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1971年印巴戰爭,中國擬攻占新德裏

(2009-03-22 22:52:41) 下一個
1971年印巴戰爭,中國擬攻占新德裏

李奉先 文

第三次印巴戰爭,史稱“孟加拉戰爭”。這場戰爭,險些升級成大國軍事戰爭,更差一點演變成中國軍隊攻占新德裏之戰。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的進程更是驚心動魄。
戰爭的導火索,是一批受印度唆使的孟加拉人要求脫離巴基斯坦。這對於伊斯蘭堡來說,是個奇恥大辱,巴不容忍印度明目張膽幹涉自己內政;但對於新德裏來說,肢解巴基斯坦,可以稱霸南亞,做地區一流大國。為此,由印度英甘地政府在前蘇聯支持下,發動了向巴基斯坦入侵戰爭。
戰爭伊始,全球嘩然。西方國家紛紛指責印度粗暴入侵,而蘇聯等國家支持印度“解放孟加拉”。身為巴基斯坦的堅定盟友,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印度蠻橫幹涉巴基斯坦內政,呼籲印度軍隊立即停止入侵行動;美國總統尼克鬆直接抨擊印度是個狂妄無知的國家,聲言以武力進行幹預。
根據美國情報機構解密的政府檔案透露,1971年的印巴戰爭,尼克鬆和他的智囊基辛格對印度借機吞並巴控克什米爾行動憂慮忡忡。擔心前蘇聯勢力勢必染指南亞,對美國全球戰略部署構成極大的威脅。
為此,白宮多次派密使遊說伊斯蘭堡,讓其勸說中國直接派兵參戰,以打擊印蘇囂張的沙文主義氣焰。由於巴基斯坦是美國抗衡蘇聯的戰略盟國,且巴基斯坦又是中國的軍事同盟夥伴。美國從孟加拉邦的起義那一刻起,一直認為巴基斯坦鎮壓孟加拉完全是巴的內政,因而極力反對印度肢解巴國。在尼克鬆看來,印度是個難纏的好戰分子。
於是,尼克鬆下令將“企業”號航空母艦開到孟加拉灣進行軍事演習,並對負責亞洲事務的基辛格說:
“我們要幫助巴基斯坦,印度人沒一個是好東西!”
但新德裏似乎並不買美國的帳。它一麵宣布支持東巴斯坦建立“孟加拉國”,一麵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製定了“解放孟加拉”的周密作戰計劃。同時印度總理還特與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從蘇聯手中獲得了坦克、地空導彈等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得知消息後,尼克鬆一方麵向蘇聯官員聯係,警告蘇聯不要鼓勵印度清洗巴基斯坦,另一方麵向印度施壓,提出如果印度向巴基斯坦開戰,美國將協同中國進攻印度!
當時中美尚未建交,但麵對共同的敵人蘇聯,中美找到了共同語言。這種情勢的發展最終導致,在巴基斯坦的牽線下,中美兩大國由過去的夙敵到後來的握手言和。
大國政治搏殺,曆來都是這麽讓人不可思議。
有人說,女人翻臉如翻書.筆者認為:大國翻書如“翻臉”。基辛格帶給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信息,溫情脈脈:
如果北京出兵支援伊斯蘭堡軍事行動,遭到莫斯科的軍事打擊,美軍將全力支援中國與蘇聯直接作戰,直到中美的最後勝利。
當時,白宮認為,由中國教訓印度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中印在領土爭端上曾經大打出手過,何況中巴關係固若金湯。尼克鬆把印度描述為“一個陰險狡詐的民族”,而美國人普遍對印度沒好感,認為印度人“自大得讓人受不了”。
箭在弦,不由不發。但北京也有自己的想法。1962年的一場中印戰爭,已經讓印度人深為苦恨,中國的領土依然在印度的占領中.
1971年,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寫給中國政府的求援信在北京炸開了鍋。晚年的毛澤東第一個反應:火速召開會議,準備馳援西巴。把大批軍隊集結在印巴邊境與中印邊境,觀察時局,以靜製動。
當時,雖然中國因自身的政局問題,陷入困境。但在聲援巴國時,中國高層取得一致的意見:如果戰火蔓延中印邊境,一定要給新德裏狠命地打擊。為此,中國各大軍區相繼交換意見,大批武器運往巴境。
美國情報機構解密的政府檔案透露,毛澤東主張調和失敗時,再決定用軍事逼迫印度退兵。最壞的打算,如果印度在深入東巴腹地時借機顛覆葉海亞·汗政權,中國將對印度采取炮擊行動;如果印度叫囂蘇聯出兵,中國則直接派戰機轟炸新德裏戰區,以行動支持巴基斯坦對東巴軍事進攻,左右結合,消弱印度軍事力量。
事實上,毛澤東等高層沒指望美國參加戰爭。中國顧慮的是,美國出兵勢必造成美蘇核戰升級,這對當時的印巴會構成更大的生存威脅,損失最大的當是伊斯蘭堡。況且孟加拉的獨立訴求本身存在爭議性,中國出戰在策略上存在顧慮。
當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權力。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克什米爾問題的想法,挽救了即將垮台的巴基斯坦政府。
這次的北京終於豁出去了,中國領導人所表現誓與巴國患難與共的精神,使中印關係再度處於冰凍狀態。乃至新德裏驚呼:“中國,為了巴基斯坦,什麽事都能做了出來。”
印度就此見好就收,當西巴基斯坦釋放了孟加拉和印度聯軍俘虜時,新德裏決定撤軍。一場中、美、蘇裹入的戰爭烏雲,遂消失在東巴上空。
坦率地說,中國高層對葉海亞·汗承認孟加拉國獨立一事,是心態複雜的。如果中國國內沒發生文革,相信當時的曆史一定改寫。但中國,畢竟,對巴基斯坦的聲援,使新德裏開始避戰北京。
接下來,發生的事,更令人噓唏不已:
孟加拉國的獨立,巴基斯坦人民痛心疾首。他們再也不能容忍葉海亞·汗的對印度先硬後軟的行動,憤怒的群眾把總統趕下了台;
而獨立的孟加拉國,沒有感激印度政府,反而與新德裏交惡,靠攏伊斯蘭堡;
美國則率先承認孟加拉國獨立,轉而尋求與印度改善關係,離間印蘇同盟;
蘇聯則感覺自己才是這場戰爭的真正贏家,因為印度逐漸成為蘇聯推行南下戰略的前哨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戰略夥伴,同時,美國在南亞的戰略收縮態勢,為蘇軍入侵阿富汗埋下了伏筆;
惟有中國看不慣蘇聯的霸權行徑,1972年8月25日,一票否決了由蘇聯提出的關於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這是中國自恢複聯合國席位以來第一次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