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衝之路

縱橫馳騁華爾街 那是我的快樂與自豪 ...............
個人資料
正文

讀=浪漫狙擊手=的聯想

(2006-07-08 14:16:19) 下一個


    我對神槍手肅然起敬,對於神槍手中的神槍手——狙擊手更是膜拜有加。瞄準鏡的背後,狙擊手冷峻深邃的目光如刀鋒般淩厲,突然,扣動扳機,一顆帶著狙擊手靈魂的子彈呼嘯而出,精確地射中曆史的靶心,浪漫至死。

    狙擊手的出現,從效益成本上講,首先是節約子彈。據說培養一名狙擊手首先要兩萬發子彈墊底,但是狙擊手一旦橫空出世,他射出的子彈就將粒粒可數。統計顯示,美軍步兵在二戰時每殺死一名敵軍要花上2.5萬發子彈,朝鮮戰爭中需要5萬發,越戰時增至20萬發。但是越戰中美軍狙擊手每殺死一名越南士兵隻需1.3發子彈。

    狙擊手並不是瘋狂的單兵殺人機器。衡量一個狙擊手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在於他射殺了多少人,而在於他能對敵人造成如何的影響。因為狙擊手的槍裏射出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彈頭,也因為他們瞄準的都是最重要的頭顱和心髒。

    1777年10月7日,美國獨立戰爭薩拉托加戰役中,北美大陸軍肯塔基步槍隊的一名狙擊手墨菲的子彈在幾百米外射殺了英軍著名將領西蒙·福雷瑟將軍。狙擊手墨菲射出了人類曆史上一顆重要的子彈。福雷瑟的死直接影響了戰局,導致英軍突圍計劃破產,薩拉托加戰役由此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另一顆子彈同樣重如千鈞,他來自二戰時的蘇軍狙擊手。這顆子彈射中了擁有542名狙殺記錄的荷蘭狙擊之王西蒙·海耶的下顎,終結了一個天才狙擊手的未來,挽救了不知多少蘇軍士兵的性命。

    但是,人們還是熱衷於為狙擊手的射殺紀錄列排行榜,因為戰場上,數字往往最有說服力,也最具影響力。在二戰的狙擊排行榜上,有一位並不起眼,但卻為後人銘記的美女狙擊手,她就是蘇聯英雄、海軍少將柳德米拉。她一共擊斃了309個希特勒匪徒,創造了女性狙擊手的神話。

    年輕時的柳德米拉喜歡射擊運動,她參加了射擊俱樂部,堅毅的性格、刻苦的努力使她很快成長為一名神槍手。

    1941年,25歲的柳德米拉毅然走進征兵處,她被分配到第25步兵師做了一名步槍射手。兩個月後,她奉命執行第一次狙擊任務。狙擊手守則的重要一條就是偽裝重於射擊。柳德米拉尋找好一個隱蔽的位置,然後潛伏下來。等待是折磨人的,柳德米拉緊緊握著手中的步槍,強迫自己忘卻恐懼和緊張。目標出現了!這與射擊俱樂部射出的任何一槍都不同,這一槍將帶走一個鮮活的生命。但,這是敵人,這是為國而戰!

    槍響了,幾百米外血花飛濺,柳德米拉獲得了她第一個戰果。緊接著,第二個,柳德米拉沒有絲毫猶豫,敵人應聲倒地。她的狙擊生涯就此開始了。

    作戰的最初兩個月裏,柳德米拉一共射殺了187個敵人,蘇軍女狙擊手柳德米拉的威名讓不少德軍感到莫大的恐慌。柳德米拉槍下之鬼還在不斷增加,參戰不到一年時間,柳德米拉的狙擊戰果已經達到了309個。這個數字震驚了蘇聯。1942年,柳德米拉不幸被德軍炮彈炸傷,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得知這一消息,安排柳德米拉乘潛艇離開戰場。

    後來,柳德米拉在上級的安排下,再也沒有參加過戰鬥,盡管她是那麽希望再次舉起她的狙擊步槍。

    1974年,柳德米拉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她被隆重安葬,墓碑上鐫刻著女英雄生前喜歡的詩句: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

    柳德米拉是蘇聯狙擊手的傑出代表。二戰期間,蘇聯充分利用狙擊手的戰術價值,使之成為德軍恐怖的代名詞,對於打擊德軍的士氣,影響戰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狙擊手的浪漫是血色的,再高強的狙擊手都要時刻提防著那顆一直追逐著自己的子彈。狙擊手法則第一條就是: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敵方狙擊手。

    狙擊步槍的擊發時間一般是0.022秒。0.022秒後,要麽你的子彈洞穿敵人的眉心,要麽敵人的子彈將帶走你的靈魂。無可奈何,十字線的背後,就是地獄之門。
    什麽樣的人是天生的狙擊手?實踐證明,最好的狙擊手是那些經常出沒在野外的獵人。這些經年累月生活在野外,與槍為伴、以槍為生的人不但有著精準的槍法,而且意誌堅強、英勇無畏,在殘酷的戰場上更能有效地執行狙擊任務。大自然是最好的狙擊學校。

    二戰時德軍狙擊手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森林或獵場的看守員。拋卻正義邪惡的定性,我們不得不承認二戰時期德軍的狙擊手是非常傑出的,他們擁有著高超的狙擊素質和驚人的狙殺戰果。

    與德軍狙擊手旗鼓相當的是蘇軍狙擊手。他們在戰鬥中經常給德軍狙擊手以迎頭痛擊。於是就有了膾炙人口的蘇聯英雄瓦西裏狙殺德軍索森狙擊學校校長、德軍狙擊之王科尼格少校的傳奇,這便是電影《兵臨城下》講述的故事。

    有趣的是在二戰狙擊手排行榜上,瓦西裏和科尼格並列第11名,殺敵數字都是400。可惜的是,瓦西裏的400中包括了科尼格。

    瓦西裏·紮伊采夫是烏拉爾山人,烏拉爾山給了瓦西裏一顆豐富而又沉靜的心,還有百發百中的好槍法。

    1942年8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瓦西裏應征入伍,獵人成了軍人。

    在德軍飛機的轟鳴和炸彈聲的掩護下,瓦西裏似乎在一瞬間神奇般地射殺了5個德國兵。躲避在附近的政治指導員丹尼洛夫驚呆了。瓦西裏的狙擊數字神速增加,10天內他射殺了40個德國兵。對於蘇軍來說,這正是一個需要英雄、需要榜樣的時刻。丹尼洛夫認為,應該讓全蘇軍知道這個“神槍手”。

    沒過多久,狙擊手瓦西裏·紮伊采夫的事跡就傳遍了全國,每天報紙的頭版都大幅刊出瓦西裏的最新殺敵數字。

    瓦西裏的故事鼓舞了蘇聯軍民,也在德軍中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德軍決定拔掉這顆尖利的釘子。德國王牌狙擊手、狙擊教官科尼格少校來到斯大林格勒戰場,幾位出色的蘇軍狙擊手倒在了他的槍下。

    狙擊手之間交流的語言就是槍,科尼格用子彈向瓦西裏發出了決戰書。

    瓦西裏知道自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殺了科尼格。

    愛情不可救藥地在炮火中頑強生長。瓦西裏愛上了美麗的女兵、猶太姑娘塔妮婭。電影因為情節需要,讓丹尼洛夫也愛上了塔妮婭。故事變得更加曲折和微妙。瓦西裏和戰友發現,科尼格就藏在“紅十月”工廠這一段前線。對於一流狙擊手來說,隱蔽偽裝是比射擊精準還重要的素質。瓦西裏在工廠隱蔽了下來,安靜得像一塊石頭。

    死一般的靜默。

    第四天,丹尼洛夫跌跌撞撞地跑進瓦西裏的掩體,告訴他塔妮婭在掩護平民撤退時被敵機炸彈擊中。瓦西裏的淚水奪眶而出。愧疚和絕望讓丹尼洛夫脫下頭盔,從掩體中站了起來。

    “砰!”一聲槍響,對手的子彈貫穿了丹尼洛夫的頭。瓦西裏平靜似水,一動不動,他的悲痛凝聚在槍口。

    以為戰鬥已經結束的科尼格少校鑽出了掩體,忽然他聽到了聲音——遠處,瓦西裏端著他的莫辛·納甘步槍,站在冬天的風裏,表情永遠是那麽平靜。科尼格微笑了。狙擊手的終極宿命就是倒在另一個狙擊手的槍口下。科尼格的微笑是對死在這樣一個對手手中欣慰的微笑,那是一個狙擊手在生命最後一刻走出戰爭的對立向對手的致敬。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了,在後方醫院中,瓦西裏拿著塔妮婭寫給他的信向護士詢問著塔妮婭的下落。“不知道,沒有這個人。”

    狙擊手瓦西裏鷹一樣敏銳的眼睛離開了十字線,進行著愛的搜索。他的目光轉過人群,照耀在一個有著深色卷發的美麗姑娘臉龐上,像是感應到什麽,塔妮婭轉過頭來。她看到心愛的瓦西裏一步一步向她走來……

    電影中的故事讓人唏噓感動,《兵臨城下》是根據蘇聯作家威廉姆·克雷格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的。曆史事實是,戰役後,瓦西裏在一次意外中觸動地雷,性命得保,但眼睛受傷,再也無法做狙擊手了。他悄悄去了烏克蘭,在那裏擔任了一所工業學校的老師,有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妻子,一個平靜安穩的家庭。每當別人提起這段往事時,他總是保持沉默。一顆閃亮的狙擊之星,放下了狙擊步槍,悄然隱沒。

    塔妮婭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在戰後開始了新生活。直到後來威廉姆·克雷格在創作小說《兵臨城下》時找到她。塔妮婭知道心愛的人還活著時,立刻暈了過去。

摘抄自 << 中國青年報 >> -- 趙飛鵬

---------------

   “砰!”一聲槍響,對手的子彈貫穿了丹尼洛夫的頭。瓦西裏平靜似水,一動不動,他的悲痛凝聚在槍口。

    以為戰鬥已經結束的科尼格少校鑽出了掩體,忽然他聽到了聲音——遠處,瓦西裏端著他的莫辛·納甘步槍,站在冬天的風裏,表情永遠是那麽平靜。科尼格微笑了。狙擊手的終極宿命就是倒在另一個狙擊手的槍口下。

    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
    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

----------------

這是最精髓的時刻,
我們炒股,
要能~~安靜得像一塊石頭~~
等待市場的機會,
無論長中短線,
還是當日衝,
懷著~~豐富而又沉靜的心~~
等待等待再等待,
努力做個出色的優秀的-- 狙擊手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知止而定 回複 悄悄話 對!!! 機來時射,無機時裝"死",最高是"死"功! 努力練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