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羅傑斯杯都是多倫多網球愛好者的節日。 男子比賽每隔一年一次,相對而言, 男女球速相差太大。 電視看還好, 現場看差距更大。今年Rogers Cup 多倫多(男子)參賽選手高手雲集,絕對大滿貫級別。 世界前20除老費缺席,其他全部參加。 由於輪次比大滿貫少, 一些大滿貫能直接進正賽的比如梅德維德夫在Rogers Cup卻需要打資格賽。 前兩輪就開始高排位選手對決了。非常精彩。
又現場親見納達爾發球三部曲: 摸摸短褲, 摸摸鼻子, 再縷縷頭發, 發球。 -:)倍感親切。 Rogers Cup開始引進25秒計時器,但看來對納神的發球三部曲和德約的發球前讓人蛋疼的20次左右的拍球影響不大。兩人好像還沒有出現過發球超時。
納神溫網開始改變打法, 不再是一味遠離底線拚命跑動中防守反擊。 現在除了接發遠離底線, 其他時間開始有機會就施壓, 氣場極其強大。 勢大力沉的上旋球一浪接一浪。有一種重劍無鋒的感覺。 年初老費拿下澳網, 拿下個人第20個大滿貫,網球界感覺GOAT之爭塵埃落定。 但現在看來為時尚早。納神在最不擅長的草地與恢複過來的德約苦戰5個多小時惜敗。 他在美網和澳網都會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而法網這哥們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變數就看德約和95後新人的阻擊力度。
四巨頭的統治力在下降, 至少大師賽是如此。 以前他們是大師賽都不給你。 現在好像主要目標都是大滿貫了。 網球選手高大化趨勢明顯,95後新人大都190cm以上, 茲維列夫(198), 西西帕斯(192), 克耶高斯(193), 卡恰諾夫(198); 現場看這些職業球員都是身材高瘦, 脂肪含量極少, 包括30多歲的德約,西裏奇,安德森。這應該是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對飲食的嚴格控製的結果。 在自由化被高度推崇的今天, 各行業的精英卻在自製方麵走向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