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些讓心靈開悟的話語

(2010-09-10 15:52:28) 下一個

 
??* 大徹大悟的人就是一位徹底的平凡的人,正是因為平凡,才使其成為一位神秘莫測的人。平凡的人拋棄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負,完全滿足於現狀,享受現有的生活,他沒有什麽想達成,做任何事都沒有動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於平凡的人來講,都是一種享受,他直接進入生活,麵對生活,不加分別地生活,他不想知道何謂生活,隻會去經驗生活,讓生活來充滿他,他完全和生活同一體。
??
??* 聖人就像太陽一樣,不會在意人們對她是好是壞,有人說她好,必然也會有人罵她壞,有人需要她,也有人不需要她,然而聖人並不會因人們的譴責與讚歎而改變自己的行規。
??
??*“ 一真法界 ” :得道的人可以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入一法中解眾多法,眾多法中解一法,法法相融,參而不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起必一切起,一落必一切落,萬事萬物皆是佛,皆是法,平等無二。
??
??* 沒有眾生就沒有明師,明師的功德是以眾生為基地培養起來的,眾生是土壤,明師是大樹,是大樹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樹,大樹的葉子和果子,最後又落在土壤上,眾生的福報是以供養明師而來的。
??
??* 成道的人融入了整體之中, “ 我執 “ 的空間消失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處在整體之中,他沒有得的感覺,也沒有失的感覺,生死的空間早已不複存在了,他雖說是活在當下,可是連當下的概念也不存在,他也會努力,也會發火,也會罵人,但這些都又不存在他裏麵。
??
??* 開悟的明師不追求任何東西,也不會畏懼任何東西,所做的一切都是隨緣。她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她的眼中沒有好,也沒有壞,她是一個善惡不分,男女不分,天堂與地獄不分,生與死不分的聖人。在她的眼裏沒有一個眾生,個個都是佛。超越自我的人,進入道裏麵的人,哪裏還會有善惡美醜好歹之分呢?她證得了無分別智,她不講信用,她不會再造業障,也不會再消業障,她所做的一切,既合人道,也合天道。
??
??* 對於悟道人而言,愛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愛某人,也不恨某人。然而你若來到他跟前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愛散發著,那是一種單純的品質在散發,你想他是什麽,他就是什麽,依你的根基而感受,而起反應,悟道者的心中始終是種單純的存在,對他恨不值得,對他愛更不值得,但是你若想要愛,那麽他就是全部的愛的化身。
??
??* 成道以後的身體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形象存在,而內在的存在已徹底變了,我還是我,又不是以前的我,過去的我死了,又生出一個新的我 —— 無量劫以前就有的我 —— 現在重新出現。因為現在的我(頭腦)死了,無量劫以前的我不得不出現。
??
??* 不要認為修行人修到最後像個木頭樣,什麽也不知,在修行的某個階段固然像個木頭,由於頭腦不再向外追逐,這股力量返回來逐漸進入了內在的核心,完了這個過程後,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變成了覺知,天空中飛隻小鳥,猶如在你的心頭飛過,別人在地上行走,猶如踩在你的心頭。當然這種境界裏是種難受的境界,你太敏感了,你太容易受到影響了。從另一麵講,此時的佛菩薩、天堂地獄都和你在一起,和你同一體,你已到了家,再也沒有任何事讓你可做的了,你的整個旅程已完成,你的整個結果就是一個覺知,時時刻刻地覺知,夢和非夢都成了覺知,過去的一切,在你覺知的狀態下都連接上了,都記憶上了。所有的方法都是一個提醒,提醒你內在的覺知,變成了覺知後,也就不需要方法了,過去的方法隻能對後來者有用。明師什麽也不會做,隻會叫醒你的睡眠,然而由於你頭腦的習慣勢力,明師把你叫醒後,你還不願起床,仍然賴在床上,頃刻間又開始做你的夢。什麽時候頭腦被明師打死了,覺知才會立即穩固,它不需要時間,瞬間的工夫就可完成,也許努力十年就是為了那一瞬間,明師隻是掌握了如何切斷你的頭腦,而能讓你立即與內在的覺知連接上,讓你變成覺知,錯過了這個瞬間,也許一年,十年,好幾世才會出現下一個瞬間,一旦達成一次瞬間,你將變成永恒的覺知,瞬間足以鑄永恒。
??
??* 人類的痛苦幾乎大半都是來自於比較,自己和周圍的人事物比較,倘若能夠進入內在使靈性開花,那麽也就不會和外麵的事物比較了。諸佛菩薩能夠深入禪定,她喜悅,她寧靜,她滿足,她博愛,就是因為她內在的花開放了。
??
??* 大開悟的明師所說的每一句話無不是教理,所說的所行的都是代表如來佛,供養明師就是供養三世諸佛,輕慢明師也即輕慢三世諸佛,明師是與三世諸佛心相通。
??
??* 得道的人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任何事物,自己的內在也一樣活得很充實,他不僅能和自己為伴,也能和萬物為伴,他外在看上去是孤獨的,而內在實是與萬物同一體,他沒有任何欲望,他從不顯示自己,他能承受別人給他的是是非非,他從不認為自己很重要,他從不努力奮鬥,他看上去象個傻瓜蛋,象個無用的人,象個軟骨頭,他沒有原則,沒有立場,你跟他合作一定會氣死你,他隻能做聖人,這個聖人的頭銜還是別人給他的雅稱,實際上他什麽都不是,千萬別把他劃分成是屬於某一類型,否則你會失望。
??
??* 佛菩薩無所不在,沒有來去之說,隻是眾生沒有擺好自己的 “ 頻道 ” ,接收不到,所以不能和佛菩薩溝通,悟道明師正是懂得了架設頻道的技巧,雖然眾生皆有佛性,若不因明師的指導,終究不會悟道,一旦學會了頻道的密碼和技巧,即刻和佛菩薩溝通。
??
??* 開悟的人若沒有感情,又如何了解眾生的感情呢?又如何幫助眾生呢?生在人間就有人的特性,但又超出人的特性之上,猶如水中的蓮花,生在水中,但又超出水麵。
??
??* 明師總是最難當的。來到明師麵前的每一位信徒都抱有一種成見, “ 我心中的明師肯定是這樣這樣,隻有這樣才是我心中的明師,否則就不是明師 ” 。來者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在塑造明師,沒有給明師一點自由,本來是向明師學習,反而成了教導明師。如果你來到明師麵前,不放棄以前所有的成見,那麽你什麽也不會學習到,你能把自己交付給明師多少,那麽你便能從明師那裏得到多少,交付並不意味著你交給明師什麽東西,而是要對明師信任和敞開,惟有你所有的成見空掉後,明師的力量才能進去。來到明師麵前就是要學會死亡,把過去所有的思想概念全部死掉,明師所能教你的,也就是教你如何把頭腦死掉,惟有這個複雜的頭腦死掉後,那個一塵未染過的亮晶晶的本來麵目才會出現,否則就被你複雜的頭腦給掩蓋住了。由於我們輪回太多世,頭腦裏麵的習氣太多,把那個亮晶晶的東西給掩蓋住了,那個亮晶晶的東西縱然掩蓋得很深,但它始終不會變質,一旦把過去的概念拋棄,接受當下,本來麵目也就出現了。
??
??* 懷疑別人,就是在搜索別人的垃圾,信任別人是在給別人套枷鎖。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講,早已超越這二分性,既不懷疑,也不信任,而是實話實說,以真實的麵目在表達一件事,惟有模糊的頭腦才會留在二分性上,懷疑和信任,罪過和功德,成功和失敗 …… 超越的頭腦就是一個清晰透明的頭腦 —— 也即無分別的頭腦 —— 透明的鏡子。萬事萬物在鏡子麵前都是還給他本來麵目,凡是所能夠發生的,也該發生,發生歸發生,不應該以頭腦來給發生套上某種概念 —— 是與非,善與惡。發生的事情既不能分辨也不能判定,依它本然的樣子接受它,它有自己的屬性,人為的就失去了自然的美。之所以給它套上某種概念,那是因為你有動機,有目的。麵對腳下的泥土,誰會說它是好是壞呢?因為我們對它沒有動機和目的。概念是人類欲望的投射,把欲望投射到事物身上,它也就變味了,分類了。記住,聖人是一麵鏡子,它沒有分別,沒有目的,沒有欲望投射,所以在聖人麵前永遠能保持本來麵目。
??
??* 一位開悟的明師猶如一朵鮮花,也是有時間限製的,百年之內也會往生,然而他的加持力 —— 也即能量場,三界以內的明師的能量場百年之內就消散了,超越三界的明師的能量場千年之內還不會消散,還有加持力。
??
??* 上師隻是一個手指,你順著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見明月,但你千萬別模仿上師,隻需相信上師就能達到你自己的目標。模仿上師則會忘記自己內在的佛性,上層技藝不是通過模仿可以得到的,隻有膚淺的表象可以模仿到,而內在靈性惟有完全成為自己以後才會開花。模仿則意味著是把自己劃分為七零八散,不模仿上師,並非不相信上師。實際上每一個開悟的人都是一個不同的方法,沒有兩個開悟的人是采用同一個方法,在起步的時候芸芸眾生可以采用同一個方法,越往內在深入越產生分歧,越有自己獨特的方法,進入內在的核心點裏以後,又是同一個方法 —— 沒有方法。前幾步可以有方法給你修,最後的那一步則是無法為法,無門為門。有方法 —— 沒方法 —— 又有方法 —— 又沒方法。上師的思想隻有一個思想 —— 他達成的,也希望你達成。而他使用的手法則是千奇百怪,不要認為上師奇怪,因為你開悟的因緣適合這個奇怪的方法。隻有在你覺得奇怪的情況下,這個奇怪的方法才有效用,明白時,也即你開悟時,也即奇怪不奇怪時,也即無法時。
??
??* 愛明師就是愛道,明師就是道的化身,明師雖然是有肉身存在,但他們的振動韻律是和道一樣的,接近他,自己內在的振動也會變。為什麽那麽多妖精都想吃唐僧的肉是有道理的。明師的一根頭發,乃至所用過的一切,都是有同明師一樣的振動力。如果你的敏銳很強,靠近明師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振動力穿透了你,你也會和明師具有同樣的振動力。成道的力量如疾病一樣具有傳染性,感冒會傳染,肝炎會傳染,成道的力量同樣會傳染。明師成了海洋,什麽都不需要,什麽都能容納,物質的、靈性的都能給,你敞開多少就能接收到多少,即便你不打開窗戶,陽光也能照耀你的房屋,春風仍然經過你的窗前。母親隻能給你物質,不能給靈性,母親給你身體健康,明師給你靈性成長,母親給的是大樹,明師給的是花果,見明師一眼就能使你沉睡已久的靈性蘇醒,經明師灌頂後,過去世的業障永遠消失,當下解脫。再造的新業由自己承擔。
??
??* 是是非非無定論,也不能定論。人類往往總是受先入為主的概念去評價一切,如果是先學了佛教,便無法接受基督教的思想,反之又無法接受佛教的思想,甚至互相攻擊對方為歪理邪說,每一種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定義和固定的概念,凡是不符合自己的都視為外道。門戶之見,約定俗成決定了彼此格格不入。對於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來講,根本不存在正邪之分,一切言論皆是方便而說,無非都是使眾生進入內在的核心。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沒有文字)?如果說明師狂妄自大的話,那麽今天的明師哪一個也沒大過釋佛,耶穌。悉達多一出生,便口出狂言: “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耶穌也說: “ 我和天父是同一體,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 ” 明師並非是自大,而是實話實說,真理就是真理,真理是不能用謙虛和自大來衡量的,真理必須依它本然的樣子被表達出來,必須依它本然的樣子存在。對於一個常人來講,謙虛和自大是同一種心態,都是 “ 我執 ” 的表現,是同一種能量的正負極。小智慧的人善搞陰謀,大智慧的人善搞陽謀,開悟的聖人總是依它本然的樣子出現。陰謀陽謀與謙虛自大是同一種性質,皆是 “ 我執 ” 的再現,當我執消失的時候,明師所說的一切都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既不是自大,也不是謙虛,而是把那個東西原原本本地表述出來,佛陀與耶穌都是實話實說。 幸福與否,隻在乎你的心怎麽看待 有一個人,他生前善良而且熱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後,升上天堂,做了天使。
他當了天使後,仍時常到凡間幫助人,希望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他遇見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煩惱,他向天使訴說: “ 我家的水牛剛死了,沒它幫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工作呢? ” 於是天使賜給他一隻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他遇見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天使訴說: “ 我的錢都被騙光了,沒有盤纏回鄉。 ” 於是天使送給銀兩做路費,男人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青、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貌美又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樂。天使問他: “ 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 ” 詩人對天使說: “ 我什麽也有,隻欠一樣東西,你能夠給我嗎? ” 天使回答說: “ 可以。你要什麽我也可以給你。 ” 詩人直直的望著天使: “ 我想要的是幸福。 ” 這下子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 “ 我明白了。 ” 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後,便離去了。一個月後,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在躺在地上掙紮。於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然後,又離去了。半個月後,天使再去看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你曾覺得孤獨?你嚐過幸福的味道?
孤寂、璀璨本就是形容詞,所有的形容詞都是比較的。沒嚐過孤寂,又怎知何謂璀璨的人生?孤寂又豈非人生之必經?
人很奇怪,每每要到了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其實,幸褔早就放就在你的麵前。
肚子餓壞的時候,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幸福。得半死的時候,撲上軟軟的床,也是幸福。哭得要命的時候,旁邊溫柔的送來一張紙巾,更是幸福。
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你的心靈,幸福與否,隻在乎你的心怎麽看待。
朋友,你的心,充滿了幸福嗎?還是,溢滿了哀愁?
愉快的心情,敲你的心門時,你就該大大的開放你的心門,讓愉快與你同在。 不要為聰明而歡喜,我們需要的是智慧

小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很聰明,從小出家,便開始了一生求學佛法的路程。
在這麽多年中,我曾經為自己的聰明沾沾自喜,我可以用一夜的時間,就熟練的背誦下二十多頁的藏經經文;可以在屢次的考試中名列前茅;可以成為上師最重視和喜愛的弟子。
當我在 21 歲時,便完成了所有因明和中觀的修習課程、藏傳佛教密宗的五大本尊的儀式儀軌灌頂全部熟練掌握和背誦、顯宗基本的偈誦。當這一切,我全部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有資格成為一名傳道上師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聰明雖然還在,但卻發現這聰明,對煩惱的障礙沒有任何的益處,反而成為困惑和苦惱的根源。
我會在遇到任何狀況的時候,聰明的找到好的主意來應對,卻不能排解最根本的心靈深處的落寞和無助。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智慧是那麽重要。才發現,聰明不過水中繁華,智慧才是真正破除一切煩惱的明燈。
後來我的成長歲月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我才發現,這個世界上的聰明人簡直太多太多了。仔細去觀察,簡直任何一個人都是那麽的不一般,都很有自己的那麽一套人生哲學。他們處事機關算盡,他們的精明簡直不輸給任何一個偉大的學者或者政治家。但是,請寬恕我的直白,他們卻那麽煩惱,他們的聰明雖然給自己帶來了有限的一點快樂,卻帶給了他們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曾經我認識過一個人,他簡直就是個世間人所講的一切聰明的詞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八麵玲瓏、左右逢源、見招拆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簡直是個社交之精英。但是他卻累的要命。給他一件事情做,他可以想出很多種情況來討論;人家邀請他去做客,他可以想出豐富的令人家歡喜的言語,說給這個聽,又說給那個聽,想要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成個完人。
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世間的萬事,不是可以算計的圓滿的。有的時候,不那麽圓滿,卻是最恰到好處的哲學。
商人精於算計,利潤節節攀升,卻不知道錢財終是身外的智慧,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會因為一個燈芯的吝嗇,而掛念世間之物,遲遲難於撒手。
政客精於權勢,升官發財平步青雲,卻不懂得人生的功名利祿不過過眼雲煙的智慧。
平民百姓,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利益,耍盡聰明想多占些他人或社會的便宜,卻不懂得,便宜占了,是要還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的智慧。
曾經聽到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不論你是做了多大的壞事、多小的善事,因果報應都會加倍的還給你!
後來,貧僧也漸漸的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智慧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是多麽的重要。而聰明,卻反而是耽誤人的根苗。
我是個從來不怕人家占我便宜的人。但我怕太過聰明,會障礙了人們的智慧覺悟。
因此,今天貧僧就鬥膽揚言,不要把聰明與否看的太過重要,能夠領悟到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才是真的不辜負自己的人身。 
                                                                   本文轉載自振霖法語的 BLOG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