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記憶中八十年代的江西農家美食

(2018-03-05 13:30:49) 下一個

八十年代是我的童年,那時候已經改革開放十年,農產品開始富足於鄉鎮市集,而且大都還是有機無汙染的。

印象深的有:
燒鵝:端午節要吃鵝,一隻鵝燒一大盆子。 其實銷魂的,卻是尖椒木耳炒鵝雜,就是農家小炒的鵝腸鵝肝鵝的胃心等等。


炒老蛤:就是田雞。田雞是一種比青蛙大的,顏色灰褐色。在田邊土洞裏,叫聲很大,晚上用鉤子尋著洞裏叫聲掏出來。這種老蛤,味極美,後來罕見,到八十年代末菜場上基本隻有青蛙。再後來就隻有飼養的牛蛙了。


 
炒雞婆蓮:雞婆蓮是土話, 學名也叫雞頭蓮,是蓮的水下部分靠近根部分,剝去外皮是白色的細細的一根中間有幾個孔洞。就清炒極好吃。


筍幹燒肉:江西南部勝產冬筍。大片冬筍幹,洗米水泡軟切絲,燒五花肉,極好吃。

粉蒸肉:南昌人叫米粉肉。一嗲子也不辣,但非常好恰。大道至簡,就是五花肉要上等土豬肉,和粗米粉蒸一大碗


煎打籽瓜皮:“打籽瓜”是種小西瓜,主要用來收獲大片瓜子。但是皮很青翠鮮嫩。瓜皮掰成大片油煎。


辣椒熬參魚:“參魚仔”是土話,是一種長不大的魚,一般就半支筷子長。用方形大慮網在河邊撈,所以幾乎是水邊人家天天吃。的。


黃伢頭燒豆腐:是一種隻有筷子長的黃色的類似鯰魚的,長胡須,小河溝池塘很多。燉老豆腐。


煎鹹魚塊:鹹魚一般是大頭鰱魚或大鯉魚做的。煎成金黃色下飯。江西的鹹魚沒有廣東的那麽幹,所以油煎後還有彈性。


嗦螺:河裏螺絲,老虎鉗剪掉尾巴尖頭,辣椒大蒜炒熟。“嗦”意思是吸到嘴裏。那一“嗦”螺絲殼裏湯汁極美味。


 
清蒸甲魚:這個以前是地道的農村菜,80年的初時候,有時候我爸買不到魚的時候 就隻能“將就”吃這個了甲魚,我最喜歡甲魚殼邊緣那一圈。回想那幾年為了省錢,著實吃過不少哈哈。後來就是腐敗分子的菜了。


苦櫧子豆腐:那個字土話叫“立呀”子豆腐。一種山裏野果做的豆腐,顏色很深暗紅,農村很流行,過去吃不起豆腐的話就買它。味道很好極其有特色。現在已經很難尋跡了。


涼粉:這個是方言,就是那種黑色的果凍樣子的 台灣叫仙草蜜的。加糖吃,解暑。
吊罐鍋巴:鄉鎮農村用了幾百年的吊罐燒飯,一個鑄鐵的罐子有蓋子。掛在柴火上燒飯,鍋底總會有鍋巴,小孩子最愛吃。


米鼓:這名字是土話發音,就是糯米丸子,很象白年糕,幾乎是同樣的質地,隻是形狀是個肉丸子大小。過年席上必有一道糖炒米鼓。
蘺蒿炒臘肉:就是鄱陽湖的草。其實是九十年代在南昌城裏流行開的,打著農家菜的旗號。


翹嘴巴魚:白色的,大河裏的魚。比武昌魚窄,嘴巴長得微翹著。味道極美,這輩子最過好吃的幾種魚。一般是偶爾在小菜場有漁民釣到的。後來就很少見到

涼拌米粉:就是粗米線。南昌一帶街上現在也很流行,十幾種調料任你配,辣椒薑末蒜末蘿卜幹末等。
酒糟魚:魚切塊拌鹽 曬半幹。和酒糟幹辣椒碎一起封壇。吃的時候拿出來蒸。

冬筍炒肉:這個在江西太家常。農貿市場上的冬筍都是帶著一腳腳的泥水,一擔擔的挑來。


魚凍:將燉好的魚湯連魚肉分放入碗中, 冬天氣溫在零上幾度,第二天結凍扣入盤子中即可食用

紅燒憲雞: 這個“憲”根據土話發音,不知到有沒有寫對哦。就被閹割的公雞。體型大肉質厚極有彈性,尤勝土母雞,適合紅燒。

板鴨:過年喜歡送禮的。清蒸。江西的板鴨非常幹 骨頭越叫越有味,喝上一盅四特酒。

黴豆腐:土話叫法,聽起來有點嚇人,其實就是豆腐乳。江西的黴豆腐是用辣椒粉包裹,吃的時候滴上麻油即可。農村人吃了千年,就像四川人的豆瓣醬,家家都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一架紫藤 回複 悄悄話 翹嘴巴現在也有,就是要趕早去買,而且要到那種臨時菜場(城管到處捉的那種)才買的到。我每次回國我家老爺子都要買幾次給我吃。雞蓮梗好難吃到了,有時候好一點的飯館倒是有這個菜。蘺蒿炒臘肉好多年都沒吃過正宗的了,現在都是養殖的蘺蒿,味道差好大的事。
一架紫藤 回複 悄悄話 正宗的老鄉
一架紫藤 回複 悄悄話 正宗的老鄉
小徐徐 回複 悄悄話 大部分都掐過。
桃花島主黃蓉 回複 悄悄話 好恰!
江西 回複 悄悄話 以前沒有發現江西的特產這麽特別
大漢唐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又見老俵,握個爪:)
wintergreenn 回複 悄悄話 好親切的方言、老鄉
差錢不 回複 悄悄話 吉安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