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論衡
(2004-12-18 15:16:33)
下一個
這隻是個試發貼, 我曾在春秋戰國上發表過這篇軍事架空小說,可惜沒有寫完.
既然是架空, 就請潛在的讀者們能夠多些寬容和理解, 少些板磚和口水::
產生本文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來的世界格局多少都與東西方在經濟,文化,軍事上的對撞有關, 遂命名為<<東西論衡>>.
第一章 風雨欲來
公元19XX年3月29日,北京,中南海勤政殿。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在緊張的討論著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議題。突然一名掛有紅色領章的情報部少將匆匆走到年僅43歲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劉衛國身邊輕聲說了幾句話。與會者不由停止討論,用關切的目光向主席詢問著。
“同誌們,情報部的同誌剛剛從可靠途徑獲得北約即將向華約開戰的情報,下麵讓李熔同誌講一下詳細情東西論衡
況。”劉衛國嚴肅的說到。
“各位首長,我是中央情報部西方局的李熔少將。今天淩晨,潛伏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的同誌發回急電,美國已經秘密集結了英,法,德,意,荷,比等11國,總計144個師的地麵部隊,3600艘艦艇,18000架飛機。準備遵循二戰時德軍的基本戰術,於兩天後北京時間零時分兩路對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發動突然襲擊。基本戰略意圖是3至6個月內打垮蘇軍為主的華約軍隊,顛覆社會主義陣營,並且有效的孤立我國。情況匯報完了,其他情報正在收集中,請首長們考慮。”
聽到這個突然的消息,會場刹時鴉雀無聲,與會代表麵麵相覷。
“同誌們,剛聽到這個消息我也很吃驚。美國竟不顧國際和平建設的主旋律,冒著受國際社會譴責的風險悍然發動戰爭,而且可能引發國際性的衝突,使東西方對抗加劇。鑒於這個嚴峻局勢以及我國和蘇聯的友好互助條約,我認為應該首先通知蘇聯政府作好備戰工作,同時開展國際外交工作盡可能製止北約的戰爭陰謀。另外,我軍也應作好相應的戰備動員,為了國家安全,不惜再打個蘇聯版的抗美援朝”。首先發言的是與總書記年齡相仿的總參謀長王利國上將。
“通知蘇聯政府是應該的,但是我國我軍是否卷入這場戰爭倒是要慎重考慮。首先是國力問題,雖然近幾年我國通過經濟體製改革國力有所提升,但也僅僅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支持長期戰爭的能力是不是可行還值得商榷。另外我軍多年沒有打仗,軍隊員額缺編嚴重;軍隊將領多數是近幾年剛提拔的,戰爭經驗不足,戰鬥力如何還要經過檢驗。所以我看是不是先照會蘇聯黨和政府,讓他們有個準備,至於國際外交和軍隊備戰還可以緩一緩”。隨後發言的是總理兼財政部長成亮。
“我同意總理的意見,當前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任何因素也不能幹擾這一主題。至於北約華約的戰爭,我們大可以置身事外,靜觀其變。再說當年抗美援朝是因為唇亡齒寒,朝鮮與我國相距太近,而蘇聯國土遼闊,戰爭縱深大,完全可以進行長期抵抗。我認為我國不應該急於表態,而應該集中精力把國力搞上去,才能有勢力與西方抗衡。”素有“總理的影子”之稱的經濟與能源部長常德明馬上表示對總理的支持。
隨著幾位重要人物的發言,會場氣氛一掃沉悶,大家積極起來各抒己見,唇槍舌劍各不相讓。很快就分成以軍方王利國上將為首的主戰派和以文官成亮總理為首的溫和派兩大陣營。
聽著大家的討論,許久沒有說話的劉衛國主席突然說到:“靜一靜,同誌們,我認為當前刻不容緩的是應該通知蘇聯政府戰爭的消息,既然大家已經在這件事情上取得共識,就麻煩外交部的同誌處理。至於其他事務,明天再討論,散會!!”
同日,莫斯科,克裏姆林宮。
蘇共中央總書記兼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日裏科夫向來沒有早起的習慣,他喜歡躺在床上回憶回憶過去,想想工作上的煩惱,分析分析政敵什麽的。可今天早晨衛士長的一聲“報告”破壞了他美妙的心境,當他以自己都吃驚的嗓門吼出“進來”時,還恨恨的想明天一定把這個沒有眼色的家夥踢到西伯利亞去挖煤礦。
看到辦公桌上紅色封麵的克格勃特急件時,他還在嘟囔著“沒什麽大不了的,肯定又是關於政敵的報告,該死的衛士長又大驚小怪了。”但是打開之後,馬上就被吸引進去了。
第一份是關於東歐國家的離心傾向分析報告。指出近期匈,捷,保,羅等東歐國家要求脫離蘇聯控製,進行民主改革,蘇軍撤離的呼聲越來越高,工潮、學運不斷出現,政府的態度也越來越曖昧,置蘇聯政府對人民進行壓製的要求於不顧。同時發現西方國家特工人員在上述各國活動頻繁,加緊對軍隊的滲透和將領的策反,甚至發生了波蘭邊防部隊與蘇聯駐軍的流血衝突,雙方都傷亡慘重。
第二份是關於北約國家的動向。指出各國軍隊加緊訓練和多次舉行協同作戰演習,並且秘密在東西方邊境集結大批部隊。政府首腦間頻繁舉行會議,軍方將領也行為異常,多次秘密召開參謀長聯席會議,內容由於封鎖嚴密,還無法獲得。針對西方國家的軍隊集結,克格勃的結論認為是與往年一樣的軍事恫嚇,以便為即將舉行的東西方峰會增加籌碼。
接著是幾份國內異議分子的動向和調查報告,日裏科夫一目十行的瀏覽而過。最後一份是中國政府外交部與中共中央國際聯絡部聯名發來的關於北約即將對華約於兩日後發動戰爭的急電,呼籲蘇聯政府加強戰備,以防不測。
合上文件,日裏科夫搖搖滿頭白發的腦袋,按鈴叫來秘書,輕聲說到:“馬上召集政治局委員緊急會議,有重大問題需要討論。”
半個小時以後,其他六名政治局委員已經齊集會議室看著日裏科夫這位偉大的蘇維埃共和國實際上的教父,等待著他開口,揣測著禍福。
與往常一樣,日裏科夫輕咳一聲,慢條斯理的開腔到:“同誌們一定想知道我召開緊急會議的原因,今天主要是討論如何解決東歐國家的問題以及北約可能的軍事入侵。情報委員會提供的資料認為東歐國家可能會離開社會主義陣營倒向西方;而北約近期軍隊動向也有點奇怪,對此中國同誌認為有可能發生對我們的戰爭。這是情況摘要,大家怎麽看,可以隨意發表意見。”
主管意識形態和經濟的政治局委員秋明首先開口:“日裏科夫同誌,我個人認為東歐國家在經濟上對我國有較強的依賴性,獨立的可能性不大。至於罷工、學潮之類的事件年年如此,動搖不了根基,倒是北約的情況比較特殊,是不是請軍隊的同誌談一下。”
日裏科夫聞言,微微頜首,轉向蘇軍總司令兼華約軍隊總司令卡列夫元帥,示意他談談。
現年65歲的卡列夫元帥麵膛紅潤,軍功顯赫,原來是蘇聯陸軍副總司令。能有今天的職位源於在十年前決定日裏科夫能否成為總書記的關鍵性會議上代表軍隊中的少壯派將領旗幟鮮明的對其表示支持,同時也奠定了日裏科夫鐵杆親信的地位。他先看看總書記,從對方的眼神中感到了信任與支持,略思考一下,說到:“總書記同誌,從軍事的角度和曆年北約軍隊的情況來看,今年是有點反常。首先是軍隊的集結不是象過去以防守態勢平行分布於東西方邊境,而是以進攻態勢重心分布在東德和捷、匈邊境地區。其次是往年布於邊境地區的機械化部隊比例極小,而今年幾乎全部是機械化部隊,裝甲師含量大幅度提高,其中美軍部隊最多。另外中國同誌又在這個時候發來急電。種種跡象表明這應該不會是巧合,所以我認為軍隊應該進行部分動員,駐防於東歐國家的部隊以及華約各國部隊應轉入全麵戒備,同時啟動預備計劃在我國與東歐國家的邊境地區設立縱深防禦體係。”
“卡列夫同誌,我認為我國軍隊轉入戰備可能會給北約以發動戰爭的借口,反使我國在國際上陷於被動局麵。不如提前召開東西方峰會,大家坐下談一談,力爭用溫和的辦法解決爭端”。作為政治局裏唯一的親西方派,主管外交的普裏科夫又重彈‘溫和’老調。
聽著發言,日裏科夫皺了皺眉頭,說到:“綜合同誌們的意見,我傾向於卡列夫同誌的建議,多年前,就是因為考慮太多而使我軍在德寇的突然襲擊下毫無戒備,損失慘重,丟失大片國土。前人的錯誤我們不能再犯第二次,所以有備無患。如果中國同誌情報準確的話,時間緊迫,馬上把卡列夫同誌的建議形成決議,下發各部隊執行。有不同意見可以保留。”
隨著政治局決議的形成,蘇軍良好的戰時動員體製開始運轉,強大的能量開始醞釀並等待時機釋放。
同日,布魯塞爾,北約總參謀部。
惠特尼將軍最近總感覺心情壓抑,悶悶不樂。作為駐歐40萬美軍和200萬北約盟軍的最高統帥,在其他人看來位高權重,不會被任何事情困擾。可是每次他看到保險箱中標有‘絕密’字樣的作戰方案時,就總有種朦朧的不祥預感讓他手足無措。
“哎,算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將軍點燃支雪茄,看著淡藍色的煙霧,喃喃自語。靜思片刻,起身打開保險箱,取出作戰方案,按鈴叫副官召集總司令辦公會議,然後緩步走向隔壁的會議室。
推開門,見到北約盟軍首席參謀長,德國的蔡茨勒陸軍上將、副總司令兼空軍司令,法國的塔西尼空軍中將、副總司令兼海軍司令,英國的特德海軍上將以及後備軍司令,荷蘭的勒芒準將和其他高級軍官早已環桌而坐,靜等他的到來。
惠特尼將軍徑直走到桌首自己的位置上,先是不無炫耀的摸摸領子上的四顆將星,然後環首看看周圍的各國將領,直入主題的說到:“各位將軍,經過我國政府與北約各國政府的緊急磋商,同時鑒於東西方之間的政治、經濟分歧越來越大,已經不能用正常途徑解決。所以決定對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各國展開快速作戰,以期讓他們盡快回歸國際民主社會,並且用民主製度取代現有的專製製度。這些事情想必各位已經從各自的政府方麵獲得了相應的信息。下麵,我將根據盟國總參謀部製訂的代號‘北冰洋’的作戰方案明確各位的職責。”隨後揮手示意副官打開牆上的作戰地圖。
“本次作戰的主要目標是殲滅蘇軍主力於東歐和蘇聯西部地區,並攻占高加索油田,烏克蘭糧倉和環黑海地區工業帶以及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等重點城市,以期徹底控製蘇聯的經濟命脈和戰爭資源,迫使蘇聯政府簽訂城下之盟,動搖蘇共的統治,計劃於6個月內,即蘇聯冬季到來前完成上述戰略目標。依據‘北冰洋’作戰計劃,共計145個師的北約盟軍將投入這次進攻,其中裝甲部隊達到75個師的空前規模,全軍分為兩個戰役集群,詳細如下:美軍第八集團軍為主,附荷蘭、比利時等北歐盟國和法國軍隊組成北集群,合計63個師的部隊,其中裝甲師30個,空軍飛機8000架,突破德國和波蘭邊境向蘇聯西部邊境攻擊前進;以美軍第三集團軍為主,附德國、英國盟軍組成南集群,合計61個師的部隊,其中裝甲師35個,空軍飛機9000架,突破奧地利和捷克邊境地區向烏克蘭攻擊前進。要求兩集群30天後在波羅地海沿岸地區會師。後備軍部隊共計34個師全麵接手各部的防區和邊境地區的防務,重點防守中歐地區,防止蘇軍在中歐發動反攻。戰略導彈部隊同時轉入全天候戰備,視作戰情況和蘇軍的反應提供支援。好,各位請提問。”
特德將軍首先發問:“將軍閣下,這個計劃是否過於樂觀了?從現有的兵力和戰鬥力來看,30天突破東歐地區攻抵蘇聯國土似乎不大可能,請不要忽視東歐各國的強大軍力,而且中國的反應也不要忽略。”
“迪尼”,惠特尼將軍親昵的稱呼特德將軍的姓氏,“你的擔心是必要的,但也是多餘的,對你的問題,請戴維回答一下。”
北約盟軍首席情報官,美國的戴維少將打開文件夾,扶了扶鼻梁上考究的金邊眼鏡,說到:“從兩年前,我國和北約各國情報組織就開始派遣大批特工人員滲透入東歐國家的軍隊和政府中,他們工作成效是顯著的。截止昨天,捷克和波蘭邊防部隊司令以及國防部長已經明確承諾開放邊境供我軍通過,同時協同我軍展開對蘇聯駐軍的作戰。匈牙利,保加利亞,東德和羅馬尼亞的國防軍司令和所在國政府也已經明確申明保持中立,軍方還答應有條件協同我軍作戰。至於中國政府,雖然礙於互助條約會對蘇聯提供軍事援助,但是正規參戰的可能性很小,畢竟現在的政府較毛澤東時代理智多了,而且經濟建設的壓力足以讓他們無暇他顧。”
最後幾句關於中國政府的分析著實使在座的諸位將領長出一口氣,隨後其他國家的將領又紛紛對戰役細節提出問題,惠特尼將軍一一含笑作答。
看到大家臉上表現出的胸有成竹神色,惠特尼將軍嚴肅的說:“好了,現在宣布戰役集群主要指揮官。北集群由法國的費郎斯中將任司令,美國的薩瑟將軍任副司令;南集群由英國的派克中將任司令,德國的沃爾夫中將任副司令。部隊秘密集結已經完成,戰鬥將於3月31日午夜零時全線打響,今天午夜零時命令下發到各線集團軍司令一級,3月30日午夜零時命令下發到軍師長一級,全麵進攻發起前兩小時通知到前線士兵。好,各位將軍,為了民主製度,為了世界和平去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