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巴西漫談之二

(2008-03-11 14:35:02) 下一個
巴西漫談之二,買房與租房

1.
姨媽說:

“賺了錢,當務之急是先買房。啊呀,沒有房子會好苦呀!”
“你看你張伯伯,老了,就靠那些房子放租,所以還有閑心養花下棋打太極。”
“啊呀,不過呀,話又說回來,這房子多了也是麻煩事,一招強盜,二難管理。
光這地稅年年漲,年年交也受不了,維修費也不少,真是有房難,無房也難。”
“什麽?賣房子?那太難了,現在都要高層陽光,安全舒適,時髦的是住宅高樓。”

25街老孫運氣好,一大單筆的生意賺了20萬美元。

他喜氣洋洋,買了座地麵豪宅,大宴賓客。
“總有出頭這麽一天:這總可叫孫府了吧,哈哈,風水不錯,運道不錯呀!”
老孫三代同堂,合家歡樂,張燈結彩。

浙江小劉卻從不買房,他膽大,幹的好,他很有錢,發大了。

“我們幹的經常是偷稅走私的風險生意,其實巴西人幹的更凶。但我們一吃官司就要跑路,他們不怕。所以,房子是不能買的,出事就等於丟。原則隻是租房,不行就換地方。”

“何況,巴西市場這麽好,資金就要快速周轉。怎麽算,租房比買房劃算的多。
比如,現在買套二室一廳的樓房,中檔區,至少要10萬美元,可是這10萬周轉一年,
就變出一個15萬。租房一年也就1萬美元的費用夠了。還有,算算,我們一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在家?也就是睡個覺吧。”

具有競爭意識的浙江人算的是經濟帳競爭帳。

2.
姨媽老了。她決定分完家產,最後自己到大陸去住養老院。

她沒有擺平:她把房產給了她最疼愛的巴西小兒子,她大兒子所得甚少。
她說:
“這小孩子有出息,為我家生了三個孫子,他好難,最近他的電腦公司賠垮了。”
姨媽的大兒子無子,隻有三個女兒,他從大陸農村來,飯店開的很不錯。

在小兒子家住也不容易,一家大小都是巴西人,那鳥語她聽不懂,飲食不習慣。
怎麽都感覺是和老外住在一起,於是,她決定還是要回到她大兒子那裏去。

但是大兒子找種種借口推辭了:他感覺這不是房子問題,是人格被侮辱問題。
姨媽分財產沒有擺平。

姨媽終於發出無奈的歎息:

“哎呀,還不如沒有這些該死的房子,世道全變了,這讓我怎麽辦?”

老孫和他的招搖豪宅成為襲擊的目標,先是巴西強盜來搶錢,截車,後是偷東西。
多次之後,強盜們野心越來越大,終於綁票了他最可愛的小孫子。
交換條件就一個:拿大錢來換。

老孫的豪宅終於掛牌:出租或出售,那就且等猴年馬月了,等於廢了。
他重新租房,全家搬進公寓樓。

小劉犯了走私案,他立刻人走鏤空,據說按照合同罰款是三個月的租金。

“我連這也可以不交的,不過,為了擔保人,我給了他們一張支票。”

3.
入鄉必須隨俗。

如果你穿戴不太和巴西人一樣,你就危險了:強盜專門搶你,不坑你坑誰。
巴西人看人很簡單表麵:衣著,汽車,住房,於是你必須變的和他們一樣。

他們極為聰明現實。

於是,你最好常穿件印有【BRASIL】字樣的體恤,下著牛仔庫,腳踏中國前進牌老膠鞋或者老式皮鞋,開一部德國大眾車,於是你就比巴西人還巴西人,你安全了。

大門要常開,經常要微笑,穿著拖鞋到酒吧喝啤酒,胡扯狗友,特別還要敢於向那小店賒帳。

“這個中國人還不錯,經常請我們喝點啤酒。夠朋友,是好人,但他是幹什麽的?”
“去他家收購垃圾的破爛王馬柳說了,說是記者,給中國寫寫關於巴西的稿件..”
“他家裏很富有吧?”
“哈哈,不好說,一般吧。”

夠了,安全了。這就是在巴西生活的精髓。

老話一句:炒股炒股,炒成股東,買房買房,買成房東。
釣魚的人最怕船翻,更怕魚比船大。

也是,本來就這樣,賺錢難,花錢更難。

這海外巴西華人很像三孫子,必須夾著尾巴在做人,你戰鬥在敵人後方。

但是西聯匯款的生意卻好的很。

福建,浙江,廣東幾乎所有的華人,將他們大把的美元匯到中國。
於是政府和西聯怕了,出了告示:

“隻能匯給自己的直係親屬,還要提供相關證件證明。”
“我匯給我的母親,還要什麽證件?”
“那不需要,你身份證上就有你母親的名字,隨便匯。”

巴西身份證上是有父母名字的,但中國的身份證上卻沒有。

那洋洋37個數字,全部是關於你個人一部被全麵鎖定管轄的小檔案。

活著,賺錢,被管製,人哪,在哪裏都不容易。

歸去來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