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香山緊急會議:汶川8級地震研判

(2008-05-22 08:22:40) 下一個
香山緊急會議:汶川8級地震研判

--------------------------------------------------------------------------------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05-21 23:40:07

  
  5月19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機理及後續災情科學分析”的緊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該會議由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社會發展司緊急組織策劃。來自國家地震局、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地震科學研究院等部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專家學者中,一些已經退休,非地震係統的地球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受邀參與了這次會議。這些專家曾經在唐山大地震、海城地震等預測取得成功。

  據科技部基礎司副司級巡視員彭以祺介紹,此次會議目的是集各領域、各部門專家的合力,重點對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機理與後續發展態勢、重大地震災害的多學科綜合前期預警及災後評估等進行研討。

  本次會議中一些專家剛從四川地震災區趕來,帶來了不少一線的資料。對於四川汶川地震的深層次的分析,接下來餘震的情況,仍在加緊進一步深入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劉靜研究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她對記者指出,現在非常需要到前方具體了解這次地震斷裂的實際情況,但是目前尚在醞釀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地震以及其他大災大害預報需要“群策群防”方法。事實上一些非地震係統的人員使用整體思維(就是不使用一個學科預測,使用多個學科同時整體預測)預測地震的水平是有效的。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高建國研究員對記者指出,地震前出現各種異常是有的,這已不是主要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采取一個有效的預防。
  
  汶川地震機理加緊研究

  記者獲悉,香山此次會議對於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機理和地震破裂過程進行了多個角度的研究。

  一些專家通過對地震破裂過程、地震活動性和發震構造的分析,認為汶川地震的餘震活動將持續一段時間,其中不排除在震區發生強餘震的可能。同時一些分析專家表示,汶川地震的破裂過程非常複雜,應該對這次地震前後的各種資料進行認真地分析、整理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提高地震的監測預報水平。

  由於此次會議非常緊急,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郭訊研究員是19日淩晨從四川北川縣回到北京,直接趕往會場的,向與會專家提供了許多現場的一手材料。中國地震局的專家張令心、楊學山則匆匆發言後下午再次趕往災區進行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劉靜指出,本次地震屬於印度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衝,使得青藏高原隆起,導致中間和周邊斷裂帶發生。這種情況不是什麽新事情,因為過去這裏經常有地震,隻是在無人區,損失小未引起注意而已,但是這次斷裂的具體時間和斷裂帶事前並不清楚。

  關鍵是接下來餘震和再發生哪些次生災害要加緊研究,“斷裂帶的破壞作用,比地震波的破壞作用甚至更大,這個斷裂帶目前還沒有找到。”她介紹說,地震預測仍屬於不成熟的科學。

  這種說法是有理由的。根據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高建國研究員的看法,目前我國對於重大災害預測水平亟待提高。比如一般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為70-80%,24小時內的暴雨預報準確率為20-40%,對於特大暴雨美國準確率為20%,中國隻有15%。

  對於地震的準確率,從1960年到2007年我國地震成功預報的準確率為16%,其中7級以上地震準確率為13%,呈現地震級別越高,成功率越低的情況。

  目前國際上普遍存在對於巨大災害預測效果不佳的情況。而國內一些機構,由於延用國際通用的預測方法,也難以取得大的突破。
  
  “群策群防”方法應該引起重視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沒有獨特的方法。在5月19日的香山會議上,一些權威專家指出,自己使用獨特的方法對以前和本次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預測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使用次聲波、地應力、地電脈衝、大地微動等預測地震,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高建國指出,“中國的整體思維的方法,對於預測大的地震有作用。”

  記者獲悉,國內地震專家汪成民使用一套地震預測係統,即將各種因素考慮進去,進行綜合整體分析,可能將地震的成功預報率從31%提高到60%以上。

  汪成民在唐山大地震時任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京津組組長。他較為準確地預測了唐山大地震,通過一次“吹風會”將消息傳達給了河北省青龍縣,促成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青龍縣無人傷亡的曆史奇跡。

  此外,另一位地震專家耿慶國根據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與地震關係的統計,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根據這一規律,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上述專家對於本次的汶川地震研究也有重大貢獻。

  根據原國家地震局局長何永年5月16日接受人民網采訪的說法,這一次汶川地震通過地震記錄檢查,也沒有明顯的小震活動,隻有一些一級以下的少量的地震,這種情況就很難判斷要發生地震。

  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啟用“群測群防”的工作。同時使用整體思維預測地震的方法,也應該得到重視。

  中國地震局專家羅灼禮同意群測群防的作用。5月16日,他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指出,根據40多年的地震預報的實踐經驗,一次大的地震,前兆異常的範圍是很大的,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光靠專業隊伍是不夠的,群眾能夠及時發現,對於判斷震情的發展非常重要。“特別是群防地震應該成為地震危險區的絕大多數人的自覺行動。”

  事實上,本次地震征兆很明顯。比如南寧地震局的蛇出現了急躁不安,不進食和碰撞的情況。南寧市地震局局長蔣維鬆告訴相關記者,根據經驗判斷,如果不是附近有重大震情發生,就是本地會發生小型地震。

  在發生地震後,記者5月13日在四川阿巴州政府網站上發現,地震發生前幾天,當地曾有即將發生地質災害的消息,被一些地方傳達變成地震將要發生的情況,後經政府辟謠才平息。

  高建國告訴記者,地質災害在一定意義上本身是地震發生的征兆。問題的關鍵在於,要將多個信息匯總,千百萬個信息匯總。

  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副司長車時二十日通過中國地震信息網談四川汶川八點零級地震預報問題時表示,由於地震預報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社會性,政府發布地震預測意見非常慎重。

  這位地震官員強調,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製度,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程序發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根據地震觀測資料和研究成果提出短臨地震預測意見,可向所在地或所預測地區的縣級以上政府地震管理機構提出書麵報告,也可直接向中國地震局書麵報告,但不得向社會散布,也不得向國(境)外提出地震預測意見。個人或團體對地震活動趨勢的長期和中期預測研究成果除外,可以進行學術交流討論。

  任何單位或從事地震工作的專業人員關於短期地震預測或者臨震預測的意見,應當報中國地震局或縣級以上政府地震管理部門或機構處理,不得擅自向社會擴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