的故事
2006年12月31日下午,紐約時代廣場擠滿了等待倒數的人群。但不遠的上東城,在
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宿舍的活動中心內,另一股熱情也正在醞釀。
“社會主義的陽光太à刺眼了!祖國的花朵太à千篇一律了!都是一群隻,會,做,
愛,的小混蛋!列寧同誌已經不à咳嗽了,他已經不à發燒了!”導演任軍,或跪、
或滾、或嘶喊,使出全身解數,激發彩排現場熱烈的氣氛。在這特殊的節日,要讓
4、50名由義工組成的演出團摒除雜念,對他而言,似乎是一項挑戰。
2007年1月13日,海外華人理事會,聯合Fordahm大學社會服務係、康乃爾大學醫學
院、洛克菲勒大學斯隆癌症中心、特使外科醫院四校聯盟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將於紐約舉行慈善籌款晚會,演出未來主義實驗戲劇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
身》。
任軍,清華大學外語係畢業,2004年來美留學。於波士頓大學取得社工碩士後,目
前於紐約州政府擔任社工。自幼便有明星夢,他曾經加入清華戲劇隊。然而,幹部
式的管理,以及反覆重演經典劇作的傳統風格,令他感到格格不入,最後選擇退出。
25歲前,他寫了3部前衛劇,與非專業演員合作,企圖與標榜專業的清華戲劇隊抗衡。
代表作包括:“關於畢業的未來主義”三部曲: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詩劇《長
發 . 詩歌 . 自行車》(2000);集體未來主義大型多媒體話劇《N個未來主義的畢
業宣言》(2003); 清華大學第一部露天小劇場戲劇《柏拉圖,請隨手關燈…》
(2004)。
本身也是海外華人理事會成員,在這次的演出中,任軍兼任編劇及導演。對此,他
說明,在組織活動中認識這些演員,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想在紐約這個
舞台上扮演好自己。但朝九晚五的城市的壓力,卻壓抑了這些熱情與潛力。事實上,
劇中人的性格,都是由此啟發。藉著這部作品,他想演出年輕專業的一代,自己的
故事,以及對異鄉人生的看法。
2個小時,4場愛情戲,每場戲1男1女,由朗誦家書引導出故事。任軍表示,8個人是
主線,不是主角。但過程中加入其他角色,把故事表達地更豐富。雖然是愛情戲,
他想強調,愛情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狀態。其實,許多身邊的小事,是可以感動人
的。“在高高低低的舞台上品味人生,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套用他的原
話。
在他的構想中,中國風味的舞台的設計,加上點左翼。紅色的大型迷宮,以及革命
海報,也許有些人一看到就想逃跑,但他要的就是這種錯亂的感覺。而門票上印著
瑪麗蓮夢露及毛澤東的肖像,則象征思念與彷徨,以及美國社會的包容與冷漠。
“一個中國式的和平崛起,加一個完美的周傑倫的轉身,加一個清涼的京味兒髒話,
等於一個全世界人民學壞“愛情”的事實。我從波士頓來,走路去紐約。來到海上
可是,沒有鰓不能呼吸愛情的美。醞釀一個春暖花開的陽謀à一定要解放紐約!”簡
單、抽象的宣傳字句,任軍想保持神秘感,讓觀眾對這出劇毫無所知。他相信,抱
著一種期待,來了保證會很驚喜。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依照任軍的構想,是他情愛三部曲的第一部。
接下來,《人人都有小情人,我的要帶去22世紀》,以及《散裝2008與遍體鱗傷》,
將分別以電影與寫實戲劇的方式呈現。他也希望,如果第一部戲成功,未來有機會
巡回演出,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參與後續的製作。
希望總是美好的。然而,話鋒一轉,他也承認,劇團成立隻有2個月,500個座位,
票房還是最大的壓力。他了解,要吸引人來捐錢、看戲,挑選大家耳熟能詳的題材
是捷徑,但還是希望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一個25歲的年輕導演,加上一群業餘演員,我們相信可以把這出戲演得成功。我
想問:你們敢不敢來看?”他說。
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
海外華人理事會的成員背景,反映在這次的演出陣容中。楊天樂,北京人,98年來
美,目前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作博士後研究。她說明,這次她飾演的角色,是一個
20多歲的女孩,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後在美國當大學老師。丈夫的背景相似,雖然
彼此相愛,但因為生活中的許多小矛盾,最後步上分手之途。
她回憶,早先看到網上征演員的廣告,覺得很唯美,因此報名。在招聘會中,她進
一步了解這個組織,發現大家年齡相仿,而且都有心幫助中國。長久以來,自己一
直是學生,一路很順利。但看到很多農村報導,想幫他們,卻不知從何開始。尤其
是走出來後,回頭看一看,她發現這是一個機會。她最認同的,是組織成員的共識:
我們不是菁英派,我們是草根性組織。
與楊天樂演對手戲的李洋,貴州人,23歲,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攻讀醫學工程
博士,透過友人介紹,成為組織成員。05年來美,他發覺,在紐約這樣一個勢利的
城市,一群中國人一起工作,而且能協助老家的弱勢群體,很有激情。
過去曾參加過學校非正式的戲劇演出,但從未有前衛演出的經驗。這次,他除了興
奮,還有好奇。他所參與的第3幕,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表達方式特別。有4個小
偷來光顧,正巧夫妻兩人在吵架。過去的相愛原因,以及吵架的原因,都是小偷在
偷東西時,逐漸發現的線索。最後,居然由小偷來解釋故事。在同一時空,表現不
同時空的事件。
對於這樣的情節,他的體認是,在國內,親戚朋友多,夫妻鬧意見,有很多方式可
解決。但在國外,隻有靠自己。加上日子單調,長期下來,可能造成對家庭生活的
失望。但就算離婚,身處異鄉,2人仍有共同的生活圈,未來如何麵對彼此?
黃波波,北京人,29歲,北京大學畢業,目前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科技博士。
曾參加北大合唱團,在北大10大歌手比賽獲得特等獎,99年畢業時,曾舉辦個人演
唱會。這次演出,應導演要求,她將成為貫穿全劇的靈魂歌者,演唱多首凸顯人性
欲望的抒情歌曲。
與組織成員是朋友,加上唱歌是個人的興趣,又喜歡這出劇,所以參加。對於這出
戲,她認為,尤其是一段北島的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
銘。恰巧印證了自己的在美國的生活經驗,看到了好人,也看到了壞人。
童年學鋼琴,閑暇時也自己作曲,黃波波原本想從事藝術經紀人,曾在法國學習藝
術管理。對於藝術夢,她相信將來有機會,還是朝這方麵發展。參與這次活動,勾
起她許多回憶。前一次有這樣的熱情,是北大畢業演唱會時。她特別懷念這種感覺,
一大群人做同一件事。
紅色迷宮下的茫然
“曾經的你我,匆匆的結果,無話可說。茫然的因果,安靜的解脫,一帶而過à”這
是溟火樂隊創作的情歌《煙火》當中的一段歌詞。這次晚會,為了讓觀眾能盡興,
在戲劇演出後,將安排一場搖滾演唱會。據透露,為了呼應戲劇的革命調子,屆時
溟火樂隊的將以一首搖滾版的國際歌登場。
鍾韜,32歲,溟火樂隊主唱。他介紹,樂隊創團2年多,團員都是70年代出生,分別
來自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因為喜愛音樂,透過網路聚在一起,想搞些自己的作
品。樂隊采集體創作,每個人都寫詞,主要作曲者是鍵盤手鄭宏揚。作品分2類,包
含較為大眾路線的抒情搖滾,以及強烈另類的龐克搖滾樂。
6位團員中,有5位從事電腦業,鍾韜是其中唯一的例外。來自杭州,鍾韜在中國時
從事服裝工程管理。來美6年,在羅德島大學取得紡織科技碩士後,他目前在紐約為
知名女裝公司,負責中國下單業務。
在他眼中,因為可以接觸全世界,紐約生活一點也不單調。然而,接納這個社會,
未必等於要被它認同。溟火的歌曲中,有強烈的中國風格,也透露對現實生活的不
滿。像是漂流的根,尋找一種歸屬感。他感慨“像我們這些在美國受過教育,在美
國公司工作的人。雖然都想融入主流社會,但不由自主地,最後還是與有相同背景
的人走在一起。像是一艘船,總有一部分浮在水上,融不進去。”
義務參與這次演出,鍾韜認為,民工是被中國忽略的一個群體,海外華人理事會的
方向特別,而且專注於團結兩地華人的力量。與導演在一次波士頓的募款演出中相
識,他分析,任軍雖然看來玩事不恭,但內心很中國,而且懷舊。比如這次舞台上
的海報,全都是70年代的標語。這出戲,可說喚起了許多70年代人的回憶與共鳴。
這點,與樂團的訴求類似,雙方一拍即合。
演唱會所選擇的8首自創歌曲,都與戲劇相呼應。他舉例一首《有理想的年代》,歌
詞敘述“我們是有理想的一代,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最高級的營養,我們是
祖宗的期待à”至於饒舌段落,“富人偷朋友的裘皮大衣,野狗在垃圾堆裏尋找果丹
皮。流浪漢手裏抓著分幣,女人在鍋台旁邊哭泣à”
此次演出的另一特點,將舞台移至觀眾區中,拉近彼此距離。因此,舞台設計也十
分另類。一座以150碼紅布搭建的迷宮,將懸掛於演出場地上方。對此,設計者林海
說明,選擇紅色,是為了喚起大家對中國的共同情感。至於迷宮,相信每個人看了
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林海,北京人,30歲,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畢業,於荷蘭取得建築碩士,來美不滿一
年,目前於紐約擔任建築師。剛來紐約,他想多認識些朋友,參加過一次組織的募
款聚會,發現與年輕人在一塊,特別有意思。因此,他找了另2位華人建築師擔任施
工顧問,合力打造這座舞台。
在構思設計前,他沒看過劇本,隻知道這出戲的概念,是講述年輕華人在紐約的情
感生活。恰巧他也剛到紐約,所以融入了自己對紐約的解讀。留學歐洲時,林海喜
歡觀察大城市。最深的感受,大城市就像一座迷宮。尤其是紐約,在圓夢的過程中,
很容易讓人迷失。對他而言,來紐約是一個挑戰。而這次設計舞台,可說又是另一
項新嚐試。
在幾次社區活動中,他常被組織成員專注細節,以及樂於幫助每一個人的熱忱感動。
他發現,出國之後,自己較少關注國內的議題。但沒想到這麽多人,同樣離鄉背井,
卻願意回頭關心家鄉的人。因此,有機會義務協助設計舞台,更像是一種特殊的意
義。
《波士頓 ·瘦 ·紐約的後轉身》演出及購票資訊
演出地演:Pope Auditorium @ Fordham University
(113 West 6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3)
演出時間:2007年1月13日,晚間7時至11時
演出票價:貴賓票: 50元(含捐款);;普通票: 30元 ;學生票:20元(取票時需出示
學生證)
購票方式:
1.網上購票:http://www.cocservices.org (1月7日截止)
2.郵購購票:請將個人、公司支票或現金支票,郵寄:F.D.R. Station P.O. Box
6940
New York, NY 10150 支票抬頭:COCS(1月7日截止)
3.售票點:周一至周日 (1月12日截止)
法拉盛:中國廣播影視音像出版中心 (10AM 到9 PM)
地址:46-22 Kissena Blvd., Flushing, NY 11355
電話:718-321-8708 傳真:718-321-8706
曼哈頓:331 East 14 St, New York, NY10003(11AM 到10 PM )
電話:212-228-2098
4.演出現場購票:地點如上。聯絡電話:347-617-2687
捐款及參加會員:海外華人理事會http://www.cocservices.org
溟火樂隊網址:http://www.mindfireband.com
就是你不在紐約也可以參與我們的行動
捐贈方式:
*General donation (總體捐贈):
donate by either Paypal 網絡捐贈
Top of Form 1
AAAAAAAAAAAA
Bottom of Form 1
or send a check to(郵寄支票) : F.D.R. Station P.O. Box 6940, New York,
NY 10150. (Payable to):COCS
Buy our T-shirt ($25 including shipping fee)購買襯衣(25美元包括運費)and
we will distribute the profits to the donation. Please send the check to
the above address and tell us your mailing address
*One to one Donation (一對一資助):
一對一資助湖南平江職業學校的貧困學生:至少捐一百美元以獲得一對一資助資格。
挑選受資助的學生遵循兩個標準:一是家庭經濟困難;二是在學校屬於守紀的。
湖南平江職業學校的教學是2+1的模式,即前兩年是在學校學習,第三年是到外實
習;收費標準按文科和理科實行不同的標準,文科是1700元人民幣一學期,理科是
1900元人民幣一學期;夥食費是一學期7000元人民幣。
學校與海外華人理事會共同合作,由學校負責推薦學生,海外華人理事會在其網站
介紹學生,並負責監督款項的去處。
1)學校要填寫獎學金收取確認表 (Form 1)
2)受資助的學生要填寫獎學金收取確認表(Form 2),並在接受捐款後,要將自己在
接受獎學金款後的款項使用(附相關單據掃描的電子版)、學習、生活情況以電郵
的形式向海外華人理事會以及捐贈人至少在一年內作兩次陳述 (每半年一次),如
果半年內不匯報,受資助的學生監護人將自動取消再次申請獎學金的資格和承當返
還獎學金百分之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