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陽出發,驅車南行不到一個小時,便來到了久負盛名的青岩古鎮。步入青岩鎮,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撲麵而來,古驛道上斑駁的方磚,兩旁兩重簷的民居,民居簷上朽損的木雕,路邊殘斷的碑石……把人帶入古鎮那獨特的韻味之中。
古鎮不大,卻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好奇的腳步,輕輕地踏著被歲月磨礪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引領著我來到一座四柱三間四阿頂式的石牌坊前。四立柱南北兩麵護柱是極其少見的下山獅,據說,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老先生曾對此給予極高的評價。正細細打量,突然,身後有人招呼我:“進來坐,喝杯茶。”顧不上客氣,便循著聲音邁進了一戶兩重簷民居的門坎。坐在一把百齡的木椅上,張姓的主人家便沏了杯當地的青茶,隨後就打開了話匣子,將他60多年來生活在古鎮所見所聞一一道來。看著杯中的茶葉慢慢張開,一縷清香飄然而出,再有老人在一旁繪聲繪色地講古,好不愜意。
青岩鎮隸屬貴陽市,迄今已有620多年曆史。古鎮曾有九寺、八廟、三宮、三閣、一院、一樓,還有石牌坊、城牆等古建築群。
古鎮的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藝精湛,蘊含著許多神話傳說和濃鬱的地方特色,令人歎為觀止。一條條縱橫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彎曲狹長的小巷,分列兩旁的古老的石櫃台和木櫃台,門窗間精雕細刻的小欞,石坊上倒立的石獅……無不引人發思古之幽情。信步走進一條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種強烈的時間和空間的莫大距離,青石板鋪的路、青石板壘的牆,仿佛是一條石板製成的時空隧道。小巷的盡頭,是青岩三宮之一的萬壽宮。萬壽宮大門上方的牆上鑲嵌著一些泥雕,不難看出,都是民間故事。雖然個中人物無頭,卻也不失古韻。
古鎮不大,卻有古老的宮閣寺廟、莊嚴肅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稱為“三教並存”。站在定廣門上遠遠望去,尖頂的教堂與巍然的百歲坊遙遙相對,東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統一地在小鎮上合理地存在著。初一、十五,寺廟裏香火不斷,而周日到教堂做禮拜的人也絡繹不絕。城門樓平時閉門謝客,通常在正月十五會敞開大門,讓鎮裏的藝人表演花燈。鎮裏鎮外的老人便會帶上孫子來到城門樓下麵的石階上,或立或坐,吸著旱煙,品著青茶,從容地欣賞城門樓上的花燈。看到自己喜歡的段子,便忍不住露出會心的微笑。
順著城牆上的垛口往城外望去,隻見青石鋪就的古驛道穿過綠色的田野,一直向北延伸,偶有挑著擔子的農夫或是牽牛的牧童走過,優哉遊哉,讓久居城市的人好不羨慕。走下城樓,站在先前農夫和牧童經過的古驛道上,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回首,才驚覺定廣門城樓的非凡氣勢,看來,青岩古鎮曆史上確是軍事重鎮。
在青岩,除了飽覽厚重的人文曆史,還可以一飽口福。青岩的小豆腐、霜花醋、玫瑰糖都是名聲遠揚的。
日落時分,小鎮上漸漸有嫋嫋炊煙從青瓦的屋頂升起,暖洋洋的燈光悄悄地透過一扇扇窗,點染在石板街上,寧靜,安詳。600多年的曆史文化濃縮於一個小鎮裏,600多年的世事變遷刻畫在小鎮的每一個角落中。信步青石鋪就的小巷,仿佛穿行於曆史久遠的童話裏。青岩,散發著令人神往的古韻。
悠悠歲月裏,青岩宛如一首歌,一首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歌。
++++++++++++++++++++++++++++++++++++++++++++++++++++++++++++++++++++
以上是從網絡上抓來的介紹。
我們的車從貴陽往青岩開去的時候,天開始下雨。
雨幕中,天越加的灰暗,小鎮也越加的幽深。
街上依舊熱鬧非凡,用傻瓜相機在這雨中留了幾張。效果如同預見的那樣糟糕。
到茶館坐定,點了一壺茶。雨棚下,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正在專心做著木雕的工作。我正要給他拍照,發現相機沒電了。
我這該死的相機,總在不該沒電的時候沒電。
在天色暗下來之前離開。
卻在狹小的出口處看見一個坡腳的刁民用小凳子攔在路中間。車隻好停下來。
很明顯,他要表達的是-----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放下他想要的那點小錢,突然為小鎮感到悲哀。
但願太陽常常照進來。照到小鎮所有陰暗的角落。
我想念陽光。
飄俠回去了嗎?帶你去看小鎮啊~~
誰?誰?你說誰?在哪兒?~~嘿嘿
我猜也是。:)))
親愛的,你的喜歡讓我滿心喜歡。
老板娘依然撫媚無比:))
我猜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