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聚源中學倒塌悲劇調查
(2008-05-30 00:36:13)
下一個
南方周末:聚源中學倒塌悲劇調查
建設部專家坦言:“死了那麽多孩子,我們的職能部門,我們的規劃師、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都應該反思。”
“聚源中學在選址、建築的構造、建築結構體係、施工和材料方麵肯定是有問題的。”建設部抗震救災專家組成員、同濟大學教授陳保勝在勘察了聚源中學廢墟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輿論多日來對以聚源中學為代表的倒塌教學樓質量的追問,終於首次有了官方權威專家的明確認定。
聚源中學有兩幢教學樓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瞬間垮塌,278名師生遇難,11人下落不明。溫家寶總理也為此悲傷落淚,向死難者三鞠躬誌哀。
但聚源中學周邊的樓房並未倒塌,嚴重的也隻是成為危房而已。這令家長們難以接受。“為什麽單單倒了學校,這說明聚源中學的倒塌不隻是天災的問題!”趙德琴說。她的雙胞胎女兒在聚源中學遇難,這個四十多歲的母親已為此憔悴如老婦。
廢墟現場,一些殘磚上的水泥可隨意敲掉,預製板中的拉絲極細。這曾讓前來救援的國家地震救援隊的隊員難抑憤怒:“混凝土裏全是鐵絲,根本不是什麽鋼筋!”
不隻是聚源中學,死傷慘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學也情況相似。新建小學的半幢教學樓在大震中垮塌,死難師生239人。但在垮塌教學樓後麵,同一年建的城關幼兒園卻安然無恙,牆上甚至很少有裂縫。新建小學外圍一些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樓均未倒,離新建小學百米之遠的北街小學也隻是牆體部分受損。
在新建小學廢墟現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有部分折斷的水泥預製板裏,居然無一根鋼筋和鐵絲!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都江堰向峨中學。地震發生時,向峨中學教學樓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坍塌,420名學生隻逃出了數十名。楊華清家族因此絕後,兩個孫子楊亮、楊科,兩個外甥李攀、李揚皆殞於此。楊華清同樣認為,向峨中學不堪一擊的工程質量導致了如此慘重的死傷。
在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倒塌的校舍有北川中學、茅壩小學、茅壩職中、聚源中學、新建小學、向峨壩中學、平通鎮小學、漩口中學、映秀小學、東汽中學、實古鎮小學、鎣華鎮小學和中學、八角鎮小學、洛水鎮小學、紅光小學、東湖小學、木魚中學、漢旺鎮一所中學一所技校,紅白中學、紅白小學,綿竹縣富新二小等。截至本月14日,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數字未包括)。南方周末記者就校舍倒塌間數和學生死亡人數的最新數字向四川省新聞辦主任侯雄飛詢問,得到的答複是,新的數據還在統計中。
麵對如此悲劇,建設部專家陳保勝坦言:“死了那麽多孩子,我們的職能部門,我們的規劃師、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都應該反思。”
具體到聚源中學,他認為,首先是選址問題。聚源中學教學樓是南北向,和斷裂帶大致平行,地震波易把它夷為平地。同樣結構形式,實驗樓是東西向,與地震帶垂直,雖已破壞,但沒有倒塌。
他還認為,聚源中學的預製板質量也存在問題。合格的預製板內應該有直徑4毫米的預應力鋼筋。這樣的預製板,下麵受拉,上麵受壓,它就像橡皮筋一樣,會彎曲但不會折斷,有抗震作用。但現在的預製板卻像“幾個人用拉絲機拉出來的東西,沒有考慮荷載,層層相壓,必然導致倒塌”。
陳保勝還測量了倒塌教學樓的立柱內鋼筋,直徑1.2厘米。他認為鋼筋偏細,不合正常要求。
他介紹,聚源中學的教學樓在建築構造上,是配合結構,抗震性能差。且鋼筋沒有拉結筋,柱跟牆的連接沒有拉結筋。一遇到地震,牆與柱的拉結,梁、板的擱置長度,板與板之間的拉結等處會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在強震中,這樣的房屋倒塌是正常的,不倒塌才怪。”陳保勝感歎。
匱乏的教育投入
“這實際上是最低水平的運轉——隻要能把學生裝進一個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何榮評介。
聚源中校老校長易安成回憶了在這次地震中倒塌的那幢三層教學樓的建造經過。
已年屆七十的易安成記得,這幢三層教學樓建於1986年。當時,我國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資金主要由鄉鎮自己投入,而貧困的鄉村常常連民辦教師工資都發不出,更別提校舍建設。直到2002年後,農村中小學教學資金才開始有了縣級財政保障。
當時,聚源中學還在使用的教室,是上世紀50年代用泥土、石灰夯起來的,已成危房。易安成就向時任鄉(即現在的聚源鎮)黨委書記馬如軍申請,想蓋一幢教學樓。那時鄉裏已把一筆萬餘元的教學經費給了聚源小學蓋教學樓。“馬如軍看到我的報告後,認為中學的教學樓比小學重要,就把一萬多元收回,給我們蓋樓。”易安成回憶。
易安成又給教育局科長李雲森打報告。都江堰市教育局規劃科規劃,建一座三層、共12個教室的教學樓,每間60平方米。質量監督也由教育局負責。為了節省成本,教育局的工程師王良平直接借了附近的崇義中學的圖紙,改了個名就變成聚源中學的。“辦妥前麵手續,出資方——聚源鄉政府就把工程發包給聚源一位姓劉的包工頭。”易安成回憶。
當時,鄉政府隻有這一萬多元教學經費,“教學樓的建築成本被壓縮到極低,建築商還要在這麽低的價格裏賺筆錢,所以質量就可想而知。”
後任校長林明富曾在1998年向都江堰市教育局打過一個危房報告,稱1986年建的這幢教學樓存在安全隱患。當時教育局答複,讓林明富在三樓頂樓用幾根鋼條撐住快要塌下來的屋簷,而未加固主體。這幾根鐵棒一直撐到地震把這幢教學樓震塌。
聚源中學還倒塌了一棟建於1996年的四層教學樓。據林明富回憶,這是聚源中學為迎接“普九”達標而建的。
所謂“普九”,就是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的達標工程,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要有標準的教學樓。林明富回憶:“普九,上麵有這個要求,鎮領導就得作承諾。”按“普九”要求,聚源中學需再建一幢教學樓。聚源鎮政府盡管財力不足,也得硬上。
林明富記得,圖紙由都江堰教育局的工程師王良平牽頭設計。承包該工程的聚源鎮三壩村村支書祝朝洪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鎮政府可能是為了省錢,圖紙上設計的教學樓主梁鋼筋隻有正常直徑的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當時我有疑問,鋼筋太細了!會不會影響工程質量?”祝朝洪說。
在祝朝洪的記憶裏,他承包的建築價格在400到500元/平方米。但他不願透露當時造這幢教學樓的總價格,但這一總造價顯然對鎮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財政壓力。林明富記得,鎮政府因為造了這幢教學樓,“(債務)好幾年沒翻過身來”。
這種向建築商、信用社等欠債搞“普九”,低價建校舍的情況,在國內經濟欠發達地區均不鮮見。四川省從1992年到1996年完成“普九”,但都江堰一直到去年底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在強調化解“普九”債務的問題。四川省一直到2005年底,尚有“普九”債務81億元,至2007年底,還有約40億“普九”債務。
這似乎是普遍現象,“普九”階段,不少工程資金拖欠額度在工程總量的50%以上。有的地方學校到現在都沒有全部兌現完工程尾款。因為資金嚴重短缺,建築商隻好向原材料供應商“賒”原料,“能夠‘賒’到就是莫大的麵子,無法保證建築原材料質量”。另一個專攬學校工程的建築商說。“這實際上是最低水平的運轉——隻要能把學生裝進一個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何榮評介。他介紹,當時鄉鎮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沒有嚴格的標準,有時連建設圖紙也不完備,招個工程隊就建了”。
完成“普九”後,成都市教育局也意識到“普九”時期的建設可能存在隱患,在1997年又搞了一次包括都江堰在內的“普九鞏固提高”活動。但鄉鎮教育資金匱乏的狀況一日未變,就一日難奏效。
2002年後,以縣為主的教育投資主體設立後,教學樓建設的資金才有較好保障。何榮分析,正因為這樣,在這次地震中,震區在2002年後建設的學校倒塌較少。以都江堰為例,都江堰新建小學在地震中倒塌的教學樓建於1993年,1994年投入使用,恰好是在“普九”時期;並且,新建小學長期是殘疾人特殊教育與低收入者子女的城區邊緣校,當時爭取建設資金的困難可想而知。
向峨中學倒塌的教學樓也建於“普九”時期。當地村民反映,1995年因工程質量不合格被停建,1996年董家祥任鄉黨委書記後,為完成“普九”任務,重新開建,村上不少人還被要求捐了錢。
大地震讓這三所學校震回原形,慘重的傷亡曾讓在現場向局領導匯報的何榮,說到一半時就泣不成聲。
事後何榮認為:“其實,當時如果能有一千萬元,這幾幢教學樓就會建得很好,也不會有這麽多的傷亡。”
何榮介紹,四川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在使用“普九”時期匆忙建設的校舍,國內其他不發達省份在“普九”時期建的村鎮校舍也有相似隱患。他建議,“國家應對‘普九’時期建在地震帶上的教學樓作一次全國範圍的普查和維修”。
“對‘豆腐渣’絕不姑息”
“那時基本上沒有工程監理。”
但也有反例表明,緊張的資金預算並不必然建成像聚源中學這樣的問題建築。
網上廣為流傳的最牛希望小學——北川縣劉漢希望小學,其建築造價也隻有400元/平方米,且是1998年建造的;而1996年由祝朝洪建造的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祝朝洪承認造價在400-500元/平方米。如果把兩年間物價上漲因素計算入內,祝朝洪建造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的平均造價明顯高出了劉漢希望小學。
劉漢希望小學是如何在低廉的資金預算中建出抗震好學校的?
據知情者李承鵬介紹,劉漢希望小學的承建者在施工時嚴格監理,如發現沙子含泥量高,都會要求施工方衝幹淨。當有關方麵想卡拿部分捐助款、施工方拿不到錢時,承建者不惜與那些人撕破臉,追回捐助款給施工方。施工方及時拿到錢,就會用心地保證工程質量。
然而,一位長期承建校舍的包工頭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在上世紀90年代“普九”階段,對教學樓發包、質量監管等相當混亂。修建教學樓等學校建築主要由縣教育局、或鄉鎮(區)教育管理辦公室負責,基本上不開展招投標。不少縣教育局都有自己的建築隊或建築公司,部分工程就由他們來做。“幹部可根據自己的關係,將教學樓修建等工程給予和自己關係好的人來修建,哪怕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涉及建築業!”這位包工頭說。隻要找到一個具有三級以上建築資質的建築公司,每年繳納一定的管理費,取得(行話叫“借用”)該建築公司的建築資質,然後聘請幾個懂行的專業人員,在周圍農村招聘幾十個民工,就可以開工建設了。
“那時基本上沒有工程監理。”原教室拆除後,眾多學生都等著進新教室上課,建築進度都催得很緊,“建成後隻要無明顯隱患,建設部門想不通過驗收都會麵臨巨大的各方壓力”。
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的施工方祝朝洪否認有這種行為。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之所以能拿到聚源中學的工程,是因為他的公司是聚源鎮上唯一具備建築資質的都江堰市聚興建築安裝有限公司。他介紹,2000年後,聚源鎮上的各中小學校舍都是他的公司建的。為什麽聚源中學的倒了其他的校舍都沒有倒?祝朝洪的解釋是:“這說明不是我施工的問題,而是圖紙問題。2000年後,聚源鎮各學校用的設計圖紙都是都江堰設計院設計的,而聚源中學1996年那幢樓是都江堰古建設計院院長張中山設計的。”
“所以,請你們先去查圖紙有沒有問題。如果圖紙沒有問題,就是我施工的問題。如果是我的責任,我一定會承擔法律責任!”祝朝洪在電話裏信誓旦旦地說。
之前一天,祝朝洪回避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在記者去鎮政府找他時,他悄然與記者擦肩而過。當記者回過神來去追他時,他已無蹤影。
據了解,他在聚源中學建教學樓時,公司名稱為“聚興建築工程公司”。有知情者稱,該公司早在2000年宣布破產,之後該公司改頭換麵成立了“聚興建築安裝公司”,繼續承接建築項目。該知情者稱,在這次地震中倒塌的都江堰市中醫院部分建築也由該公司建造的。居民們反映,平日祝朝洪喜歡開著奔馳車四處逛,但聚源中學慘劇發生後,他變得行蹤飄忽起來。
曾審批過聚源中學、新建小學和向峨中學教學樓建設的都江堰市教育局前科長李雲森,也在答應與記者見麵後的十五分鍾內反悔,此後不見蹤影,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都江堰市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周澤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在教學樓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政府一定會追究。”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也在5月26日表示:“作為教育部門,在災區倒塌學校問題上態度非常明確,一定會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如果其中有偷工減料的問題,一定要嚴肅查處,特別是對‘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貪汙受賄行為的,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