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3)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10-26 05:02:19大公報
近日,一張巴西桑托斯港的大豆報價單顯示,巴西大豆對華出口價格較年初暴漲79.9%,創七年升水新高。中國買家選擇集體暫停采購12月及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僵局背後,是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與主要供應國之間的深度較量。美國倉庫裏積壓著4200萬噸滯銷大豆,巴西農民則囤貨待漲,國際大豆貿易鏈條陷入罕見的靜默狀態。
巴西大豆漲價潮由多重因素推動。10月上旬,巴西北部主產區馬托格羅索州持續降雨,市場擔憂新季產量可能減少5%-8%。巴西新季大豆要等到明年1月底才能裝船,部分巴西出口商利用中國進口渠道相對集中局麵,抬高報價以獲取超額利潤。
中國大豆進口格局變化也為巴西提供漲價底氣。2025年1月至9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占比高達約80%。而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從2016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1%。
17日,中國大豆產業協會確認,內地買家尚未采購今年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數據顯示,中國的大豆儲備充足,可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中儲糧4500萬噸大豆儲備足夠全國使用三個多月。10月份剛剛拍賣了4萬多噸國產陳豆,11月還計劃追加投放進口儲備豆。
中國進口多元化 提升本土產量
中國進口多元化戰略為應對價格波動提供了回旋餘地。2025年9月,阿根廷將大豆出口稅降至零後,中國買家在48小時內搶購了130萬噸大豆,相當於2024年全年自阿進口量的三成多。俄羅斯遠東地區每月也能向中國供應20多萬噸大豆,烏克蘭的貨源則通過中歐班列在20天內運抵。這種“主力+補充+備選”的供應組合,打破了過去對單一國家的依賴。
技術替代也在穩步推進。菜籽粕、棉籽粕等雜粕可以替代15%的豆粕使用量。農業農村部設定明確目標,在2027年前將飼料中的豆粕占比從15.3%壓降到12%。奶牛養殖采用的低蛋白飼糧技術能減少30%豆粕用量而不影響產奶。這些措施積少成多效果顯著。
國內大豆生產潛力不斷挖掘。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東北和黃淮海地區要將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擴大到1億畝,預計可多產1500萬噸大豆。雖然這點增量無法完全替代進口,但關鍵時期能起到托底緩衝作用。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劉登高認為,大豆振興計劃是長期的、戰略性的,基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的調整。綜合報道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5/1026/113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