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之子

歡迎用心交流的朋友,在這裏你能找到你所需要的!
正文

歐洲不均衡發展的挑戰

(2007-02-01 23:02:24) 下一個
歐洲不均衡發展的挑戰

  一年前,經濟發展疲軟是歐元區所麵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但2006年是歐洲發展較快的一年,出口的迅猛增長出人意料地拉動了國內的需求。歐元區最發達的國家德國經曆了戲劇性的轉折,200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7%,為2000年以後增長率之冠。


  德國的複蘇不僅促進了整個歐洲的經濟增長,還打破了歐元區的增長均衡。這是因為德國比法國和意大利等其他經濟大國增長更為迅速。


  通過大規模改組企業部門,德國創造了這個奇跡。從2001到2005年,德國悄然發生著革命。就在觀察家和評論家們喋喋不休地討論經濟發展遲緩的時候,重要但卻不為人所知的變革正在幕後發生。


  德國工人默默接受了在不增加工資的條件下延長勞動時間。這使德國與其他歐元區大國相比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所提高,後者一直默不作聲,既沒有改革生產率,也沒有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一段時間以後,默默無聞的改革取得了具體成果。但截止到2006年,德國的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都比法國和意大利增長迅速。


  引入歐元之前,德國和鄰國之間的改革差距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問題。如果哪個國家改革落後,那麽其貨幣相對於德國馬克的比價將會下跌,有可能還會引發輔助性的利率下降。


  但這樣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推動了歐元的升值,提升後的歐洲利率使德國遊刃有餘,卻使歐元區的改革落後國感受到了壓力。如果德國感到比價合適,法國和意大利就會感到難以承受。而如果法國和意大利感覺合適,德國就會感到利率太低。


  對於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這樣的改革落後國來說,與競爭力日益增強的德國結成貨幣聯盟迫使他們做出這樣的艱難選擇:要麽加速國內的改革不乏,要麽坐視經濟永遠停滯下去。


  這樣的選擇非常艱難。即便在政治上下定決心,加速改革進程也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任務,需要足夠的時間。實際上,即便以德國這樣意誌堅定,改革也耗費了4到5年才初見結果。但法、意、葡等國永久停滯的前景是難以接受的。長期經濟停滯是接納歐元所付出的太過慘重的代價。


  自然,政治家們不願在不可接受(永久性停滯)、不可想象(退出歐元計劃)和難以實施(改革)間做出選擇。因此他們用空想來自我安慰。比如在法國,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了一個不太現實的方案,那就是留在貨幣聯盟之內,但是要降低歐洲央行的獨立性及其穩定價格的權限,並加強政府和歐洲央行之間的磋商,操縱歐元走勢向對法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這純粹是在逃避現實。貨幣聯盟內的根本性變化必須得到所有成員國的批準,因此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歐洲央行行長簡-克勞德.特裏謝(Jean-Claude Trichet)也不會屈服於法國的壓力,實行更為柔和的貨幣政策。


  特裏謝一直以強硬著稱,麵對法國領袖毫不示弱。在當法國央行行長時,他沒有屈服於法國政府的壓力,捍衛了銀行的獨立地位,同樣,現在的法國領導人不能使他屈服。


  比如在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1月會議上,實際就在四月舉行的法國大選前,特裏謝提前宣布將於三月提高歐洲利率。歐洲央行行長明確表示:無論麵臨什麽樣的政治壓力,他都決心完成自己的任務。


  決定特裏謝責任感的因素是《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條約明確規定:歐洲央行的主要目標是維護價格穩定。法國有些勢力(不僅限於左派)希望加以改變。其中一種提法是由歐洲議會來決定歐洲央行的目標,理由是歐洲議會由民主選舉?就像簽訂《馬斯特裏赫特條約》不是一項民主進程。


  這種劫持歐洲央行,將其變成歐洲議會附庸的蠻橫企圖會使歐洲利率持續低迷,還會造成歐元貶值。法國當然可以逃脫改革的枷鎖,但代價是犧牲德國的利益,使德國不得不麵對通貨膨脹的壓力。


  這項提案說明改革差距和隨之而來的發展不均衡能夠如何削弱歐洲的團結,造成歐洲國家的內部爭鬥。為保護歐洲凝聚力、改善各國的經濟發展局麵,法國和意大利必須以比德國更快的步伐推進改革,而不是等待德國慢下來。


  困難重重總好過無法接受或無法想象。但現在卻沒有跡象表明這兩個改革落後國家正在接受挑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