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令四川調查校舍為何倒塌
德國之聲 2008-05-16
記者亞微/中國政府下令四川省地方當局對汶川震區校舍倒塌的原因進行調查,地震中,有上千名師生因校舍倒塌而喪生。另外,對災民提供心理上的救援的提議也被提了出來。
圖:幾百名學生被掩埋在廢墟裏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下令地方當局調查校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中國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楊榕表示,政府已經要求當地建設主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對這次中小學校教學樓的倒塌情況進行調查。他說,根據《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規定,中學教學樓不應超過五層,而且采用何種結構形式要根據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和當地的抗震設防要求來確定。
中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韓進則指出,如果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一定從嚴查處,絕不姑息,而且會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待。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這次地震倒塌房屋約21萬6千間,校舍倒塌6898間,造成師生傷亡比較集中。很多在地震中喪生的學生的家長指責地方當局降低成本,使很多校舍建築未能達到安全標準,更達不到防震標準。
*撥款太少?回扣太多?*
處於地震災區成都的評論人士,官方媒體編輯冉雲飛指出,中國目前的建築從材料到建造在質量上都存在很多問題。
“這個事後追查怎麽做?跨塌房屋多少間,壓死了多少人,房屋是怎麽建造的,多久建的,其中有沒有什麽貓膩,比如說撥錢是不是撥得太少,回扣吃得是不是太多?整個教育係統的腐敗還是很厲害的,尤其學校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小孩子求生的能力和逃生的能力相對大人要差一點。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尤其不能容忍。”
*資金不足質量難好*
設在湖北的《民生觀察網》負責人劉飛躍認為,學校和整個社會大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同樣受到貪汙腐敗風氣的影響。劉飛躍還指出,近年來,很多學校出現攀比情況,例如興建教學樓和宿舍樓等,有些農村小學為了急於完成國家下達的普及9年義務教育的指標,在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自籌資金,導致很多學校的建築質量未能達標就投入使用。
“很多學校的房子都是向老師集資,而且是高息集資的。老師們隻要在學校存款,利息就會比銀行高得多。有的老師甚至存款10幾萬或者20幾萬,當然這些不一定都是老師自己的錢,有的是親戚朋友的錢。這說明,很多情況下,這些校舍是在資金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施工的。人們當然對房子的質量產生疑問。”
*心理救援待展開*
另外,成都評論人士冉雲飛還指出,汶川大地震後,對災區的救援目前主要停留在身體和物質救援層麵,心理上的救援還有待展開。
“地震災害過後,有很多人心理上出現了很多毛病,例如恐懼、幻覺以及精神上的壓力等等。實在有很多人需要救助。我覺得救助不僅僅是還壓在裏麵的人和沒有飯吃的。當然,這些人急需救助。但是,更深入的救助,包括心理上的救助是很重要的。”
汶川大地震後,雖然中國總理溫家寶親臨救災現場,努力展現親民形像,而且救援物資也在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但是,對地震的受害者,例如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以及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心靈上的痛苦恐怕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冉雲飛指出,特別是對那些死裏逃生的孤兒,如何讓他們的心靈不因失去雙親而留下陰影,都是要用心解決的問題。他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很多人不太了解這方麵的情況,但是在2008年的當今社會,救援工作應該從身體上和物質的救援擴展到心理上的救援。
附:校舍坍塌是一樁醜聞
曾有人說,造成傷亡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物。四川汶川地震後,我們也看到了觸目驚心的畫麵:大量房屋坍塌,人們被埋在廢墟之下,尤其許多學校教學樓變成一堆瓦礫。人們不禁要問,像這樣牆倒屋塌在地震中是否是無法避免的?德國專家說,如果按照建築防震的標準修建房屋,即便受到損壞,也絕對不應當倒塌,而學校建築則本應最為堅固。
亞琛工大建築係米斯庫利斯教授是德國建築防震研究會會長。他介紹說,其實在1933年,四川茂縣,也就是距離汶川僅數十公裏的地方,曾經發生過裏氏7.5級的大地震,當時也有約8000人死亡。這說明,該地區發生7級以上地震是有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該地區的建築防震標準應當與此相適應。
德國所在的中歐地區並非地震頻發地帶,但這裏的房屋設計建造仍然要執行一定的防震標準。根據歐盟的規定,德國的新建房應當能承受住6至7級地震,也就是說,即使在這樣的震級下,房屋仍然不應倒塌。米斯庫利斯教授向記者介紹說,中國也有類似的建築防震標準。如果標準適當,卻仍發生房倒屋塌的現象,那就明確無誤的說明,標準的執行出了問題:要麽是違反了建築規定,比如房屋門窗數量超標,或者屋頂不夠穩固,或者支架承重不足,或者混凝土強度不夠,等等。可能犯的錯誤很多。而一旦發生大地震,真相也就大白於天下。
米斯庫利斯教授說,按規定,學校、醫院、消防隊的建築應當是最堅固的,因為這些都是對公眾特別重要的場所。而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卻有多處校舍坍塌,數百名學生喪生,更多人仍掩埋在廢墟中。對此,米斯庫利斯教授明確表示,這的確是一樁醜聞。在各項建築標準裏,學校都必須達到最高要求。換句話說,如果普通住宅要能承受500年一遇的地震,那麽學校就必須能承受1800年一遇的地震。而且,學校建築往往是低層建築,即使發生大地震要避免嚴重損失其實也並不困難。
在本次汶川地震中,位於遙遠的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層建築都有明顯震感。如今,中國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從理論上講,高層建築的安全係數不如低層。但米斯庫利斯教授說,實際情況卻往往恰恰相反。越是高層建築,人們越重視可能的風險,會認真設計並在防震措施上不吝資金。目前的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高層的防震性能。而恰恰是那些低層建築,比如4米、8米高,人們會忽略防震性的檢查,因為覺得反正地震也很少發生。
米斯庫利斯教授說,對新建房屋采取防震措施其實並不需要很大成本。而老房子如果需要加固,視情況而定,也並不總需要大量投入。根據目前的建築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對現有建築進行抗震性能的鑒定,並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