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今日的紀念

愛吃五穀雜糧,愛好五花八門,交友五湖四海,讀書四書五經,行走四麵八方,人生四通八達
個人資料
正文

申遺道學-太極圖, 易經-八卦圖,逼韓國更換國旗。

(2007-12-20 02:32:49) 下一個
LITTLE-LI倡議書:申遺道學-太極圖, 易經-八卦圖,逼韓國更換國旗。

最近WXC上張貼了兩篇新聞:
(1)韓國斥巨資欲為“中醫申遺”鋪路 被指開國際玩笑
來源: hpu1234 於 07-12-19 15:10:40
(2)火炕是不是韓國發明的有意義嗎?
來源: hpu1234 於 07-12-19 15:01:36

讀了這兩篇新聞,很有感觸。為保護中華文化不再被小小蠶食,中國人應該行動起來, 有計劃有組織的把中華文化方方麵麵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例如:
道學,太極圖像, 易經和八卦圖形。 (恐怕大-大韓民國的小-小國旗要換旗幟了)。
中華飲食及方法和工具:像筷子,蒸籠,蒸鍋等。
中華衣飾: 唐裝和玉飾等。
中華醫學:中藥,針灸,拔罐,切脈等。
網友們可以行動起來,列出更多,更詳盡的目錄。海內海外,政府民間共同推動做好中華文化的申遺工作。



韓國斥巨資欲為“中醫申遺”鋪路 被指開國際玩笑
來源: hpu1234 於 07-12-19 15:10:40
繼端午祭申報成功之後,韓國又傳出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拿一本所謂韓醫學聖典《東醫寶鑒》做文章。而我國自2003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申遺”工作列為專項進行研究,並成立了“申遺”委員會,醞釀中醫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雙方互爭高下,一時間引發多方爭論。

有網友稱,“韓醫”發展時間雖隻有20年,但憑借其財力雄厚,聲嘶力竭,也贏得不少響應者。更多網友熱議,中醫紮根於中華文化,勝券在握,但要反思國寶為何屢屢有人敢涉足,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人有鑽空子的機會,走端午被搶的後路,借對傳統中醫進行係統梳理的一個契機,還原中華文化本來麵目。


20年韓醫搶占中醫遺產

話說韓國將一本問世400周年的韓醫學聖典《東醫寶鑒》作為引子,提出“中醫申遺”。殊不知,《東醫寶鑒》的內容多取自中醫,主要參考中國醫書如《素問》、《靈樞》、《傷寒論》等撰集而成,其核心是以醫學“氣血運行,四象分辨,五行生克”來提示醫學本質,是受中國道教影響頗深的一部醫典。

檢索曆史,日本侵占朝鮮半島前,“韓醫”的記錄為零。過去,由於“漢醫”、“韓醫”的韓文表達方式是一致的,1962年,韓國政府廢除了韓醫師製度,遭反對後韓國政府才放棄該念頭,韓國醫院招牌上所謂“漢醫院”、“韓醫院”,其實就是中醫。1986年4月,韓國國會通過了《醫療改正案》,才明確把“漢醫學”改為“韓醫學”。上世紀90年代,韓國的醫生協會和藥劑師協會提出改革方案,建議韓國政府實現韓醫與西醫結合的一元化,又遭強烈反對。

大難不死,“韓醫”發福了,現在做韓醫須6年的韓醫學專業學習,通過全國統一資格考試。韓國保健福祉部還投入7.62億美元,舉辦韓醫學國際博覽會,進行海外韓醫學古文獻調查研究(多來自中國的圖書館)等。

除了彈藥準備,韓國“中醫申遺”策略中還派出強勁推手。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次成立“人類口傳及無形遺產”國際評審委員會,韓國學者林頓熙就積極參與,韓國這次申遺,他是主力。另一學者徐慶浩則成為“世界記憶遺產”國際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韓國申遺招數百出,甚至把中國的神農氏、李時珍變成高麗人。他們稱自己發明的針灸,是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篇•卷四》“砭石者,亦從東方來”。“東方”就是韓國,針灸就是他們的東西。


網友聲援中醫進保險箱

韓國為韓醫申遺不是壞事,這讓我們國人增強了保護祖宗遺產的意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沈誌祥司長喜稱:“韓國啟動的消息在國內傳開以後,原來反對中醫申遺的(人)也不反對了。”一位西方學者說:“驕傲貫穿著韓國人的血脈,如果中國人也有一點,她可以是更偉大的民族。”

網友“亞西亞”認為:“中醫植根於中華文化,韓國即使申遺成功,得到的隻是聯合國的一紙公文,想深研中醫,他們還得來中國圖書館。”網友“子曰”憤怒道:“韓國奪寶隻是逞一時之強,成功率不見高,但卻引得中國億萬百姓的群憤,得不償失,真是開國際玩笑。”


韓國留學生“李英愛”稱:“韓國人根本就不認為韓醫和中醫有什麽聯係。”外國人不理解也罷,但居然有網友在網上發起“征集取消中醫的簽名”,要讓中醫“退出國家體製”。對此,韓國網友“金哈日”笑道:“你們不想要,那好我來給你們申請保護吧。”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柳長華教授回擊道:“申遺是對傳統中醫文化進行係統梳理的一個契機,我們絕不放棄。”閬中市文聯主席彭莉說:“國人對中醫改為韓醫申遺等的聲討,證明大家都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人有鑽空子的機會,這就是進步。”網友“笨鳥先飛”卻痛罵中醫“叛變者”:“愚蠢!外人把中醫當寶,你不支持也罷,還從中作梗。”

對待韓國的“中醫”申遺,不少網友也持理性態度。搜狐網友mats認為:“要加快中醫藥申遺的步伐,用行動做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看,那些人也不是弱智,相信不會幹‘宣布中醫屬於韓國’的蠢事。”網友“玩子”說:“讓中國中醫藥文化進入世界文化文物遺產目錄這個保險箱,有兩個作用:一是促進國人對中華文化的保護意識;二是防止被某些賊人拿去亂用獲得經濟私利。”

應對

官民合打“申遺”保衛戰

自2003年以來,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為中醫申遺打了不少漂亮戰。先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申遺”工作列為專項進行研究,並成立了“申遺”委員會,開始醞釀中醫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11月,中醫藥管理局向文化部報送了《中醫藥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草案》。該草案將中醫理論、養生、診法、療法、方劑、中藥、針灸和民族醫藥(含藏醫藥和蒙醫藥)八部分“打包”成一個項目,規模大、規格高。

2006年,國家頒布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統醫藥作為第九大類共9個項目列入名錄。近日,中國傳統醫藥申遺委員會召開會議,重點研究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內容和策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申報進度報告中稱:“建議由我局從國家的戰略高度提出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能引起有關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優先申報。”

韓國“中醫”申遺,亦引發民間弘揚中醫高潮。由中醫師徐小周舉辦的北京厚樸中醫學堂最近來了16位德國學習者,德國學生在中國學習針灸、艾灸、拔罐、刮痧等傳統的中醫療法,見識了真正中藥配製的過程,又體驗了美味藥膳。另外,“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今年 7月在北京啟動,活動計劃3年完成,行程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所到之處皆受到百姓強烈追捧。

訪談

將中醫和傳統文化打包推廣

受訪嘉賓

吳擎添(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澳大利亞中醫藥研究所所長。1983年,任職於廣州市中醫院;1988年,移居澳大利亞開設中醫診所及經銷中成藥。)

記者(以下簡稱“記”):介紹一下中醫在澳洲的情況吧。

吳擎添(以下簡稱“吳”):在悉尼大學、悉尼理工大學都開設了中醫係,學製4年,還有研究中草藥的碩士班。墨爾本的兩間大學也有中醫班,學習中國的針炙等。

記:那裏的中華文化氛圍怎樣?

吳:最近就職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就是一個中國通,普通話講得不錯。在澳洲,高考是可以選考漢語的,計入入學成績。漢語已經成為了澳洲的第一外語,到處都可以看到學習漢語熱。

記:你在悉尼開設中醫館為什麽受歡迎?

吳:治療關鍵是看療效。療效好自然受歡迎。在澳洲,看西醫是不用錢的,憑醫療保健卡就能全免費的,看中醫卻要錢,每次要三四十塊澳幣,但患者還是要來看。一是因為他們覺得有效,對中醫口碑相傳;二是相當一部分西人比較崇尚天然的草藥,認為這是綠色治療法;三是因為西方人過去比較少看中醫,所以更顯療效。

記:你如何推銷中成藥?

吳:一方麵我開診所,這是最好的推銷平台了。另一方麵我根據當地氣候、當地人的體質和飲食習慣,對中成藥做了適當的改良,通過澳洲藥檢部門的驗證後推向市場,療效更有針對性。

記:在澳洲推廣中醫和中華文化,你有什麽經驗?

吳:我經常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每周在當地電台開辦健康講座活動,也辦了一份《健康與家庭》的華文雜誌,通過不同的渠道介紹中醫原理與保健常識。同時,我的診所和藥店都吸納會員,給他們提供長期的服務。我覺得文化和商業相結合,中醫和中國文化打包推廣,就會呈現強勁的生命力。

史料鏈接

兩千年前中醫體係已完善

話說中醫真正見諸文字,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中國黃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區、伯高等結合《易經》陰陽、五行理論,整編了《黃帝內經》一書,成為中醫有證之源。該書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內容包括陰陽關係、五行關係、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治療及預防等。

東漢醫家張仲景是中醫發展的旗手,公元三世紀,他深入鑽研古典醫籍,廣泛采集有效藥方,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著成《傷寒雜病論》。該書以六經辨傷寒,以髒腑辨雜病,確立了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係與治療原則,被譽為“方書之祖”。

毛澤東更是中醫的“粉絲”,他曾說:“祖國醫學遺產若幹年來,不僅未被發揚,反而受到輕視與排斥。在很多方麵對中醫采取了不適當的限製和排擠政策,以致長時期在社會上存在的中西醫對立和歧視中醫的情況沒有得到改變。如果長期存在下去,不但將使我國保健事業繼續受到重大損失,且這部分文化遺產就有散失的危險。”近代學者梁啟超雖力推西醫,但也曾讚中醫:“帶有一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神秘性。”


火炕是不是韓國發明的有意義嗎?
來源: hpu1234 於 07-12-19 15:01:36
漁父來稿/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韓國的報道,說一個十分有民族氣節的韓國教授,對抗中國教授,對抗日本,對抗德國,光榮地研究並發明了一個結論:火炕是韓國發明的。這有意思嗎?

看南朝鮮的教授們又把火炕歸功於大韓,這才有興趣琢磨一下。

火炕這玩意,南人不太懂得。念書的時候,一個哥們是湖南的。這夥計讀書時候知道了火炕,但是書上沒有圖,而且也沒有詳細解說火炕是什麽構造。

我是東北人,睡過火炕,因此對火炕有很深刻的認識。火炕到底是怎麽回事?我們北方的幾個家夥沒有告訴湖南人,讓他想象:你猜猜,猜猜。他的火炕是這樣的。第一,火炕是睡覺的,是一種床。第二,北方冷,火炕要用火來取暖,這樣床就熱了。總之,就是木板床下加一個火塘。

北方人聽了,哈哈大笑。注意,我們這幾個北方人有河南人,山西人,東北人。

火塘這玩意是湖南湖北等等等地方的取暖和燒飯的工具,你敢想象火塘上架一張床,那是什麽效果,不出一天,床就燒毀了,還能睡人嗎?就算不燒毀床鋪,人也給熏死了。

火炕是這麽回事:用土坯搭成灶和煙道,在煙道上鋪土坯,土坯上塗一層泥,這就是炕了,但還不能住人。上麵還要鋪上席子,席子上鋪褥子和被子,這就是被窩,人睡在被窩裏。晚上睡覺之前燒火,火炕很熱,馬上把褥子被子鋪好。等被窩熱了,就可以睡覺了。

當然,火燒多了,炕會過熱,甚至把褥子烤糊。另外,還要控製煙道。在燒完火以後,要控製煙道的流量,是灶裏的火燃燒慢,可以保持火炕一夜溫暖。晚上,屋子裏的溫度即使很低,被窩也可以保持比較高的溫度。

關於火炕的幾個名稱:距離灶近的一端叫炕頭,相反的一端叫炕梢。當然,即便煙道迂回曲折,炕頭最暖和,炕梢最涼。所以,你到老鄉家做客,老鄉會熱情地說:上炕坐,上炕坐,坐炕頭。所以,中國的傳統小康生活是“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這個意思。

火炕是由季節性的。火炕燒了一個冬天,煙道,我們叫炕洞,裏麵就會寄存大量的灰燼,土坯上也結很多東西,因此明年就不能用了。如果強行使用,煙道不暢,那叫炕不好燒。因此,每年秋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火炕表麵的那層土坯拆下丟棄,把裏麵的灰燼清理幹淨,再鋪上新土坯,燒烤幹了,就可以用了:冬天就要來了。

至於火炕的灶能否做飯,沒有固定答案。東北地區就有幾種,一是火炕沒有灶,煙是從廚房的灶膛傳過來的。做飯還可以加熱火炕,很聰明,不過夏天天熱的時候有些麻煩,因為天熱的時候是不用燒火炕的。第二種是和廚房的灶膛連接,但是有同時還有自己的灶膛。據說也有第三種,就是不和廚房的澡堂連接,這個我倒沒有見過,聽說西北等地的火炕就是這樣的。

多數地方在炕上鋪席子,有的在炕上糊紙。席子叫炕席,東北傳統上用高粱秸杆的硬皮編成,聽說華北一些地方用蘆葦,西北如何,不知道。高粱秸杆的硬皮有名字,但是通常在口語裏使用,怎麽寫,我不知道。鋪席子的好處是灰塵可以積存在席子下麵,從而保持炕麵幹淨。而用紙糊的,就要很勤快地擦,否則灰塵就會把褥子弄髒。現代農村也還是有不少在自己造的新房子裏搭炕的,大多用紅磚,上麵不鋪炕席,改用一些合成板之類。不過紅磚不好,快熱快冷。

睡炕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腰會感覺舒服,特別是要腿怕涼的中老年人,注定是離不開炕的。如果睡床了,也要兒女給他們弄電褥子取暖。

炕對於北方人是很重要的。西北有個風俗,就是要把他們的火炕裝飾得很漂亮。裝飾的重要手段就是畫炕圍子。炕圍子先用紙或者布糊在牆上,再糊紙,畫底色,最後畫上各種圖案。傳統圖案也叫牆圍子花,有鬆鶴丹鳳等等。邊角上畫有幾種,叫九連環,叫十二蓮燈,叫二方連續的立體萬字,等等,不太懂。陝北的窯洞裏,火炕是很重要的。

現代韓國和北朝鮮的火炕是什麽樣子,我不知道,但是東北的火炕是什麽樣子還是知道的。現代東北的火炕有南炕和北炕兩種。南窗下一鋪炕,叫南炕,靠北牆的炕就是北炕了。滿族的炕很大,有一種要占據南西北三個方向,很大,叫轉圈炕,也叫拐彎炕,也叫萬字炕或者彎子炕。有氣勢。

炕上擺放幾種家居,一個叫炕琴(發音如此,具體是哪個琴字,不清楚,學術研究叫炕櫃),是放東西用的。一種是炕桌,是吃飯用的,趙本山的小品裏就有這種道具。還有就是火盆,取暖的。另外,被褥要迭起來,放在炕琴上,叫被垛。其它,最常見的就是掃炕的笤帚了針線笸籮。

東北的朝鮮族的炕占據整個地麵,東北漢人也叫地炕,就是這種。整個臥室地麵都是炕,煙道從廚房引進來。因此,朝鮮屋子高,走幾級台階,拉開拉門進屋,直接上炕。地炕比較低,廚房也低。由於整個屋子都是炕,因此,朝鮮火炕通常沒有很多灰塵,比滿族炕漢族炕幹淨得多。

民俗,很有意思。

關於火炕的曆史,正是韓國教授較真的地方(見參考一)。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便搜索了一下,發現中國人多認為火炕在中國北方很普遍,但是沒有拚命地證明火炕是中國的的偉大發明。不過,火炕是北方人發明的,這沒錯。幾十現在,很多中國人南人不知道火炕是什麽樣子的。

曆史資料裏多說火炕是北方少數民族發明的,有三個考古發現挺有趣的,一個是遼寧朝陽發現了八百年前的火炕的遺址,距離今天不遠。一個是在北京延慶縣八達嶺北長城外的一座山上有大量鑿出來的石頭屋子,裏麵有大量火炕。火炕的煙道是W形的,很巧妙。考古的結論是,這些石頭屋子是唐代一個北方的少數民族定居的地方,一千三四百年的遺存。

第三個考古發現很有意思,把華北的火炕的曆史提前了很多,到了漢朝,兩千多年。不久前,河北省徐水縣發現了很多遺跡,很多房屋,其中有火炕的遺存,火炕有兩條煙道。

如果按照教授的邏輯,那我會說,中華諸族裏很多在西北挖土穴而居,土穴裏麵有火炕,自然而然。不講理?誰都會。不過那沒意思。

不過我說考古成果的意思,不是要證明火炕一定就發明在中國,因為這不太有意義。老是把一些曆史上的東西說成自己,好像挺古怪的,不太大氣。你就算把曆史上所有沒有明確發明人的東西都算成你發明的,有什麽意義?

中國是由多個民族組成的,中國的故事永遠是多個民族的故事。中國曆史上不停地有吸收外來文化物產的故事,比如胡琴,羌笛,胡說,民主,拚音,胡羅卜,菠菜,胡床,镔鐵,胡服騎射,胡瓜等等。中國的文化也傳播到很多地方,比方馬鐙,中亞的人叫中國鞋(小的時候看小人書,三國大將騎馬殺敵,都是有馬鐙的,未必那麽普及。根據考古家研究,那玩意始於東吳,成熟於晉朝。)。比如瓷器,比如茶葉,比如絲綢,比如火藥,比如紙,比如指南針,比如說漢字,比如說中秋節等節日,比如說禪宗等宗教流派。

研究曆史,重要的是要真實。最好不把很多東西劃拉到自己的名下,來滿足一點的自尊。最好是自信一點。漢城,一個很有文化的名字,改它作甚?什麽首爾?洋氣的就好嗎?一張臉,挺好的,幹什麽非得整容,弄得日本人不日本人,中國人不中國人的。

如果實在要這麽做,建議韓國教授們把一些無法考證的發明歸到自己名下,肯定很過癮,比如草鞋的發明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