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氣質以及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等,是一個人 經過鍛煉和培養達到的內化水平。有修養的人,不以地位、金錢、容貌來衡量,他(她)是一個真我的人,一個自律的人,一個寧靜的人,一個挑戰自己的人,一個 自省的人;是一個具有寬容氣度、嚴謹節操、淡泊情趣、高雅氣質的人。
一、做一個真我的人
“上善若水”。每一個人,都持有自身生命的活水,那就是“真我”。真性真情,就是我們天生具備的自家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有禪詩說:“撥開世上 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消缺心中鄙夷,眼前時有月到風來。”擁有真性情,擁有誠實的心,對待家人,即可至親至孝、至情至深;對待朋友,即可淡無心機,坦 蕩心懷;對待他人,即可寬厚待人、少思計較;對待事物,即可驅除眼礙,尋得本性,自得其樂。
二、做一個自律的人
“書見賢學躬行,官愛民業種德”,讀書不學聖賢,就是文字的奴隸;做官不愛護人民,就是衣冠楚楚的強盜;講學問不崇尚實踐,就像隨口念經不悟佛心的和尚;建功立業卻不培養道德修養,就像開放的花朵,轉眼間就會凋謝。
自律,源於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關愛,源於一種道德良知。“不妄沒於勢力,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能擋狂瀾萬丈。”做一個自律的人,就是能率真的麵對 自我,素心為人,俠義交友;就是能品行如修竹傲立,操履嚴明、守正不阿;就是能做到才華應韞、德居人前,利在人後;就是能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做到心不 動、眼不迷、嘴不饞、手不伸。因為自律,擁有自尊,因為自律擁有自信。
三、做一個守靜的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靜,是一顆平常心,是一種氣度,是一種境界。守靜,就是守誌向、守本心、守清貧、守氣節、守誌向。
守靜,就是要做一個身置閑處,心安靜中的人。心不動,才能堅守節操,心不動,才能守護真我。靜,並不是靜止的,而存在於動的平衡狀態之中,是一種通過 自我調節,走向平衡、安靜的內心狀態。一顆冷靜的心,可跳出世俗的羨慕;一顆安靜的心,可消磨貪念與執迷;一顆沉靜的心,可擁有閑散的誌趣;一顆守靜的 心,即可達到蘇軾《定風波》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境界。
四、做一個挑戰自己的人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能了解別人,慧眼識人,是聰明人,但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夠戰勝別人的,是有力量的勇士,但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失去自信,失去鬥誌。生活,是一本教科書,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環境,並不如我們所願,在困境中,更需要學會欣賞自己, 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生命將煥發新的生機,讓生命的每一天,都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敢於挑戰的自己,一個生命飛揚的自 己。每一個人,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美麗。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原本如此晴朗,需要改變的,不是身邊的環境,隻是我們的心態。
五、做一個自省的人
自省即自我反省。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靜坐觀心,真妄畢現”。夜深人靜時,獨坐觀心,自我反省,這時候,就可以得到大機趣,得到大慚愧。反省,是一麵鏡子,是一劑良藥,是把自己引向做一個有尊嚴、有人格的人的階梯。
桃源至今不可得,自種桃花在堂前。一切,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門前,自有桃花絢麗開放;生命,因此充滿生機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