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日本曆史劇怎樣寫:NHK巨資拍甲午戰爭大片(組圖) - 博客 | 文學城

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看日本曆史劇怎樣寫:NHK巨資拍甲午戰爭大片(組圖)

(2009-12-18 07:07:30) 下一個

看日本曆史劇怎樣寫:NHK巨資拍甲午戰爭大片(組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12/18/gb2312_68812.html
  


  據日本媒體報道,根據司馬遼太郎原作改編的NHK特別日劇《阪上之雲》第一部13集於11月29日到12月27日播出,以20%的收視率奪下收視率冠軍。 司馬遼太郎是日本著名曆史小說家,曾因專訪李登輝引發中國網民怒火。《阪上之雲》是他從1968年到1972年之間在《產經新聞》上連載的小說。

  


  故事講述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參謀的秋山真之、號稱“日本騎兵之父”的陸軍軍人秋山好古,以及真之的文學家好友正岡子規三個人的故事。第一部以中日甲午戰爭為背景,講述三個人滿懷抱負的青年時代。

  


  該係列日劇是大製作作品,耗時三年,播出也要橫跨三年,第一部的製作費就在十億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是7600多萬),主演該劇的有本木雅弘、阿部寬和香川照之等人。

  


  
清朝北洋艦隊訪問日本。定遠、鎮遠兩艘亞洲第一巨艦駛入橫須賀。


  


  
意氣風發的丁汝昌。


  


  
強大的北洋艦隊。


  


  
羨慕嫉妒、憤憤不平的日本海軍官兵登上中國戰艦參觀。


  


  
兩國海軍官兵敵意與對抗的眼神。


  


  
定遠、鎮遠激發了日本海軍的野心。


  


  


  
艙下中國水兵的生活。


  


  


  


  


  
中國軍官感到在日本人麵前丟麵子,訓斥水兵。


  


  
丁汝昌與後來的日本“海軍之神”東鄉平八郎相遇。


  


  
這時的東鄉還僅是一個基地參謀長。


  


  
丁汝昌對東鄉提出了中日攜手,共同應對西方的建議。


  


  
但中日戰爭已迫在眉睫,以朝鮮為爆發點。


  


  
日本高層密謀。


  


  
日本高層密謀


  


  
戰爭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剩下的無非是在什麽地點以什麽方式打響第一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894年7月25日早上,護滿載中國陸軍的高升號及滿載餉銀彈藥的操江號在豐島洋麵遭遇日本艦隊——日本旗艦吉野率浪速、秋津洲三艦。


  


  
浪速艦長就是後來著名的日本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


  


  
東鄉平八郎認定這艘英國船內必裝有中國軍隊,便進行了攔截。9:15,浪速發出旗語命令:“停駛”(J.W.--to stop immediately)、“下錨”!(L.P.--to anchor)。


  


  
高升號是一艘由中國政府租借、載有1116名中國陸軍的英國商船,在朝鮮附近洋麵遭遇日本海軍。


  


  
日艦命令該商船隨其駛向指定地區,被船上的中國軍人斷然拒絕。


  


  
秋山真之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參謀,飾演者阿部寬在剛剛結束的《天地人》中飾演上杉謙信一角。另外兩位演員都先後與中國導演有過合作,本木雅弘與趙薇在07年合作過《夜。上海》,香川照之不僅參演過《鬼子來了》、《暖》,還出演了因正麵表現南京大屠殺而在日本遭到全麵禁映的《拉貝日記》。


  


  


  


  
日本軍官回到浪速後,掛出第四次信號:“立刻斬斷繩纜,或者起錨,隨我前進!”


  


  
“高升”號上的中國軍官表示誓死不投降,並通過德國顧問漢納根居間翻譯告訴船長:“寧願死,決不服從日本人的命令!”(rather die than obey Japanese orders)。


  


  
13:00,浪速向高升發射一枚魚雷,未中,隨即,再發射一枚,同時右舷炮齊射兩次。


  


  


  
日艦不顧中日尚未宣戰和該船懸掛英國國旗、由英國水手駕駛,悍然發射魚雷及大炮,將該艘商船擊沉。


  


  
高升號被擊中後開始傾斜下沉。船上中國官兵用步槍勇敢地還擊。


  


  
最後結果,“操江”被俘。“高升”號被“浪速”擊沉,全艦中國官兵1116人,法、英、德三國軍艦救起241人,漂流獲救2人,被日軍俘虜2人,共245人獲生,其餘871名官兵均壯烈殉國。高升號74名船員中,隻有12人得救,餘皆葬身海底。


  


  
6天後的8月1日,中日相互宣戰,一衣帶水的仇恨從此開始茁壯成長…… 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占上風。是年慈禧太後六十歲,她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清議,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


  


  
平壤之戰發生於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七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旗鼓相當。


  


  
戰鬥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崐督隊英勇抗擊,日軍官兵死傷慘重,無力再戰,大島義昌負傷,隻得下令退卻,午後二時全部撤離戰場。


  


  
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親燃大炮轟敵,官兵感奮,英勇殺敵。激戰中,左寶貴不幸中炮犧牲,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陣亡。


  


  
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 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中將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衝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


  


  
此時對清軍來說,戰事尚有可為,但清軍總統(總指揮)葉誌超貪生怕死,於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裏,清軍狂奔五百裏,於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占領朝鮮全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