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博客
昂山:緬甸民族主義領袖,緬甸共產黨創始人,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昂山素季的父親。在仰光大學求學時期,任學生聯合會主席,1936年2月與吳努一起領導學生罷課。1937年參加我緬人黨,1939年任總書記。1940年為緬甸獨立而尋求外國的支持,曾與日本人接觸。日本人協助他建立緬甸獨立軍。這支軍隊跟隨日軍前進,接管占領區的地方行政。1943~1945年昂山在巴莫傀儡政府中任國防部長。
1944年8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緬甸國民軍協助盟國作戰,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緬甸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實際等於總理。1947年1月去倫敦,與英國首相艾德禮進行談判,簽訂關於緬甸獨立的協定。他公開譴責英政府背信棄義的行為,同年4月選舉製憲會議,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個席位中贏得196席。同年7月19日,與其他6名部長同時遭槍擊殺害。
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南部的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
據美國通訊社報道,肯尼迪是被行刺者用步槍擊中頭部死去 的。這天中午,他乘飛機到達這個城市進行訪問。接著,他乘汽車從機場去達拉斯市區,準備在那裏發表一篇演說。肯尼迪夫婦 和得克薩斯州州長康納利夫婦同乘一輛敞篷汽車,從歡迎的人群中間緩緩駛過。當車隊駛經一座大樓的時候,從大樓五層樓上的一個窗戶裏射出三發子彈,其中一發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太陽穴。半小時後,肯尼迪就在醫院裏死去。同車的州長康納利也被擊中 兩槍,受了重傷。1963年11月22日,為了爭取連任並調解民主黨內部的分歧,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偕夫人前往得克薩斯州,不料在達拉斯市街道遇刺身亡。
阿連德:1970年9月,在智利六年一屆的總統大選中,人民聯盟候選人、社會黨領導人薩爾瓦多-阿連德獲勝。同年11月3日,以阿連德為總統的人民聯盟政府(通稱阿連德政府)宣告成立。在當代拉丁美洲曆史上,阿連德政府的成立,是繼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它在世界各國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1970年9月大選結果,人民聯盟候選人阿連德獲得選票最多,占總票數的36.3%;右派組織國民黨候選人豪爾赫-亞曆山德裏獲得選票的35%;中派組織基督教民主黨候選人獲得選票的28%。阿連德所得選票未能超過半數。根據智利憲法規定,在這種情況下,總統必須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即阿連德和亞曆山德裏之中推選。因此,總統人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議會議席中占第三位的基督教民主黨的態度。當時,基督教民主黨一方麵看到人民中具有強烈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要求,不想倒向右派;另一方麵又不相信阿連德能保留資產階級民主製度。於是,該黨向人民聯盟提出一個《憲法保護條例》,作為它支持阿連德當選總統的先決條件。其中的主要內容包括:新選總統的活動必須遵從憲法,實行多黨政治;新政府必須尊重軍隊和警察的原有體製及其等級製度,並不得建立同國家軍隊和警察相平行的其他武裝力量。人民聯盟為了爭得基督教民主黨的主持,作出必要的妥協,宣布接受《憲法保護條例》。10月24日,議會兩院舉行聯席會議,由於得到基督教民主黨的支持,阿連德被推選為總統。同年11月3日,阿連德為首的人民聯盟政府宣告成立。
1973年8月,智利議會在右派勢力的操縱下,借口阿連德總統拒絕宣布經過修改的經濟所有製法案,通過指責阿連德政府“ 違反憲法和法律”的決議,公然宣布阿連德政府為非法,要阿連德總統下台。這實際上是智利右派勢力把發動政變提到日程上的一個信號。美國報刊當時就認為:“這一步驟是發動政變的公開號召”。
1973年9月11日,智利武裝部隊三軍司令和警察首腦,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政變部隊首先占領了海港城市瓦爾帕米索,接著控製了首都聖地亞哥總統府前的廣場,宣布成立了一個以陸軍總司令皮諾切克將軍為首的軍政府委員會。軍政府委員會通過廣播要求阿連德總統立即辭職,並許諾提供飛機,送他與家屬及合作者一起離開智利,阿連德總統對此表示堅決拒絕。政變部隊開始向總統府發起進攻,除使用坦克外,還出動飛機對總統府進行轟炸和掃射。麵對政變部隊的進攻,阿連德總統忠於職守,毫不退卻,決心誓死保衛智利人民的事業。他辭退了總統府內被認為不能依賴的軍隊官兵和警察,率領30餘名總統衛隊的戰士,堅持抵抗,一直戰鬥到英勇犧牲。執政不滿3年的阿連德政府被右派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
政變結束後,智利軍政府宣布全國處於戒嚴狀態,禁止人民集會,解散議會,宣布有進步傾向的政黨為非法,解散了全國工人聯合會。大肆逮捕忠於阿連德的政府成員和進步人士,連首都的國家體育場也被用作臨時拘留所。軍政府還宣布,在阿連德政府實行土改時征收的土地和其他財產,以及在國有化過程中被征收的工廠企業,應歸還原主。原有宣傳馬列主義的書籍被查禁、焚毀。全國頓時處於恐怖之中。
拉赫曼: 1971年12月16日,東孟加拉擺脫巴基斯坦的統治,獨立的孟加拉國誕生。1975年8月15日,天剛蒙蒙亮,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郊的總統宅邸四周,一片寂靜。突然,幾輛蘇製坦克從達卡兵營開出,轟轟隆隆地朝總統宅邸這邊駛來。巨大的聲響幾裏外都能聽到。這是原定為8月16日總統去達卡大學作演講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因為一段時間以來,達卡大學的學生帶頭罷課鬧事,上街貼標語,喊口號,反對穆吉布總統親英親蘇的對外政策,堅決要求嚴懲貪官汙吏。一度被人奉為孟加拉“國父”的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總統,自一九七二年一月正式任職以來,治國無力,威望日益下降,最近,方興未艾的學潮又鬧得他寢食不安。為了平息學潮,安定政局,平日深居簡出的穆吉布決定親自去學校走一遭。一個星期以前,有關部門已責成駐首都的坦克團負責總統的警衛工作,總統的衛兵全換上了坦克團的人。
可是,這幾輛坦克駛近總統宅邸的時候,第一輛坦克竟向院子裏射出了一發炮彈,把熟睡中的穆吉布總統震得暈頭轉向。他一骨碌爬起來,抓起電話就問情報局長出了什麽事,話還未了,緊接著又是一聲巨響,第二發炮彈在院子裏爆炸開來。穆吉布身上落滿了灰塵。他意識到事情不妙,抓起電話命令陸軍參謀長沙菲烏拉火速派兵前來保衛。
“咚、咚、咚!”急促的敲門聲又把穆吉布嚇了一跳。他定了定神,以為也許是救兵來了,可是門一打開,一大群怒目圓睜的兵士出現在他們麵前,黑洞洞的槍口正對著他。“開槍!”坦克團的指揮官法魯沙克少校厲聲下令。
“噠、噠、噠!”五十五歲的穆吉布——孟加拉國的首任總統應聲倒地。這些總統的“衛兵”,在二十分鍾左右,便將穆吉布全家十六口,包括他的妻子、三個兒子、二個兒媳婦,還有一個女婿,統統槍殺。從家中趕來察看情況的情報局長亦不能幸免。總統的兩個侄子也在各自的府上先後遭到了與他們叔父同樣的命運。
魯巴伊:1978年6月,北南也門連續發生震驚世界的血腥事件。說是魯巴伊“派遣”“總統特使”,攜帶炸彈,炸死北也門總統加什米。緊接著,南也門海陸空三軍圍攻魯巴伊的總統府,魯巴伊總統彈盡被俘,在辦公室裏被宣判為“帝國主義和反動派走狗”後立即槍決,時年44歲。事發後,阿拉伯國家聯盟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譴責南也門,決定對其實行製裁。
魯巴伊逝世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伊斯梅爾獨攬元首和總書記大權,公開反華,中國、南也門關係轉冷。幾年後。伊在一次高層內部衝突中喪命。1990年,南北也門統一。當年三天內兩位總統被殺案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前南國家檔案披露,這是—起由伊斯梅爾和克格勃聯手策劃的自殺性連環恐怖陰謀。魯巴伊生前與加什米關係較好,兩人均主張獨立自主,和平統一也門。自然,他們成為蘇力圖控製也門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於是,伊斯梅爾勾結內政部長,騙取魯巴伊的同意和加什米的信任,收買內政部長身患癌症的外甥充當“總統特使”,派專機護送他到北也門。上機前,“特使’”服用鎮靜劑,提上克格勃為他準備的公文包定時炸彈。下機後,他不經安檢,徑直去加的總統府。兩人坐下寒暄一會。“公文包”爆炸,“特使”當即身亡,加什米傷重不治。第一步得逞後,伊嫁罪於魯巴伊,欲借開會之名誘殺魯巴伊。魯巴伊拒絕與會。伊斯梅爾使出最後一招,公然武力攻打總統府。魯巴伊12年沉冤昭雪,被恢複名譽,追認為烈士。
樸正熙: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的龜尾(大邱廣域市附近),1944年於滿洲軍官學校畢業。樸正熙於1961年發動5.16軍事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迫於美國政府的壓力,民選政府恢複,他於1963年贏得大選勝利。
樸正熙被認為在韓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但是他的獨裁傾向卻並不受歡迎。1964年,他主持韓日關係正常化,這一舉動受到普遍反對,並造成了普遍的動蕩。
1968年1月金日成派出特殊部隊去暗殺樸正熙,沒有成功。1974年8月15日,朝鮮再派出人暗殺樸正熙。樸本人無事、但樸的妻子陸英修則死亡。樸正熙自己則於1979年10月26日被韓國中央情報局首長金載圭暗殺。
阿明:1979年12月27日深夜,在濃濃的夜色掩護下,一支訓練有素的傘兵部隊向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戒備森嚴的總統府悄悄地迂回前進。幾個小時之後,喀布爾電台播發了一則震驚世界的消息:阿富汗總統阿明被革命法庭判處死刑,已經槍決,卡爾邁勒被任命為阿富汗政府總理,蘇聯軍隊應阿富汗政府邀請進駐阿富汗。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蘇軍已侵入阿富汗。在距中亞名城阿拉木圖僅1500公裏的地方,阿富汗這個人口不足2500萬的彈丸小國至今仍是戰火紛飛,且誕生了塔利班這一“怪胎”。誰又曾想到,這一切竟始自29年前的這個深夜。從此有了以美國為首,以中國為骨幹,以巴基斯坦為基地的“反蘇同盟”。以後由此又有了塔利班,有了基地組織和本.拉登。
薩達特:1973年10月6日是埃及人民永遠難忘的時刻,他們在領袖薩達特的領導下擊退了以色列軍隊。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都要進行典禮紀念這個日子。
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這個時候正聚精會神的看著表演,突然從閱兵的炮車裏跳出三個人,端著槍排成三角隊行,急速奔向閱兵台。隨著一枚手榴彈的爆炸聲,一梭子彈定在薩達特的身上。整個襲擊和反擊持續了半小時。當人們把他送到醫院的時候,他灰蘭色色衣服上滿是鮮血,一切已經晚了.....
謀殺者是前一個月,他下令逮捕的宗教極端分子。
英.甘地:1984年10月31日,上午9點剛過,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同往常一樣離開她在新德裏的寓所,步行前往政府大廈南區的總理辦公室。突然,她的一個警衛用衝鋒槍瞄準了她,隨著一陣槍聲,8顆子彈射進了她的腹部和胸部。與此同時,另一個副警官也用左*手槍向她射擊。在英·甘地倒在血泊中的一刹那,另外兩名警衛向凶手開了槍,打死兩人,抓獲一人,他們都是錫克族人。立即采取的搶救措施沒有能挽救英·甘地的生命,下午1時20分,這位繼承了父親尼赫魯的事業,為印度的獨立和繁榮奮鬥了一生的政治家,不結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世界。
齊亞.拉赫曼:1975年,孟加拉國再次陷入動亂之中。8月15日,一批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並殺害了穆吉布.拉赫曼總統,由穆什塔克.艾哈邁德繼任總統。齊亞.拉赫曼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並被授於少將軍銜。
11月3日,以陸軍參謀局長哈立德.穆什拉夫為首的一批軍官再一次發動政變,推翻了艾哈邁德政府。在這次政變中,齊亞.拉赫曼被捕入獄。4天後,親齊亞.拉赫曼的部隊挫敗了政變,穆什拉夫被士兵殺死,齊亞.拉赫曼恢複了陸軍參謀長的職務,並在以賽義姆為總統的政府中擔任財政、內政、商業、外貿、情報和廣播部長等職,掌握了孟加拉國的軍政實權。
在此後的兩年中,齊亞.拉赫曼在全國實行軍事管製的情況下,由軍法管製副執行官升為首席執行官,成為孟加拉國的鐵腕人物。1977年4月21日,賽義姆總統因健康原因辭職,齊亞.拉赫曼接任總統,他終於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1979年4月,齊亞.拉赫曼履行了他在競選總統時的諾言,在全國範圍內結束了軍事管製,他自己也退出了軍界。至此,孟加拉國完成了向文官政府的過渡。這時,齊亞?拉赫曼不無自豪地向議會,也是向全國人民說,他一生中有三個重要目標:參加國家獨立戰爭、在國內建立民主和發展孟加拉國的經濟。而現在,“我已完成了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也部分地取得了成功,第三個目標尚待完成”。
孟加拉國獨立以後,在軍隊內部存在著一股被人們稱為“自由戰士”的勢力。這些人以參加過孟加拉獨立戰爭而居功自傲,對齊亞?拉赫曼重用從巴基斯坦遣返回來的孟加拉籍軍官心懷不滿,他們的頭領是駐吉大港的孟加拉國陸軍第24師師長曼蘇爾.艾哈邁德少將。
1981年5月初,齊亞.拉赫曼下令調曼蘇爾回首都達卡擔任國防參謀學院院長。對於曼蘇爾來說,這一調任意味著他手中兵權的喪失,意味著他的“總統夢” 將終成泡影。早已被權力的欲望衝昏頭腦的曼蘇爾猶如籠中困獸,決心破釜沉舟,拚死一搏,與齊亞.拉赫曼決一雌雄。於是他一方麵借故拖延執行調令,滯留古大港;一方麵則秘密調集40000名忠於他的嫡係部隊留住吉大港駐地,同時把一些他認為不可靠的軍官調離吉大港或強迫他們休假,以加速政變的準備進程。
5月29日下午,就在拉赫曼總統會見當地社會名流之時,曼蘇爾也在其總部召集親信密謀,最後落實謀殺拉赫曼總統的行動計劃。曼蘇爾認為已有內線接應,便無必要興師動眾使用大部隊,而決定改用從“自由戰士”軍官中挑選出來的可靠分子組成突擊隊去執行暗殺行動計劃。他對其親信們說:“現在行動的時刻到來了。你們怎麽幹,使用什麽家夥,我不管。我本人已下定決心,不成功,便成仁。”
入夜之後,喧囂了一天的都市漸漸平靜下來,悶熱而潮濕的天氣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午夜剛過,本來繁星密布的夜空突然被濃厚的烏雲所籠罩,陣陣閃電和隆隆雷聲過後,狂風夾帶著暴雨壓向寂靜中的城市,黑沉沉的天空仿佛馬上就要崩塌下來似的。
5月30日淩晨3時30分,由16名曼蘇爾的親信軍官組成的突擊隊分乘3輛汽車,在夜幕和暴雨的掩護之下從第24師師部出發,直奔政府賓館。
他們分成3個小分隊,第一分隊埋伏在賓館周圍,負責切斷向外通道,另外兩個分隊則衝進賓館負責執行暗殺任務。這時,耀眼的閃電又一次撕裂了夜空,一枚火箭彈帶著長長的火焰飛向賓館的大門,爆炸聲和雷聲同時響起,大門的碎片在火光中四外橫飛。埋伏在門外的突擊隊員一躍而起,在硝煙的掩護之下端著吐著火舌的衝鋒槍衝進了賓館,第二分隊迅速占領了底層,第三分隊衝上二樓,打死了樓上的警衛。此時的拉赫曼已被槍炮聲所驚醒,他已經知道死亡在向自己逼近。
然而,他作為一個總統、一名軍人,並沒有采取躲避的行動,而是勇敢地向即將到來的死亡走去。他猛地拉開了房門,一夥全副武裝的軍人一擁而上,數支衝鋒槍一齊對準了他的胸膛,為首的正是穆蒂烏爾中校。
“你們要幹什麽?”拉赫曼厲聲責問。回答他的是一陣急促的槍聲。拉赫曼倒下了,鮮血從他的胸膛流出。
帕爾梅:1986年2月28日晚11點多,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被寒意籠罩著。街道上殘存的積雪、凜冽的寒風及灰蒙蒙的天空交織成一幅陰森的景象。
這時,帕爾梅首相偕同夫人麗絲貝特像普通居民一樣,興致勃勃地到市中心的格蘭德電影院觀看新上映的影片《莫紮特兄弟》。23時15分電影結束。帕爾梅首相夫婦沿著大街步行回家。按瑞典傳統,首相平時私人活動無保安人員相隨。當他們倆過了兩個街區到達一個交叉路口時,一個陌生人同他們攀談起來。然而,誰也不會料到,就是這個人竟是殺害帕爾梅首相的凶手。他在相距不到二米的地方舉槍射擊,當即帕爾梅首相腹部和胸部中了兩顆子彈,他的夫人麗絲貝特背部也受了輕傷。麗絲貝特立即大聲呼救,人們聞訊趕來,凶手已經逃竄。據說,此時趕來相救的人還不知道,被害者竟是他們的內閣首相。有的幫助人工按摩心髒,有的進行人工呼吸,但這一切均無濟於事,帕爾梅仍然昏迷不醒。數分鍾後,醫院的救護車開來,帕爾梅夫婦被送往附近的一家醫院進行緊急搶救。
但是,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帕爾梅的致命處。1日淩晨零點零六分,醫院宣布搶救無效,帕爾梅溘然與世長辭。
齊奧塞斯庫:審判長站起來宣判:“本法庭以法律和人民的名義,經過秘密協商,一致判決罪犯齊奧塞斯庫·尼古拉和齊奧塞斯庫·埃列娜死刑並剝奪全部財產,由於屠殺罪,根據刑法357條第一款第三點;破壞國家政權罪……1989年12月25日。”
聽到宣判,齊奧塞斯庫夫婦憤怒地站立起來。
埃列娜把一個紙包往桌上一摔,裏麵是一大堆針藥瓶子。她大聲斥責說:“那你們還搞這麽多名堂幹什麽?"
齊奧塞斯庫憤慨地揭露說:“你們搞這一套審判的騙人把戲幹什麽?你們早該把我們槍斃了!進行政變的人,可以任意槍殺任何人!”
審判長宣布:”審判結束,法庭退席。“
齊奧塞斯庫大聲喊道:“羅馬尼亞將永遠、永遠生存下去!無論叛徒……羅馬尼亞萬歲!自由羅馬尼亞萬歲!打倒叛徒!”
激憤不已的齊奧塞斯庫說:“這是多大的不公啊!……”他以他終身崇拜的詩聖柯什布克的大義凜然的詩句脫口而出:“寧願雄獅般地戰死疆場,決不做套著鎖鏈的奴隸。”
埃列娜似有所悟地說:“竟然都是我們身邊的人!叛徒來自我們的身邊……”
齊奧塞斯庫無限感慨痛楚地說:“叛徒就在我們的身邊,就是這樣!”
……
突然,響起了斯登古雷斯庫不容違拗的命令聲:“把他們綁起來!先綁他,再綁她!把他們推出去,推到牆那邊去!”
衛隊想把他們分開。
埃列娜說:“不!我們戰鬥在一起,死在一起!”
“好吧,這就算是他們最後的意願吧!”斯登古雷斯庫同意讓他們一起赴死。
齊奧塞斯庫夫婦被一邊一個士兵架著拉出了院子。齊奧塞斯庫隨即哼起了《國際歌》。剛唱出了一句“起來,饑寒交迫……”他又喊起了口號:“打倒叛徒!自由獨立的社會主義羅馬尼亞萬歲!曆史會懲罰你們!……”這時,子彈已向他射來。他趔趄了一下……但是,他沒有倒下,反而挺了起來,像是懸了起來似的。然後,像一根柱子似的,直挺挺地向後倒了下去。埃列娜中彈後,“啊”了一聲,朝前撲倒了。子彈呼嘯著從四麵八方向他們射來。霎時間,硝煙彌漫,他們身後的矮牆上塵土飛揚,地上的鮮血不住地往外流淌……
拉賓:1995年11月4日晚9時30分,集會結束。10分鍾後,拉賓手挽夫人莉婭,緩步走下台階。人群如潮水般湧來。
拉賓一行在人們的簇擁下走過廣場,準備乘車離去。拉賓一邊走一邊與熱情的群眾握手。就在此時,拉賓突發奇想,他對佩雷斯說:“你跟我說過,在這個大會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這人群中有誰會開槍?”佩雷斯把它當作笑話,一笑了之。
當拉賓走到自己的防彈轎車旁,正待保鏢打開車門時,一個埋伏在車門旁的男子舉起9毫米貝雷塔牌手槍,向拉賓的腹部開槍射擊。當拉賓捂住腹部彎下腰去時,凶手又第二次扣動了扳機。此刻,凶手距拉賓隻有1.5米遠。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凶手一邊開槍,嘴裏還一邊喊著:“沒事,這不是真子彈。”
在保安人員製服凶手同時,防彈轎車載著身受重傷的拉賓風馳電掣般駛向醫院。在車上,司機和保鏢都清楚地聽見了拉賓用微弱顫抖的聲音說出的此生最後一句話:“我沒事,沒事……”
子彈一顆打在脾髒上,另一顆直入脊椎。令醫生們難以置信的是,其中一顆子彈竟是在國際上被明令禁止使用的“達姆彈”,即俗稱的“炸子”。醫生們小心翼翼地取出拉賓體內的子彈,但“達姆彈”已在拉賓體內爆炸,大量血管被破壞,血流如注,鮮血染紅了手術台。
11時10分,醫生和護士走出了急救室,不少女護士臉上掛滿了淚花。11時14分,拉賓的高級助手埃坦·哈博走出醫院,向守候在那裏的記者和人群宣布:總理遇刺身亡。這天,是猶太教的安息日。
卡比拉:2001年1月16日13點45分,其貼身衛兵哈什迪在金沙薩總統府辦公室向卡比拉總統開了三槍,一顆子彈擊中頭部,另兩顆分別穿透了心髒和胃。之後,卡比拉立即被送到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搶救,但因搶救無效在那裏去世。凶手用的槍是比利時造的GB9毫米口徑手槍。
卡比拉生於1938年1月1日,六十年代曾在中國南京學校學習,那時中國是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反帝反殖鬥爭的革命聖地。60年代卡比拉在剛果成立了人民革命黨,他的宗旨是馬克思主義和泛非主義。
卡比拉自稱是毛主席的好學生。1965年格瓦拉曾到剛果打遊擊,當時極不欣賞的叛亂領導人卡比拉在格瓦拉離世整整30年後,推翻了蒙博托,當上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總統。這是黃泉之下的格瓦拉萬萬想不到的。
比蘭德拉:2001年6月1日,尼泊爾王太子迪潘德拉當天晚上槍殺了包括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王後艾什瓦爾雅在內的12名王室成員。迪潘德拉隨後開槍自殺,2日在醫院中死亡。
這家報紙是從內務部官員口中得知這一消息的。尼泊爾副首相兼內務大臣波迪亞爾拒絕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但是他對記者表示,這是國家的災難。
被殺身亡的王室成員除國王夫婦外,還包括國王的姐姐、國王的女兒及兒子等。
上世紀70年代秦全耀曾親眼目睹過王後艾什瓦爾雅,好一個漂亮!
原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8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