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老的武俠評論
(2004-12-23 09:48:09)
下一個
武 俠 雜 談
東邪
==================================================================
在下自小學四年級至大學四年級至今,浸淫武俠十餘年,於此道略有所得,
願與網上諸位老怪大俠分享。
(一)、三次浪潮
上海評論家曹正文先生將港台新武俠小說劃分為三個時代,即金庸梁羽生時
代、古龍時代和溫瑞安時代。
在下看書一向慢而且細,不僅看前言後語,而且還詳細研究書前或書後小字
印出的相關出版信息(假如有的話),如字數、印刷本數、出版日期等。看
得多了,漸漸覺出國內武俠出版,先後有過三次浪潮,正與曹先生所說的三
個時代若合符節,暗相呼應。
第一次是在83年到86年之間,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說如潮水般地湧進國內
,到反精神汙染時方才平抑下來(奇怪的是,這時候所能見到的武俠評論,
也都隻把金梁二人並稱為武俠兩大宗師〕;第二次是在88年到89年,仿
佛天上突然掉下個古龍,一夜間滿地都是古龍小說;第三次是從92年開始
,溫瑞安的超新武俠小說大行其道,幾至泛濫成災。
在下始終想不通武俠出版的這三次浪潮究竟與曹正文的論斷有何關係。曹先
生的論斷是在89年作出的,其時還未到第三次浪潮。或許第三浪潮根本就
是由他的這一論斷引發的?
到了94年,在武俠小說出版上又出現了一個新動向,幾套精心設計、具有
正式版權的專集叢書紛紛出籠,如葉洪生主編、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台
灣武俠小說九大門派”,胡正群主編、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港台武俠精品大
展”,以及三聯書店的“金庸全集”。葉、胡二人都是台灣最著名的武俠評
論家,他們所編的集子自然都有一定的權威性,對國內讀者的導向作用很強
。隻是在名目上,葉先生為了江湖味而硬湊出來的那些“門派”,實在有些
牽強。
(二)、偷梁換柱
武俠小說作家太多,除了象在下這樣的鐵杆武俠迷,一般人能記得的武俠作
家名隻怕不超過十個。於是為了增加銷路,便有許多出版社在出版不太出名
的作家的小說時(當然,沒有正式版權)將作者改名換姓,魚目混珠。高潮
時坊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庸著”、“梁羽生著”以及後來的“古龍著”
都是冒牌貨。
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隻有十五部,自從85年“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
神俠倚碧鴛”這副用書名首字串起來的對聯在國內報章上廣泛披露後,對武
俠迷來說區分真假金庸便再不成問題。這時出版商們大概也覺得應當有所收
斂,便漸漸少了“金庸著”;可是隨後就出現了“全庸著”,利用筆劃的近
似,既不侵犯金庸的權利,又能糊弄粗心的外行,漸漸形成了一股風潮,席
卷整個武俠出版界。幾年下來風氣所及,“金唐著”、“吉龍著”、“巨龍
生著”之類層出不窮,武俠迷們也就見怪不怪了。
去年曾偶然注意到一本“金庸新著”,“金”字與“庸”字、“庸”字與“
新”字之間距離相等,“著“字隔開了些,本也不以為怪,可是後來仔細一
想,不禁拍案叫絕。一般人看到這四個字,自然會認為這是“金庸”的“新
著”;可是日後萬一金庸自己或別的什麽人上門理論,出版社完全可以說:
“我這是‘金庸新’的著作,作者名是‘金庸新’,礙您金庸什麽事了?”
悟通了這一點後,益發注意這類“新著”,果見越來越多的“XX新著”把
“著”字隔了開來,不由讚歎:中國的聰明人,太多了!
依此類推,“XX巨著”、“XX力作”之類,都可作同樣的文章。
記得曾看過一部85年出版的《飄香劍雨》,上題“金庸著”,其實這是古
龍的早期作品中寫得還算不錯的一部,隻是當時還在第一次浪潮,國人尚不
知“古龍”為何物,出版商套上金庸的名字情有可原。
但就在前年,有一次在書攤上看到一部《菊花的刺》,標題下赫然竟是“全
庸著”,不禁失笑:什麽嘛,太老外了!這明明是古龍遺著,就在封麵上實
打實大書“古龍遺著”四字多好,多吸引人,偏要學人弄這麽一個又土又老
早已失效的“全庸著”,十足十二百五一個。可見中國還是有蠢人的。不過
說實話,《菊花的刺》一點也不好看。
(1995.6.22)
==================================================================
(三)、潛龍勿用
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說二忘一,丟三
拉四,整個一馬大哈。妙就妙在他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蒙得讀者
暈頭轉向,也就不去注意他的那些漏洞了。
有一個很出名的傳說,說古龍剛出道時寫小說往往並不寫完,隻待一拿到稿
費,立馬開溜,花天酒地去也;等到俠蹤再現,卻仿佛沒事人似的,又提筆
寫新的小說,因此在身後留下許多未完的著作。幸而他的那些巔峰之作都還
完整,不會讓人太費思量。
沒寫完的作品有哪些呢?因為古龍的作品前期後期各成係列,有些小說到結
尾未交代完的情節,可以在另一部小說裏找到究竟。隻從一部小說本身結構
而言不完整的,在下知道三部:《護花鈴》、《白玉老虎》、《名劍風流》
。前二者在國內可以看到的版本都是突然截斷的,因而明顯是未完作品。至
於《名劍風流》,看似有頭有尾,其實大謬不然,對古龍筆法有一定修養的
人都可以看到,最後二章狗尾續貂、形同兒戲,絕對是業餘作者代為續完的
。
這裏提到了古龍的筆法。台灣的武俠文學,自63年陸漁《少年行》首開散
文詩化先河以後,以古龍為武俠小說西化的集大成者。如今世間多以為,寫
武俠若是一句一段,則必是模仿古龍,其實未必;但是若要模仿古龍,則定
須一句一段才行。
光是一句一段,還不足以稱古龍筆法。古龍的字裏行間帶一種特有的機智和
氣韻,這才是古龍筆法之神,那一句一段隻是一個形而已。世間模仿古龍的
作品多如恒河沙數,多數隻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惟兩人除外:香港黃鷹,台
灣於東樓。
黃鷹的代表作有“大俠沈勝衣”係列和替古龍寫完的“驚魂六記”係列。他
的文字表麵上與古龍區別很大,例如人物對話,古龍用“說”,而黃鷹用“
道”;然其行文風采與謀篇布局深得古龍神韻,是“得意”而“忘形”也。
於東樓則是形神兼備,活脫脫一個小古龍。這位於大俠當年號稱“天下第一
槍手”,兩部用古龍名義出版的非武俠小說《絕不低頭》和《槍手·手槍》
(即《白朗寧》)都曾風靡一時。而他自己的武俠作品如“碧血黃金”係列
,亦極跳脫飛揚,要是署上“古龍著”的話,若不對照古龍作品年表,誰都
會信以為真。
葉洪生評論道,古龍的黃金十年是66年到76年,這一段時間裏佳作頻頻
,此前此後則無甚可觀,此言大體得之。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
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裏不算太耀眼;至於他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
、力不從心了。一部《劍神一笑》寫得其臭無比,難怪拍出的電影血本無歸
--奇怪的是,在下出國之前,居然一下子在書攤上看到了三、四種版本的
《劍神一笑》,真不知國內那幫出版商是怎麽想的。
古龍寫小說有一個很壞的習慣,就是喜歡反複套用同一素材。也許是因為趕
小說時間太緊,偶然想出一段妙文,未經充分醞釀便匆忙寫下了,結果發表
後又覺得這樣寫不太好,就換一種方式,在下一部小說中再用一次。於是我
們常可以在不同的小說中見到大段雷同的對話、議論或情節。也有些細節是
習慣使然,故事發展到這一步,自然就那樣寫,條件反射似的。“死人是不
會說話的”這句話不知在古龍小說裏出現過多少次了,即使是最不愛看武俠
小說的朋友,也能引用得滾瓜爛熟。
古龍全盛時期的作品中有兩個係列很引人注目,一是“陸小鳳”,一是“楚
留香”。不論古龍怎麽強調兩者的區別,讀者還是會覺得過於相似。不是麽
?連所擅武功都同樣是指功,隻不過一個是“彈指神功”,一個是“二指禪
”而已。兩位風流倜儻的武俠007,在美人環繞中與邪惡勢力鬥智鬥力,
大展神威,真不知傾倒了多少讀者與觀眾。從一個係列的總體結構來說,“
陸小鳳”較具匠心,前後六部看下來,開頭的朋友一個一個地成了敵人,實
令人悚然驚心。但楚留香已被鄭少秋演活演絕了,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楚
留香”已是一個專有名詞,“陸小鳳”卻還沒有這樣的地位。
這裏又涉及到人物的命名問題。在一般武俠小說(以及言情小說)裏,男主
角定然翩翩濁世,女主角必是國色天香,若能有一個漂亮名字襯托,塑造形
象便可事半功倍。那麽怎樣的名字算漂亮呢?不外“風花雪月”而已。常見
的是兩個名詞中間夾一動詞,如“西門吹雪”、如“楚留香”,都有一種動
態,能引發人的豐富聯想;再有就是從唐宋詩詞中巧截片斷為名,如“葉孤
城”,如“花想容”(《揮劍問情》女主角,順手舉的例子,與古龍無關)
,即使不看故事,也可以從名字想象,前者是一孤傲劍客,後者是一絕色女
郎。
(在下這一研究成果,可為世人取名之鑒乎?)
順便說一句,在下曾自撰武俠,為女主角取名“夏夢雪”,靈感源自瓊瑤小
說裏的“李夢竹”,自以為很夠境界了,不想隨後就在各種小說中接連看到
了“白夢雪”、“秋夢雪”的名字,隻好苦笑搖頭。取名都往這一條路上擠
,衝突自是難免。古龍的《絕代雙驕》裏有個花無缺,好漂亮的名字,便容
易讓人忽略他爹的名字“江楓”。直到看到臥龍生的《劍氣九重天》裏男主
角也叫“江楓”,而且以“楓紅獨占一季秋”相讚,在下方才省到“江楓”
二字之妙,不過想到的是另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
(1995.6.29)
==================================================================
(四)、金無足赤
金庸自然是武俠界不爭的泰鬥,他的作品部部輝煌,幾乎無人堪與比肩。金
大俠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
修訂了一遍,有的甚至是逐字逐句地改,單是這份認真執著,不要說武俠界
,便是放眼整個中國文壇,又有幾人能及?
當年曹雪芹嘔心瀝血撰紅樓,“披閱十載,增刪七次”,為中國文化史留下
一份完美永恒的寶藏,金庸作品一共隻修訂過這一次,當然不能完美。從絕
對數字來看,單單是對金庸小說的苛評批判,恐怕就要比所有其他武俠作家
得到過的評論加起來還多。這是因為金學確實值得研究,有得研究,他的每
一個段落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詳察細考;一部百萬言的小說,找出百八十
個錯誤不足為奇。事實上,金庸迷對金庸小說吹毛求疵,全都是出於“愛之
逾深,苛之逾切”的心態;如果不是金庸迷呢,走馬觀花匆匆翻過,卻也沒
那麽容易從他的小說裏挑出刺來。
在下曾反複把讀過十幾遍的“射雕”,在1957年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
地位,是公認的超級名著,也是在下的最愛。每一遍重讀都有新的感覺,新
的收獲,也都能挑出新的漏洞來。印象最深的是高考之前那個寒假發現的一
個大大的黑洞,大到了使整部小說的時間結構陷於荒謬的地步,幾位朋友一
聽之下無不咋舌:“天哪,郭靖這傻小子,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問題就在於郭靖的年紀,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到小說的尾章“華山論劍”,郭靖大約是二十出頭,就算他二十歲吧(下文
將會表明,郭靖的年紀越大,漏洞也就越大),小說交代,華山論劍是二十
年一次,那麽倒推回去二十年,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郭靖
出生的時候。通過小說中幾位人物多方位多角度的回憶敘述,我們可以整理
出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大致的情節線索:王重陽技壓群雄,奪得九陰真經;
與老頑童談論真經的存毀問題;攜老頑童遠遊大理,與段皇爺交換武技,在
大理一呆大半年,其間老頑童還與瑛姑惹出了一段癡纏不清的糾葛恩怨;返
回終南山後又設計裝死重創了西毒,這才仙去。老頑童帶著真經東跑西顛覓
地收藏,路遇東邪夫婦,被黃藥師騙去真經下卷,由黃夫人強背了去。黃夫
人把真經默寫了一份,後來卻又被桃花島的兩位不肖子弟陳玄風和梅超風偷
走,黃藥師一怒之下把其餘所有弟子打折雙腿,逐出了桃花島,其中包括了
曲靈風。按照正常的情節進展,從第一次華山論劍到這時候,至少也該過了
三、四年,也就是說,曲靈風腿斷的時候,郭靖至少也該有三、四歲了;但
小說第一章“風雪驚變”,曲二(即曲靈風)一出場就已是一個跛子了,而
此時的郭靖--根本還沒出世!
當然,順著這條線還能導出其他矛盾來。比如陳玄風與梅超風偷了真經跑到
中原,用活人耙子猛練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碰上柯辟邪、柯鎮惡兄弟,交
手之下打死了柯辟邪,打瞎了柯鎮惡,這時郭靖更應該長到四、五歲了吧,
可是小說第二章“江南七怪”,柯鎮惡一出場就已是一個經年的老瞎子了,
郭靖呢?仍然憋在娘胎裏。
所有這些問題,症結在於兩次華山論劍之間間隔不夠。當時在下想,其實金
庸隻要大筆一揮,把二十年一次改為二十五年一次,不就行了嗎?後來也確
實看到一種版本的《神雕俠侶》提到華山論劍是二十五年一次,隻不知這是
純粹的印刷錯誤,還是金大俠自已在修訂小說時作的更正?看來是前者的可
能性更大一些。可是再後來仔細一想,還是不行,因為這樣一來郭靖的年紀
解決了,黃蓉卻又出了問題。黃夫人是在真經被盜走後重新默寫時,心力交
瘁難產而死的,黃蓉的出世距離曲靈風腿斷並不會太久,華山論劍若是二十
五年一次,黃蓉到書末豈不成了老姑娘(古時候二十歲還沒嫁出去的姑娘就
該是老姑娘了吧)?
這麽說吧,郭靖出世是必須在曲靈風腿斷相當一段時間之後的,而黃蓉出世
則必須在曲靈風腿斷之後不久,也就是說,不論怎麽改數字,黃蓉的年紀肯
定要大於等於郭靖!
豈有此理?!
隻好認為是金庸的小說結構太複雜,把他自己也寫糊塗了。
大家都認為評價金庸最合適的詞就是“博大精深”,然而也不能不承認,他
在詩詞聯對上的功底確實是不如梁羽生。就說在下引用的這一聯:“桃花影
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讀起來雖是朗朗上口,“桃花”對“碧海”
卻並不妥當。曾考慮過改他這一聯,“碧海潮生”是專有名詞不能動,隻好
改“桃花”,可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詞眼。“粉桃”?平仄不對。“朱桃”
?好象沒這說法。“紅桃”?太不嚴肅。一時束手無策,隻得聽之任之。網
上諸位大儒有以教我乎?
好就好在金庸能夠正視、承認這一點,在各小說的後記裏一再地強調自己詩
詞不行,隻是應景而作,滿足情節需要而已。這裏我們看到的並不是那種故
作謙遜的偽君子態,而是一種坦坦蕩蕩的大師胸懷。金無足赤,瓜無全圓,
世界上有誰是完人呢?以東坡居士的天縱奇才尚且始終學不好圍棋,可妙就
妙在畢竟是大師,就這麽一件畢生憾事也能自嘲出一句千古名言:“勝固欣
然敗亦喜”。金庸可以無恨矣。
(五)烈火真金
從《新語絲》去年三月的增刊看到,鴉、舟(兩個名字擺在一起,豈不是唐
詩野渡?)等人聯名發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提名金庸參選諾貝爾文學獎的運
動,不禁大恨自己晚出來一年,沒湊上這份熱鬧。隻不知這場運動如今進展
得如何了?
瑕不掩玉,金庸小說的毛病再多,也不會妨礙他成為一代文學大師。不妨讓
那些反對金庸的人去仔細研究一下金庸小說,不妨讓他們隻用敵意的否定的
眼光去研究,去挑刺,我相信,研究越深入,挑出的好處也會越多,相形之
下那些毛病實在可以忽略不計了。真金不怕火煉,但若不用火煉,他們怎麽
會相信那是真金呢?
在下以為,應正式把“金庸小說”確定為一個專有名詞以區別於其他一般武
俠小說,就象把“人”這一概念超拔於一般動物之上一樣。金庸小說所達到
的高度和境界,並不是任何其他武俠小說作家所能望其項背的。縱使比之古
今中外的那些文學名著,金庸小說也絕不遜色。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哪有楊過與小龍女這般驚天動地、泣鬼驚神?
古希臘那些悲劇英雄,誰能比蕭峰更悲壯?
魯迅用笑中帶淚的手法塑造出一個“阿Q”的形象,能警省中國人幾十甚至
幾百年,但畢竟隻是個中篇。金庸的韋小寶,一個與阿Q既相似又相反的不
朽典型,那可是活靈活現地蹦跳了五大本、一百五十萬字啊!
俠之大者如郭靖,情之聖者如段譽,自由率性如令狐,隨波逐流如無忌,哪
一個不是活在億萬人的心中?哪一個可以被文學史遺忘?
何況金庸小說遍涉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琴棋書畫、諸子百家,樣樣言之有
物,自來小說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開掘,何曾有過金庸這樣的廣泛,金庸這
樣的深入?
真正會看書的人,都能從金庸小說裏看到很多。可以看到曆史,可以看到未
來,可以看到哲理,可以看到人性,隻看你想看什麽了。
即使不會看門道的,也能看到熱鬧。這才叫雅俗共賞。這才叫金庸小說。
娶妻應是小龍女,生子當如令狐衝。
--百年一金庸,金庸說不完。
(1995.7.11)
==================================================================
(六)、黃梁一夢
一般認為,梁羽生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是港台新武俠小說的
開山之作。但葉洪生也曾指出,台灣的郎紅浣早在1952年就開始在報上
連載武俠小說,隻是未如梁羽生那樣形成一股武俠大潮而已。
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
。印象最深的是《七劍下天山》開卷那首《調寄八聲甘州》,“酒冷詩殘夢
斷,南國正清秋,把劍淒然望,無處招歸舟”,一卷淒絕美絕的畫麵在讀者
麵前徐徐展開,誰都可以想象到,俠士堅強的外表下,是一顆多麽孤獨脆弱
的心。雖然有人說這一句不太合《八聲甘州》的詞格,可是這樣美麗的句子
,即使犯了錯誤,那也是美麗的錯誤,有什麽不可原諒的呢?
當然也有些議論,說梁羽生小說裏唐詩宋詞太多太濫,每個人物張口都能來
兩句,顯得太假。在下以為,多是多了點,卻還不至於令人生厭。梁羽生創
造的是一個詩化的藝術王國,裏麵的人物當然都難免帶上一些相應的藝術特
征。
事實上,梁羽生筆下的主人公盡多儒俠,一個賽一個風流蘊蓄、文采飛揚。
每一代武林中最高的高手,不論正邪,無不是滿腹詩書的飽學之士。這一點
便與金庸明顯不同。金庸隻在處女作《書劍恩仇錄》裏著意塑造過陳家洛這
麽一個典型的儒俠形象,此後再無重複。要說段譽麽,雖然會比劃幾下六脈
神劍,但是半癡不狂的,怎麽也談不上“俠”字。要說胡斐麽,雖然曾與苗
若蘭唱和《詩經》,但那一部絡腮胡子,實在不象個“儒”。當然,胡斐年
輕時並不留胡子,但他那時還沒有空讀書,更不算“儒”了。黃藥師和無崖
子的學識武功俱臻上乘,可惜前者在“射雕”裏邪氣太重,後者隻在“天龍
”裏露了一麵,何況兩人都是上一兩輩的人物了,對主角隻起陪襯作用。隻
有袁冠南還有點象,惟《鴛鴦刀》是個短篇,袁寇南到了結尾仍在武林中無
足輕重,“俠”的份量實在不足。
* * * *
古龍小說完全沒有曆史,金庸還有兩部小說不知朝代,梁羽生小說則每一部
都有明確的曆史背景。一個明清係列洋洋灑灑寫了近二十部,從元明之交寫
到清朝中葉,想象起來就不能不歎為觀止,這寫的不是“通史”嗎?
不過西方的通俗小說,象西德尼·謝爾頓的《鏡中的陌生人》,能在同一部
小說裏一口氣寫上四代人,時間跨度之大,結構之宏偉雄奇,中國的武俠小
說至今未見--中國的武俠作家不習慣集成,而習慣鋪張,同一代人的事就
可以分開寫上好幾部,甚至十幾二十部。
能放能收方為大家風度,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庶幾近之,且自有特色:四
十章的篇幅,第一章從郭襄起筆,兜來轉去寫到了張君寶,讀者都以為張君
寶是主角了,不料作者槍花一晃,時間一下過了幾十年,張三豐(即張君寶
)已經九十歲了,他的三弟子俞岱岩大踏步出場,一番詭譎的風波又引出五
弟子張翠山和天鷹教“妖女”殷素素兩人,恩怨糾葛越纏越深,甚至漂流到
了北海冰火島,結婚生子,十年後又回返中原,參加恩師的百歲壽誕。結果
風雲突變,夫婦雙雙被逼自殺,讀者的目光才開始集中到他們的愛子:張無
忌的身上,這時十章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三十章才是張無忌曆盡磨難成長
的故事。
* * * *
武俠小說一般談不上男女平等,因為中國古代的社會現實,男女確實不平等
。隻有梁羽生,在他的小說裏始終如一地維持一種理想化了的平等關係。在
其他人的武俠小說裏,真正武功高強的女人要麽是邪魔外道,要麽終生為情
所困,不能作出一番事業,很少有正麵大書女英雄的。梁羽生則不然,寫了
一大堆的女俠,散花女俠、冰川天女、白發魔女、江湖三女俠等,都是可以
和同時代的男俠們平起平坐甚至比之高出一頭的大英雄。
就說《冰川天女傳》的結尾,中、西武林高手比賽攀登珠穆朗瑪峰,那個老
外一早掉下去了,代表中方的天山派掌門唐曉瀾也難以再往上攀,忽然聽到
上頭幾十尺有人在叫他,原來是他夫人馮瑛;好不容易爬上去夫妻匯合了,
再上頭又有人叫,原來是當時中原第一大俠,武功天下第一的--呂四娘!
呂四娘幫助他們上去後,又指給他們看更上頭的一行刻字,原來天山派祖師
淩未風(《七劍下天山》主角)到過那一高度。可呂四娘拉著他兩人的手輕
而易舉的就越過了那些刻字好幾尺,並說了些“超越不是不可能的”之類的
話。其他武俠作家在玩這種武功境界層層拔高的情節遊戲時,怎麽會讓一個
女人取得最後勝利呢?
這裏說到了天山派。天山派的傳承是梁羽生“明清係列”的一條主線,正式
的開山祖師是晦明禪師,其下才傳到淩未風,但從晦明的師父霍天都開始就
已住在天山了。整個係列的源頭是元末明初的陳玄機,陳玄機傳謝天華,謝
天華傳張丹楓,張丹楓傳霍天都。這一脈傳下來每一代的傑出弟子都是武林
領袖,直到唐曉瀾的兒子唐經天,雖然不如同時代的金世遺那麽光華耀眼,
仍不失為一代雄才;到唐經天的兒子唐嘉源才真正衰弱,遠遠地落在了金世
遺那一脈傳下的金逐流、江海天後麵。也許這就是家族統治的弊病吧。還好
唐嘉源老來思過,又把掌門傳給了本門叛徒楊炎,讓外姓來振興天山派。
* * * *
古龍小說裏的主人公個個聰明絕頂,能解疑能推理,機變百出智計萬端,讓
人心悅誠服地承認那是真的聰明,但也隱約有千人一麵的感覺。金庸則畢竟
是大師,並不太注重那種表象上的聰明,他筆下的主角千變萬化,有聰明機
伶的韋小寶,也有忠厚木訥的郭靖。黃蓉在鐵槍廟裏抽絲剝繭地分析出殺害
江南五怪的凶手是西毒一幫人,這是金庸小說裏僅見的一段西式推理。梁羽
生則完全不理這一套,看他的小說幾乎感覺不到“聰明”二字。不過也要看
怎麽說了,能吟詩作賦當然也是一種聰明,但總是缺了點什麽。人物的聰明
,不是作者那幾個形容詞就能讓讀者相信的,要能在具體環境下隨機應變,
而且變得出乎讀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節情理之中,這樣的形象才能讓人覺得
聰明。
這裏還有個與誰鬥、如何鬥的問題。武俠小說總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爭鬥
。古龍小說從中期的《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開始,已是鬥智為主,鬥
力為輔了;梁羽生從始至終基本上隻鬥力,不鬥智;金庸則介於兩者之間。
《武林外史》尤其經典,快活林和古樓蘭兩段,同時參與角逐爭鬥的共有五
人之多,每一個都是武林中的一代奇才,追蹤與反追蹤,設陷與反設陷,離
間與反離間,種種奇謀詭計層出不窮,合縱連橫,大起大落,真個是痛快淋
漓。
人心可說是世界上最複雜難測的事物,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分外曲折
。那麽人與天鬥呢?這已經不需要那麽精密的算計了(以古代的科學知識,
也真沒什麽東西好算),需要的是體能、勇氣、經驗和冒險精神,當然,還
要點危急時求生的本能急智。梁羽生寫這東西可算是個中高手。《雲海玉弓
緣》裏金世遺挖火山口那一段寫得驚心動魄,真能看出一身汗來。上麵提到
的攀登珠峰一段,也是人類征服自己征服自然的典型。
(1995.7.20)
==================================================================
(七)、溫潤如玉
第一次接觸溫瑞安小說是在高一年的時候,在一本香港出的《武俠世界》雜
誌上看到的“說英雄,誰是英雄”故事之《金風細雨樓》連載,一見心折,
從此“溫瑞安”成了腦中縈回不去的名字。那時還沒有“金、梁、古、溫”
四大家的提法,隻是出於直覺,認定此人必非池中之物。
因為“溫瑞安”這個名字裏都是些吉祥字眼,又找不出什麽特定含義,當時
曾推想過他是不是類似於《京華煙雲》裏曾經亞、曾順亞那樣的世家公子,
取名隻講排行,不求意義。當然後來知道他還是用過其它一些有意義的筆名
的,比如“溫涼玉”。
溫瑞安1954年生於馬來西亞(印象中是與比爾·蓋茨同齡,不知對否)
,從小就是一個天才兒童,具有非凡的文藝創作和組織領導能力,又練得一
身好武功,走到哪裏都是同齡人中理所當然的領袖。9歲發表第一首詩,1
6歲發表第一篇武俠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漸漸成了武俠界最引人注目
的新秀。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85年古龍去世之後
,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能夠撐起大局的,就隻有溫瑞安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86
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
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此所以曹正文在89年把溫瑞安列為第三代新武俠
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現在看起來,這個創新並不那麽順利。溫瑞安寫到後來,許多小說陷入了純
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讓人大倒胃口。葉洪生認為溫氏小說把武俠
引上了絕路,雖然有些誇張,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在下以為,改革創新中的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決不能因此就一筆抹煞了
溫瑞安的武俠小說。
溫瑞安的小說有許多係列,最著名的當數“四大名捕”,但在下最欣賞的,
一是《神州奇俠》,二是“說英雄,誰是英雄”第一部:《溫柔的刀》。上
麵所說的《金風細雨樓》其實就是《溫柔的刀》中的一節。
看武俠十餘年來,真正讓在下全身心感動過的武俠小說一共有四部:金庸的
《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溫瑞安的《神州
奇俠》。
感動於這些小說的“情”字。
愛情、友情、親情,以及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民族大義、愛國激情。古龍小說
所缺的,就是這最後一項。
可以看出來,溫瑞安寫《神州奇俠》,寫蕭秋水,其實就是想寫他自身。蕭
秋水率領一幫兄弟結拜,號稱“神州結義”,不就象溫瑞安當年搞過的“神
州詩社”嗎?溫瑞安和蕭秋水一樣,是個熱情洋溢,肯於為理想奮鬥、獻身
的人。他在台灣時曾因參加並領導街頭示威被拘留了四個月,而後被逐出島
。這是在《神州奇俠》發表之後的事了。這以後他心中的不平和憤懣代替了
原本純粹的熱情,反映在小說裏,就是再也沒有《神州奇俠》那麽明朗激昂
的寫法了。看溫瑞安小說,可以看到他每逢寫到“冤獄”、“鎮壓”之類的
情節就要借題發揮,大發議論,其實就是在為他自己抱不平。
蕭秋水與唐方是武俠小說裏非常特別的一對情侶,隻在《神州奇俠》前麵一
部分相處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此後再無見麵,彼此用盡了所有的精力和手段
尋覓對方,卻總是陰差陽錯沒能碰上。唐方是四川唐門的小公主,她奶奶不
喜歡蕭秋水,她當然無能為力,所以小說在在預示出蕭秋水與唐老太太必將
有驚天動地的一戰。但《神州奇俠》(又名《大俠傳奇正傳》)本身並沒有
寫這一戰,而它的後傳《大俠傳奇》所寫的已經是那一戰以後好多年的事了
,唐方曆盡艱辛走遍天涯,終於在唐門建築底下找到並救出了蕭秋水,因此
中間這一戰就成了懸案。老想看一看這一戰的盛況,而且也看到一種版本的
《神州奇俠》結尾有一句:“後事請看《蜀中唐門》”,所以一次發現一本
《唐方一戰》,高興得不得了,沒想到搞來一看,寫的完全是另一碼事。不
知道溫瑞安是不是真寫過《蜀中唐門》?
溫瑞安是個詩人,他的小說寫到細膩處極為動人。有位香港女作家這樣評論
過溫瑞安(大意):“隻有一顆寂寞美麗的心,才能寫出這樣美麗寂寞的小
說來。”且看《溫柔的刀》,王小石遠遠地第一次看見雷純--一個絕色麗
人--“一動是一種風姿,千動就是千種風姿”,轉眼“再看那楊柳含煙,
青山似黛,卻仍隻有那一見的風情”。在下就是從這一句,開始喜歡溫瑞安
的。後來看《神州奇俠》,看到蕭秋水與唐方麵麵相對,他的一幫哥們躲得
遠遠的,“小聲說大聲笑”,一看到這六個字,胸中立即湧起一股莫名的感
動,感動了一整天。看溫瑞安小說就是常常會有這樣突如其來的感動,這一
點是沒有任何其他武俠作家能比得上的。
溫瑞安寫到情時極盡婉約,但一寫到殺伐,卻極為慘酷。金庸就曾批評他的
小說死人太多,很多人物一出場就沒命了,根本沒有表演的機會。《殺人者
唐斬》(拍成的電影改名為《刺客新傳》)便是一例,真個是殺得血流成河
,武林的陰森,江湖的恐怖,盡在此書中了。
其實溫瑞安寫人物鬥智也是一把好手,他的小說裏凡是稍有戲分的人物一個
賽一個機智深沉,當然那些刻意安排的插科打諢的傻冒除外。“說英雄誰是
英雄”係列是個典型,“金風細雨樓”與“六分半堂”兩大幫派在京師裏翻
翻滾滾纏鬥不休,每個回合的較量都是一場陰謀詭計的決戰,王小石與白愁
飛兩個外鄉人無意間一插足,立即卷入了漩渦中心,於是各憑自已的智慧和
才幹縱橫捭闔,實踐自已當初的夢想:在武林中幹一番大事業。
溫瑞安早先所寫的小說,係列與係列之間並沒有明顯聯係,後來就漸漸不同
了。現在“四大名捕”、“說英雄誰是英雄”、“七大寇”幾個係列是寫同
一個時間的事,即北宋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可以認為溫瑞安已經成功
地創造出一個整體社會環境,現在是相當於在這個大環境裏分幾個係列寫幾
個不同側麵的故事。這有點象Star Trek(國內譯為“星際旅行”,不太恰
當)的小說,一個大係列裏分成了若幹小係列,有寫Deep Space Nine的,有
寫The Next Generation的,把一個想象中的銀河世界寫得熱鬧非凡。
(1995.8.7)
==================================================================
(八)、武林爭霸
寫下“武林爭霸”這個標題,就不禁想起台灣的那個同名遊戲。那是個純粹
的打鬥遊戲,雖然場景有諸多切換,這一場在武當山打,下一場在丐幫打,
但本質和傳統的“打擂台”並無二致。若是真要在武林中爭奪霸權,豈是打
打擂台那麽簡單?
這裏就得說到“爭霸”的含義。如果爭奪的是“天下武功第一”的頭銜,那
麽很自然,隻要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就算成功了;在這種情況下,武功是一
種神聖的藝術。可是世間諸多野心家,夢寐以求的不僅是這麽一個空虛的名
號,更是統治別人的實權;於是武功就不再是藝術,而是一種暴力鎮壓和威
懾的工具了。
練武的目的是什麽?去問任何一個武術教練,第一個答案都是“強身健體”
。不過對於武俠小說而言,這一點並不那麽重要:有許多武功練了不僅不能
健身,反而會傷身,諸如七傷拳、天魔解體大法等等;更有“葵花寶典”那
樣的武功,以殘害身心作為練武的先決條件。若沒有功利性的目的,誰肯練
這樣的東西呢?
其實古今中外其理皆同。開展體育運動本是為了增強人民體質吧,可是你看
世界上所有那些動手動腳的體育項目的職業運動員,除了打太極拳的以外,
哪個不是帶著一身傷病退役的?可見體育這東西,一旦變成一種爭取飯碗或
榮譽的手段,就必然走向最初健身目標的反麵了。
在武俠小說裏,正派人士練武功是為了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邪派人士練武
功則是為了欺壓良善、稱霸武林。也有少數是象老頑童那樣純粹為藝術而藝
術的。
至於正邪如何劃分,就不那麽容易說清楚了。正派嘛,往往是指少林、武當
之類曆史悠久、來曆明白的名門大派,以及跟這些大派相交好的幫派。而跟
這些正派作對的那些不明不白的幫派,就被稱作“邪派”。明教之所以被稱
做“魔教”,主因之一便是教中人行動詭秘,不為外人理解。同時幾乎所有
的武俠小說都認為,個人的正邪並不取決於他的出身,而是取決於他的行為
,正派中可能有壞人,邪派中也可能有好人。
邪派也分兩種,一種是自認邪派,從不辯解真理在自己這一方,宣傳效果便
如“我們是害蟲”。這種邪派若要在武林中爭奪霸權,就隻能靠血雨腥風的
高壓手段,無法依靠人民戰爭。另一種邪派則本身擁有一套能說服人的理論
,隻因為這套理論不能見容於主流社會,就被目為邪派。因為有理論,就可
以爭取群眾,凝聚人心,乃至發動“聖戰”。
顯然後麵這種邪派並不好寫,武俠小說為了簡化矛盾,寫的多是前麵那種。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裏所寫的明教是後麵這種邪派的典型。
為了證明邪派之邪,小說家們往往要安排一係列能引發讀者憤怒的事讓邪派
去做,諸如通敵賣國、殘殺無辜、奸淫擄掠之類。唯其如此,正派對邪派的
圍剿殺戳才能合理化。當然寫到最後總是邪不勝正的,除非涉及到重大的曆
史關節,比如作者可以說李自成沒有死,但不能說他打敗了滿清。還沒見過
武俠小說有象“反三國”那樣從根本上篡改曆史的。
武功上的正邪就更難說了。什麽樣的武功叫做邪門武功?看看射雕開始時黑
風雙煞的“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拿活人來練功,邪門不?可是小說
後來指出《九陰真經》乃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正宗武功,是黑風雙煞沒能從根
基紮起,練歪了。再看《天龍八部》,同樣是無償剝削別人的內力,憑什麽
“化功大法”是邪門武功而“北冥神功”不是?
武功是一種防身傷人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暗器毒藥、消息機關以及
陣法五遁等在武俠小說裏都描寫得很多。這裏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四川唐門
作為武林中最大的暗器世家,古龍、梁羽生和溫瑞安都詳細寫過,唯獨金庸
隻字不提,這是為什麽?在下對舊武俠小說沒有多少研究,不知“唐門暗器
”是民間早有的傳說,還是哪個武俠作家的發明?
暗器毒藥初入武俠小說的時候總有些神秘色彩,但後來就漸漸變得明了清澈
了。古龍的《名劍風流》所寫的唐門暗器的製造過程,完全就是精工細作的
現代化生產的樣板,很容易讓人想起“007”裏邊間諜武器作坊所陳列的
琳琅滿目的殺人利器。到了溫瑞安的小說,分工就更細了,原本常常不分家
的毒藥暗器以及各種兵器在他手裏徹底分了家,暗器是唐家,毒藥是溫家,
火器是雷家,其餘兵器是蔡家。
談到使用的兵器,傳統上都認為劍是一種高尚的兵器,所以俠客多是用劍,
以致有“劍俠”一詞,但似乎沒聽說過“刀俠”,盡管近代史上“大刀王五
”比任何一個用劍的俠客都出名。也有以古龍為首的一批武俠作家標新立異
,果真功勞不小,慢慢地把刀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對兵器的態度,金庸、梁羽生是一派,認為物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所以才
有“無劍勝有劍”、“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之說;而另一派前有平江不肖
生、還珠樓主,後有古龍、溫瑞安,認為物也是活的,修煉兵器武功要練到
“人劍合一”、“刀即是我,我即是刀”之類的境界才真叫上乘。古龍偶爾
也說說“刀我兩忘”,可以說與金梁殊途同歸了。
(1995.8.30)
==================================================================
(九)、劍海群英
武俠界除了金梁古溫四大家以外,還有不少名家。在古龍成名之前,台灣武
俠界最出名的是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三位,合稱“三劍客”。在三國
裏,臥龍即諸葛,司馬則是諸葛臥龍的死敵。千年之後又有此巧合,(學小
螞蟻歎口氣)唉,曆史可真會開玩笑。
當然後來又冒出一個司馬紫煙,真與諸葛青雲成了一對。
這三劍客裏頭,在下最欣賞的是司馬翎。葉洪生對司馬翎也是非常推崇的,
但也許因為他與司馬翎有私人的交情,言辭上有些誇過了頭。司馬翎前期的
作品情節多較鬆散,一部《金縷衣》看得我哈欠連天,上冊看了一半就還是
沒有頭緒,幹脆還掉不看了;後期的作品又常大段大段地講一些乏味的道理
,比如《風雲雷電》那個係列,情節倒滿不錯,也常看得我老大不耐煩。
葉洪生認為司馬翎武俠小說的最高峰是在64-67年,並舉了兩部作品為
例:《劍海鷹揚》和《纖手馭龍》,尤其給了《劍海鷹揚》極高的評價,認
為在布局、意構等方麵甚至淩駕於金庸、古龍同期作品之上。他說這話似乎
有些信口開河,如果《劍海鷹揚》作於64、65年,古龍這時剛開始求新
求變,正處於轉型期,勝過他當然不難;但金庸呢?《天龍八部》,那可不
是任何人可以輕言“淩駕”的。
不過話說回來,《劍海鷹揚》的確是在下所看過的武俠小說裏,除了金梁古
溫之外,寫得最好的一部。好到什麽程度呢?說件具體的事吧。當年廈大校
園內外先後有過六個租書的攤子,在下常去光顧的有兩個。從其中較靠近的
一個攤子租來的《劍海鷹揚》,厚厚四大本,第一本的中間,第四本將近結
尾處,各被撕了一頁。大家知道,書攤上租來的書,若有被撕之處,肯定都
是描寫“那個”的,這是撕書者在訓練後來人的想象力。可在下想象力再豐
富,也想不出這被撕掉的兩頁上能有什麽苟且,因為上下文乃至整部書全都
是一本正經的,根本不著痕跡。於是迫不及待地闖到另一個攤子上,一問得
知《劍海鷹揚》已租出去了。在下並不氣餒,繼續跋涉搜尋,終於在一個偏
遠的書攤上覓到了版本不同但同樣是四本的《劍海鷹揚》,迅速翻到地方,
細細一看,各位看官,您猜那兩處寫的是啥?
第一處是寫男女一號主角第一次(也是全書唯一的一次)擁抱接吻;第二處
嘛,是寫兩個女主角一起答應嫁給男主角。能想象嗎?在其他武俠小說裏最
普通不過的情節,放在這部小說裏,就是那樣的感人肺腑,那樣的動人心弦
。在整個風雲激蕩的大氛圍裏突然跳出這麽一兩絲兒女情懷,如今回想起來
,心頭也會一陣溫馨。這樣的情節都給撕了,足以說明整部小說寫得有多好
了。
當然撕書人的潛意識裏可能還有一種意外。在一般人印象裏,司馬翎的名聲
別說比四大名家,就算比臥龍諸葛都頗有不如,很多不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
道有個臥龍生,但未必知道有個司馬翎。設想一下,一個武俠迷,以前已看
過不少的武俠小說,順手借了本聞所未聞的《劍海鷹揚》,隻為打發無聊,
並不期待什麽震撼,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震撼,那種
心情是難以名狀的。怎樣抒發這種心情呢?撕下震撼裏最動人的部分,永久
保存。在下一貫對撕書行為深惡痛絕的,但一看到被撕的這兩頁,立即原諒
了撕書的那位老兄。
真正最有名的那些作品倒沒人去撕,並不是因為它們寫得不好,而是因為寫
得好是意料中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司馬翎的處女作《劍神傳》,真正的出手不凡,起點極高
,相形之下臥龍生的頭幾部小說(《飛燕驚龍》之類)簡直就象中學生的習
作。古龍自己還沒有開始武俠創作之前,最愛看的也就是司馬翎的小說。
臥龍生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筆法失之生硬稚拙,好在後來越寫越圓熟,也
算對得起自己的名聲了。“楊小邪”係列寫得滑稽逗趣,是武俠鬧劇中的經
典;不過也就是笑笑鬧鬧,沒有什麽更深入的東西。據說臥龍生的另一化名
是金童,因為他崇拜金庸,以“金童”的筆名為“射雕”三部曲寫了些前傳
後傳外傳,總名《神箭金雕》,一舉大獲成功,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又用“
金童”之名寫了不少小說。
諸葛青雲的文筆是三劍客裏最典雅的。前期師法還珠樓主,筆法奇麗仙幻。
不過寫來寫去都是一樣的才子佳人,容易讓人生膩。諸葛最好的作品,依我
看當數《奪魂旗》。
都說蕭逸也算一位大家,不過他的小說我看得入眼的隻有《甘十九妹》。
易容是台灣武俠六十年代的一大散仙。說他是散仙是因為他一共隻寫過五部
小說(包括替臥龍生續完的《天香飆》),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者之劍》。
《王者之劍》堪稱傑作,給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看《天香飆》完全是衝
著易容這個名字去的,與臥龍生無關。
獨孤紅擅寫明清宮庭鬥爭,不過看多了也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司馬紫煙是替諸葛青雲代筆寫《江湖夜雨十年燈》而出名的,他的小說寫得
相當嚴謹,也顯得才氣橫溢。據說《圓月彎刀》是他代古龍寫的,也不知是
真是假。
好了好了,“武俠雜談”先寫到這兒。將來如果沒有意外(生命中永遠有意
外:),我是不會再寫了。
(1995.10.10)
==================================================================
〖附〗
回看射雕處
《射雕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
也是金庸的第一部超重量級的巨著。此前的兩部長篇《書劍恩仇錄》和《碧
血劍》都未臻成熟;還有一部《雪山飛狐》則是中篇,雖然寫法絕妙、扣人
心弦,畢竟不夠淋漓酣暢;隻有到了《射雕》,金庸在武俠界的領袖地位才
真正確立起來。
香港新武俠小說的發端,是1954年梁羽生借著澳門一場拳師比武的轟動
效應寫出的《龍虎鬥京華》。由於武俠小說這一樣式廣受讀者歡迎,短短數
年冒出了一大群武俠作家,在各大報的副刊上爭奪讀者,一時間群雄並起,
天下大亂。在57年,張夢還的《沉劍飛龍記》與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曾
一度招來式往,鬥到白熱化的程度,武俠史稱“雕龍大戰”。但是金庸,畢
竟是武俠的真命天子,下筆如有神,越寫越漂亮,終以一部《射雕》橫掃千
軍,一統江湖,登上了武林盟主的寶座。
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有“七上八下”之說,“七上”是指七部寫得特別好
的,其中“射雕”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這六
部是公認的,第七部則不一定,有人喜歡《俠客行》,有人看好《連城訣》
,有人偏愛《飛狐外傳》。不管怎麽說,如果把這“七上”比作武俠史上緊
密連綿的七個標點符號,如果把《天龍八部》和《鹿鼎記》比作兩個大大的
驚歎號,那麽《射雕》,無疑就是一個著重加粗的:冒號。它向文學宣告了
一代大師的真正崛起,向世人預示了驚歎號們的必然到來。
當然,所謂“上下”隻是在金庸小說之間相比較而言。金庸寫得最差的小說
,跟其他武俠作家比起來也是超一流的。
有意思的是,雖然台灣武俠小說創作欣欣向榮不輸香港,但新武俠小說的四
位代表人物,除了台灣本土的古龍外,其餘金、梁、溫三位在台灣的發展都
不是一帆風順的。梁羽生是左派作家,小說被禁理所當然;溫瑞安曾在台北
領導街頭運動,被逐出島也不奇怪;那麽金庸呢?
毛澤東的詞裏有一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偏偏金庸
也寫了一部《射雕》,偏偏《射雕》裏也寫到成吉思汗--好家夥,串通了
共匪來毒害台灣青少年,那還不禁!
其實“射雕”一詞由來已久,史載北齊斛律光校獵時於雲表見一大鳥,開弓
一箭正中其頸,如車輪般旋轉落下,原來是隻大雕,時人稱斛律光為“射雕
手”。此後“射雕”一詞被廣泛用於形容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英勇善射者,
在曆代邊塞詩詞裏多次出現,漸漸地成了一種象征符號。最著名的當然是王
維那首《觀獵》:“回看射雕處,千裏暮雲平”,此外如雍陶的“射雕青塚
北,走馬黑河西”,杜牧的“日暮拂雲堆下過,馬前逢著射雕人”,張昱的
“馬上毳衣歌剌剌,往返都是射雕兒”,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成吉思汗既
然是蒙古族流芳百世的一代雄主,冠之以“射雕”一詞是很正常的事,相信
除了毛澤東和金庸外,肯定還有別人用“射雕”來形容過他,隻是沒有金、
毛二位那麽出名而已。何況《射雕英雄傳》裏的“射雕英雄”主要是指郭靖
,他在小說裏名符其實地“一箭雙雕”過。退一萬步說,即使郭靖從未射雕
,從小說命名的角度來看“射雕英雄”一說仍然是成立的,因為大俠郭靖從
小在蒙古草原上長大,完全可以用“射雕”這一符號來象征。
後來這部小說改名《大漠英雄傳》,才得以在台灣出版。隻是這麽一改名,
原本所帶的文化底蘊就喪失殆盡了。小說的主要故事並不是發生在大漠,要
說“大漠”有什麽象征含義麽,又很牽強,所以這個名字不僅是索然無味,
簡直是文不對題了。
* * * *
對於金庸小說的態度有這樣一個現象,你最初接觸到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
往往終身最喜歡的金庸小說就是哪一部。有人最早看的是《書劍恩仇錄》,
於是後來縱使看遍了金庸的全部作品,仍是對《書劍恩仇錄》情有獨鍾。有
人最早看的是《連城訣》,於是見人隻談《連城訣》。我最初看的是《射雕
》,於是一直到現在,雖然理智上承認金庸小說的成就確實是後期比前期好
,一部比一部高,但是在感情上,仍然是最愛《射雕》。
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很顯然的:金庸的小說,就是不一樣。即使你在此之前已
看過了其他人的一些武俠小說,初次看到金庸小說時,仍會有一種全新的、
全身心的、讓你刻骨銘心一輩子的震撼。此後再看別的金庸小說,縱然寫得
再好,也不過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已,很難比第一次的震撼更為強烈深刻
。
當然,對於《射雕》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無線拍的那套五十九
集連續劇的推波助瀾。這套電視劇十年前在大陸電視台上初次播放時的那種
萬人空巷的盛況,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不用在下贅述。後來的每一次重播,
都會引起一陣轟動。91年廈門重播時,廈大還曾出過一次人命,一個學生
因排隊進電視室與人衝突,拔刀相脅,結果失手刺死了另外一個勸架的學生
。那期間還在廈大的朋友,此後回憶起射雕來,隻怕都會帶上一絲淒涼吧?
《射雕》在與我大致同齡的一整代人心裏,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情結。剛
進大學時與舍友辯論港台女明星誰漂亮,不論是趙雅芝還是周海媚,不論是
周慧敏還是鍾楚紅,都有人大唱反調;唯有演黃蓉的翁美玲,是全宿舍八票
一致通過的。
這一情結並不僅限於男生。曾聽過一位女孩評論無線的這套《射雕》,要到
了第八集才開始好看。為什麽呢?因為直到第八集郭靖長大了,才南下中原
,有了與黃蓉的邂逅。這一轉折包含兩個要素,一是“郭靖長大了”--明
白嗎?改由黃日華演了;二是黃蓉出場。女人看女人,除了看長相,還要看
衣裝。一次看《楚留香》錄相,偶然聽到身後兩位女孩竊竊議論沈慧珊的衣
裳:“紅色再淺一點,就象黃蓉了。”刹那間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人間
的至美,真的是黃蓉!
其實平心而論,翁美玲的臉蛋說嬌俏則可,要說絕美,那倒未必。對她的崇
拜的一個深層原因是她在最美的年華裏為情自盡,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淒豔的
事,恰又發生在大陸首播《射雕》之後不久,轟動效應自不待言。
當然魅力還在於金庸塑造的黃蓉這個形象本身。說起黃蓉這個形象,還得提
一件事:金庸的一幫朋友曾有一次聚會時討論過金庸小說裏哪個女孩最適於
作妻子,討論的最後結果是小昭。《倚天屠龍記》裏我最喜歡的也是小昭,
這並不矛盾;我所不忿的是,討論的一開頭就把黃蓉給徹底否定了:“黃蓉
這樣的性子,哪個男人受得了!”真不知那幫倪匡們是怎麽想的。
不過也是,除了郭靖這樣的蠢木頭,大概真沒有誰受得了黃蓉的精靈古怪。
以前在雜誌上看到匈牙利小波爾加下棋的相片,一時驚為天人,便與同學討
論過,象這樣聰明和漂亮都到絕頂的女孩,恐怕是沒人敢娶的,敢娶她的一
準是郭靖那樣的傻冒。這話當然類似於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說實話,就算你
受不了黃蓉的性子,難道還受不了她那手妙絕天下的好菜?
女人聰明是好事,隻要她肯幫男人。女人刁蠻任性也不見得是壞事,隻要她
用情專一。林黛玉不也時時耍點小性子嗎?再潑辣的女人真要愛上哪個男人
,隻要那個男人有點男子漢氣慨,她在他麵前肯定就會變得溫柔無比,這是
荷爾蒙決定的。至於賈寶玉有沒有男子漢氣概,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可以
用來作博士論文的。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小說喜歡代入其中的人物。看看我和蓉兒初遇洪七公
的情節,蓉兒使盡了心機、做盡了好菜,就為了騙七公教我上乘武功,每看
到我武功進展一分,她都會從心裏甜出來。看到這裏,代入郭靖的哥們,你
能不甜到心裏去嗎?有這麽一個聰明美麗的人兒,日日所思,夜夜所想,就
是幫我這個大笨驢出人頭地,我是幾世修來的福氣!
可見正如Forrest Gump所認定的,傻人自有傻福。
* * * *
郭靖和黃蓉從張家口偶遇到最後“鴛盟已諧”,其間經過了無數的驚濤駭浪
。每一遍重溫《射雕》,都是一次出生入死的經曆。
大家知道,小說中靖蓉二人是非常對稱的一對人物。妙的是,在小說的後半
部分,郭靖與黃蓉之間所發生的事,同樣呈現了一種奇妙的對稱。先是在大
內宮庭,郭靖被歐陽鋒打成重傷,黃蓉陪他在牛家村密室裏療傷七日七夜,
把他從鬼門關邊上拉了回來;而後是在鐵掌峰上,黃蓉被裘千仞打成重傷,
郭靖背負她連闖四關上山求一燈施救,終於也撿回了她一條小命。再然後郭
靖對黃蓉生出了誤會,以為是她爹黃藥師殺害了他師父江南五怪,淒然愴然
與她一刀兩斷;誤會冰釋後經過了若幹曲折,眼看就已經重圓了,突然冒出
一個華箏,黃蓉便又起了誤會,以為郭靖對華箏餘情未了,當即憤然離去。
無風起浪,一波三折,正是經過無數危機的摧殘與鍛鑄,兩人之間的真情才
顯得那樣的珍貴,那樣的動人。
這裏還得說說華箏。郭靖與華箏從小一塊玩耍一塊長大,可以說是青梅竹馬
之交,交情還很不錯,但郭靖事實上並不愛華箏。問題在於,華箏自然而然
地認為跟從郭靖是她今生的宿命,郭靖又一直沒能向她分辯清楚。可以想見
,郭靖離家萬裏在中原闖蕩,見識了中原的花花世界,本來已不太想得起華
箏了,突然一天聽到空中雕鳴,知道華箏不遠萬裏也來到了中原,這時候的
郭靖,該是何等的尷尬。
在小說裏,楊鐵心、丘處機一幹老糊塗曾把郭靖、穆念慈硬拉到一起;程瑤
迦也一度單戀過郭靖。好在這些女孩後來各有歸宿,並不成為郭靖的煩惱。
隻有華箏,始終是一塊揮也揮不去的心病。因為這是有父母之命的,何況大
丈夫一諾千金,郭靖既已答應了作金刀駙馬,當然不能反悔。但黃蓉是與華
箏勢不兩立的,事情總得有個了局。在《倚天屠龍記》裏,周芷若與趙敏的
爭鬥到了書尾仍未分曉,讓張無忌無限期地頭痛下去,這當然也是一種寫法
。可是《射雕》不同,郭靖乃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典範,這一麵旗
幟決不能倒在個人的感情生活上,所以到最後金庸安排華箏不慎走漏風聲害
死了郭靖的母親,從此自愧自責隱居西域再不入世,於是因果圓滿,郭靖黃
蓉終成良緣。
華箏是個好女孩,也是個值得同情的人物。當時若是另有一個能與郭靖媲美
的大英雄,應該向金庸建議一下,把他介紹給華箏。
(《新語絲》1995年8月號)
@東邪@ 【桃花影落飛神劍 碧海潮生按玉簫】
桃花島址:http://www.iscs.nus.sg/~xudong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