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還是科技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突圍(ZT)
(2009-01-22 13:16:20)
下一個
來源: unit 於 09-01-22 05:13:44
author: 太行老夫
中國經濟的戰略突圍:用科學發展觀揭示經濟複蘇之路!(縮寫版,全文後續)
要想使中國經濟走出危機,必須對中國經濟的現狀有精準而深刻的認識,必須弄清楚中國經濟最沉重的包袱是什麽?前進的方向在哪裏?薄弱的環節是什麽?自己的長處在哪裏?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製定出科學的反危機戰略並尋找到突圍的方向。
社會經濟是個極其複雜的超級係統,麵對百年難遇的世界經濟危機,不能指望用一劑猛藥就能扭轉乾坤、柳暗花明。而必須尋根而治、順勢而為、取舍得當、遠近兼修!
國務院製定的促增長、保民生的戰略方針以及國民經濟增長率保八的戰略目標都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鼓舞,但是如何促增長、保民生?如何保證8﹪的GDP年增長率?卻有很大的文章可做。
國際金融危機所所造成的美國和歐洲的金融塌坍,在餘波大於主震的機製沒有消除之前,最終將使中國經濟下挫15﹪左右,即從正常年份的11﹪增長率下降為4﹪的負增長。和保八的目標相差12﹪。這12﹪應從那裏來,我們似乎隻看到了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到了投資這張牌上,這種極端依賴投資的促增長模式,將會造成國民經濟內在比例關係的嚴重失調,不僅不能使我國經濟順利突圍,還有可能帶來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如何促增長,如何保證8﹪的經濟增長率?它不是一個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回答的的問題。投資與GDP的關係隨著量的增長其拉動作用具有遞減趨勢,超過了一定限度,它的作用甚至會趨向於零。這是因為:如果大規模的投資脫離了現實需求,也脫離了資金鏈條所能承受的能力,這樣的投資隻能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而事實上對中國經濟來說,除了投資這一個選項外,還存在著眾多其它的選項,其中有些選項不僅可以促進GDP的增長,而且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保八的目標不僅可以,而且必須通過加入更多的甚至更重要的選項才能實現。
一、 投資為劍:不可無度!
用投資驅動和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是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一大創舉,也是對傳統經濟學教義的顛覆。事實證明:用投資來帶動國民經濟不僅在現實情況下是成功的,而且,它的作用還會無限延伸——即使基礎設施的投資接近飽和之後,投資對國民經濟的驅動作用不僅不會退出曆史舞台,而且將以更大的規模和更革命性的形式來開創世界經濟的新紀元——山河改造工程,它包括:防災工程、氣象工程、領土再造工程等。
但是,未來的山河改造工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⑴國家儲備達到了空前巨大的規模。⑵社會消費的主要形式不再是個人消費,而是社會保障和無法分割的公共事業。⑶後商品經濟的萌芽已經出現,貨幣不再成為唯一的支付工具和結算工具。
在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用追加國家投資來抵禦危機,驅動國民經濟防衰退、保增長不僅是可行的,更是必須的!但是,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投資身上,任何投資,隻要超過了合理限度,都不會帶來期望的結果。
① 四萬億國家投資,再加上各級地方政府趁機跟隨的投資,應該超過四萬億投資的數倍以上。如此之大規模的投資犯了“弓不可拉滿,水不可溢堤”的大忌。在原本積累率已高居世界前列的前提下,再增加如此之大的投資,使積累率再上升10個點,國民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就難以避免。
② 以鋼材、水泥為主的原材料供給將再度趨緊,會刺激這個本來已經過於龐大的行業繼續膨脹,而最終導致產能更為嚴重的過剩。
③ 四萬億及各級地方政府的跟風投資中,絕大部分是長周期的項目,國家多年積累起來的財政盈餘(公開的財政赤字並不排除財政盈餘,因為貨幣發行可以成為隱形財政收入),將在短期內耗盡,並把提供配套信貸的銀行拖到資金鏈條斷裂的險境,遍地開花的半截子工程將因無米之炊而廢棄。若靠增發貨幣來挽救危局,一旦超出安全線,就會導致貨幣的崩潰!
④ 四萬億投資及地方政府的跟隨性投資,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增長的國民經濟對基礎設施更高的需求,而投資本身所刺激的需求並不是真實的社會需求,而是投資行為派生的需求。一旦投資結束,由它帶動的需求也隨之消失。因此,要想使社會需求實質性增長,隻能依賴於產業結構的升級、新興行業的出現、除投資派生之外的工作崗位的增加。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所依賴是手段就不能是投資,而隻能是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境外經濟擴張這三大動力!
⑤ 隻要中央政策一放鬆,地方政府就會立刻進入瘋狂狀態!僅河北省一個縣級市就出台了400億元的投資計劃,照此計算,全國各地區新增投資總規模,就是保守估計也會超過80萬億元!如果這樣的計劃全部實施,中國就會被拖入比“大躍進”更慘烈的災難!
已經到了非刹車不可的時候了!國家應該明確對投資規模進行限製,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刺激性投資之和,應嚴格控製在每年1萬億以內,刺激性投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不能超過6﹪的期望值,保八所需的其餘部分,完全可以從更合理、更科學的別的措施中去尋找!
⑥ 伴隨四萬億投資計劃的是刺激性的信貸和貨幣政策。“政策寬一分,執行寬一寸!上級鬆一尺,下級鬆一丈”!這是富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刺激性信貸政策剛一出台,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就立刻出現!利用銀行信貸、信用卡、承兌匯票進行杠杆化操作、惡意套取銀行現金的伎倆已經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擔保公司,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國家出台的扶持中小企業貸款政策,相當一部分銀行資金流到地下錢莊去了!中國金融玩家的隊伍在迅速擴大,並從美國的金融衍生品中獲得了啟迪,知道怎樣用100萬去套200萬、300萬甚至1000萬。刺激性的信貸政策正在成就這些玩家,中國山寨版的金融衍生品的肆虐程度將超出人們的想象。如此下去,用不了三年,中國的金融危機將來得更猛!為防止銀行的潰堤,嚴格的監管已時不我待!
⑦ 對中國政府宣布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國際上一片叫好之聲,尤其是國外媒體和一些研究機構,近來頻頻發出中國經濟將率先走出危機的讚歎。對這種讚歎,我們不僅不能沾沾自喜,反而應保持警惕。某些西方專家從來就沒有說過實話。他們說原油價格將漲到200美元一桶,結果不到150美元就掉頭向下了,坑害中國在最高點接盤;他們說,中國股市將漲到8000點,結果不到6000點他們就開溜了;他們說中國房價還會漲10年,結果不到3年就開始下跌了;他們說重要資源的國際價格會長期上漲,誘使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當中國的巨額外匯剛換成股票,該股票就立即縮水50﹪……國外專家的美妙讚許,已誘使中國損失近萬億美元!現在,他們開始讚許中國的四萬億投資了,卻暗中從中資銀行大規模撤資,他們的風險評估究竟是什麽,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二、 科技為王:用科技政策統領產業政策!
由於中國經濟處在跟隨西方發達國家向前發展的階段,基礎設施相對而言仍顯不足。因此,中國比西方發達國家似乎多了一條擺脫危機的道路。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來驅動國民經濟。但是,這條道路所能容納的有效載荷是有限的,如果沒有集成式的科技創新成果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基礎設施投資的最終結果將是新建了一批行將閑置的多餘產能!為解一時的燃眉之急而出台的措施將換來更加危險的後果。如果我們做錯了選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曆史就會結束,長期的經濟低迷就會使中國步入拉美國家的困境。
要想從根本上擺脫危機,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全麵增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使我國具備起用科技創新為國民經濟開山辟路的實力。
1. 大刀闊斧的改革我國的科技管理體製,將主要職能為立項管理、分配資金的科學技術部改為科學技術促進部,將大部分國家拔款的科技投資歸口到國資委進行管理,並更多的設立國家級科學技術基金,並成立國家級的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擔保公司。對完全靠吃皇糧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用基金會的形式進行拔款和管理,並對成果進行考核。而對應用技術的研究課題,則應在全社會範圍內選擇承接單位,采用招標製和風險投資的方式進行管理。對應用技術的研究,國家應該采用以市場為主的手段來促進,而作為投資方的國家風險投資公司,將與作為被投資方的科研機構和個人按照市場通則分享成果。
2. 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的設立應廣泛爭取身居國民經濟一線的基層企業的參與,在以往的科技專項的設立中,都出現過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未列入,而一些次要的項目卻進入目錄的情況。我國的一些重要的技術領域至今仍是一片空白,這種現象與我國重大科技專項設立的不合理有密切的關係。十幾年前,中韓兩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並沒有太大差距,在許多新興技術領域兩國同處一條起跑線,而現在,中韓兩國的技術差距越拉越大,韓國的創新能力已上升為世界第五,而中國卻排名世界的35位!中國的技術短板比人口隻有2000萬的韓國還要多的多。對世界技術發展趨勢缺乏敏感性,對生產一線缺乏了解,是科技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3. 用科技政策統領產業政策之一:促進國內高端產品替代進口。
古人雲:“王者之道,不求近功”。在國人的眼中,科技政策在通常情況下隻能為國家帶來長遠利益,而不可能在緊急關頭力攬狂瀾。實際上這是對科技政策的極大誤解。如果讓科技政策統領產業政策,就會在短時間內起到提振國民經濟的作用,科技政策即可以矚目未來,又可以立竿見影,它的作用遠在投資拉動之上,因為隻有科技政策才能遠近兼修,才是治國之本。
中國每年花費在進口高檔軸承、進口精密加工機床、進口精密儀器和醫療器械、進口飛機和輪船的核心零部件、進口地鐵和高鐵的機車和客車、進口電子行業的專業設備、進口高檔化工原料等方麵,都要花費幾千億美元。如果能將此類進口產品中的三分之一轉為國內生產,將直接創造出數千億元的工業產值,加上對國內相關行業的帶動,將使GDP增長萬億左右。盡管在實施此戰略的初期階段,國內產品替代進口的數量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吃掉進口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隻要政策得當、方向明確、措施得力,由國內高端產品替代進口而創造出數千億元GDP則是完全可能的,它對拉動國民經濟的功獻,有望達到2﹪。
鼓勵國內高端機電產品的替代進口,是針對我國產業布局中的弱項,力爭打翻身仗的長期戰略,若沒有這個戰略,中國的技術弱勢和短板將永無止期。
國家應該在危機時刻製定高端產品替代進口的大力度、刺激性相關產業政策,從研發資金的支持、到研發成果的國家采購、到國內幼稚高端產品的扶持和銷售刺激,都應有財政、稅收以及銀行信貸和社會基金組合支持。從替代進口中要GDP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大有可為的!
4. 用科技政策統領產業政策之二:讓民族品牌進入各級政府大門。
3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以其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偉大論斷,但在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巨大,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似乎就等同於對科學技術的尊重,從那時起對國外品牌的崇拜和對國內品牌的鄙視就成為一種社會潮流。
雖然30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許多產品的民族品牌也逐步成長了起來,但對國外技術和品牌的追崇和迷信仍然深深的刻在一些人頭腦中。對於民眾來說喜歡什麽品牌僅僅是他們個人的事情,但對政府而言,它的傾向性將會對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遺憾的是,一些國家機構和各級政府絲毫沒有關懷和珍惜國內品牌的傾向,反而事事處處流露出他們對中國技術和品牌的嚴重歧視,甚至和跨國公司裏應外合打壓民族品牌,為民族品牌設置一道又一道的障礙。這種從政府行為中表露出來的傾向性已將許多剛剛誕生的中國新技術和民族品牌扼殺在搖籃中。使中國許多創新技術產品不得不到海外尋找市場,在國內的銷售所受到的歧視比在國際上還要大的多!
這種情況必須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不僅僅應該出台保護、扶持國產新技術幼稚新產品的相關政策,而且應該在WTO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針對性的改寫有關政策:別人已經欺負到我們家門口裏麵了,國外整車零部件進口訴我國按整車涉稅一案我們已經敗訴,人家拿著整車零部件在我國國內進行組裝,並低價傾銷,對這種強盜式國際貿易規則,難道我們隻能忍氣吞聲嗎?我國還非常幼稚的汽車工業自主品牌正在遭受國際巨頭和WTO的絞殺,對這種強盜式的欺淩,我們的政府就隻能袖手旁觀嗎?不!政府完全可以在WTO規則內奮起反擊:隻要政府官員不嫌棄自主品牌汽車,完全可以讓自主品牌汽車以及自主品牌的辦公設備、樓宇智能化設備、地鐵和高鐵所需設備等成為政府采購的首選,這並不需要設置任何貿易壁壘,隻需設置性能價格比這一條準入紅線就可以!隻要設性價比準入紅線,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將長驅直入進入政府大門!
在任何國家,按照性能價格比進行政府采購都是通則,隻有我國的政府,隻關心牌子不關心價格!這種情況發生在經濟形式大好時姑且不論,在經濟危機已對我國構成嚴重威脅時,難道政府的各級官員還隻能乘坐洋品牌的轎車嗎?
愛國不僅是老百姓的事情,更應是各級政府的事情,隻有各級政府在實際行動中支持自主品牌,扶持、關心、自主品牌,才能影響全社會,並樹立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難想象如果政府官員都崇洋媚外、對內歧視,這個國家還能強大嗎?
政府采購的傾向性本身就是國民經濟的催化劑,政府的行為和意識直接影響著社會意識和社會風氣。讓民族品牌進入政府大門不僅是對WTO宣布我國關於汽車零部件進口稅案敗訴的絕地反擊,而且將扶持我國高科技產品度過幼稚期,使剛誕生不久的自主品牌逐步成長為新的巨人,並積累起和跨國公司進行較量的實力。
一旦政府采購向自主品牌敞開大門,一旦自主品牌轎車、自主品牌的辦公設備、自主品牌的樓宇設備大踏步的走進政府大門,它所能帶動的GDP就遠不止政府采購清單中的那些數量,因為政府都不歧視自主品牌了,誰還去充這個大頭呢?整個社會的購買傾向將為之大轉移。在政府的帶動下由此而使我國GDP增長2﹪將是最保守的估計。
5. 用科技政策統領產業政策之三: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徹底鬆綁!
在當代科學技術當中,除了航天技術、軍事技術外,我國位居世界前列的重大技術屈指可數,如農業技術和作為替代能源的電池技術。但遺憾的是,盡管我國掌握的世界前沿技術少得可憐,但僅有的這點優勢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中國的產業政策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去揚自己所長!
關於我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如何發展,將在後文闡述。
中國作為替代能源的電池技術已居世界前列。但是,在國家的產業政策中,並沒有把電池當回事,更沒有把它當作新興產業來特殊對待。反而,幾乎所有的產業政策都無形中對我國優勢的電池產業實施了五花大綁!
尤其是在以電池為動力的交通工具產業方麵:①電動自行車被許多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予以取締。②電動三輪車無法取得合法的生產許可,隻能打擦邊球。③四輪電動車被列入汽車行業。隻有汽車製造廠商有資格去開發電動汽車,真正在電動車行業裏錘煉十幾年的廠家卻無權參與!而用汽車廠家的眼光去開發四輪電動車,就會套用汽車的標準,這無疑加大了四輪電動車問世的的難度。很顯然,讓電動四輪車隻能誕生在汽車製造廠,把它作為四輪交通工具電動化的唯一途徑,顯然是對中國國情的無端蔑視!
隻要政策鬆綁,中國電動交通工具就能開辟出另外一條大道:電動交通工具的升級就會沿著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電動微型四輪車、電動小轎車、電動大客車、電動工程車輛……的方向發展。
在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初期,應該讓電動四輪車避開汽車產業審批屏障,出台寬鬆的電動交通工具相關政策,讓時速低與60公裏/小時、自重少與800公斤的四輪電動車不再按汽車進行審批和管理,而另設規範,用不了幾年時間,就會開辟出電動交通工具的康莊大道,創造出能帶來幾百萬個就業崗位的新行業,對GDP增量的貢獻,也有望超過2﹪。
6. 營造科技為王的社會環境,終結對“中國製造”的歧視心理!
① 應把科學技術擺在和教育一樣的高度。30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長,大學在校生人數增加了幾十倍,義務教育得到了全麵的普及,希望小學遍及中國廣大農村,各種助教基金星羅棋布。反觀科技領域,卻遠遠沒有達到全社會鼎力相助的程度,現在已經到了全社會關注中國科技的時候了!
② 國家應該引導社會力量進行科技投入和科技扶持,為各種科技基金的設立提供平台,尤其是對“中國製造”填補國內空白的幼稚產品的扶持。若沒有這樣的社會力量參與,在國外跨國公司的絞殺下,中國的技術弱項將永遠弱下去,不會有翻身的日子,中國將成為技術領域的殘疾者。
③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電視媒體中央電視台,每日黃金時段的品牌節目《新聞聯播》,應考慮用更多的時間為中國技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而宣傳,如果每天有5分鍾這樣的安排,長期堅持,將有助於國人對中國製造、自主品牌增強信心,並終結社會對中國技術和產品的歧視。它的作用,比1000億元投資的作用還要大!
三、 以農為本:創建現代化跨國大農業!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且大部分居住在農村,而耕地卻非常有限。土地資源之寡和人口之眾形成了極不合理的配比。這是長期困擾我國國民經濟的頭號難題。
現代農業技術所能實現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完全可以達到每個農戶耕種100畝以上的土地,而我國的現狀卻是近3億農戶耕作18億畝土地,每戶僅合6畝多地,隻相當與美國農戶的百分之一 !
土地、陽光和水這些農業資源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中國多山、、多高原、多沙漠的自然環境,使我們的耕地麵積僅有不足20億畝,而如此之少的耕地,卻不能按照最優原則去配備耕作人口,過多的剩餘人口擁擠在麵積狹小的農田中,大自然的饋贈對眾多的中國人口來說已吝嗇到了極點,農業勞動力的實際能力和可耕作的土地極不配套,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幾億人口的潛在失業,成為中國農村最大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村在人均資源如此不協調的情況下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鄉鎮企業的發展,已使1億多農民就地轉化為非農勞動者,二是農民外出務工,又使1億多農民脫離農田,走向了工廠和城市。沿著這條路,中國農村資源的合理配製,有望通過過剩人口向城市轉移和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在十幾年內實現,困繞中國經濟的農村過剩人口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但是,世界金融危機對這一進程無疑是災難性打擊,大量吸納農民工的生產低端出口產品的工廠大量關閉了,在今後幾年,在外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將由快速增長演變為負增長。原本有望徹底解決中國農村人口過剩問題的通道突然阻斷了!
在金融危機的殘酷打擊下,解決中國的農村、農民問題,必須尋找新的思路!
1. 創建跨國的現代化大農業。
國家應該為中國先進農業的跨國經營進行外交努力,力爭在緬甸、老撾、哈薩克基坦、俄羅斯、蒙古等地廣人稀的周邊國家訂立農業合作的條約,使中國農業跨出國境,將中國農民耕作的土地麵積從國內的十八億畝逐步上升到周邊國家的80億畝以上,這不僅有利於中國過剩農村人口的疏散,而且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有力支持,並可為土地出租國帶來實惠和經濟增長的機會。
2. 當中國控製了100億畝耕地時,不僅使中國的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農民與土地配比失調的難題得到根本的解決,而且現代化、公司化的大農業模式及中介、培訓、勞務輸出相關產為業的加入,將使我國由於金融危機而延緩的城市化進程恢複到快節奏的通道,原來從出口型企業返鄉的農民將通過這通道而進入新的領域,製約中國經濟的最大難題將迎刃而解!
3. 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是中國少有的優勢之一,揚已所長將使中國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並且,按照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中國的跨國大農業戰略不僅可解世界糧食危機之難題,而且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性基地。在未來50年中。控製耕地將和控製油田同樣重要!中國跨國經營的大農業戰略應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篇章!
四.流動為先:對存量房地產應實行斷腕之策!
美國的金融危機是從房地產開始的。中國的房地產也出現了類似美國房地產那樣的泡沫,但二者的資金鏈條卻有明顯的區別:美國房地產泡沫主要發生在資金供應上,次級貸款和金融衍生品的大包大攬使本來無力成交的樓盤成交了,所有的問題都發生在交易後的分期付款上。而中國房地產並不缺乏實際購買力,也不存在從事超限杠杆撬動的金融衍生品,因此,美國的樓市和金融坍塌是不可救的,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則存在著救生的希望。
①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主要發生在非理性的高房價上,隻要讓房價回歸正常,房地產市場充足的購買力就會再度使這個行業走向繁榮。
② 在一定的時間段裏,降低房價是實現房地產軟著陸的有效手段,但國家幾個輪次相繼出台的相關政策不僅沒有瓦解開發商結成的價格聯盟,而且耽誤了時機,造成一年來交易量的急劇下滑,加劇了房地產拖累銀行的風險,並壓製了社會需求,房地產軟著陸的機會漸漸錯過。
②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房地產政策的重心應轉向促流動、促成交量上,用組合政策大幅度降低新房成本和售價,開辟出新政策之下房地產交易活躍的新天地,對存量房地產實行斷腕之策,不再為其撐腰打氣,將開發商中的積極力量引導到新房建設中去。那些不顧國家、人民、民族利益的結成價格聯盟的開發商,讓他們自生自滅吧!——流動為先,是使金融業與存量房地產實現切割的明智之選!
即使一些房地產公司固執已見,咎由自取,破產倒閉了,銀行的損失也不會傷筋動骨。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預測,在房價下跌30﹪後,交行的損失可控製在利潤的2﹪之內。這說明,為了盡快恢複和擴大房地產成交量,實行斷腕之策不僅必要,而且時機已經成熟。
房地產屬於投資回收周期最短的投資項目,用房地產投資來動內需,是所有投資中最優質的品種!把房地產市場啟動起來,使其盡快脫離曆史包袱,輕裝上陣、迅速成長,對中國經濟扭轉局勢將產生極其巨大的作用!
隻要房地產大局盤活,就會把危機抵禦在中國金融機構的大門之外!中國金融來自房地產的警報就會解除。國家的金融安全將使我們更加具有戰勝危機的決心!
五,倉儲為盾:把國家儲備的重點轉向國內!
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按貨物的生產和消耗來計算,中國早已位居世界首位了。但是,中國的國家儲備與這個地位卻極不相適應,致使中國在任何一次國際性供求關係的變化中,都屢屢受到嚴重傷害!
期銅如此、大豆如此、鐵礦石如此、石油如此、國外債券如此……所有損失加在一起,已達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中國人民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幹半年,一個行情就丟完!這種令人痛心的現象一再發生,它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了!
① 中國應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品種齊全的戰略物資儲備庫,隻有這樣,才能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需求國的地位相適應,才能在國際資源性貨物的定價中享有發言權。
② 在石油儲備方麵,如果短期內無法提供足夠的設施,可將石油儲備放在產油國的油井裏,即用現價購買原油,將來提貨,對雙方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由於美國即將推出可再生能源新技術,國際油價最終將和這項新技術相配合,上升到每桶70美圓左右,在此之前大量儲備原油應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國際交易。
③ 中國應該大幅度增加資本市場的倉儲規模,因為資本市場對中國式的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有極為重要和特殊的作用,股市的穩定和健康,是用投資推動國民經濟這個大戰略中重要的一環,我們即不能容忍國外資本肆意製造人為行情,掏空我國股市後攜款而去,也不能容忍股市的長期低迷。要避免這兩種極端的情況發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規模巨大的平準基金參與股市交易,逢低買進,逢高出手。這種隸屬於國家的非行政手段,完全可以進行市場化的操作,是完全符合WTO規則的。
④ 中國倉儲投資的來源非常充足,在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拿出10﹪就足夠了!我們為什麽能把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在美國債券市場,而不能投在國內呢?如果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減持一半,投到國內的戰略儲備上,使我國增加1.7萬億元的戰略儲備,這些儲備物不象基礎設施投資那樣,會固化為建築物,不存在投資失誤的風險,同時,它和貨幣一樣具有流動性,危機時低價儲備,升值空間巨大,這個買賣和購買美國債券相比,它的得失孰優孰劣,難道不一清二楚嗎?
六.以美為伴,開辟全球戰略新空間!
美國是一個霸權意識非常頑固的國家,即使你不與它直接對抗,但你隻要強大到使它感到有可能撼動其霸權地位時,它就會把你當作敵人來扼製,其中包括所有可能的手段。
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國,這一事實本身就足以喚起美國政界的敵對意識了。雖然中國不願與美國為敵,但是這不影響美國會把中國當作假想的敵人。
在世界舞台上,中國人民就像是個天真的少年,總希望通過和平發展,誰也不得罪,專心致誌謀求自己國家的富強。但是,和平發展照樣會觸及某些國家的神經,它們會采取各種手段扼製中國,打壓中國,阻止中國成為巨人。
同時,中國已經溶入世界經濟,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美國這樣的西方大國,又在許多地方需要中國的共同參與。這就造成了美國和另外一些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的搖擺性。
在當今世界上,美國是傳統西方國家的領袖和代表,美國的對華態度對中國的國際生存產生著最大的外部影響。而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國家,中美關係已經成為世界關係中最重要的環節。
911事件和美國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的經濟和政治造成兩次大的打擊。在這兩次打擊中,中國都成了美國的合作夥伴。奧巴馬總統的上台,恰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他首要的任務是重振美國萎靡的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機會已展現給中國的決策者麵前:能否將中國當成美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而不再出現左右搖擺、不再把中國當作假想敵,從而為中國爭取獲得更大的、更穩定的國際生存空間。這是對中國領導人政治智慧的考驗。
① 中美關係是中國拓展國際生存空間的關鍵環節,建立、改善、鞏固中美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
② 如奧巴馬所說: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美國經濟的新增長點。這說明,美國已經具有了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的成熟技術。而可再生能源的原材料隻能來源於大農業,中國是世界上農業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中國有希望成為美國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最大分享者和參與者;同時,由大農業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原料,涉嫌成為世界性糧食危機的誘因,而以中國高產技術為核心的大農業,隻要在全世界範圍跨國經營,就可徹底解除世界性糧食危機發生的可能。中國跨國經營的大農業和美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形成了完美的互補關係和相互支持,中美雙方將在新一輪技術進步中成為利益共同體。
③ 石油作為上蒼留給人類的廉價能源,既是人類的福音,又是技術進步的巨大障礙。它的價格飛速上漲將直接造成世界經濟的劇烈動蕩,而它的價格持續走低將使可再生能源花費九牛二虎之力的研究成果毀於一旦。
美國拋出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時候,就意味著美國所希望的國際油價應穩定在60~80美元一桶的水平,並穩步提高。要達到這樣的油價水平,中國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需求國,中國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密切相關,沒有中國人參與,美國僅靠一已之力很難謀求對可再生能源有利的國際能源環境。
④ 美國是一個尊崇實力的國家,中國的對美政策必須以自尊、自強為基調。美國的金融戰車對別國的掠奪,是美國既得利益的一部分,它不會放棄。中國必須針鋒相對,用人民幣與美元抗戰!在現實條件下,人民幣還不具有和美元正麵對抗的能力,但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應該給我們啟迪:用“農村包圍城市,在敵人的薄弱環節建立根據地,最後奪取城市”的戰略,同樣可以用到貨幣對抗上,在世界上,建立和擴大人民幣經濟區,應成為我國拓展國際生存空間的長期戰略!
⑤ 中國持續30年的經濟增長,已經在美國政治家麵前展示了不同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也能實現社會經濟的長期繁榮,在經曆了恐懼、敵視和對抗後,美國的思想界終究會冷靜下來,對自己的製度和經濟模式進行反思。
美國積聚著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優秀科學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們會把中國看成一麵鏡子,著手進行自身製度和經濟模式的變革和改造。盡管這種變革會觸動即得利益者的奶酪,其過程會非常艱難,但美國社會自我更新的能力仍是主流。通過中美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密切交流,完全可能使中美雙方在更多的領域達成共識,從而最終締造中美雙雄的世界格局。
七.效率為綱:締造屬於中美雙雄的時代!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句話概括:來源於極高的效率。沒有高效率就沒有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也不會有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擁護。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了效率就有了一切,失去了效率就會失去一切!曆史的發展如此的富有哲理,它使我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句響亮的口號;“有了政權就有了一切,失去政權就失去一切”——這個口號在曆史陽光的照耀下已漸漸退去了炫目的色彩,而變得蒼白和乏味……
本人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的社會製度和領導力量,是中國曆史作出的選擇。共產黨人艱苦卓絕、奮不顧身為拯救中國而獻出無數生命的浴血奮鬥,譜寫了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八年抗戰、解放戰爭及三大戰役等震驚世界的壯麗詩篇,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書寫過如此恢弘壯闊的鴻幅巨製,從那一刻起,中國的崛起就已經鐵定了!因為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沉默幾百年後的猛烈爆發!偉大的事件必然深藏著更偉大的曆史原因!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絕對不是共產黨人的一已私產,它是中華民族5千年中最寶貴的一筆曆史遺產!”
當前的世界已經進入了類似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的時代,所不同的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自然淘汰,已斷掉了用武力來統治世界的政治企圖。在經曆了以意識形態劃界的幾十年冷戰之後,世界漸入各國和平競賽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下,市場經濟下的競爭機製正在演化為不同國家、不同政治製度之間的競爭。在這場世界性的大競爭中,誰擁有較高的效率,誰將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因此,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社會製度隻有在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革、不斷的自我完善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才能從變革中獲得新能量,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而中國在政治、經濟的許多方麵還有太多的弊端和惡習需要鏟除。胡錦濤總書記所強調的“不易幟”作為一項政治原則是中國曆史的使然,但“不易職”並不意味著不進行製度改革和創新,反而隻有通過不斷的變革、不斷的進行我國政治經濟製度的優化,才是不易職的最可靠保證。
① 官本位的習慣勢力已成為渙散、扭屈社會經濟的破壞性力量,隻要官無處不在、隻要官大於法,就會對中國效率產生負麵作用。在中國經濟舞台上,必須把建設服務型政府、官退民進一直進行下去,否則,在國際較量中,我國的製度優勢將因此而削弱!
② 中國自上而下的行政指揮體係,在處理危機事務時具有很高的效率,但也存在決策不透明和不民主。其隱患非常之大!尤其是各地行政當局,缺乏有效的民主機製可對其實行監督,這是遍布全國的瞎指揮、麵子工程、一任領導一套方案……層出不窮的原因。中國各級政府造成的重複建設和巨大浪費,每年都不會少於幾千億元。
③ 貪腐已成為中國各級官員中愈演愈烈的現象,此病不除,中國社會將永無寧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使政治製度開明化!中國需要共產黨領導下貨真價實的國民議會!人民代表應真正從人民中產生!政府應實實在在地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隻有建立起政府和議會相互製約的關係,才會有科學合理的決策體係和施政方針。製度的變革不僅不易幟,而且是科學發展觀在製度建設中的體現,更是增強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舉措。
變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由弱變強、由劣到優的轉折點。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承人民和民族之重托,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革新的傳統!尤其是30年來的改革開放,已完全摒棄了計劃經濟的管理體製和經濟模式,並使全體人民都享有了言論自由。除了刑法所規定的誹謗罪之外,中國公民已經不會再因言而獲罪。中國社會正在一步步走向開明和自由,這個過程並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更加開明的政治製度和更加高效的社會經濟體係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現實。
美國是處在地球另一半的偉大國家,雖然它的自私和殘暴在世界各地製造了不少的罪惡,但是,它發達的經濟、領先的科技、優越的教育、繁榮的文化、豐厚的智力資源……都對人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美國也是一個具有變革傳統的國家,雖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新任總統奧巴馬能改變美國的發展方向,但世界的發展潮流最終會教會美國實現新的變革。自由資本主義會在越來越大程度上借鑒中國成功的經驗,而中國也必須學習和借鑒別人比我們更先進的東西,使社會自我完善的進程永不停步,否則不進則退,象曆代王朝那樣,終究逃脫不了由盛而衰的宿命。新中國要想走出這個宿命,就必須用變革來完善自己,否則,就不可能保持效率上的優勢了。
就像兩個巨人,一個來自東方,一個來自西方。從兩個山坡同時向人類的頂峰攀登,誰的效率高誰就會爬得快一些,並給對方帶來可借鑒的經驗,雙方將會在這樣的競爭中相互學習、不斷的優化和修正自己,從而使雙方的區別越來越小,最終完全走到一起!
這就是今後100年世界發展的趨勢,中美兩國將主導這一曆史,直到後商品經濟時代來臨,人類實現完全的融合。
然而,以上預期隻和領導人的智慧和努力有關,如果作出了錯誤的決策和不智的選擇,使中國失去效率優勢,中國就可能失去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機會。
20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