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成年人真正的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

(2021-03-07 17:53:19) 下一個

 

作者:京博國學

 

梨雖無主,吾心有主。

 

提起獨來獨往,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所以,獨來獨往也好,“不合群也罷,其實從另一方麵來看,是強者的行為方式。
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發現,越是弱小的人,越喜歡和別人湊在一起。
反而是那些內心和實力真正強大的人,總喜歡獨來獨往。
 
01
  • 強大的人,早已放棄無效社交。
下麵這個場景很常見。
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互相說著客套話,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
把這種低質量的社交,稱為“無效社交”,再合適不過了。
那些總把精力消耗在“無效社交”上的人,不是為了填補內心的寂寞,就是為了掩飾自身的無能。
他們看似朋友遍天下,微信好友加了好幾千,心裏苦悶時卻找不到一個人傾訴;
他們看似人脈廣泛,認識各種牛人大咖,需要幫助時卻沒人肯伸出援手。
周國平的一段話一針見血: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裏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強大的人真是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早就放棄了“無效社交”。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曾透露,他個人與任何政府官員沒有任何私交關係;除了柳傳誌和王石有過兩次交往外,與其他中國任何企業家沒有往來;也沒有與任何媒體任何記者有交往。
很多人總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
而強大的人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這個世界很公平,你的能力有多強,人脈就會有多廣。
與其沉迷垃圾社交,幻想別人拉自己一把,不如學會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魯迅先生說:“猛獸總獨行,牛羊才成群。”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02
  • 獨來獨往,是活出真我。
獨來獨往,不是桀驁不馴,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人來人往的生活中,能始終保持一份清醒,聽取內心的聲音,遵從內心的選擇。
宋元之交,世道紛亂。
這天,炎熱幹燥,許衡外出,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路過的行人便紛紛去摘梨,隻有許衡不為所動。
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
許衡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
那人笑道:“現在是亂世,管它是誰的梨。”
許衡正色道:“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獨來獨往是一種姿態,是一些人行走於紛繁世間的姿態,不急不緩,享受一季花開的明媚,守候一季飄雪的純澈;不被浮名蒙蔽雙眼,不讓虛偽遮住心靈。
獨來獨往更是一種勇氣,不隨波逐流,不會人雲亦雲。
在紛擾的現實生活中,保持著自己的心性,用孤獨和寂寞麵對現實,他們隻是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獨來獨往的人,謙恭,溫雅,與世無爭。
但他們有傲骨,有鋒芒,自己始終清楚自己的方向,一直前進。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必刻意合群,當然也不必專門為了顯得自己不凡,而特意不合群。
正確的做法是,能合群則合,不能合群則散,既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要自命不凡。
獨來獨往,隻是人生的一種表現形式,跟性格沒有關係。
與其合群一起庸俗,不如獨處選擇孤獨。
 
03
  • 刻意合群,不如獨處。
其實,被群體排斥、孤立,隻是一種弱者才有的生存憂慮,弱者無法麵對被群體排斥帶來的風險。
在遠古的狩獵采集時代,我們的祖先麵臨著嚴酷的生存考驗,大自然中毒蛇猛獸橫行,沒有群體合作,個人單打獨鬥,很容易死在野獸的獠牙下。
於是,越是弱者,越要拚命抱團合群。這是祖先們傳下來的生存方式。
如今的人們同樣如此,越弱小的人,越害怕被群體所拋棄。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和別人在一起,我們總處於社會狀態;隻有在獨處時,才能真正的發現自己,認清自己,回歸真實的自我。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往往取決於獨處時的質量。
如果在獨處時,隻是聽歌、玩遊戲,而不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那這樣的獨處毫無意義。
真正有意義的獨處,應該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和充實自己,應該是回過頭來認真的思考,回頭看看你走過的路,並認真思考它帶給你的經驗教訓。
真正讓你強大的,是在獨自思考和學習中的積澱和進步。
在娛樂圈裏,陳道明是個偏愛獨處的人。
閑暇時間,他極少參加應酬,而會坐在隻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彈鋼琴;
或者想想自己拍戲的經曆,靜靜地揮筆作畫,這樣的生活,他覺得舒適又恬靜。
在接受楊瀾的采訪時,陳道明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豐富自己,遠比取悅他人要有意義得多。
不必在意別人眼光,在獨處中積蓄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