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衝基金經理 玩錢高手的生意與生活
他們中的大多數,住在離紐約不遠的小鎮格林威治,隱秘的對衝基金( Hedge Fund )之都;他們是資本世界裏最機警也最神秘的一個群體,手上掌握著超過兩億美元的資金,威力足以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係;他們極其富有,排名前 25 位的家夥一年總共賺進 140 億美元,是私人飛機、遊艇、藝術品的消費豪客。普通人談起他們時,相信這是一群潛伏在黑暗中的野心家,有著企圖統治世界的驚天大陰謀 —— 但實際上,幾乎很少有人了解這個群體,對衝基金的經理們。
在亞洲,人們談起對衝基金時,常見的話題是當年喬治 • 索羅斯領導的量子基金 (Quantum Fund) 對英鎊和泰銖的投機而引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或者是它所帶來的巨額財富,比如基金經理史蒂芬 • 科恩( Steven Cohen )在格林威治擁有一所 3.2 萬平方米的大房子,房屋本身堪稱當代建築的偉大藝術品,奢華程度相當於英國王室的溫莎堡;又或者是它高得驚人的薪酬,去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基金經理,複興科技(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的創始人詹姆斯 • 西蒙斯就進帳 17 億美元。
從本質上來說,對衝基金是一種非常昂貴的遊戲,隻適合機構投資者和大富翁玩。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對衝基金又是一個很吸引眼球的競賽項目,頗富娛樂性。比如,對衝基金是否人為抬高了原油價格?某一基金經理是否由於對天然氣價格的糟糕預感而損失了 60 億美元?又或者,對衝基金根本就有企圖統治世界的驚天大陰謀?類似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閑談中,不過,盡管有很多人在談論這些話題,很快他們就會失去談資 —— 因為幾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對衝基金。真正懂得它的人並不總把它掛在嘴邊,他們要不是在忙著募集資金,就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裏享受生活。
但是不管怎樣,是時候了解這群真正的資本之王了。要知道,這些頂級的對衝基金經理們才真正集結了當今商業時代全部的傳奇要素 —— 他們無所不在,又確無所在。他們廣泛、頻繁地投資於股票、債券、期貨、外匯,以及各種衍生品,他們的交易無所不在,沒有確定的地域概念,其威力甚至能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係,當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子;他們的生活也能極盡奢華,如果一個對衝基金經理足夠天才,他可以在兩三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資曆更老的對衝基金經理早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了,但這樣的成功也可能隻是曇花一現,在投資這個行業,榮與辱的轉換隻在一刹那間,一次投資失敗就可能導致挑剔的客戶們馬上撤資;在彈指間能帶來數以億計美元的收入或損失的巨大壓力,也讓他們變得有些神經質,每個人麵對下屬時都是一副咆哮的大嗓門,但麵向外界時他們又刻意維持著自己的低調,因為他們得通過非公開途徑來募集資本,以此規避美國證券相關法律的絕大多數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是說,他們無需向任何人解釋他們究竟有多少錢,又用這些錢做了什麽;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憑著自己在華爾街摸爬滾打多年掙得的名聲,創辦或者加入一家對衝基金,然後,替客戶帶來高額的投資回報。
這才是關鍵所在:他們極度富有,而前提條件是,他們要聰明過人,仿佛遊離在規則之外,卻最先抓住了這個世界的本質;他們還需要目光如炬,必須辨識出市場上最細微的變化,在這些最細微的變化中尋找最大的盈利機會;他們還需要勇氣可嘉,因為他們最本質的工作就是與風險搏擊,即使是再聰明的天才,也難逃市場風險的打擊 —— 在 1998 年,當時著名的對衝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TCM) 雇傭了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一大堆才華橫溢的程序設計師,為他們設計非常精巧的套利模型,試圖捕捉俄羅斯政府債券交易中的微小獲利機會,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俄羅斯政府債券會突然違約,結果這群偉大的科學家最終虧得血本無歸。
那麽,這群基金經理們究竟有多富有?
根據《機構投資者》旗下的出版物《阿爾法》在 2007 年第二季度的調查顯示,全球排名前 25 位的對衝基金經理全年賺進 140 億美元 ——140 億美元是什麽概念?它超過了約旦或是烏拉圭的國民收入總值; 140 億美元也足夠為 800 萬兒童提供一年醫療保險。在這份頂級對衝基金經理的收入名單上,三位對衝基金經理的收入超過了 10 億美元,最低收入的一個家夥也拿到了 6500 萬美金。位列榜首的是詹姆斯 • 西蒙斯,他的進帳是 17 億美元,超過美國人均收入的 3.8 萬倍 —— 按照這個標準,鍍金時代最富有的美國人洛克菲勒真是太寒酸了,他在 1894 年賺的錢,也僅僅是當時美國人均收入的 7000 倍。
對衝基金到底是什麽?
據估計,目前全球有超過 2 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對衝基金,這一數字是 10 年前的 10 倍。今天,有 9000 多家對衝基金投資機構,其中的 351 家機構管理著超過 10 億美元的資產。越來越多的天才正在向對衝基金轉移,因為這一領域給他們留出了很大的施展才華的空間。一項由基金谘詢機構 Casey , Quirk 和紐約銀行共同發布的研究預計,到 2010 年對衝基金所控製的資產將接近目前的 3 倍。
這或許是對衝基金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 瓊斯( Alfred Winslow Jones )始料不及的。 20 世紀 40 年代,瓊斯還隻是《時代》和《財富》雜誌的一名特約撰稿人,他在美國的外交和新聞界都混過幾年,沒有混出什麽名堂,不過他認為自己很聰明,是天生的創業家,後來的事實似乎證實了他對自己的判斷。 1949 年,瓊斯發表了一篇名為《預測的最新潮流》( Fashion in Forecasting )的文章,介紹了一種他發現的、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的投資策略,瓊斯用 “ 對衝 ” 來命名這種策略,並且依此策略投資,拿著妻子 10 萬美元的資金創立了 A•W• 瓊斯公司 —— 直到 1964 年時,這還是美國唯一的一家對衝基金公司。
到 60 年代時,瓊斯已變成一個家財萬貫、自命不凡的大人物。人們始終叫他艾爾弗雷德而不是阿爾,就像沒人敢管阿蘭 • 格林斯潘叫阿爾 • 格林斯潘一樣。他的傲慢自有理由,是他發明了現代對衝基金的觀念:使用杠杆對股票進行多頭或空頭投資的私人基金,積極管理其淨多頭風險,並收取業績提成。 40 年後,華爾街的教父級人物巴頓 • 比格斯( Barton Biggs )回憶起他年輕時第一起見到瓊斯時的情景,這位傲慢的天才問了比格斯一個問題: “ 如果你在吃飯中間去上廁所,解手前會不會洗手呢? ” 比格斯張口結舌, “ 解手之後洗,先生。 ” 瓊斯對這個答案的反應是: “ 錯。你是一個常規思考者,而不是理性思考者。我洗手總是在解手前,而不是之後。 ”
瓊斯創造的這種投資策略就是日後對衝基金最廣泛使用的 “ 多 / 空 ” 策略。其神奇之處在於,運用這種策略投資,無論市場是漲是跌,似乎都可以賺錢。簡單來說,運用該策略的基金可以在市場上買入單一行業中質地較好的公司股票(做多),同時賣空質地較差的公司股票(做空)。這樣一來,當市場上漲之時,通常質地較好的股票漲幅總是高於質地較差的股票,做多與做空之間會產生利差,便是投資收益;而當市場下跌時,通常質地較好的股票跌幅又會小於較差股票的跌幅,做多與做空之間也會產生利差,同樣存在投資收益。瓊斯創立的基金按照此策略進行投資,非常成功,在 1955 年到 1964 年的十年間,每年帶給投資人的綜合回報高達 28 %。但他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當時美國的法律禁止共同基金賣空股票,於是瓊斯隻能規避政府的監管,限製基金投資者的數量,隻針對很少一部分富裕人士私下募集。
半個世紀之後,整個對衝基金行業在瓊斯提出的這種 “ 多 / 空 ” 策略基礎上,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全球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投資市場上,演進出了令人目眩的各種投資策略。盡管許多對衝基金仍然采用實實在在的對衝技術,但這種做法早就不時髦了,而杠杆則當行依舊,也就是用借來的錢交易,利用杠杆融資,力圖最大化交易收益。事實上,對衝基金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前提:他們可以以小博大,用借來的錢下大賭注,從而充分發掘利用哪怕再微小的獲利機遇。
不過,這些數量龐大、風格各異的對衝基金仍然保持了一些初創時就具有的特征:他們一如既往地視監管措施為洪水猛獸,他們私密地募集資金,從不通過電視、報紙、雜誌這樣的平台,避免證券法規所要求的各種信息披露規定,甚至不向基金的投資者披露具體的投資方向。 2007 年 1 月底,民主黨參議員舒默爾( Chuck Schumer )點名邀請了大約 20 位頂尖對衝基金經理到曼哈頓上東區的 Bottegadel Vino 意大利餐廳共進晚餐,當時的參加者包括 Kyniko 資本的吉姆 • 沙諾斯( Jim Chanos ), Chilton 投資公司的 Rich Chilton ,史蒂夫 • 科恩,號稱索羅斯 “ 右膀 ” 的斯坦利 • 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 ), Tudor 資本的保羅 • 都鐸 • 瓊斯二世,以及 Appaloosa 管理公司的大衛 • 特普爾( David Tepper )。與會者所掌控的資本加起來高達 2000 億美元,這一群權勢人物的聚會,像極了 1957 年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意大利的 100 多位黑手黨頭目在紐約州的 Apalachin 小鎮舉行峰會一樣。舒爾默希望借此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告訴我們你們究竟在做什麽,而不必擔心監管部門會找你們麻煩。
“ 刺蝟 ” 有各種形狀
在美國,對衝基金經理人常被稱為 “ 刺蝟 ” 。這或許隻是個文字遊戲,因為對衝基金 Hedge fund 同刺蝟 Hedgehog 字形相近。一直以來,公眾誤以為所有 “ 刺蝟 ” 的操作都差不多,事實並非如此。
喬治 • 索羅斯是全球宏觀投機者的代表。這些基金緊緊盯著各國宏觀經濟局勢,企圖在全球財富創造與流動的大環境中進行激動人心的宏觀投機,他們研究世界形勢,尋找投資機會。比如,多頭持有包括日本銀行、俄羅斯股票、國庫券、歐元和韓國股票,同時在美元上持有巨大的空頭。這樣的工作並不輕鬆,基金經理他們會疲憊不堪地在世界奔波,也許是在西伯利亞參觀當地的石油企業,或者是去東京和銀行高管們會麵。
另一種是科學家,這些家夥被稱作 “ 定量投資者 ” ( Quants , Quantitative Investor 的縮寫)。他們利用精準的軟件驅動投資策略,而這些軟件則由 “ 火箭科學家 ” 們不斷完善。目前他們之中的王者是總部位於長島的複興科技的詹姆斯 • 西蒙斯。在上世紀 80 年代之前,他還是一個世界級的數學家,一個不成功的投資者。與華裔數學家陳省身一同創立著名的 Chern-Simons 幾何定律的,就是這個家夥。
而另一個極端則是一些敲桌瞪眼的行動主義者。他們不僅滿足於買賣股票和債券,還試圖主動影響上市公司的決策與治理,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取得公司的控製權。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 Third Point 的丹尼爾 • 羅布( Daniel Loeb ),還有名字極富創意的 “ 海盜投資 ” 的湯姆 • 哈德森( Tom Hudson )。他們使用的策略是通過高調的行動,將某家公司無能的管理層攪亂。這種方式最能吸引媒體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眾對對衝基金的感知,盡管事實上對衝基金更加依賴頭腦而不是肌肉。不管怎麽說,他們帶來了精彩的大戲,就像羅布向家電製造商 Salton 公司開火,聲稱他親眼看見該公司 CEO 在美國網球公開賽上優哉遊哉地呷著冰鎮白葡萄酒,卻讓公司來買單。
刺蝟們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試圖取得穩定的超額收益:在市場上升的時候能夠賺錢,市場下跌的時候也能夠照樣賺錢,同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但是如今可沒有那麽容易賺的錢了,問及任何一位對衝基金經理,他都會跟你說輕鬆掙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德累斯頓佳信證券( Dresdner Kleinwort )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對衝基金交易中,往往對衝基金管理的資產中有 4 %要作為管理費消耗掉,加上另外 4 %~ 5 %要花在交易提成和利息上,所以隻有每年收益在 20 %以上才能保證賺錢。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這些擁有巨額資金的巨頭們不打算放棄任何的機會,所以現在很難發現有誰還是 “ 純粹 ” 的對衝基金,也就是說依然專注於某個特定的投資風格或縫隙市場,有些走得更遠的基金公司,甚至已經去投資拍電影了。
富有的對衝基金經理
有一件事是所有對衝基金的經理們都認可的:他們值那麽多錢。管理自己的對衝基金可能是人類最快捷的致富捷徑,難怪有人說,對衝基金的錢也太好賺了。
對衝基金的費用結構通常是這樣的:大多數基金公司抽取 2 %的管理費和相當於投資收益 20 %的提成。舉例說,假如一筆 10 億美元的基金獲得了 30 %的回報,那麽他的基金經理將因此獲得 7880 萬美元的報酬( 10 億 X2 % + ( 10 億 ——10 億 X2 %) X30 % X20 %)。而假如這 10 億美元分文收益都沒得到,他的基金經理仍然可以獲得 2000 萬美元的管理費用。有些牛氣的基金甚至還要 “ 貴 ” 些,比如詹姆斯 • 西蒙斯會毫不留情的抽取 5 %的管理費和 44 %的提成。這幾乎意味著,隻要你有實力創辦了一家對衝基金,幾乎就是穩賺不賠了。但是這並不容易, 200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 • 默頓( Robert Merton )就試圖自己開辦一家對衝基金公司,但因為不能籌到足夠的錢而不得不放棄。
不過,能夠賺取這樣高額的管理費和提成,是需要漂亮的投資回報來獲取的。向對衝基金注資的有錢人非常願意為了高額回報 “ 賭一把 ” ,但一旦基金經理們的 “ 成績 ” 不夠理想,他們也會毫無猶豫地立即撤資。對衝基金向客戶收取如此高的管理費,客戶的挑剔和苛刻可想而知,他們沒有忠誠度,對基金經理的判斷僅僅依據你最近的表現。比如,詹姆斯 • 西蒙斯敢於比別人更貴的原因就在於,他旗下的核心業務 —— 規模為 50 億美元的大獎章( Medallion )對衝基金於 1988 年成立以來,年均投資回報率高達 36% ,這個經過審計後仍然令人咋舌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扣除了 5% 的資產管理費和 44% 的投資收益提成。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也隻有 30% 。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因為受次貸風波的影響,另一家對衝基金 United Capital Markets 因為投資回報不理想,基金經理第凡尼不得不被迫出售豪華遊艇,一度成為了媒體訕笑的對象。成王敗寇的冷酷定律,就是對衝基金經理人的真實寫照。
在這種殘酷的條件下,對衝基金經理們很難不變得神經兮兮。一家新的對衝基金,最艱難的是開張頭一年,如果第一年就慘遭敗績,能夠繼續幸存下來的簡直是個奇跡。即使是連續數年都有著穩定投資回報的對衝基金,隻要有一次虧損,幾乎就能嚇跑一半的資金。對衝基金及其經理人的職業生涯就如許多明星一樣曇花一現,基金的平均壽命隻有短短的 4 年。由於業績平庸賺不到大錢或者不為挑剔的投資者所接受,每年有大約 1 000 隻對衝基金被迫關閉,當然,新開張的也大約有 1000 家。
但是仔細算算,這個世界上真正堪稱投資巨星的人物屈指可數,可以稱做 “ 優秀投資者 ” 的人也並不多。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要在連續數年中保持好的業績,在扣除管理費之後仍能給客戶帶來高於指數若幹百分點的回報,往往並不靠他們的天賦和智力,而是一種對市場把握的直覺運氣。脫穎而出的對衝基金經理們其實更像是一場全美扔硬幣比賽的決賽選手:
假設有一個 “ 全美扔硬幣錦標賽 ” ,每名選手要在報名參賽時交上 10 美元,湊成獎金發給最後入圍的 8 名獲勝者。想一想吧,如果有 2 億人參賽,獎金就是 20 億美元。每星期會有一場比賽,好讓人們實現夢想。 6 個月過後,將有 32 名常勝將軍脫穎而出,他們中的每個人差不多都已連續扔對硬幣 25 次。想想媒體能煽起多大熱潮吧。
到這時候,事態開始變得瘋狂。有人成了雜誌上大肆報道的草根英雄;有人跑到電視脫口秀上大談扔硬幣技巧,講解自己如何讓硬幣在半空中獲得神力,又是如何在它落地前用意念施法,每輯節目要向電視台收費 5 萬美元;另一些人開始爭先恐後出書,書名諸如《扔硬幣扔成百萬富翁》、《上帝為何讓我贏》之類。這時,憤怒的大學教授們拍案而起,在《華爾街日報》上大談 “ 有效市場 ” 、 “ 扔硬幣原理 ” 、 “ 零和遊戲 ” 等理論,力圖證明大賽的結果隻是出於隨機。當然, 32 名常勝將軍會挺身反擊,質問他們: “ 如果沒有人能做到,為何我們 32 個人做到了? ” 在第 16 輪比賽開始前的數周內,入圍選手們對異性的吸引力顯著提高,有些人還成了阿斯彭滑雪屋和佛羅裏達豪宅的推銷對象。
偏執的炫耀生活
在變得更富有的同時,對衝基金的經理們也在創造他們偏執的奢侈生活。在對衝基金最集中的格林威治鎮,大肆鋪張的別墅正在成為一種風尚,這些新居又需要有裝飾性的物品,於是理所當然的,對衝基金經理成為了藝術品市場上最為活躍的人群之一。他們不惜重金買下價值上億美元的油畫、雕塑和普普藝術作品,然後掛在格林威治的辦公室走廊或是自己的豪宅中。
“ 這些藝術品的價格每 5 年就翻一番,比買股票劃算。你總不能把股權證書掛在牆上吧,它們真的很醜。美女可不會因為你手上有英特爾的股票而跟你調情。 ”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在挑選作品時都有這樣良好的品位,更多人隻是為了充充門麵 — 一 — 種不怎麽高明的炫耀。是的,炫耀,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格林威治,或者說是對衝基金經理圈子裏的一種潮流,當然,同為有錢人的他們,並不會傻到相互攀比炫耀誰更有錢。
在格林威治,隨聖誕賀卡發送的聖誕信是一種常見的自我炫耀方式。信件內容往往是寫信人一家過去一年生活得如何完美,子女取得了如何喜人的成績等等,有時候,甚至還會附上家庭照片。有些照片裏家庭成員的名字下麵還標上了那些著名學府,比如:父親,麻省, 1979 ;母親,麻省, 1981 ;女兒,哈佛, 2002 ;兒子,耶魯, 2004 。
除了女兒進哈佛或是大肆收購藝術品讓他們覺得開心外,很多對衝基金的經理還對高爾夫很認真。某種意義上說,當他們富到一定程度之後,高爾夫就成了他們生活中除家庭外的頭等大事。尤其是一個人的身家達到 5 億美元之後,再賺 5 億對他的生活水準和快樂程度已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財富的規模是有一個平衡點的,超過這個點太多,它就變成了一種給生活帶來麻煩的債務:遭遇搶劫、妒忌或是綁架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因此不難理解,對於很多對衝基金經理來說,在賺到了頭一個 5 億之後,攀比球技對於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感是何等重要。
更要命的是,高爾夫還是一種等級分明的運動。如果你的差點在 10 以上,雖然不見得會讓人恥笑,但基本上你將很難與差點為 10 或小於 10 的人平起平坐。當你和他們打球時,就算仍舊可以談笑風生,但心裏卻好像總是矮著半截。以此類推,差點為 9 的人與差點為 2 或 3 的人也涇渭分明。不幸的是,降低差點可不是容易事。對衝基金經理可以請最好的教練,花大把時間練球,買全世界最好的球杆,但這些可能並不能使他的球技有絲毫進步。
一個叫山姆的基金經理就曾在整個夏天包下老虎 • 伍茲的揮杆教練,費用至少在 50 萬美元以上,不過,這並不算什麽。巴頓 • 比格斯和一群對衝基金經理在佛羅裏達打高爾夫時,大家談起這個話題,比格斯說測驗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差點,就看他願不願意拿基金的業績與此做交換。他打了個比方: “ 假設,現在魔鬼來到你麵前,帶著一個浮士德式的交易:他可以讓你的差點降低 5 個點,但也要拿走你基金業績的 5 個點做交換,你會怎麽辦? ”
有個人是這麽回答的:
“ 我的孩子們長大了,老婆顧不上我,我又不想進那些悶死人的慈善董事會,就剩打球了。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 ”
他的答案很符合他的情況。他已經擁有了想要的一切,很多他所擁有的東西他甚至沒時間去享受,他也不缺名聲。可惜,在這一切以外,他的高爾夫球技還處於丟人的階段,而且到他這個年齡提高的餘地也不大了。他不會有什麽機會被邀請去參加 “ 鉤眼扣 ” 一類的明星會員賽,一個單位數的差點可能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買不到的東西了。
不過要記住,即使是一個資金隻有 10 億美元的對衝基金, 5 個點也是 5 千萬美元了。
對衝基金精英榜
◎ Steven Cohen
SAC 投資顧問( SAC Capital Advisors )
規模: 120 億美元
被議論最多的對衝基金經理。 2006 年 10 月,他花了 6350 萬美元從娛樂業巨子、夢工場( DreamWorks )共同創始人大衛 • 格芬( David Geffen )手裏買下當代藝術大師威廉 • 德 • 庫寧的名畫 Police Gazette 。他的個人淨資產估計高達 30 億美元。以交易量而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商。而且公司中絕大多數資產是他自己的。
◎ James Simons
複興科技(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
規模: 240 億美元
被譽為 “ 黑匣投資者之王 ” ( king of black box )。黑匣投資基金的特點是運用最為玄妙的數學運算法則,由電腦操作完成大部分投資行為。淨資產約 40 億美元。他從來不雇用那些知道華爾街在哪裏的家夥。他那裏都是博士,用的算法沒人能明白。
◎ Kenneth Griffin
Citadel 投資集團
規模: 135 億美元
過去是最深居簡出的神秘家夥,還在哈佛念書時就開始在宿舍裏從事交易。從 Amaranth 徹底垮台中大撈了一票。以 8000 萬美元價格從格芬手上買下現代藝術大師 Jasper Johns 的名作 False Start 。淨資產約 17 億美元。
◎ Eddie Lampert
ESL 投資
規模: 180 億美元
曾經被綁架。被譽為他那一代人中最偉大的投資者,積極主義投資者的領軍人物。專注於零售業,擁有西爾斯百貨(西爾斯擁有卡瑪特連鎖超市)和全美最大的汽車零售連鎖 Auto Nation 。淨資產約 38 億美元,是康涅狄格州首富。
◎ Stephen Feinberg
Cerberus 資本
規模: 191.5 億美元
在 “ 垃圾債券大王 ” 米爾肯( Michael Milken )麾下,供職於 Drexel Burnham Lambert 。喜歡共和黨,美國前副總統丹 • 奎爾( Dan Quayle )就在 Cerberus 的團隊中,前財政部長斯諾( John Snow )任公司董事長。是危機投資界、中級市場以及私募交易界的頂尖人物。
◎ David Shaw
D.E.Shaw
規模: 263 億美元
幫助建立了摩根士丹利的自動交易係統。曾是計算機科學教授。 1988 年離職後創辦自己的基金公司,從事傳統統計套利( statisticalarbitrage )交易,是他那個時代最大的對衝基金。 2005 年退居二線,專注於生物分子科學研究,但仍然能賺到業內最高的薪水之一。淨資產估計 10 億美元左右。 ( 本文來源: 商界時尚 作者:朱小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