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宣布中國造出世界上的第一個人造黑洞
(2011-07-17 01:04:36)
下一個
《科學》雜誌宣布中國造出世界上的第一個人造黑洞
消息來源:《科學》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萬物,甚至包括光。
它有著“黑洞”之名,雖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經過的電磁波或光,都不可能逃離它的引力。
《科學》雜誌宣布,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黑洞”在中國東南大學實驗室裏誕生。
不過,這個小型“黑洞”不僅不會毀滅世界,還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吸收太陽能。
資料圖:崔鐵軍(左一)、程強在“人造黑洞”實驗裝置前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萬物,甚至包括光。人們樂意議論這種天體,因為它神秘、
“性情”怪異:它身處宇宙最幽暗的地方,沒有人能直接觀測到它,而靠近它的任何物質,
都會被無情地拖曳到它的深淵裏,小行星、星塵、光波、時間,無一例外。
人們對黑洞這種天體感到好奇,但絕不會希望有任何一個黑洞接近自己,或我們的星球。
然而現在卻有一些科學家在自己的實驗室裏造出了“黑洞”,一個“迷你”黑洞。
《科學》雜誌在介紹這種“人造黑洞”時建議,人們可以把這種“黑洞”裝進自己的大衣口袋裏。
“實際上,我們做的黑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黑洞。”在接受《外灘畫報》采訪時,程強教授對記者說。
實驗室裏的“人工黑洞”,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將一個吞噬一切的“惡魔”裝進口袋。
據程強介紹,現在存在於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實驗室的“人造黑洞”,
實際上是一個模擬裝置,這種模擬裝置目前可以吸收微波頻段的電磁波,在未來,它還可以吸收光。
但是除此之外,它並不能吸收任何實質的東西。“它隻吸收電磁波,不吸收能量。”程強對記者說。
這是一個不具有危險性的“黑洞”,不僅如此,這種裝置還能在未來用於收集太陽能。
在這方麵,“人造黑洞”將比世界上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板都更高效。
一些物理愛好者甚至為這種全新的裝置設計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將它裝置在航天器中的太陽帆上,或者用來吸收空氣中遊散的電磁波——因為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這種看不見的電磁波據說侵害了我們的健康,成為一種新的汙染。
不過,製造“黑洞”的研究者卻從來不想那麽多,現在崔鐵軍和程強正在繼續的,
是如何把實驗室裏的裝置變成樣機,“實現工程化”。
麵對關於“人造黑洞”的各式各樣的議論,程強認為,
“成果公布以後,被許多國際媒體轉載和評論,確實也大大出乎我們意料。
從我們個人角度而言,隻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工作。
“我覺得很驚奇,崔和程這麽快就做出了‘人造黑洞’!”看到這個研究成果後,納瑞馬諾維說。
伊維根·納瑞馬諾維(Evgenii Narimanov) 是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市普渡大學的一名教授。
今年年初,他和合作者亞曆山大·基爾迪謝維(Alexander Kildishev) 一起,發表論文,提出了一種製造小型“黑洞”的理論和設計方案。
美國普渡大學的伊維根·納瑞馬諾夫(Evgenii Narimanov,來自俄羅斯) 教授和亞曆山大·基爾迪謝夫提出了一種製造小型“黑洞”的理論和設計方案。
他們的想法是通過模擬黑洞的一些性質,使在“人造黑洞”附近出現的放射性物質被吸引,然後螺旋式地進入“黑洞”中心。
“我們的確是受到他的論文的啟發,但研究本身是我們獨立完成的。”程強對記者說。
之所以能這麽快將之變成現實,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也一直從事著這方麵的研究,
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麵都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實驗過程中也用到了很多他們自己的獨創性想法。
不過雖然名為“黑洞”,他們受納瑞馬諾維啟發而造的“黑洞”,和真正存在於宇宙中的黑洞還是有大差別的,這種差別並不僅僅體現在質量的大小上。兩種“黑洞”的原理其實並不一樣。
宇宙間的黑洞之所以能吞噬一切,是因為它質量巨大,而實驗室裏的“黑洞”,
實際上是根據光波在被吸進宇宙黑洞時的性質,模擬出來的儀器,可以令光波接近時產生相似的扭曲,並被吸引。
也就是說,兩種“黑洞”可以讓附近的光波出現相似的“結局”,但是光波遇到的卻並不是同一回事。
不過目前東南大學實驗室裏的“黑洞”,還隻是適用於某些微波頻率,比如人們常用的通信頻率,
如GSM、CDMA 和藍牙等,吸引光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為光波的頻率更短,需要設計的“人造黑洞”尺寸也要更小些。
美國普渡大學的亞曆山大·基爾迪謝夫(Alexander Kildishev,也為俄裔) 和伊維根·納瑞馬諾夫一起發表論文,
提出了一種製造小型“黑洞”的理論和設計方案。
這樣的“人造黑洞”,在未來可以用於發電。
“當電磁波遇到這台儀器,就會立刻被捕獲,並且立刻被引入到儀器裏,一直被吸進黑洞中心。
沒有電磁波可以逃離這個黑洞。”崔鐵軍向《科學美國人》雜誌描述“人造黑洞”時說。
在他們的儀器中,被吸入的電磁波在中心位置轉化為熱能。
根據《科學》雜誌介紹,“人工黑洞”是一個直徑22 厘米的裝置。它有60 個同軸環,外層由40 個同心環組成。
通過特別設計,研究組令同心環的從外到內的介電常數發生連續變化,而不同的介電常數,則能讓電磁波的方向發生相應改變。
程強把這台儀器描述成“一個超強吸波裝置”。可以這樣聯想,一台“人造黑洞”仿佛一台吸力強大的“吸塵器”,
隻要它所在的地方有電磁存在,那些電磁波或光波就會源源不斷地被它收入囊中,不受任何其他外界條件的限製。
用於獲取能源,這樣一個超強吸波裝置仿佛正在打開一座看不見卻內容豐厚的“寶藏”,用它來吸收太陽能,
不僅可以在任何天氣裏正常工作,甚至將之放入黑暗的宇宙裏,它也能收集到同樣多的電磁波或光波,並將之轉化為熱能。
製造出“人造黑洞”的是中國東南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崔鐵軍教授和程強教授是其中最主要的兩位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