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賀紹強要帶家人回美國?看美媒如何導演\"羅生門\"ZT(不知真假)

(2008-09-15 17:20:21) 下一個
日前美國孟菲斯一家電視台采訪“賀梅案”主角賀紹強,一時間又引起輿論風波。美國《僑報》發表評論文章說,采訪者要講述的,乃是其心目中觀眾希望聽到的故事,或是她希望操縱觀眾去知道的故事。而賀紹強不如立足於現有環境,好好培養孩子。文章摘錄如下:



不久前,孟菲斯一家電視台采訪“賀梅案”主角賀紹強,稱從賀紹強口中得知,他後悔回到了中國,他要帶著一家回美國。一時間輿論大嘩。過去支持、反對賀紹強的人,幾乎是一邊倒地痛罵賀紹強不仁不義。我當時就覺得有些蹊蹺——賀紹強人在中國,居然說“回到美國就是一切”這樣的話來,什麽人能這麽大的膽子,這麽厚的臉皮?



幾天後,北京《青年周末》登出對賀紹強的采訪,事情才真相大白。原來,這家電視台斷章取義,剪輯出了一個“賀梅回家”的新聞來。采訪中確實有賀紹強的談話錄音。此新聞手法中的“守門”(GateKeeping)做得很好,“沒有新聞價值”的賀家的開心生活,被該電視台認為“沒有新聞價值”而不去報道。而賀紹強對賀梅上國際學校一事的抱怨,被電視台剪輯成賀紹強對國家的抱怨。



看完《青年周末》的報道後再去聽錄音,確實發現中間有剪輯痕跡,這是“排序”(AgendaSetting)中故意顛覆事件和言談順序,從而形成采訪者所要講述的故事。而采訪者要講述的,乃是其心目中觀眾希望聽到的故事,或是她希望操縱觀眾去知道的故事。



采訪中間,采訪者還故意誘導,讓賀紹強上鉤,比如不斷問他假如孩子實在不能適應會怎樣?確如賀紹強所言,美國人很驕傲,很願意看到賀梅願意回到美國的“爆炸性新聞”,因為賀梅回中國,以及古巴男孩埃連回家,美國人都無法接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如果事實如賀紹強所言,那麽這家電視台製造的,無異於一次假新聞。這些地方媒體麵向當地觀眾,普通美國人很願意看到這種新聞。這會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



賀紹強說他介紹了事情的兩麵性,說孩子在中國上學跟不上,這個情況,我們在美國的家長都知道,八成是實情。我們都是從中國學校出來的,知道差別有多大。美國的教育比較寬鬆,在這裏的小學接受教育的孩子,回國換一種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都很難跟得上,這幾乎是無需爭辯的事實。所以,我相信他從孩子角度去看,或許真是跟孟菲斯電視台坦誠地說到了“還是孟菲斯的小學好”這樣的話。或許他也說過希望以後能讓孩子自由進出。不料記者不厚道,其它的話都屏蔽掉,造成了賀自己設法想回美國的印象。這樣一來,美國觀眾道德上又占了上風,會自我撫慰地說還是美國好,“你瞧,人家爭了7年把孩子要回去,現在還是想回來吧!”



賀紹強的做法,也會(很不幸地)印證很多國人的成見,如賀紹強果不是好人,貝克家其實是好人。我覺得奇怪的是,人們能寬容貝克家的欺騙(比如告訴小孩說她是墨西哥人),卻不能理解賀家的爭奪。



關於賀紹強的報道,其實涉及兩個問題:他本人何去何從?孩子何去何從?關於他本人的真實想法,我們無從知道。作為外人,我的猜測是:他在長沙高校揚眉吐氣教書,一定要比在美國餐館端盤子好得多,因此,我不大相信孟菲斯電視台編出的故事。再者,經過打官司、端盤子這般折騰,他再回到美國也是一無是處。



關於孩子,賀紹強是想給他多幾條路,或者按照美國的思維來說,是讓孩子長大後自己決策。但這樣看待問題,雖然合情,未必合理。一個人不可能擁有一切,有所失必有所得,反之亦然。賀紹強不如立足於現有環境,好好培養孩子。人生苦短,往前看海闊天空,走回頭路死胡同一個。



早點忘了孟菲斯罷。(南橋 作者係旅美華人學者)
( 新華網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