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華燈初上的田子坊弄堂,一種久違的祥靜正在慢慢上演。搖曳的燈火打在斑駁的牆上,漸漸映出遊人的影子。古色古香的燈籠點綴著街道,仿佛一條悠遠的時間之鍾,引導我們這些久違故裏的遊子的思維回到過去。。。。。。。。。。。。。。。。。。。。。。哦,說明一下,這裏抱著好奇心而來的外國外地遊客要比當地人多得多,嗬嗬。
1
2
3
4
5
6
7
8
9
***************
田子坊簡介:
田子坊位於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紀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廠,由上海食品工業機械廠、上海鍾塑配件廠等五家工廠組成。90年代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些工廠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廠房閑置多年。 2000年5月,田子坊開始了改造。開發舊廠房2萬餘平方米,吸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家企業,並形成了以室內設計、視覺藝術、工藝美術為主的產業特色。 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稱為“上海的蘇荷”。
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劼音、王家俊等藝術家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使原來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吹起了藝術之風。其中,泰康路210弄被名為"田子坊"的小弄內更有一股熱流向你赴來;弄內的廠房構築起泰康路上的精華高塔。同時廠房改成的工作室經過藝術的再現體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氛圍;陳逸飛的工作室體現了古樸,凝重的建築特點,休息室內的壁爐不僅僅是擺設,還真能升火,在隆冬時節,圍在壁爐邊喝上一杯咖啡或紅茶,談論著藝術的創造,你的靈感一定會有最好的發揮。爾冬強的工作室體現出後工業革命時留下的痕跡,二台吊車不僅是擺設,它照常能啟動,而天棚的進口透光板更能體現現代建材的運用,這是工業革命的成果,而版畫的手工製作,使你在時光穿梭中來回奔跑。物質可以經過人們的加工、提煉產生另一種物質,藝術的生產充分把人們對現實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陳逸飛先生的"東方少雕塑"作為亞洲唯一的華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覽會上展覽。這是一種創作,同時也是一種物質的生產。還有美國的陶藝家傑米開設的陶藝工作室引來無數的"老外"在這裏學習陶藝技術。香港的著名陶藝家鄭禕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樓開設"樂天陶藝館",將進行國際陶藝界的交流。
"田子坊"內的一座五層廠房已改建成都市工業樓宇。在5000平方米內引進了10個國家與地區的藝術人群,他們在這裏設立了設計室、工作室。若廠門前有10根旗杆上飄著10麵不同國家的旗子,象在開一個小型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中西方的文化在這裏交融、碰撞,閃爍著光和熱。泰康路正逐漸走向世界。
泰康路上入駐的藝術品,工藝品商店已有40餘家,入駐的工作室、設計室有20餘家,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政府在藝術街前期啟動中,整體規劃、功能定位、業態調整、環境的改善和建設方麵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一定的資金,陳逸飛先生設計的"藝術之門"跨街雕塑已屹立在泰康路的東端,它是上海泰康路藝術街的街標,雕塑上方的飄帶將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藝術家們聯結在一起。
泰康路田子坊的發展將從一條弄--"田子坊",發展到一條街--泰康路上海藝術街,一個塊--泰康路、思南路、建國路、瑞金二路而日益膨脹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