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處世之道(-)

(2007-06-08 16:41:13) 下一個


Dear My friend :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his question?  Or, we just say -- dont bother.  Life???  Thank you deeply.

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


連載:於丹《論語》心得   作者:於丹   出版社:中華書局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更近了,也可以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係是每一個人必須麵對的問題。

  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該保持什麽樣的心態?

  麵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又該掌握什麽樣的原則?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

  簡單地說,它告訴我們的是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裏的分寸。

  我們常常會說,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什麽事情是好的,什麽事情是壞的。

  其實,很多時候對一個事情的判定,並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分。你什麽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麽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

  孔子特別強調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給出的答案讓我們乍聽起來有點出乎意料,其實這正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這裏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

  他當然不讚成以怨報怨。如果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去麵對另外的不道德,那麽這個世界將是惡性循環,無止無休。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幸福,還有子孫的幸福。

  而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取。也就是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麵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在兩者之外,還有第三種態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麵對這一切。

  孔夫子的這種態度,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物質的繁榮,生活節奏的加快,更要求我們在麵對一件事情時,要迅速地做出判斷,選擇屬於自己的、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困惑:

  父母對孩子關愛得無微不至,卻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卻常常做出彼此傷害的事情來;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係,卻常常適得其反。

  為什麽會這樣?

  怎樣的關係才能稱作“好”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所謂“過猶不及”。為什麽兩個人很親密卻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態呢?

  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論語·裏仁》)“數”(shuH)是“屢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有一個哲學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

  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它們老是不知道大家應該保持一種什麽樣的距離才最好,離得稍微遠些,互相借不著熱氣,於是就往一起湊湊;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紮著身體了,就又開始疏離;離得遠了,大家又覺得寒冷……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才終於找到了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

  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尤其是都市裏,原來的大雜院都拆了,建成了單元樓,已經沒有這院裏頭一家包餃子、十家挨著都送到的事了,已經沒有大院一起過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個單元裏邊住了三四年,鄰居都認不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我的為人之道簡單到將心比心(真誠的意思?)將心換心(善良的意思?)以情換情(品格高的意思?)。。。

嗬嗬。。。
米蘭 回複 悄悄話 君子之交淡如水...
米蘭 回複 悄悄話 做人做事講分寸,凡是有個度,不能過了度,這也是我做人做事的準則..GOOD DA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