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從五種角度看輸贏
(2009-07-24 20:32:17)
下一個
朝鮮戰爭:從五種角度看輸贏
作者:一丁一下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一、從法理名義上看
誌願軍並非中國正式派出的正規軍隊(中國政府公開否認是自己派出的)。
而戰場敵人則是在安理會決議下,由十六國組成的聯合國軍。
即是說:一群未得到政府授權的中國人,自做主張地(也即非法地)跑到外國土地上,在一個外國政權(斯大林)的裝備下,為保衛另一個外國政權(金日成),與聯合國作戰。(那這是什麽性質的武裝團體呢?)。
所以,談判桌上的雙方,是朝鮮對聯合國。誌願軍處境尷尬(一支名義上沒有自已的政府而依附於朝鮮政府的軍隊)。
因此,從法理名義上看,朝戰勝敗,與中國無關。
二、從國際政治上看
誌願軍當然受中國政府指揮。但,中國小兄弟要聽蘇聯老大哥的。有關朝戰的大政方針,毛澤東、金日成都要向斯請示(“請示”一詞為毛澤東之原話),戰略大局由斯大林作最後決斷(見前蘇解秘檔案)。換言之,朝戰的戰爭最高決策權在斯大林。
蘇聯出決策出裝備。中國出人命出錢財。朝鮮出人命出土地。
而聯合國方麵,是以美為首的十六國參戰,四十多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所以,這不是中國與美國單挑,而是社義陣營與西方陣營的一次集體對決。中國在其中,為犧性最多之一員大將(並非主帥)而己。
中國不是為民族利益而戰(聯合國軍並無進攻中國之計劃),而是為社義陣營的集體利益而戰。
結果:兩個陣營打成平局。從哪兒來,還回哪兒去了。
三、從國家利益上看
開戰前,美己不管台灣,我軍打下台灣隻是幾年內的事了。朝戰使美軍協防台灣,由此台海成為迄今未能解決的大麻煩。
開戰前,朝島無美軍,戰後出現美軍長期駐紮。
當誌願軍雄赳赳地跨過鴨綠江之時,印度軍隊也悄悄地開進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領土(1950.11)。朝戰結束,印度也完全占領了這片中國土地。
開戰前,中國是美蘇都想爭取的國家。開戰後,由於毛澤東的“一麵倒”,認蘇為“老大哥”,自居小弟,被西方認定為蘇之衛星國。於是開始封鎖防範:
泰國邀美國簽訂軍事協定(1950.10);菲律賓同美國簽訂《美菲聯防條約》(1951.8.30);美、澳、新簽訂《太平洋安全條約》(1951.9.1);舊金山和會通過《對日和約》、日美簽訂《美、日安全條約》(1951.9.8);美台簽訂《軍事協調諒解協定》(1953.9);美韓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1953.10.1);美、英、法、泰、菲、澳、新蘭、巴基斯坦簽訂《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1954.9);美國、巴基斯坦簽訂《美巴防禦援助協定》(1955.1.11)、柬埔寨同美國簽訂《軍事援助防禦協定》(1955.5.15)。這些條約明顯都是針對中國的,美國勢力合法地延伸到整個亞太、南亞地區。
1950.7.20,美國取消了所有已經核準往中國物資的許可證,對中國實行全麵戰略禁運。1951.5.18,聯合國通過了對中國和朝鮮實行禁運和經濟封鎖的決議。1951.10.27,巴黎禁運機構增設專對中國實行禁運的委員會。到1953.3,對中國實行禁運的國家達45個。
本來,二戰中,中國已成世界大國(聯合國四個創立國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在遠東的統帥部)的影響,到此喪失殆盡。中國得到的是一個比開戰前更惡劣的周邊環境。(順及,延至毛澤東逝世,中國已混成了“第三世界”國家)
中國死傷幾十萬青年人,還欠了一屁股軍火債(蘇式武器不是白送的),最後退出朝鮮,什麽也沒得到(中國人命是白死的)。
四、從曆史角度看
朝窮韓富,未來如何麵對朝鮮人民?
中國與韓建交,與美聯手搞垮蘇聯,又何必當初。
五、從戰場戰果上看
盡管雙方傷亡數字,各有說詞,但,有三點是雙方公認的:
中方死傷人數超過美軍。
中方被俘人數超過美軍。
中方一次殲滅美軍之最大規模,從未超過連級以上。而美軍則創過一次殲滅我軍一個師(180師)的規模紀錄。
有種宣傳詞,說我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軍的飛機大炮。這種說法顯然不客觀,當時我軍裝備為蘇式武器(盡管是買來的),與美軍武器屬同代產品。如果說我軍用小米加步槍去打美軍的飛機大炮,那我軍的飛機大炮在幹什麽呢?
另種宣傳詞,說是我軍之朝戰,“始於鴨綠江,止於三八線”,算贏了。這種說法,阿Q 在於雙重標準。如用社義陣營對西方陣營的標淮看,是“始於三八線,止於三八線”,打成平局。如用中國與美國單挑的標準看,中國是“始於鴨綠江,止於鴨綠江”(停戰談判被迫撤出朝鮮,朝鮮未控製在中國手裏)。而美軍是“始於日本海峽,止於三八線”(現在還在那裏),基本上也算平局。
朝戰的嬴家是三方:
蘇聯:成功把中國誘入與西方決裂的道路,使自己在南邊有了一個充當屏障的小兄弟。又順手把因二戰結束而積壓無用的大批軍火賣給了這個小兄弟。
台灣:死裏逃生。
日本:本等待美蘇中等同盟國的嚴懲,反因朝戰,與美化敵為友,得到政經扶助,崛起東亞。並因之擁有實力地位,迫使大陸與台灣競先對日示好,在簽和約與建交時大占便宜(如不賠款不割地)。
朝戰的最大輸家其實是毛澤東。
毛澤東的人生業績,本可再增兩個輝煌。
一是攻台,攻台將使毛澤東成為曆史上又一次統一中國的開國之君。
二是接班,象金氏父子那樣,讓岸英接班,陽光將持續至二十一世紀。
這兩個機緣,“生前統一全國”,“死後繼承香火”,均失落在朝鮮戰場上了。
(至於文革中毛澤東讓中國人民節衣縮食耗費大量資財援外,以讓中國成為第三世界領袖,自己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這為史實證明缺乏曆史可能性。但前述兩個輝煌機緣卻是有可能性的,惜被朝戰打掉了)。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此話確有見地。
這是我偶爾在網上看到的一篇對朝鮮戰爭有不同看法的帖子,在這裏貼出來供大家討論,以上並不代表我的任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