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各國沉沒的航空母艦一覽
(2011-07-30 00:02:19)
下一個
二戰時期各國沉沒的航空母艦一覽
一、英國(8艘)
“勇敢”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首先試用航空母艦。巧得很,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勇敢”號﹝Courageous﹞,也是英國的。
這是一艘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船改裝的輕航空母艦,最初作為大型巡洋艦建造,在一戰期間擔任快速布雷艦和訓練艦。1921年除役,預定拆毀,1924.6.12-1928.5.5在達文波特船廠改裝為航空母艦。
1939.9.17於愛爾蘭西南Fastnet Rock附近被德軍潛艇U-29擊中,十五分鍾之內沉沒.
“光榮”號
“勇敢”號的同型艦“光榮”號﹝Glorious﹞是第二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1940年6月8日“光榮”號自挪威撤退時,不幸在海上遭遇到兩艘德國戰鬥艦:Scharnhost及 Gneisenau,雖然一艘同行的英國驅逐艦拚命為其掩護,“光榮”號經過德艦十一吋主炮轟擊一小時多後,終告沉沒。
“使者”號
在太平洋中,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也屬英國海軍。1942年四月九日,“使者”號﹝Hermes﹞輕航空母艦在錫蘭海外被日本艦載俯衝轟炸機炸沉。這是英國在東方唯一損失的一艘航空母艦,也是唯一沉沒在印度洋中的一艘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
20世紀30年代各個海軍強國進一步加強海軍勢力,建造多艘大型艦隻,戰爭一觸即發。英國考慮自己的海軍實力尚不足夠應付德國海軍和意大利海軍時,決定建造新式艦隊航空母艦,於是軍方下令設計師在有效期內設計出先進的航空母艦。當時設計師曾考慮拉華盛頓條約對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的限製。在排水量限製下為給航母提供最大的麵積的飛行甲板,在艦艏和艦艉各裝了外伸板,並各自向外向下彎。由於軍方要求能搭載超過60架飛機和裝甲保護,使設計師隻能把原來的機庫增加多一層,使載機提高到70架以上。由於增加了機庫,必然使艦舷提高,也增加了排水量,為減少重量,設計師也隻能將兩舷的裝甲厚度減少。設計師還考慮到在大西洋的海浪對航空母艦的艦艏的破壞,因此將艦艏設計成封閉性。設計師終於在有效期完成新型航空母艦的設計並提交海軍。經過軍方的驗收後,軍方在1934年批準撥款建造一艘,命名為“皇家方舟”號,1938.11.17完工。起初命名為“木星”號,1937年4月13它下水後,才正式命名為“皇家方舟”號(老艦“皇家方舟”號則更名為“飛馬座”號)。由於“皇家方舟”號的設計非常成功,從而成了皇家海軍後建航空母艦的原型。
標準排水量 19500 噸, 滿載排水量 27300 噸,航速31節,載機72架(平時48),艦員 1575 人。它在二戰初期表現突出,最著名的是在獵殲郫斯麥號的戰役中擊毀其方向舵,為托維艦隊最後擊沉它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膽”號﹝Audacity﹞
排水量一萬噸。此艦由俘虜的德國郵船改裝,隻能配備六 架飛機,平時擔任船團護航任務。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英國護航船團至直布羅陀海峽時,在葡萄牙海外被德國潛艇 U-751 擊沉。
“競技神”號
1918年,英國海軍動工興建“競技神”號航空母艦,1923年7月才完成它在航母發展史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的島式結構非常成功,由此一舉奠定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競技神”號一開始就按照航母標準進行全新設計。在這之前,世界上的航母都是由戰列艦、重巡洋艦或商船改建的。它采用封閉式艦首和全通式飛行甲板,一個環繞著煙囪的大型艦島配置在艦體右舷,構成了島式上層建築。“競技神”號實際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母爭相模仿的標準樣版。
“競技神”號的標準排水量是10950噸,航速25節,載機20架。後來由於艦載機大小、重量的不斷增加,載機數量減少到15架。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的艦上配備了強大的火力,4門140mm炮、4門102mm炮和4門47mm炮,主要用於防空作戰,這一點與現代航母注重對空防禦如出一轍。1942年4月9日,“競技神”號在錫蘭島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附近,遭到日海軍機動艦隊的艦載機擊中攻擊,共命中10彈,很快沉沒。
“鷹”號﹝Eagle﹞
英國皇家海軍中唯一一艘由戰列艦改裝的航空母艦,也是二戰初期參戰較多的航母。1917年,英國海軍買下阿姆斯特郎.懷特瓦茲公司1913年開工,因一次大戰中斷工程的智利戰列艦“科克蘭”號的艦體,利用艦體改建為“鷹”號航空母艦。1920年4月尚沒完工的“鷹”號就入役進行艦載機運用試驗,11月再送入造船廠繼續建造,於1923年完工。標準排水量22,600 噸,滿載排水量26,200 噸,航速24節,載機21 架,1920.4.13完工,1942.8.11負責到馬耳他運送物資期間被德國潛艇U73的魚雷擊沉。
“複仇者”號
排水量一萬五千噸,飛機十五架。這是一艘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借用的護航航空母艦,1942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直布羅陀海外,被德國潛艇 U-155擊沉。
“勇猛”號
這也是一艘從美國借用的護航航空母艦,排水量一萬五千噸,飛機四十八架。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在英國港口內飛機加油時,起火爆炸沉沒。
二、美國(11艘)
“列克星敦”號
“列克星敦”號﹝Lexington﹞是第一艘被日本擊沉的美國大型航空母艦,它是美國的第二艘建造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四萬八千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42年五月八日“勒克星頓”號在珊瑚海海戰中,受到日本“翔鶴”號及“瑞鶴”號艦上飛機的攻擊,至少有兩枚魚雷及兩枚炸彈擊中該艦,起火兩小時後終因航空汽油爆炸而被迫放棄,由美國驅逐用五枚魚雷擊沉。
“大黃蜂”號
“大黃蜂”號﹝Hornet﹞是最後一艘被日本擊沉的美國大型航空母艦,黃蜂號服役不及一年,在1942年十月二十四日聖塔克魯茲島﹝Santa Cruz Is.﹞海戰中被炸受重傷後被日本驅逐艦擊沉﹝總共挨了四枚炸彈及十六枚魚雷﹞。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8是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也是第七艘以大黃蜂為名的美國軍艦。由於大黃蜂號在建造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已經過期失效,而建艦技術又有所提高,故此它有時也被視為約克城級的改良版本。
杜立特空襲
大黃蜂號第一項任務,便是參與報複日本的杜立特空襲。雖然加入現役後的數個月,他仍在諾福克附近進行適航測試。1942年2月2日,大黃蜂號搭載了兩架陸航B-25米切爾型轟炸機,並在30哩外海麵成功起飛。這次實驗證明了杜立特的計劃可行:利用航母搭載陸航轟炸機到日本外海,然後予以轟炸。
3月4日,大黃蜂號經巴拿馬運河,前往西岸的舊金山阿拉米達。3月20日抵達後,16架B-25轟炸機依次吊上了飛行甲板,而機庫則保留了大黃蜂號的機隊(B-25無法放到機庫)。4月2日,大黃蜂號低調下離開了阿拉米達,在此時船員才被告知,大黃蜂號將直接航向日本。
4月14日,大黃蜂號與企業號的第十六機動艦隊匯合。4月18日清晨,美軍在距離日本約600海哩被發現。美軍納什維爾號迅速將其擊沉。由於擔心位置已被日軍發現,威脅缺乏保護的兩艘航母,哈爾西在8時下令所有轟炸機起飛。
由於海麵狀況惡劣,陣風及大浪令船身劇烈搖擺,令起飛顯得更為困難。而率先起飛的杜立特隻有467尺飛行甲板可用。幸運的是杜立特成功起飛,到9時20分16架轟炸機全數起飛。大黃蜂號隨即調頭,在一星期後返回珍珠港。
4月30日,大黃蜂號被派往支援珊瑚海海戰,但在到達前海戰已經結束,在瑙魯一帶巡邏後,大黃蜂號於5月26日返回夏威夷,並在兩日後前往中途島。
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4日早上,日軍飛機開始攻擊中途島。美軍三艘航母則放出機隊攻擊日軍航母。大黃蜂號的機隊並未直接摧毀日軍航母。在起初的魚雷轟炸機攻勢中,著名的第八魚雷中隊(Torpedo Squadron 8, VT-8)更被全數擊落,隻有一人生還。
大黃蜂號的俯衝轟炸機隊亦采取錯誤航向,結果一無所獲。成功發現並摧毀赤城號、加賀號與蒼龍號的是企業號與約克城號的機隊。稍後美軍發現飛龍號,大黃蜂號與企業號的機隊前往攻擊,最後亦是企業號成功攻擊。
6月5日,美軍開始追擊撤退的日軍艦隊。這日大黃蜂號擊沉了三隈號,並重傷最上號及朝潮號。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中途島海戰後,大黃蜂號返回珍珠港。期間它換上了CXAM雷達,並更換火炮。8月17日,大黃蜂號離開夏威夷,前往所羅門群島。早期它主要用作巡航,並未有參與登陸瓜島戰事。後來企業號與薩拉托加號先後受創而要修理,大黃蜂號與黃蜂號便成為美軍太平洋上最後的航空母艦。9月15日,黃蜂號在與大黃蜂號巡航期間,被潛艇擊沉。美軍的航母力量被進一步削弱。幸運的是企業號於10月重返戰場,兩艦稍後參與了聖克魯茲海戰。
沉沒
聖克魯茲海戰
10月26日早上,美日艦隊的偵察機幾乎同時發現對方。雙方準備已久的艦載機隨即起飛,希望能搶先攻擊。美軍兩架戰機在偵察期間無意發現了瑞鳳號,隨即投下炸彈,令其無法起降飛機。稍後,美軍與日軍的攻擊機隊擦身而過,緊隨的零式戰鬥機立刻攔截企業號的機隊,但大黃蜂號的機隊卻成功飛抵日航母上空,並重創翔鶴號,逼使其撒退。
被戰機驅散的機隊又攻擊了照月號及利根號。大黃蜂號第二波的機隊又重創了築摩號。然而,日軍的機隊終於發現大黃蜂號(同行的企業號剛好被雨雲掩護)。美軍的F4F在雷達導引下起飛攔截,卻因通訊不良,令大半攻擊機隊輕易衝破防線,並組織攻擊。10時14分至25分之間,大黃蜂號被三顆炸彈及兩枚魚雷擊中,兩架受損飛機撞入甲板。艦上的航空油庫被點燃,引發大火,而艦橋及甲板嚴重損毀,引擎亦無法運作。
由於火勢一度受控,美軍在中午下令北安普敦號將大黃蜂號拖離戰場。由於纜索斷裂等技術性問題,拖行要到下午2時30分才開始。這段時間,企業號被數波轟炸機攻擊,嚴重受損,托馬斯·金凱德下令美軍撤退。雖然大黃蜂號的搶修兵成功令引擎恢複運作,然而4 時20分,隼鷹號的機隊發現了毫無防衛的大黃蜂號,北安普敦號立即切斷纜索回避攻擊。23分,一枚魚雷摧毀引擎室,並令艦身向右傾側14-18度。由於再無電力抽走入水,4時50分,艦長下令棄船。撤離期間,瑞鶴號的機隊又將一顆炸彈投入艦身。5時27分,全體船員離艦。6時02分,另一顆炸彈再度命中大黃蜂號。然而大黃蜂號仍未沉沒。
美軍下令兩艘驅逐艦馬斯廷號(Mustin, DD-413)與安德森號(Anderson, DD-411)擊沉大黃蜂號,其他艦隻則全速撤退。大黃蜂號再被九枚魚雷及超過400發5英吋炮彈擊中,卻仍未加速下沉。晚上9時40分,日本先鋒驅逐艦離大黃蜂號隻有二十分鍾航程,兩艘驅逐艦被逼撤退。10時20分,全體日軍艦隊抵達。由於大黃蜂號受損嚴重,無法俘獲使用,日本驅逐艦向大黃蜂號再發射四枚魚雷。10月27日1時35分,大黃蜂號終於沉沒。
“約克鎮”號
1942年六月六日中途島海戰中,“約克鎮”號﹝Yorktown﹞被日機三枚炸彈及二枚魚雷擊中受重創,在友艦拖撤戰場途中,被日本潛艇 I-168擊沉。
早期曆史
約克鎮號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於1934年5月21日在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開始建造,1936年4月4日在埃莉諾·羅斯福主持下完成下水儀式,並從1937年9月30日開始服役於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海軍基地,艦長為歐內斯特·D·麥克沃特海軍上校。
1938年1月,在艦隻設備裝配完畢後,約克鎮號即在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和弗吉尼亞海岸南方的演習場開始訓練其新裝備的航空編隊。
1938年1月8日,約克鎮號啟程前往加勒比海地區,並於1月13日抵達波多黎各的庫萊布拉島。2月,約克鎮號開始了它的試航,沿途經過了夏洛特·阿馬利亞、聖托馬斯、美屬維京群島、海地的戈納伊夫、古巴的關塔那摩灣和巴拿馬運河區的克裏斯托巴爾港。3月1日,約克鎮號從克裏斯托巴爾港的科隆灣出發返航,3月6日到達漢普頓錨地,第二日又前往諾福克的海軍造船廠,進行試航後的船舶維修。
在經曆了1938年秋初的維修後,約克鎮號於10月17日從造船廠轉往諾福克的海軍基地,不久又前往南部演習場進行軍事訓練。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太平洋方麵傳來的最早信息令人沮喪——太平洋艦隊遭受重擊。由於戰艦編隊遭到嚴重破壞,此時未受損害的航空母艦就顯得尤為重要。12月7日,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隻有三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遊騎兵號和胡蜂號航空母艦,以及新近服役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都留在了大西洋海域。約克鎮號於1941年12月16日離開諾福克前往太平洋,此時它的第二火炮陣列換裝成了厄立空20mmFF火炮(Oerlikon 20 mm guns)。1941年12月30日約克鎮號到達聖迭戈,不久就成為新成立的、由海軍少將法蘭克·傑克·弗萊徹(Frank Jack Fletcher)指揮的第17機動部隊的旗艦。
在新戰區,約克鎮號的首次任務是護送一支往美國薩摩亞群島運送增援海軍的船隊。1942年1月6日,約克鎮號與其他多艘軍艦離開聖迭戈,將海軍部隊運送至圖圖伊拉島及該島上的帕果帕果,以增強已經部署在該島上的守備部隊。
在安全完成此次運送任務後,約克鎮號與姊妹艦企業號於1月25日離開薩摩亞群島水域。6日後,第8機動部隊(屬企業號)和第17機動部隊(屬約克鎮號)分道揚鑣,前者去往馬紹爾群島,後者前往吉爾伯特群島。兩者都參加了美國在戰爭中的第一次攻勢——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突襲。
當日5時17分,在路易斯維爾巡洋艦和聖路易斯輕型巡洋艦及其他四艘驅逐艦的掩護下,11架道格拉斯TBD破壞者式魚雷轟炸機和17架道格拉斯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在指揮官柯蒂斯·W·斯麥利的帶領下從約克鎮號上起飛。它們攻擊了在賈魯伊特環礁(Jaluit Atoll)上發現的日軍岸上設施和船舶,但是猛烈的雷暴雨阻礙了行動,共有7架飛機失事。約克鎮號上的其他飛機則襲擊了梅金環礁(Makin Atoll)和邁利環礁(Mili Atoll)上的日軍設施和船舶。
第17機動部隊發動的這次對吉爾伯特群島的攻擊對美軍來說是個驚喜,因為一路上他們都未曾碰到任何敵軍的水麵艦隻。隻有一架執行偵查巡邏任務的九七式大艇-“畫眉鳥”試圖攻擊被派往前方搜救賈魯伊特任務中未能返航飛行員的驅逐艦。但其還未及引起損失,就被驅逐艦上的防空炮火驅逐。
不久,另一架“畫眉鳥”——也可能是同一架飛機——從距離約克鎮號約15,000碼(14,000米)的低空雲層中衝出。此時約克鎮號為了不妨礙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飛機的飛行而未啟動防空炮火。不久,被兩架F4F戰鬥機追逐的“畫眉鳥”由消失在雲層之中。不到5分鍾,這架飛機就又從雲層中衝出來,墜入海中。 雖然第17機動部隊原計劃對賈魯伊特環礁實施第二次攻擊,但是由於雷暴雨和夜幕降臨而被取消。至此,該編隊退出了這片海域。
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後來稱讚馬紹爾-吉爾伯特群島突襲“從構想到計劃,再到執行都十分精彩”。但是他也在其後的報告中指出,由於對日占島嶼情報數據的缺乏,兩隻編隊的攻擊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其後約克鎮號進入珍珠港補充給養,並於2月14日再次出海,開往珊瑚海。3月6日,它與第11機動部隊會合——該機動部隊圍繞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組建,指揮官為海軍少將威爾森·布朗(Wilson Brown)——並共同向臘包爾和蓋斯馬塔行進,以攻擊日本艦隻從而阻滯日軍的推進速度,同時也掩護盟軍在新喀裏多尼亞的努美阿的登陸。不過,當這兩艘航空母艦——在多達8艘的重型巡洋艦(其中包括澳洲皇家海軍澳洲號重型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向新幾內亞挺進之時,日軍仍在繼續他們對澳洲的攻勢,並已經於3月7日在新幾內亞東端薩拉馬瓦-萊城地區的修恩灣登陸。
關於日軍攻勢的消息促使布朗少將將第11機動部隊的攻擊目標由臘包兒改為薩拉馬瓦-萊城地區。在1942年3月10日早晨,位於巴布亞灣內的美國航空母艦開始投放飛機。列克星敦號在7時49分開始投放其航空編隊;21分鍾後,約克鎮號亦緊隨其後投放飛機。盡管將飛機投放點選擇在海灣內將使飛機必須橫穿歐文-斯坦利山脈——該區域的飛行條件並不良好——飛行約125英裏(200公裏),但是這一安排將能夠保證機動部隊的安全以及攻擊的隱蔽性。
在接下來的攻擊中,列克星敦號上起飛的第2偵查中隊(VS-2)中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於9時22分對日本船隻展開俯衝轟炸。9時38分,該航母上的魚雷機與轟炸機中隊 (VT-2 and VB-2)對薩拉馬瓦地區的日軍船隻展開進攻。其戰鬥機中隊(VF-2)則分散成多個四機攻擊小組,一部分進攻萊城,另一部分則進攻薩拉馬瓦。約克鎮號上的飛機在“雷克斯小姐”(Lady Lex.)(列克星敦號的昵稱)的攻擊波後接踵而至,9時50分,第5轟炸機中隊(VB-5)和第5魚雷機中隊(VT-5)對薩拉馬瓦地區展開攻擊,於此同時第5偵查中隊(VS-5)則對萊城地區海岸邊的輔助設備實施破壞。第42戰鬥機中隊(VF-42)的飛機在薩拉馬瓦地區上空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在確定該地區不存在敵方空中力量後,即對該地區的地麵目標和港口中的小型船隻展開攻擊。
在完成攻擊任務後,美軍飛機開始返航,至中午,104架飛機中的103架被安全收回,另外一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則被日軍的防空炮火擊落。這次針對薩拉馬瓦-萊城地區的攻擊是兩艘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員共同執行的首次攻擊任務。盡管較之其後的行動,該次攻擊的魚雷和炸彈命中精度有待於提升,當時這次攻擊仍然為飛行員們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經驗將會令他們在珊瑚海戰役和中途島戰役中有更出色的發揮。
第11機動部隊在攻擊後以20節(23英裏/小時;37公裏/小時)的速度往東南方向撤出戰區,直至夜幕降臨,又轉向東麵,以15節(17英裏/小時;28公裏/小時)的速度行進,最後與第11.7機動部隊會合——該機動部隊包括四艘重型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由澳洲海軍少將約翰·克雷斯(John Crace)指揮,曾在航母編隊前往新幾內亞的途中為之提供掩護。
約克鎮號之後繼續在遠離日軍陸基飛機攻擊範圍的珊瑚海海域進行巡邏,並準備好了一旦出現戰機,就對敵發動攻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4月。在薩拉馬瓦-萊城突襲行動後,南太平洋的局勢暫趨穩定,因此約克鎮號及第17機動部隊的其他軍艦開進了湯加群島的東加塔普島上尚未建成的港口,進行自2月14日離開珍珠港後的首次維護。
不過,不久之後日軍又再次行動。對海軍上將尼米茲來說,這是“一個表明日軍意圖在5月第1周內攻擊莫爾茲比港運輸線的絕好跡象”。因此,約克鎮號於1942年4月27日離開東加塔普島,再次開進珊瑚海。第11機動部隊——現在由海軍少將奧布裏·W·費徹接替了布朗在列克星敦號上的指揮權——亦離開了珍珠港,與第17機動部隊會合,並在5月1日到達新赫布裏底群島西南方,位於約克鎮號戰鬥群的附近。
珊瑚海戰役
第二天下午15時17分,2架第2偵查中隊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發現了一艘正在上浮的日軍潛艇。三架TBD破壞者式魚雷轟炸機隨即從約克鎮號上起飛趕往現場,在該潛艇下潛後對其實施了一次攻擊。
5月3日早晨,第11機動部隊和第17機動部隊之間相距100英裏(160公裏),各自都在進行著加油作業。在午夜前不久,弗萊徹收到一條從澳洲飛機上發來的信息——日軍的運輸艦隻正往所羅門群島的圖拉吉島上運送軍隊和設備。此前不久澳洲人剛從該地區撤離。日軍甫一登陸,就開始修建一個水上飛機基地,以支持他們在南方的攻勢。
為此,約克鎮號向北以27節(31英裏/小時;50公裏/小時)的速度行進。5月4日破曉,日軍剛剛建成的灘頭陣地進入了約克鎮號的攻擊範圍。在7時1分,第一攻擊波的18架來自第42戰鬥機中隊的F4F戰鬥機、12架來自第5魚雷機中隊的TBD破壞者式魚雷轟炸機和28架來自第5偵查中隊和BY-5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從約克鎮號上起飛。約克鎮號的航空編隊對敵艦和位於圖拉吉島和所羅門群島佛羅裏達島南岸的吉沃圖(Gavutu)上的海岸設施進行了三波不間斷的攻擊,共耗費22顆魚雷和761,000磅炸彈,擊沉日軍菊月號驅逐艦、四艘運礦船和四艘駁船。另外,第5航空集團摧毀了5架日軍的水上飛機,總共損失了2架F4F戰鬥機(飛行員獲救)和1架TBD破壞者式魚雷轟炸機(機組人員失蹤)。
與此同時,第44機動部隊——一支由英國皇家海軍少將克雷斯指揮的巡洋艦-驅逐艦特混艦隊加入了列克星敦號的第11機動部隊,至此,盟軍在決定性的珊瑚海戰役前夕集結完畢。
此時在北麵,11艘載滿士兵的運兵船正由一艘驅逐艦護送,並由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四艘重型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提供掩護,駛往莫爾茲比港。另外,還有一支圍繞參加過珍珠港偷襲活動的兩艘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組建的、擁有2艘重型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的機動部隊提供額外的空中掩護。
5月6日早晨,弗萊徹將全部的盟軍力量都集中在其戰術指揮之下,形成第17機動部隊。7日黎明,他緊急派遣克雷斯率領驅逐艦和巡洋艦前往路易西亞德群島(the Louisiade archipelago),以阻截任何企圖向莫爾茲比港行進的敵人。
而弗萊徹則率領兩艘航空母艦和其餘僚艦往北搜索敵人。此時日本的偵查飛機發現了尼奧紹號艦隊油料補給艦及其護衛艦西姆斯號驅逐艦,並將前者錯認為航空母艦。兩波的日本飛機——第一波為高空轟炸機,第二波為俯衝轟炸機——向這兩艘船發起攻擊。西姆斯號在高射炮組由於機槍故障無法運作的情況下,被三次直接命中並很快沉沒,大批船員喪生。而尼奧紹號則幸運得多,其在遭受多達7次的直接命中和8次近距脫靶後仍未沉沒,直至11日船上的幸存者被送至亨利號驅逐艦上後,它才被來救援的驅逐艦擊沉。
尼奧紹號和西姆斯號吸引了原本會襲擊弗萊徹的航空母艦的日本飛機,與此同時,從約克鎮號和列克星敦號上起飛的飛機發現並擊沉了祥鳳號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上的一名艦載機飛行員在無線電通信中如此描述這次勝利:“我們逮著這隻航母了!”
當天下午,翔鶴號和瑞鶴號在仍未找到弗萊徹的艦隊的情況下,投放了27架轟炸機和魚雷機用以進一步的搜索。這些飛機一路上平安無事,直至遇見從約克鎮號和列克星敦號上起飛的戰鬥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日本飛機被擊落9架。
接近黃昏時,三架日本飛機難以置信的將約克鎮號錯當成他們自己的航空母艦並試圖降落。軍艦上的防空炮火遂將它們驅逐開,這三架飛機從約克鎮號的艦首掠過,隨後轉向逃脫。兩分鍾後,又有三架日本飛機犯了相同的錯誤,並試圖進入約克鎮號的降落圈。航空母艦上的炮手擊落了其中的一架。
然而,戰鬥還遠未結束。第二天——5月8日——的早晨,一架列克星敦號上的偵察機發現了日本海軍上將高木武雄的航母攻擊艦隊——其中包括了翔鶴號和瑞鶴號。約克鎮號隨即出動飛機發動進攻,共有兩枚炸彈擊中翔鶴號,毀壞了它的飛行甲板,使其無法再投放飛機;另外,炸彈也引起了汽油儲藏罐的爆炸,並摧毀了一個引擎維修車間。隨後列克星敦號上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又送去了另一波攻擊。在這兩撥攻擊中,共有108名日本軍官喪生,40餘人受傷。
在美軍飛機轟炸日本航空母艦之時,約克鎮號和列克星敦號截獲了一條信息,該信息表明日軍已經知道他們的大概位置,於是美軍開始準備擊退發動一次報複性襲擊,這次襲擊在11時後不久到來了。
美軍負責戰鬥空中巡邏的野貓戰鬥機擊落了17架日軍飛機,但仍有一些日軍飛機成功地突破了防禦網。九七式艦上攻擊機(亦被成為“Kates”)向列克星敦號的艦首兩側發射了魚雷,其中的兩枚撕開了列克星敦號的左舷;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又投擲了數顆炸彈。列克星敦號的三個引擎室被部分淹沒,幾處火災在甲板以下肆虐,而航母的升降機亦無法工作。
約克鎮號也遇到了麻煩。在其艦長埃利奧特·巴克馬斯特的控製下,這艘航母躲開了8顆魚雷;其後在九九式艦上轟炸機的攻擊下,它又成功的躲開了多顆炸彈,但是仍被一顆炸彈擊中,這顆炸彈擊穿了飛行甲板,並在甲板下方爆炸,造成死傷66人。
列克星敦號的損害控製部門最終將火情控製住了,航母又能夠繼續進行飛機作業。空戰則在8日中午之前就以早早結束了;在一個小時內,航母由恢複了船身的平穩,隻有艦首稍稍的下傾。然而,船內的汽油蒸汽被引燃導致的爆炸又引起了一次火災,並使航母內部遭受嚴重破壞。17時7分,列克星敦號被宣布棄船,隨後被菲爾普斯號驅逐艦擊沉。
日軍贏得了戰術性的勝利,是盟軍遭受到了相對而言更為嚴重的損失;而對於盟軍來說,此次戰役阻截了日軍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攻勢,已經實現了戰略性的成功。約克鎮號亦非全身而退,它在此次戰役中遭受了嚴重損傷,專家估計它必須在船塢中呆上三個月才能重回戰場。不過,事實上並沒有這麽多的時間讓約克鎮號得到維修,因為盟軍已經通過破譯日本海軍信息得到足夠情報,估計日軍即將展開一次大規模行動,行動目標為夏威夷島鏈的西北端——兩個位於低珊瑚環礁上的小島——它們被稱為“中途島”
中途島戰役
獲得此情報的尼米茲開始係統的規劃中途島的防守,他盡可能的增加了中途島的人員、飛機和槍炮,又將大部分的海軍力量都集中起來,準備好了與敵軍展開一次海上決戰。另外,他又將第16機動部隊——其中包括企業號與大黃蜂號——召回珍珠港進行短暫的給養補充。
約克鎮號也收到了命令返回夏威夷,它於5月27日到達珍珠港。船塢的工作人員開始與時間賽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必要的修複工作,以使該艦能夠重新出海。約克鎮號上的航空編隊——其中的大部分飛行員都身經百戰但也都已精疲力竭——得到了來自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和機組人員的補充,而薩拉托加號則在夏威夷短暫休整之後即前往美國西海岸進行艦隻的現代化維修。休整完畢之後,約克鎮號作為第17機動部隊的核心於5月30日重新出海。
到達中途島的東北方海域後,約克鎮號升起了海軍少將弗萊徹的旗幟,並與由海軍少將雷蒙德·A·斯普魯恩斯(Raymond A.Spruance)指揮的第16機動部隊會合,第17機動部隊位於後者北麵,兩者之間保持著10英裏(16公裏)的距離。
從中途島和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偵察機從6月初開始就持續不斷的搜索著周圍的區域。6月4日破曉之時,約克鎮號投放了一組由來自第5轟炸機中隊的10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組成的機群在半徑為100英裏(160公裏)的半圓區域內進行搜索,但是一無所獲。
不過同時,一架從中途島起飛的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發現了正在接近的日軍,並通過無線電通知了島上駐軍。弗萊徹少將名命令斯普魯恩斯少將的第16機動部隊找出敵軍航空母艦的位置並在發現後立即發動攻擊。
約克鎮號的偵查機群在8時30分回艦,它們著陸之前不久6架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飛機剛剛起飛。當最後一架無畏者被收回後,飛行甲板立即開始為投放攻擊機群——包括17架來自第3轟炸機中隊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12架來自第3魚雷機中隊的TBD破壞者式魚雷轟炸機和6架來自第3戰鬥中隊的野貓戰鬥機——作準備。同時,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也開始投放它們的攻擊機群。
來自3艘航空母艦的魚雷轟炸機群發現了日軍的攻擊艦隊,但是卻碰到了大麻煩——來自第6、8、3魚雷機中隊的41架飛機總共隻有6架返回了企業號和約克鎮號,沒有一架返回大黃蜂號。
魚雷機群雖然損失慘重,但卻達到了目的。日本負責戰鬥空中巡邏的飛機中止了對航母的高空掩護,而將注意力轉為攻擊魚雷轟炸機。航母上空頓時為剛從約克鎮號和企業號上趕來的無畏式飛機敞開。
在沒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約克鎮號上的俯衝式轟炸機開始連續打擊日軍的蒼龍號航空母艦,在3次致命的攻擊中共傾瀉了多枚1,000磅的炸彈,使蒼龍號變為一片地獄般的火海。企業號上的飛機則同時攻擊了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亦在短時間內將其變為兩座漂浮於海上的殘骸。而美軍攻擊之時,日軍航空母艦正在進行加油和換彈作業,炸彈和汽油的連鎖爆炸令這場災難雪上加霜。
在3艘被毀的航空母艦之外,日軍還有一艘航母——飛龍號仍未被發現。在與其姊妹艦分開之後,飛龍號投放了18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不久,它們就找到了約克鎮號。
13時29分,約克鎮號上的雷達發現了攻擊機群,其隨即中止了對正在甲板上的戰鬥巡邏機進行的加油作業,並開始快速的清理甲板。正準備降落的無畏式飛機退出了降落圈,為防空炮火騰出空間。無畏式飛機收到命令組成了一支戰鬥巡邏編隊。甲板上的一個容量為800加侖的儲油罐被推到了航母尾部,以消除火災的隱患。船員收起了加油管道,並將各個艙室固定,鎖好。
約克鎮號上的戰鬥機傾巢而出,試圖阻擊來襲的日軍機群,它們在15至20英裏外與之相遇。野貓戰鬥機展開了有力的阻擊,將由大約18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和18架零式飛機組成的機群打散。“四麵八方都有飛機,”巴克馬斯特艦長如此寫道,“其中許多冒著煙墜落了。”九九式艦上轟炸機群的指揮官、海軍上尉Joichi Tomonaga的座機可能在戰鬥中被第3戰鬥機中隊的指揮官、少校約翰·S·撒奇(John S.Thach)擊落。
在密集的防空炮火和航母巧妙的規避動作下,仍有3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命中了約克鎮號。其中2架在投擲完炸彈後即被擊落;第3架則在投擲完炸彈後失去控製,向下翻滾並撞上了位於航母尾部靠近左船舷的2號升降機,隨即爆炸並撕開了一個邊長達3米的方形大洞。而炸彈爆炸濺起的碎片殺死了在艦尾和飛行甲板下方操作28mm口徑機槍的船員。碎片還還刺透飛行甲板並擊中停在機庫甲板上的3架飛機並引起火災。其中一架無畏式飛機已經加滿了油並掛載著一個1,000磅的炸彈。機庫軍官、海軍少校A·C·艾默生及時啟動了灑水裝置,遏製住了火情並最終撲滅了火災。
第二顆炸彈擊中了航母的左舷,並穿透飛行甲板在煙囪的底部爆炸,致使3個鍋爐的煙道破裂、2個鍋爐無法工作、5個鍋爐中的火被熄滅。煙和汽油充滿了6個鍋爐的火室。負責一號鍋爐的工作人員不顧危險和不適,仍然堅持崗位保持鍋爐中的火不熄滅,從而保持了足夠的蒸汽壓力以保證輔助蒸汽係統的正常運行。
第三顆炸彈擊中了航母的右舷,並穿透了1號升降機在第四層甲板爆炸,在衣物儲藏室引起了一場火災。此處臨近汽油儲藏室和彈藥庫,不過使用二氧化碳隔絕汽油係統的預防措施無疑有效地阻止了汽油被引燃。
在修複由俯衝轟炸造成的損害時,約克鎮號的速度已經降至了6節;至14時40分——即炸彈攻擊導致大部分鍋爐停止工作後約20分鍾,約克鎮號慢慢停了下來,在海中靜止不動了。
大約到了15時40分,約克鎮號準備重啟鍋爐;到了15時50分,引擎室報告可以達到20節甚至更快的速度了。此時約克鎮號還未脫離戰鬥。
與此同時,由於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製,約克鎮號又開始為甲板上的飛機加油,這時艦上的雷達發現了在33英裏(53公裏)外正在進犯的一支飛行編隊。航母又重新進入戰鬥狀態,汽油係統被重新封閉,加油作業也被停止了。正在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6架飛機中的4架被派去攔截入侵者。而飛行甲板上的10架飛機中的8架油箱中都隻有23加侖的汽油,它們隨即起飛作為攔截日軍飛機的戰鬥巡邏飛機群的預備隊。
16時,約克鎮號開始以20節的速度破浪前進。其投放的飛機已經與敵機相遇。約克鎮號接到報道,來襲的飛機為九七式艦上攻擊機。野貓戰鬥機擊落了至少3架敵機,但是剩下的敵機仍然向著航母及其護衛艦撲去。
約克鎮號的規避動作避開了2枚魚雷,但是另有兩枚在相隔幾分鍾內各擊中了船身左右兩側,其中第一枚的命中時間為16時20分。航母受到了致命一擊;它失去了動力,舵也被卡住了,隻能呆在原地不動,並且船身開始向左側傾斜。
隨著船身傾斜的加劇,損害控製部門的長官、海軍中校C·E·阿爾德裏奇從船體內部發出報告稱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控製海水湧入是不可能的了。引擎室的長官、海軍少校J·F·德萊尼不久又報告說盡管所有的火災都已被撲滅,但是船體失去動力使得船身的傾斜無法得到控製。巴克馬斯特命令阿爾德裏奇、德萊尼和其他全員確保自身安全,並穿上救生衣進入上層甲板。
船身傾斜在持續加劇,當其達到26度時,巴克馬斯特和阿爾德裏奇確定船身傾覆即將發生。“為了拯救盡可能多的船員”,這位船長後來寫道,“我宣布棄船。”
在接下來的幾分鍾裏,船員將傷員放入救生筏中,送至附近的驅逐艦和巡洋艦上,整個棄船過程井然有序。在疏散了所有的傷員之後,行動執行長官、海軍中校I·D·威爾茨通過航母右舷放下的一根繩索離開。巴克馬斯特則最後一次搜索全艦,查看是否還有生者遺漏。在最後確定“沒有活著的人留下”後,他通過從艦尾放下的一根繩索離開航母。此時,海水已經淹至機庫甲板的左側。
營救與沉沒
在被哈曼號驅逐艦(DD-412 USS Hammann)營救上來後,巴克馬斯特又被轉至阿斯托裏亞重型巡洋艦上向弗萊徹海軍少將作報告——後者在第一次俯衝轟炸之後即將旗艦換成了阿斯托裏亞號。兩人一致同意營救部門應該嚐試拯救這艘軍艦,因為盡管它已經嚴重傾斜並隨時存在傾覆的可能,但是它仍然頑強的浮在海麵上。
當針對約克鎮號的拯救行動快速展開之時,約克鎮號上的飛機都已經轉移至企業號之上,並在當日下午參加了攻擊日軍最後一艘航空母艦飛龍號的行動。在被4次直接命中之後,這艘日本航母即陷入絕望境地,不久就被其船員拋棄,在海麵上獨自漂蕩。
約克鎮號整晚都還未沉沒。其間又在船上發現了兩個幸存者,其中一個通過機槍操作引起了附近的休斯號驅逐艦的注意。這艘軍艦就去了這兩個船員,其中一個不久死去。
同時,巴克馬斯特選出29名軍官和141名船員返回約克鎮號試圖拯救它。當營救部門回到這艘航母上後,4艘驅逐艦組成了一個反潛警戒網。船員發現直到6日清晨位於衣物儲藏間的大火仍在緩慢燃燒。從Pearl and Hermes環礁被召喚來的綠鵑號掃雷艇(USS Vireo(AT-144))不久開始牽引約克鎮號前行,不過前進速度十分緩慢。
約克鎮號上的營救部門登船後就開始按之前製定好的計劃實施行動,各個部門的船員——包括損害控製部門、防空炮工程師、導航員、通信員、供給人員和醫療人員都各司其職。為了協助營救工作,阿諾德·E·特魯少校將他的軍艦——哈曼號驅逐艦停靠在約克鎮號接近船尾的右舷,以提供水泵設備和電力支持。
至下午三點左右,營救工作似乎已見成效。減少航母上層重量的工作進展順利,一門127mm口徑的火炮已被轉移至其他船上,第二門炮也即將被拆卸;飛機則也被轉移至其他船上;潛水泵(由哈曼號驅逐艦提供電力)已經將引擎室內的大量海水抽出。工作人員的努力已經使得航母的傾斜度減少了2度。
然而此時約克鎮號和走位的6艘驅逐艦都未能發現日本潛艇I-168號已經悄悄潛入現場,並已經抵達一個有利的射擊位置。雖然不尋常,但是可能是由於附近水域布滿的碎片和殘骸,沒有一艘驅逐艦發現這艘潛艇。15時36分,警戒人員發現了4顆齊射的魚雷正在接近航母右舷的船梁。
哈曼號驅逐艦試圖用其20mm火炮攻擊魚雷以使其在水中爆炸。但是其中的一枚魚雷擊中了哈曼號的船中部,使其攔腰折斷,迅速沉沒。
2枚魚雷擊中了約克鎮號艦底島狀結構的末端。第4枚魚雷則從航母尾部穿過。
大約一分鍾後,沉沒的哈曼號在水下發生了爆炸,這可能是驅逐艦上攜帶的深水炸彈自動引爆造成的。這次爆炸殺死了許多哈曼號上的船員以及被甩入海中的部分約克鎮號上的船員。爆炸猛烈衝擊了已經嚴重破損的航母艦體,引起了劇烈震動,導致約克鎮號上的輔助發電機脫離,機庫甲板中的許多固定裝置破裂,固定位於右舷的前桅底柱的柳釘均被折斷,還有多位船員被甩出,造成骨折或輕傷。
所有的驅逐艦都開始搜索敵方潛艇(已逃脫)並營救落水的哈曼號和約克鎮號的船員。巴克馬斯特艦長決定將下一步針對約克鎮號的營救工作推遲至第二天。
綠鵑號斬斷了牽引繩並轉頭回到約克鎮號附近開始搜救幸存者,它一麵將還在航母上的船員接下來,一麵搜救落水船員。盡管受到了身旁航母左右搖晃所致的巨大衝擊,這艘掃雷艇仍然堅持展開營救任務。之後,在拖船上,巴克馬斯特親自主持了一個葬禮,來自哈曼號的2名軍官和1名士兵通過海葬下葬。
第二次針對約克鎮號的拯救行動之後就再也沒有展開。在6日晚上和7日清晨,約克鎮號仍然浮在海麵上。到6月7日5時30分,四周驅逐艦上的船員都注意到了航母開始急劇向左舷傾斜。7時1分,船身向左側傾覆並沉入3,000㖊(5,500米)深的水中,它的戰旗亦一同沉入水底。
“黃蜂”號
黃蜂號的建造背景極受華盛頓海軍條約限製。由於美國在批準建造約克城號及企業號後,隻剩下15,000噸可用作航母,海軍隻好將原本近20,000噸的約克城級設計,縮減至15,000噸,以多造一艘航空母艦。結果,新造的黃蜂號比約克城級少了25%的設備重量,連引擎亦被大幅削弱。其引擎軸馬力為75,000軸馬力,比約克城級的120,000軸馬力、艾賽克斯級的150,000軸馬力、甚至輕型航母獨立級的100,000軸馬力,都低出不少。同時,黃蜂號基本上亦無有效裝甲,尤其是對魚雷的防禦極為薄弱,後期追加的裝甲亦無法補救這致命缺陷。
火炮方麵,黃蜂號分別安裝了8座單管5英寸/38炮、4座4聯裝1.1英寸/75炮及24挺.50機槍。其中15枝機槍在後來被拆除,翻新時又裝上了30挺20毫米機槍。
種種限製下,黃蜂號的龍骨在1936年4月1日置放,並於1939年4月4日下水,於1940年4月25日正式服役。
1942年九月十五日“黃蜂”號﹝Wasp﹞在所羅門群島海戰中,被日本潛艇 I-19擊中三枚魚雷,起大火後又因航空汽油油管破裂引起爆炸,棄船後由美國驅逐艦用魚雷擊沉。
普林斯頓號
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CV/CVL-23),是美國海軍第四艘以“普林斯頓”冠名的艦隻,1941年6月2日在紐約造船廠以塔拉哈西號(USS Tallahassee,CL-61)輕型巡洋艦的名義開工建造,1942年2月16日改建為航母CV-23,1942年3月3日更名為“普林斯頓”號。
1944年10月24日,在萊特灣海戰中被日軍飛機投下一枚250公斤穿甲彈擊中,擊穿飛行甲板和機庫,在主裝甲板爆炸,引起大火拚蔓延至機庫。40分鍾後,因大火與濃煙使艦上人員撤離,僅留損管人員與友艦實施救援。最後大火引爆該艦航空魚雷,將艦體炸裂,美軍隻好用驅逐艦以魚雷擊沉。“普林斯頓”是美國曆史上損失最後和最慘(隻用一顆炸彈而報廢)的艦隊航空母艦。
五艘被日軍擊沉的美國護航航空母艦皆屬卡薩布蘭卡級,排水量一萬一千噸,飛機二十七架,沉沒日期及經過如下:
USS Liscombe Bay 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被日本潛艇I-175以一枚魚雷擊沉。
USS St Lo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雷依泰灣海灣中被一架自殺飛機擊中,引起機庫航空汽油爆炸,三十分鍾內沉沒。
USS Gambier Bay 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薩馬島外﹝Sarma Is.﹞被日本重巡洋艦“鳥海”號、“羽黑”號及“能代”號以艦炮擊沉。
USS Ommaney Bay 四五年一月初,前往呂宋島西北岸途中,被日本自殺飛機擊中,起大火後棄船,由美國驅逐艦用魚雷擊沉。
USS Bismarck Sea 四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被二架日本自殺飛機擊沉於硫璜島海外。德國在二戰中也擊沉了一艘美國護航航空母艦:
USS Block Island 號。此艦也屬卡薩布蘭卡級,在大西洋中被德國潛艇U-549用一枚魚雷擊沉。
三、日本(20艘)
赤城號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作為“八•八艦隊計劃”(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的一部分,赤城號的原始設計是一艘戰列巡洋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1923年11月,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赤城號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艦。赤城號航空母艦改裝後滿載排水量41300噸,主機輸出功率133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載機72架(最多可載91架)。
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滬抗戰中,赤城號、加賀號參與轟炸上海。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赤城號先後在長江流域、華南、海南等地作戰。
1940年,日美局勢日趨緊張,美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 身為第一航空艦隊旗艦,赤城號帶領著六艘空母突襲了珍珠港。在這之後,由於一直是航空艦隊的中心,所以從臘包爾攻擊直到達爾文港的空襲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942年4月, 赤城號進出印度洋,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哈密斯號和重巡洋艦多賽特夏號。
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島海戰中受到美國轟炸機機的集中轟炸而重創起火, 引起甲板上剛加滿油的艦載機和擺放在甲板上的魚雷爆炸,執行護衛任務驅逐艦舞風號、荻風號、野風號和嵐風號各自發射了一條魚雷,赤城號於次日淩晨沉沒。
加賀號
加賀號航母,由川畸船廠(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開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暫停,原計劃是作為快速戰列艦,後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改為航母。
1923年後重新開工並改造為航母,1928年3月 21日服役,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
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之後排水量為42,541噸,8台鍋爐蒸氣輪機,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 武備為10座單管20毫米單用炮,8座雙聯127毫米兩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艦員編製人數2016人,載機81架(最多可達90架)。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艦之一,她與赤城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是戰列艦。加賀號服役之後,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此後兩艦一般共同執行任務,兩艦的命運也很類似。
加賀號是侵華海軍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中,加賀號和赤城號一起完成了轟炸和製空任務。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配合陸軍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賀號的艦載機出沒。
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結果日機被擊落13架,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
隨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轟炸的目標也擴展到廣州白雲機場和廣州市區。1939年後,加賀號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與偷襲珍珠港。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和加賀)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和瑞鶴)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襲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日協助占領荷屬東印度,空襲爪哇南岸芝拉紮港。而後,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與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加賀號於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龍驤號
在1924年的日本艦艇補充計劃中,準備建造1艘27000噸和3艘10000噸的航空母艦。1925年,為了取代老舊的“若宮丸”號水上飛機母艦,有了建造“龍驤”號的腹案,後來又從水上飛機母艦變更到航空母艦。
“龍嚷”號最初計劃的排水量為9800噸,使用“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艦體,航速30節,搭載約24架飛機。1924年11月,“龍驤”號在橫濱三菱造船廠動工1931年4月下水後拖曳到橫須賀進行艏裝工作。此時軍方要求艦載機數量增加到36架,廠方不得不更新設計,增加一層機庫,以至於舷高度降低、耐波性變差。1933年5月完工時,測試排水量12732噸、66000馬力、航速29節、續航力10000海裏(14節),搭載飛機48架、官兵924人。
但1935年9月發生了一起日本海軍史上著名的“第4艦隊事件”:“龍驤”號在演習過程中遭遇台風,由於幹舷太低導致艦橋被海浪衝毀。這次事件對日本艦艇設計影響深遠。
事後,“龍驤”號再度進塢改造,除了重新設計改善了耐波性的艦橋外,新加了層甲板以提高幹舷高度。改造後的排水量達到12575噸,航速卻降低到28節。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龍驤”號搭載有18架96式戰鬥機和12架97式攻擊機。它與航母“祥鳳”號、征用商船“春日丸”號編成第4航空戰隊,曾參與入侵菲律賓和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支援行動。偷襲珍珠港時,“龍驤”號負責進攻阿留申群島的作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時,“龍驤”號搭載有24架“零”式戰鬥機、9架97式攻擊機,在為運輸船隊護航行動中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的攻擊而沉沒。
蒼龍號
蒼龍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廠建造,1934年11月20日開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采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滿載排水量19800噸,蒸氣輪機,8台鍋爐,4軸,152000馬力,最高航速34.5節,編製艦員1100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 ,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63架(最多可達71架)。
蒼龍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近代航母。相較之下,赤城號、加賀號雖然體型龐大,不過也是曆經數度改裝才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的現代化外貌,而這種現代化外貌就在蒼龍級上確定,可以說日後的日本航母都是以蒼龍級為基本而發展出來的。船體是重巡般的以速度為優先考量的高速船體,飛行甲板通遍全艦長度,小型的艦橋位於右舷,而兩隻向下彎曲的煙囪則位於其後。
飛行甲板上於中心線裝設有前、中、後三座升降梯,機庫共有兩層。最初計算的艦載機為:九六式艦戰常用12機加補用4機,九七式艦攻常用9機加補用3機,九六式艦爆常用27機加補用9機,九七式艦偵常用9機,合 計常用57機加補用16機共73機。到了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標準則為零式艦戰常用18機,九七式艦攻常用18機,九九式艦爆常用18機,各機種補用機各三機,共常用54機,補用9機。建造時為了壓低排水量,采用電氣熔 接式,即電焊式結合,不過在第四艦隊事件發生後,本件的艦體強度受到質疑,於是在外板、內底板、最上甲板級上甲板實施大範圍的補強措施,結果增加了不少的排水量。又,本來在龍驤級上使用的舷外通路因為耐波 性不加,而在設計本艦時多采用艦內通路。本艦的輪機與重巡鈴穀級的相同,使本艦達到34.5節的速度
航空母艦蒼龍號完成後即編入第二航空戰隊,開始了飛行隊的訓練。1938年4月,蒼龍號派往中國戰場支持,將艦載機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同年10月參加了廣東方麵作戰的支持任務,並於12月歸回本土。
1941年11月26日,蒼龍號搭載了零戰21機 、七式艦攻18機、九九式艦爆18機合計57機前往珍珠港。在執行完珍珠港的任務回國途中,蒼龍號所屬的第二航空戰隊奉命前往威克島支持久攻不下的登陸作戰。
1942年1月,蒼龍號與飛龍號一起南下參加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攻略支持作戰,2月,在帛琉與第一航空戰隊會合,先是轟炸了澳洲的達爾文港,後是進入了印度洋,對錫蘭島發動攻擊,炸沉英國重巡洋艦和輕航母一艘。這段期間是蒼龍號最得意的時候,不過,死亡的腳步卻漸漸逼近。
1942年5月27日,蒼龍號隨著一隻前所未有的大艦隊從本土出發前往中途島,參加了驚天動地的中途島大海戰。蒼龍號當時仍在第二航戰裏,僚艦仍是飛龍號,他們都歸在二航戰司令山口多聞海軍少將的管理下。
此海戰中蒼龍號除了定數的載機以外,還搭載了兩架後來彗星艦爆前身的新銳高速偵察機二式艦偵,和準備配上占領後的中途島基地的三架零式戰鬥機。
由於密碼遭美國破譯,所以美國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著蒼龍號所在的南雲機動部隊發動猛烈的攻勢。當日上午10時25分,就當艦隊數度擊退來襲魚雷機,準備好迎風放出戰機時,美軍俯衝轟炸機突然從空中竄下,在短短幾分鍾間,三枚直擊彈命中蒼龍號飛行甲板上麵,並平均的 落在三座升架機前,爆炸連續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飛的戰機和堆積在甲板上的炸彈魚雷,全艦陷入一片大火,10時40分,蒼龍號的主機就停止了動作。
7時13分,焚燒了八小時半的蒼龍號沉沒,定員1103名中有718名戰死。
飛龍號
飛龍號是蒼龍級的2號艦,於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0165噸、航速34.6節、續航力7670海裏(18節以下),可搭載飛機72架、官兵1101人。
飛龍號服役後一直隨蒼龍號同進退。在中途島戰役期同,該艦在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橫遭慘禍時躲過一劫,隨後在第2航空戰隊指揮官山口聞多少將的指揮下,出動艦載機對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實施了連續兩次的攻擊,使其受到重創。
不料在蒼龍號遭襲6小時後,美機再度光臨飛龍號上空。該艦被4枚炸彈命中艦橋右側前方的飛行甲板,前段升降機整個被炸飛到艦橋上井引發火災。6月6日夜零時15分宣布棄船,包括山口聞多在內的416名官兵喪生。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本驅逐艦卷雲號奉命向飛龍號旋射2枚魚雷離去後,被困在飛龍號艙底輪機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從魚雷命中爆炸後的缺口處奇跡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後有34人被美艦營救。
龍鳳號
“龍鳳”號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艦“大鯨”號,1933年8月在橫須賀開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噸。它也被列為“航母預備艦”,所以艙內沒有安排太多設施;外觀上與“劍崎”號相似,最上層甲板平坦且沒有主要建築物,隻有為了迷惑西方軍事觀察家而設置的一根大而不當的煙囪。
“大鯨”號曾擔任第6艦隊第1及第2潛水戰隊的旗艦。1941年底,“大鯨”號開始進行航空母艦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為“龍鳳”號。排水量15300噸,航速26.5節,續航力8000海裏(18節時),官兵989人。“龍鳳”號可搭載21架戰鬥機和9架攻擊機。
“龍鳳”號曾參加了馬裏亞納海戰,輕微受損後回到日本。其後為搭載新式戰機而將飛行甲板延長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龍鳳”號停泊在吳港時遭空襲而役失動力,後被充作浮動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戰敗。戰後,“龍鳳”號被用於運送海外日本戰俘和僑民回國,最後在1946年4月解體。
瑞鳳號
瑞鳳級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戰前積極建設的空母預備艦其中一類,這種預備艦原來以給油艦、潛水母艦的名義建造,然後在構造上替以後改裝成航空母艦留下預備空間,像是機庫、管道、升降機等。
瑞鳳級於1940-1941年間改建為航母。改裝期間,大多數的上層建築都被重新設計改造。安裝了機庫及飛行甲板,重新安裝了防空炮,安裝新的動力。新的機庫是該艦原來的小型水上飛機機庫的延伸。
瑞鳳號由橫濱海軍造船廠建造。1935年6月20日作為潛艇母艦開工,1936年6月19日下水,在完工前改裝為航母,1940年12月27日服役。參加了瓜島聖克魯斯海戰,中一枚炸彈而撤出戰場。在1944年10月25日萊特灣戰鬥中被多枚炸彈命中沉沒,當時是作為小澤艦隊的一員充當誘餌。
瑞鳳號在大戰中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南太平洋海戰、馬裏雅那海戰、雷伊太海戰等重要海戰,戰曆遍及戰爭前中後三期,算是日本輕航空母艦中武勳最高的一艦,不過最後仍難逃沉沒命運。
祥鳳號
祥鳳號由橫濱海軍船廠建造。1934年12月3日開工,1935年6月1日下水,1939年1月15日完工。祥鳳號在竣工後就迅速編入了第一航空艦隊第四航空戰隊,並在開戰之初從事對於內南洋諸島的戰機運送工作。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戰中,翔鳳號在從美軍列克星敦號和約克敦號上起飛的俯衝轟炸機及魚雷轟炸機的飽和攻擊下,被命中13枚炸彈和7枚魚雷而沉沒。他不僅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艘損失的航艦,也可能是沉沒的最快的航艦─前後不到三十五分鍾。
千歲級航母:千歲號、千代田號
千歲級水上飛機母艦包括“千歲”號和“千代田”號。最初設計是作為一種排水量僅46噸的袖珍特攻潛艇的母艦,在平時充當水上飛機母艦和高速油彈補給船,並可作為航母預備艦。 “千歲”號於1934年11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開工,1936年11月下水,1938年7月完工。而“千代田”號則於1936年12月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8年12月完工。在水上飛機母艦時代,兩艦曾活躍在中國大陸沿海。
中途島戰役後,決定將“千歲”號和“千代田”號迅速改裝成航空母艦,分別在1942年11月和1943年2月進入佐世保和橫須賀造船廠開始改裝。 “千歲”號於1943年8月完工,“千代田”號則於同年12月完工。標準排水量11190噸,測試排水量為13600噸,飛行甲板長180米、寬23米,航速29節,巡航力11810海裏/18節,可搭載戰鬥機21架、攻擊機9架,合計30架。但因機庫空間不足,有7架戰鬥機必須露天停放在飛行甲板上。 “千歲”號完工後被編入第3艦隊第50航空戰隊,從事輸送飛機和船隊護航任務,而“千代田”號則編入第12航空艦隊第51航空戰隊。1944年2月,兩艦同日被改編入第3艦隊第3航空戰隊,6月份參加馬裏亞納海戰,“千歲”號在恩加諾角被美軍俯衝轟炸機投彈命中,在10月25日上午沉沒;“千代田”號則在當天下午遭到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炮擊而中彈沉沒。
翔鶴號
“翔鶴”級航空母艦包括“翔鶴”號和“瑞鶴”號。瑞鶴號(Zuikaku)和翔鶴號(Shokaku)屬同一級航空母艦,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
翔鶴號於1937年12月開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鶴號於1938年5月開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兩艦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一同作戰,所以兩艦命運也很類似。
兩艦測試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飛機84架、官兵1660人。這兩艘航母均屬於第1航空艦隊的第5航空戰隊,它們服役於日本海軍的鼎盛時期,先後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東南亞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戰。
翔鶴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翔鶴號於1937年12月開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與瑞鶴號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戰隊與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第二航空戰隊(飛龍號和蒼龍號)航空戰隊共6艘航母參與珍珠港行動,這也是第五航空戰隊的首次任務。由於第五航空戰隊的飛行員訓練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戰隊,所以從翔鶴號和瑞鶴號上起飛的飛機多數用來襲擊機場和製空。
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五航空戰隊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襲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協助戰領荷屬東印度,空襲了爪哇南岸芝拉紮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匯合轉戰對印度洋,除加賀號外的其它襲擊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戰隊空襲了錫蘭灣英太平洋艦隊的科倫坡和亭可裏蘭基地,擊沉了英軍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航母競技神號。
從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戰隊受命支援莫爾茲比港的登陸。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戰中,第五航空戰隊擊沉美航母列克星頓號、重創約克城號。對壘中翔鶴號也中了三顆炸彈嚴重受損,瑞鶴號雖沒有受損但嚴重減員,所以兩艦都沒有參加1942年6月的中途戰役。
中途島後,翔鶴號和瑞鶴號就成了聯合艦隊的頂梁柱,並改稱第一航空戰隊。1942年8月在瓜島爭奪戰中,在東所羅門海,翔鶴號和瑞鶴號擊傷美航母企業號,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中,又擊沉美航母大黃蜂號。
進入1943年,太平洋戰爭的天平已完全逆轉。聯合艦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仍然在苦苦支撐,兩艦屢屢受創,但還劫數未到。1944年6月,在馬裏亞納海空戰中,翔鶴號被美潛艇青花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隨後燃油爆炸,沉沒。
最大排水量 33,200噸
飛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節
主 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標準艦載機 零戰21架,99艦爆30架,97艦攻30架(1941)
標準艦員 1690人
瑞鶴號
瑞鶴號和翔鶴號屬同一級航空母艦,瑞鶴號於1938年5月開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這是日本海軍不受任何限製精心設計的大型航母。
其標準排水量為25675噸,航速34節,18節時續航力9700海裏,可載機84架,有3部飛機升降機。由於日本海軍艦載機重量較輕,所以艦上沒有裝備彈射器,在飛行甲板上裝有11根攔阻索。
由於瑞鶴號加裝了堅固的防護裝甲,生命力大為增強,島式上層建築設在右舷,其上裝備了雙聯127mm高炮8座、三聯25mm高炮12座。
瑞鶴服役後一直與姐妹艦翔鶴號一起行動,參與了空襲珍珠港、臘包爾、達爾文等戰鬥。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戰中,瑞鶴與翔鶴聯手擊沉了美航母列克星頓號、重創約克城號。對壘中翔鶴號嚴重受損,瑞鶴號安然無恙,但由於飛行員和飛機損失嚴重,隻得返回日本進行整補,所以沒有參加42年6月的中途戰役。
中途島海戰後,瑞鶴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在1942年8月的瓜島爭奪戰中,瑞鶴號在東所羅門海擊傷美航母企業號,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中,又擊沉美航母大黃蜂號。
1944年6月,瑞鶴號在馬裏亞那海空戰中遭受嚴重損失,幾乎耗光了艦載機和飛行員。但此時的日本已經無法為其補充新飛機和人員了。由於沒有了艦載機,瑞鶴也失去了它的作戰價值,因此在隨後進行的萊特灣海戰中,瑞鶴被編入小澤中將的誘敵艦隊。
1944年10月25日,瑞鶴號被美國艦載機炸沉在恩加諾角海域。
標準排水量 25675噸
武備 97式攻擊機32架(含預備機5架)雙聯127毫米平高炮8座,三聯25毫米炮12座
總長 257.5米
寬 26米
型深 23米
動力 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160000馬力,4槳(300轉/分)
吃水 8.87米
飛行甲板 長242.2米,寬29米
航速 34節
載機 零式戰鬥機20架(含預備機2架)
續航力 9700海裏/18節 99式轟炸機32架(含預備機5架)
艦員 1660名
飛鷹號
飛鷹號由‘出雲丸號’客輪改造成的航艦之一,出雲丸號建造完成時是日本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豪華客輪,但在完成了上段甲板的出雲丸號卻在昭和15年10月,由軍方征收並且改造成航艦,“出雲丸號”(飛鷹號)比姊妹艦“橿原丸號”(隼鷹號)更早以客輪身分下水,但卻比“隼鷹號”(原橿原丸號)更晚完工成為航艦,本艦編第1001號艦。
飛鷹號完工後於昭和17年(1942年)七月裝上了二號一型雷達,而因為本艦是以商船改造而來的改造航艦,因而在航速及裝甲等部分無法與正規軍艦相比,服役後曾在太平洋海戰中發生機輪故障,不得不退出戰鬥。
1944年6月20日,在馬裏亞納海戰中,“飛鷹”號在艦載機傾巢而出後,被美軍艦載機趁虛而人命中1條魚雷,魚雷爆炸後破壞了航空燃料庫,揮發後的油氣彌漫在艦艇內部。2個小時後油氣被引爆,隨後產生了場無法控製的大火,強烈的爆炸使艦上官兵誤認為該艦又被一條魚雷擊中。“飛鷹”號在爆炸後不久便傾覆沉沒。
隼鷹號
隼鷹號由“僵原丸”號客輪改造而成。改造工程於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正式更名。
完成改造以後的隼鷹號馬上就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在這場作戰中,隼鷹號搭載了零式戰鬥機20架和九九式艦爆19架,並沒有搭載艦攻。隼鷹號由於剛完成改造,其上配屬的飛行隊訓練程度很低。不過北方作戰倒也沒有碰到多大的阻礙,部隊順利的攻占了阿圖島和吉斯卡島等地。艦載機最遠還攻擊到阿拉斯加西邊的荷蘭港。
“隼鷹”號在1942年7月與“飛鷹”號同被編入第3艦隊第2航空戰隊。在中途島戰役結束一個月後,由於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嚴重不足,它們由二線預備部隊調整到第一線作戰;10月份參加了所羅門群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攻擊了美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美軍進攻塞班島時,它們也有出擊的記錄。
1944年6月20日,在馬裏亞納海戰中,“隼鷹”號被2枚炸彈命中,坦損傷不重。它在修複後直擔任訓練和飛機運輸的任務,未參加針對萊特灣美軍艦隊的作戰,因此免去了被美軍窮追猛打的命運。
1944年12月9日,“隼鷹”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而嚴重受損。但由於中雷時彈藥庫和燃料庫都是空的,因此幸運地沒有步姊妹艦的後塵而發生爆炸。修理完後的“隼鷹”號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戰後於1946年8月解體。
神鷹號
神鷹號(Shinyo)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因二次世界大戰而無法回國的德國郵輪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
本艦前身為德國豪華客船“沙恩霍斯特號”,由北德意誌羅伊德公司建造,於1934年12月14日首次下水,並於1939年7月完工,在同年航抵於日本神戶港。最初船上是采用了新型渦輪電動推進的先進輪機組,但由於在試航時發生故障,故改裝為RO號艦本式渦輪機。
原先此船預定於1939年8月26日自神戶港出發前往馬尼拉到新加坡,不過因為德國發送密電要求滯留返回神戶港;同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歐洲爆發,雖然船員與旅客改道蘇聯經西伯利亞鐵路回國,但是船無法返回德國而一直留在於神戶港。中途島海戰後由於折損過多大型艦艇,因此日本海軍向德國駐日本大使館接洽買下此艦計劃改裝成航空母艦,以增加海軍艦隊航空母艦的數量,並約定在戰後付款。
1942年9月27日,本艦於吳海軍工廠依照之前大鷹號的設計圖紙開始展開改造作業。1943年12月15日竣工完成後,和其他由商船所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一樣,擁有較小的飛機機庫和較為短的飛行甲板,然而本艦較其他一樣從商船所改裝的航空母艦中,其飛行甲板是最為長的。
本艦於1944年7月6日改編入第一海上護衛隊,主要負責南方航線的護衛工作和部分訓練任務。1944年11月17日,在中國黃海濟州島西方海域遭美軍潛艦“鍬魚號”(SS-411 Spadefish)所發射的4發魚雷命中,並進而引發航空燃料艙的爆炸,全艦最後僅有60人幸存。1945年1月10日本艦除役。
海鷹號
“海鷹”號的前身是屬於日本大阪航運公司的“阿根廷丸”號客輪。1939年5月在三菱長崎廠完工,也是日本大型商船“獎助金”支持下的產物。中途島戰役後,1942年12月由三萎長崎廠進行改裝,次年11月完工,更名為“海鷹”號。“海鷹”號排水量16700噸,水線長159.59米、寬219米,飛行甲板長160米、寬23米,是“鷹”字號航空母艦中最袖珍的一款。由於換裝了“陽炎”級驅逐艦的52000馬力主機,航速增大到23節,續航力7000海裏(18節時),可載官兵587人。該船航速太慢,隻從事船隊護航、運送飛機等後勤任務,未投入到前線作戰。
1845年3月19日,“海鷹”號在吳軍港外海遭美軍空襲受損,被拖回瀨戶內海的別府灣作為訓練用的靶船。同年7月24日在別戶府灣遭英國海軍航空兵攻擊後,擱淺直至戰爭結束,1946年9月解體。
大鷹號
1941年日本正密謀偷襲珍珠港裏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很可能爆發全麵戰爭,於是把建造中的三艘萬噸郵船征用,改裝為標準排水量17,000噸的全通型航空母艦,稱為大鷹級,分別將“春日丸”、“八幡丸”和“新田丸”改名為“大鷹”、“雲鷹”和“衝鷹”, 這也是日本第一型護航航母。它們以遊步甲板為機庫甲板,上麵加造5米高的飛行甲板,載機最多為27架。它們除了加強船體強度外,還要為防止重心上升增加壓載。
1942年11月,三艘大鷹級全部服役,由於航速隻有21節,根本不能編入艦隊作戰。它們大多數用來船隊護航、飛機運輸和訓練飛行員。
“大鷹號”航母於1941年9月15日完成改造。 服役期間隻參加了一次戰鬥部署,其餘時間主要是執行訓練和運輸任務。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海軍“紅石魚”號潛艇擊沉。
雲鷹號
雲鷹號航母於1942年5月31日改造完成。服役期間隻用於運輸和訓練。在1944年9月15日在中國南海東沙群島東南被美“石首魚”號潛艇擊沉。
衝鷹號
衝鷹號航母於1942年11月25日改造完成。 服役期間隻用於運輸和訓練。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島八丈島以東被美“旗魚”號潛艇擊沉。
“大鳳”號
“大鳳”號航母是作為日本二戰主力翔鶴級航母的後續艦型設計的,於1941年7月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此時距離太平洋戰爭爆發僅5個月。原計劃在1944年6月竣工,但是中途島海戰後前線戰況日趨惡化,特別是航母的損失很大,為了及早服役,補充戰損,“大鳳”號通過簡化工程加快進度,於1943年4月7日下水,並在1944年2月初進行最後舾裝,3月加入日本海軍。
無論是來自民間的造船工人,還是日本海軍官員,都對“大鳳”號充滿信心。當時甚至有人在機庫後壁上用墨手書“天下第一艦”。其技術數據如下:標準排水量29300噸,公試排水量32400噸,滿載排水量37268噸,全長260.6米,寬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節,續航力10000海裏/18節,艦員1751名,裝備100毫米高射炮12門、25毫米機關炮51門,載機數量61架。裝甲係統采用局部重點防護,在機庫、艦橋和動力艙等關鍵部位鋪設了層層厚重的裝甲。
可以說,這艘精銳航母一改日本航母的傳統設計風格,采取多種創新設計,集技術精華於一身,強化裝甲防禦能力。因此,日本海軍狂妄地稱其為“不沉之航母”。
1944年6月,“大鳳”號服役3個月左右,美軍在塞班島登陸,日本派遣以“大鳳”號為首的9艘航空母艦等50艘艦艇組成第1機動艦隊,駛往菲律賓。6月19日上午,在收到美軍艦隊位置的報告後,“大鳳”號上前後起飛了16架零戰、17架彗星和9架天山,與翔鶴、瑞鶴上起飛的艦載機會和,組成日軍最大的一個攻擊群向東方殺去。
與此同時,美軍“大青花魚”號潛艇(ALBACORE, SS-218)以大鳳號為目標,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前五枚魚雷都未射中,隻有第六枚魚雷擊中了“大鳳”號前部升降機附近右舷艦體。
本來,這枚魚雷並未對“大鳳”號造成重大傷害,軍艦航行如常,僅航速減少1節,隻是前部升降機受到衝擊停在中途,導致艦載機無法起飛,於是艦員們急忙用各種材料填補升降機口,以恢複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艙被震裂,揮發的油氣溢出並在機庫內聚集,艦上人員發現後采取了強製通風措施,不斷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暈倒。當時最有效的辦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機口的堵塞物,使前後升降機口之間實現自然通風,但是為了不妨礙艦載機的出擊,沒有采取這一措施。
下午14時32分,油氣遇明火爆燃,引發全艦大爆炸,厚重的飛行甲板也隆起變形,火焰衝天,聲聞數十裏。16時艦長菊池大佐下令棄艦,16時28分,“大鳳”帶著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建造的最現代化的航母,就這樣永遠沉沒了。
信濃號
“信濃”號原本是二戰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在中途島海戰後的航母增勢計劃中被列為航母改造艦。
“信濃”號繼承了“大鳳”號重裝甲航母的設計風格,進一步強化防禦措施,從理論上講是一座最堅固的海上堡壘。但是,在緊張的戰時改造中,為了縮短工期,工程盡量從簡,建造質量堪憂,存在諸多隱患,在竣工時省略了部分氣密試驗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竣工,服役時的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62000噸,公試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裏/18節,艦員編製2515人。直到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美軍B-29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日軍判斷美軍很有可能將橫須賀海軍工廠列為空襲目標。當時“信濃”號武器不全,又無飛機,形同一具大而無當的鐵軀殼,讓其留在東京灣內隻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電令“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向瀨戶內海西部回航”,意在讓“信濃”號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內海,同時前往吳港完成最後的工程。
11月28日下午13時30分,“信濃”號搭載大部分艦員和少量工人離開母港橫須賀,開始處女航。20時許,正在自由遊弋、意圖營救落水B-29飛行員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了“信濃”號航母,並開始追擊。29日淩晨3時許,射水魚抓住良機,在1280米的距離上順次發射了6枚MK14-3A魚雷,航速46節,定深3米,一分鍾不到,第一枚魚雷就擊中了“信濃”號右舷艦尾,隨後又有三枚中的。
軍艦已經發生右傾,而自信滿滿的阿部俊雄認為幾條魚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濃”,在糾正傾斜後下令繼續以18節的速度前進。然而,軍艦很快再度右傾,並且越來越大。到早上6時許,艦員們驚訝地發現“信濃”號動力全失,右傾達20度,在海浪的推動下隨波逐流。到上午9時35分,右傾已達35度,阿部俊雄認為回天乏力,下令棄艦,包括阿部艦長在內的1435人與艦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