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部沙漠, 大岩石8日遊 (3)

(2007-01-14 22:12:31) 下一個
D4 Marla – Alice Spring

離開人口242的小鎮Marla, 中午時分抵達Alice Spring, 先去參觀駱駝農場, 騎了一圈澳洲的單峰駱駝, 溫順可人, 比騎馬要舒適安全.



中午到金滿園就餐, 居然有清蒸石斑魚, 難得的是把速凍魚做的不亞於新鮮的. 其實Alice Spring 已是沙漠城市, 於20世紀初被電信隊發現有淡水, 從而建城並以隊長妻子的名字Alice 命名了這個城市, 所有的海鮮都是急凍從Adelaide 運來, 在意料之外下, 來不及照相, 魚兒已被搶食一空.

這是當年的淡水發現地



城市全貌



D5 Alice Spring – Ayer Rocks

早晨參觀土著文化村. 土著人早在庫克船長發現澳洲大陸前就生活了上萬年, 他們圍繞著心中的聖石澳寶和大岩石而生活 – 盡管那都是沙漠炎熱地區. 條件艱苦, 每個土著人需要8平方公裏的土地才能生存. 繁衍困難, 他們以能遵守土著規則生活而認定為土著人, 而不局限於膚色, 外貌和出身. 換句話說, 如果你願意遵從土著文化習性生活, 他們也就認定你是土著人, 給你一個土著姓名. 不要小看這個名字, 他代表了你隻能與另外規定的2個姓氏通婚, 避免近親繁衍.
土著人的生活習慣有:
1, 從來不洗澡 – 所以辨別是否真正的土著人隻需聞聞身上有沒有惡臭
2, 從來不離婚 – 少了多少社會問題!
3, 結婚由丈母娘決定 – 母係社會特征
4, 男人以捕殺的袋鼠多為美. 據說早期去維省Ballarat淘金的中國人流落到此, 勤勞勇敢, 善於捕獵, 被丈母娘看中招了親, 現在的土著人還有一部分中國人的血統呢.
5, 愛吃零食. 忘了名字, 這個象蠶樣的蟲長在空心樹幹裏, 土著人閑時找出來當點心吃.



生食愛好者十分踴躍





眾人搶食, 左邊的是烤過的蟲, 據說有蛋黃的滋味, 右邊的是烤袋鼠尾



6, 不穿上衣跳土著舞 , 可惜我的相機沒電, 還有精彩的土著舞表演沒有拍下來.



繼續上路, 奔向此行的主題 – 大岩石, 土著話叫Uluru. 門口注明不能露營過夜, 不能攜帶動植物以免破壞公園內的物種.



遠遠望見大石頭, 大家紛紛狂拍一通





越來越近





到得腳下, 越發覺得岩石的震撼和魅力, 難怪土著人寧願守著沙漠也不願呆在悉尼. 不過要我對著紅石頭, 啃著袋鼠幹, 喝著鹹淡水, 再震撼我也做不到.

事先有看相關資料, 記得土著領袖的歡迎詞, 懇求遊客不要攀登他們心中的聖石, 想到向金錢和強權低頭的無奈, 心有戚戚焉. 我雖然沒有信仰, 還是尊重別人的信仰, 忍住攀岩的欲望.

仍有大無畏的遊客向上衝. 一般人都會上到照片左下角的小石堆, 再手腳並用爬到有攀岩鏈的地方就沒有幾人啦, 所以那堆石頭又叫Chicken Rock – 膽小石.



我們則隨著導遊沿著石腳下做基本的Basewalk



大岩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單體石頭, 它高348米, 周長9600米, 走一圈要3.5小時, 這還是它地麵上的體積, 象冰山一樣, 它的2/3 還埋在地下. 對於這麽一個龐然大物的來曆, 眾說紛紜. 一說它是海底巨石, 隨著澳洲大陸的板塊上升而得見天日, 一說它是天外來物, 星際隕石砸向此地, 所以澳洲大陸的整體海拔偏低呢.

這是岩石留下的海底化石, 是第一種說法的最好佐證



土著壁畫



岩石表麵的洋蔥式風化現象



其實大岩石最著名的不是攀岩, 也不是Bushwalk, 而是他的顏色變幻. 驅車退回10公裏以外, 有最佳的觀景點看日落.

千裏迢迢, 好容易到此, 就象取著了真經似的, 多來幾張. 讓我們看看它的顏色變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