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鏡頭...

(2007-09-18 18:22:17) 下一個

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鏡頭

作者:
卡卡-羅特
 震撼人心的鏡頭撼人心的鏡

1.時代廣場的勝利日
      
    這是一張極其經典的照片,作為二戰勝利的象征被廣為流傳,又是人類最美好愛情的見證! 當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到紐約的時代廣場,一位狂喜的海軍士兵摟過正在身旁的陌生護士熱烈地親吻著她。旁邊的人則報以會心的微笑:畢竟勝利來臨了,是值得高興的事!照片出現於《Times》雜誌(時代雜誌),是反映戰爭結束後人們輕鬆歡樂心情的優秀作品。它不飾雕琢,清新自然。40年後,攝影者阿爾夫裏德.伊森斯塔特在報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到了當年的這兩位照片中的男女,他們已成了子孫滿堂的爺爺和奶奶。
  


 

  2.最著名的吻
    
    這是有關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張。麵對這張在公共場合搶拍的照片,今天的人們可能會想到肖像權,隱私權這樣的字眼,實際上它的確引發了一場肖像權的官司。但這並沒能阻擋它在全世界流傳。


  3.她叫瑪格麗特·馬瑟  
    
 這幅坐姿人體使韋斯頓的人體攝影達到巔峰狀態,也是人體攝影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並由此產生了一係列抽象的人體藝術。
  
  


  4.瑪麗蓮·夢露
    
    此照之所攝,是60年代美國好萊塢著名女明星瑪麗蓮·夢露。雖然布列鬆是在夢露不經意時抓拍了此照,但從這一凝固的瞬間裏,還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麗質和嫻雅風度。
  


  5.旋轉的溫達
    
    這張照片是杜瓦諾斯1953年在一條大街上拍的。這期間,他拍攝大量溫達的照片。溫達在她父母的馬戲團工作,實際上她是一個脫衣舞表演者,被稱作“激情的蝸牛”。對“溫達”的著迷來源於她的表演所帶來的強烈對比:表演場裏黑乎乎的,條件極其簡陋,連街頭苦力都可以進去看她的表演。外麵則十分明亮。這明確地顯示了公共場所和隱秘場所的對比。
  





 9.受傷的女子
    
    這幅照片是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一個受傷而隻綁繃帶裸睡的女子,是那麽安詳而不帶一絲蝟褻。顯示了布拉弗觀察事物的能力:攝影是人們經曆多年的努力結果,並且會繼續開拓下去--攝影必須去改善人的形象去和生於斯的環境而努力。人和環境是多樣性,且經常會改變的,我們要把觀點放在上麵,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現永保豐富。


  10. 麵試
    
    羅伯特.杜瓦斯諾[法]巴黎 1953年
  
      
   前麵求職的姑娘正接受“麵試”。巨大的失業數字令歌舞廳老板有了挑三揀四的權利。
      
   1953年,著名的攝影家羅伯特.杜瓦斯諾受《攝影記者》雜誌之托,拍攝了一組關於巴黎馬約爾歌舞廳的專題報道。對於當時生活十分拮據的杜瓦斯諾來說,接受雜誌社這個合約意味著經濟困難的緩解。但一向以拍攝嚴肅題材著稱的攝影家,卻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以風月場為主題的報道任務。然而,當他深入到馬約爾歌舞廳的生活中後,卻發現這裏也是整個社會的縮影,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可能代表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當時的馬約爾歌舞廳規模很小,隻有僅能容納400人的觀眾席,它還沒有雄心去爭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著為換一片麵包的姑娘們的大膽的裸露表演,馬約爾歌舞廳最終聲名遠揚了。


  11. 你先請
  
   貓米Terry和狗Tomson正在決定誰先下嘴。金花鼠Jim萬萬沒有想到,主人剛離開家自己就要變成這兩個“朋友”的晚餐。它們三個都是Mark家喂養的寵物。在主人麵前,它們似乎是親密無間的夥伴。


  12. 被打撈的小貓
  
   這並不是一鍋小貓靚湯。8周大的貓咪呼嚕嚕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麽了,它圍者著麵湯鍋打轉,直到一頭載了進去……


  13. 刺殺肯尼迪的凶手被槍殺
  
   “奧斯瓦爾德出現了。我舉起照相機,察覺到有人從人群中擠出來。他向前邁了三步。我按下快門。我直到聽到了槍響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當人們向魯比撲過去時我照了另一張照片。可是閃光燈不起作用,又來不及充電。我一直為第一張照片感到擔心。我有沒有過早地按下快門?差不多過了兩個小時我才能夠從監獄裏下班回辦公室去把照片洗出來。快門沒有按得過早。”

 
  14. 碎鏡
  
   鏡子打碎了,兩個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則默默看著,像犯了錯的大人們那樣惶恐。與此同時,另外的世界則依然各自奔忙,這是1981年出版的《觀察的方式》一書,68張係列街頭攝影中的第14張,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15. 槍
  
   在紐約105街區,一個小流氓將槍直指攝影家的鏡頭。他隻有11歲,卻學會了一切猙獰。克萊因回憶說:當然,他手裏是一把假槍,他正玩的也不過是美國孩子街頭巷尾慣玩的遊戲。但在我看,這一瞬間早已不再是兒童的遊戲。

  16.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聯邦橄欖球決賽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這個體型優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亞會計師米 歇爾.奧.布瑞恩正跑過球場的看台前。據報導,麵對這個尷尬場麵,女王差點暈過去。後來,布瑞恩以“有傷風化罪”被判三個月監禁
 

 17. 撤退
  
   這是在朝鮮戰爭中撤退的美國海軍士兵。攝影者大衛.道格拉斯.鄧肯別具匠心,真切的表現了當時極度的寒冷,195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朝鮮作戰,冬季來臨之前戰況一直不錯。當時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為他們會順利推進到朝鮮北部,他們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國援朝軍隊的回擊。史密斯將軍的話使他們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媽的!我們打錯了方向”!

 18. 穿衣的模特兒和裸畫
  
   畫家為他穿著大衣的女友畫一幅裸畫,這是在塞納河畔由攝 影師精心安排的一個“行為藝術”,最初的目的不過是想看 看周圍的人對此有何反應。

  19. (美國)大衛.伯內特 1984年
    
     在多災多難的非洲,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山地、高原國家,由於眾多的河流發源於此,人們又稱這裏是“東亞水塔”。然而由於殖民主義的掠奪,國內政治動亂不斷,經濟十分落後,連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壞,使這裏連年幹旱、顆粒無收。
    
     這幅作品以特寫的鏡頭展示了倍受幹旱折磨的生活狀況:一個十歲的男孩幹渴到了極點。就像一棵被火太陽暴曬的禾苗,渴求著甘露的降臨,但是沒有甘露。小男孩出於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經有過水流的自來水管下去拚命吮吸著。這是他的生命之源,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雙眼緊閉,古銅色的皮膚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這裏不再有水,結果會怎樣?不言而喻。作品的強大感染力正在於此。
  


  20.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東南亞地區的人民,而且也給日本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戰後由中國回到日本的林忠彥,看到滿目瘡痍的日本社會,深深地感覺到這一點。於是他用相機記錄下戰後日本的社會狀況,並出版了以《動蕩的年代》為題的大型畫冊。他拍攝的主要是日本戰敗後的兒童、婦女和知識分子的悲慘生活狀況,以其真實、生動、觸目驚心的作品喚起人們的良知,看清侵略戰爭的本質,呼籲人們共同起來,保衛和平,爭取重建美好的生活。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兩個學齡兒童失學流浪街頭,雖然衣不蔽體、食不飽肚卻大吸拾來的煙頭。這個拍攝於五十多年前的照片會讓人們深深記住曆史的教訓。


  21. (法國)羅貝爾.杜瓦諾 1952年
    
     杜瓦諾熱愛生活,熱愛人們,因此在觀察生活時,總是興致勃勃。在他的眼睛裏,富於創造性的大藝術家畢加索就像一個孩子,睜開大眼睛好奇地看世界像得了多動症似的不停地折騰。而畢加索的雕塑,繪畫的抽象又令人想到生活中的許多用品。對畢加索的印象,對手指麵包的印象結合一起,便給了杜瓦諾的靈感。
    
     畢加索像一個饑餓的孩子等待早餐的開始,巨手扒在桌沿上。其實畫家的巨手就是麵包,這種誤識與錯位,與畢加索的渴望眼神配合起來看,堪稱一幅幽默感十足的作品。
    
     幽默,這是智慧與自信的表現。
    
     幽默,這是生活的調味品,藝術的俏皮話。

  22. (美國)於達.帕索夫 1992年
    
     在二戰中飽受殘害的猶太人集合起來,用猶太人複國主義的思想統一行動,於1948年成立了以色列國,強占了巴勒斯坦的土地。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不僅占領了英國所托管的巴勒斯坦的56%的土地,而且多占了22%。聯合國在加沙建立起難民營,幾十萬男女擠在帳篷裏等待回家。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在等待中,他們除了罷工、罷市、丟石頭、丟汽油彈攻擊占領區的以色列士兵外,極端分子還主張以恐怖手段來實現收複失地的目的。武裝到婦孺就是其中的具體步驟之一。
    
     戰爭將兩個民族置於種族對立的境地。它從不允許有站在中間地帶,沒有人有理由拒絕武器。
    
     可是,老婦人仍然拒絕了武器。她的理由是反對這樣一個戰爭輪回:巴勒斯坦人殺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殺巴勒斯坦人。


  23. 瘦削的腿腳和手臂競能從狹窄的鐵柵縫裏伸出。怒吼的嘴巴隱約可見,這所“模範監獄”究竟“模範”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鬆善於在日常生活的場景裏發現隱藏著的問題和內在矛盾。他說:“攝影,意味著在若幹分之一秒的時間裏,同時認識出現象的本質,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嚴密地組合起來。這是一種使自己的頭腦、眼睛、心靈同時集中在同一個軸心上的活動。


  24. 震驚世界的“世紀之咬”
  
  
   傑達.傑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邁克.泰森在拳擊場上將對手埃文德.霍利菲爾德的耳朵視為獵物而肆無忌憚地撕咬下一大塊,就此泰森再次擴大了知名度。事故發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一場重量級拳擊賽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罰款、禁賽等處罰,他還不得不退還3000萬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爾德受損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師進行了補治。
  
   “他可以說一個凶狠異常的‘野獸’,性情暴躁,他的拳術同他的長想一樣令人恐懼。在拳場上他打得對手無地自容,在家裏他打得他的女人傷痕累累。但是出獄後的他好像更加野蠻了,那個震驚世界的‘世紀之咬’,咬得霍利菲爾德心有餘悸。不過我十分欣賞泰森在場上的英武形象。如果他能做我的保鏢,我會非常開心。但他千萬不要把我也給打了。” ----------這是麥當娜對泰森的評價


  25. 維吉 1952年 紐約
    
     往腿上抹金粉準備上場的脫衣舞女對門邊那個怒氣衝衝的男子無動於衷。斑駁的牆壁和雜亂的物件與前台並沒什麽共同之處。維吉從不讓他的人物從環境中分離出來以簡化畫麵,也從不害怕閃光燈在人物身後留下陰影。他的意思是:“我(攝影師)在,我抓拍。”完全美國式的直率。
    
     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夜幕中,出沒著一位肥胖的攝影師。他穿在身上的服裝是昂貴的訂製品,但看上去卻如同地攤貨。他的頭發散亂、眼光迷糊——這些都並不妨礙他以比警車還快的速度趕到犯罪現場,拍出世界上最好的凶殺照片。
    
     他的一生都在紀錄大都市的夜晚,這是一個與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黑暗中,一切都以更無恥、更荒唐、醜惡、更肆無忌憚的方式展現出來。而這一切又都暴露在這位攝影師的閃光燈中。這位攝影師便是著名的維吉。
    
     維吉的大部分照片有如棒球棍猛擊膝蓋一般直接。沒有任何東西妨礙你對它們的理解,它們甚至不需要標題。與大多數攝影師不同,維吉拒絕戒律,也沒有發展出一套理論。他對技巧是如此漫不經心,以至他的早期傑作曾被指責為潦草馬虎。
    
     藝術也未給維吉造成任何麻煩。由於他不懂繪畫和雕塑。對藝術史或攝影史所知甚少,他從不費心去考慮與藝術有關的東西。他從他的被攝對象中看不出什麽象征意味。他使用相機並非為了去歌頌他所拍攝的人們,他隻是為了謀生,一種狹窄但不乏閑適的生活。他所希望的是自由自在地去當維吉:一點名聲,一點錢(不用很多),和一些女人。他獲得了這一切,並且他還贏得了藝術家的頭銜。在他死後,他的招牌常常以“著名維吉的正宗作品”的形式出現於編輯們的廣告語裏。
    
     當他還很年輕時,維吉便散發出一種中年的氣息。他那不安分的黑眼睛略微有點迷糊,長長的卷發缺乏梳理,手裏拿著相機,嘴裏還叼著抽了半截的雪茄。在冬天,他看起來似平與他皺皺巴巴的衣服融為了一體,而他所有的口袋裏都塞滿了膠卷、鏡頭以及各種小儀器。
    
     到30歲時,維吉變得很胖,體形鬆鬆垮垮。後來等自己有了錢,他在倫敦找到一個著名裁縫做衣服,並堅持所有部分都做大兩英寸。他不喜歡被衣料緊緊貼住的感覺。幾小時後,維加穿著有如紐約街頭手推車販賣的衣服高興地離開了。


  26. 奧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倫比亞魯伊斯火山突然爆發,山上的積雪融化後夾雜著泥石流順坡而下,幾乎吞沒了附近的阿麥羅鎮,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火山爆發後的第三天,美聯社的法籍攝影記者富蘭克福尼爾趕到現場采訪。在現場發現一個叫奧馬伊拉的12歲小姑娘被兩座房脊卡在中間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傷,盡管福尼爾曾經當過外科醫生,但此時也無能為力。隻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麗而堅強的麵孔的同時,不時同她交談。希望增強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護人員趕到時,她已在泥漿裏浸泡了60個小時了。雖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療,但還是死了。福尼爾從始至終守候在奧馬伊拉身邊,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後一個鏡頭。翌年這組照片獲第29屆WPP突發新聞係列一等獎,其中充分表現小姑娘橫遭滅頂之災時仍能保持神情鎮定自若的這張被評為1985 年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27. (法國)亨利.卡蒂埃--布列鬆 1954年
    
     這是都市生活中一個極平凡的場景。星期天,學校的假日。一個孩子——顯然平時很頑皮——被派到街上去為爸爸買啤酒。可貴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實的情緒: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別是在虛化街景和女孩子們稱讚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
    
     這種生活場景的瞬間,具有自然生動、令人玩味的情趣,顯示了抓拍的魅力。


  28. 在世間萬象中,用相機的取景框去截取恰當的空間,在人物千變萬化的動態中,用快門凝固下一個瞬間的定格,這是攝影獨有的紀實本領。
    
     年輕的柯特茲在街頭抓拍人所常見的尋常景象,為人們留下認知生活與耐人尋味的生活場景。這位在街頭流浪賣藝的音樂家引起了柯特茲的注意,他特別注重拍攝這位盲人的顏麵,雖然是盲人,但從這張麵孔可以看見充滿自信與對理想的向往,柯特茲感慨地說:“如果他生在巴黎、倫敦、柏林,肯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作品的生動性還在於環境的烘托,同行的孩子與觀望的孩子一前一後襯托出主體人物。


  2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的侵略,給蘇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為了抗擊法西斯,蘇聯人民犧牲了兩千萬人,幾乎第一家、每一戶都有親人犧牲。
    
     這幅作品拍攝於1942年,是在德國法西斯撤離蘇聯卡契城之後拍攝的。
    
     激烈的戰爭結束了,敵人撤走了,鄉親們湧到戰場上尋找自己的親人。在冰冷的、坑坑窪窪的、泥濘的土地上,人們在尋覓著、辨認著親人的屍體。近景中那位抬起雙臂號啕大哭的老母親,似乎辨認出屍體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彎腰察看的婦女,遠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構成一幅悲痛至極的淒惶場麵。
    
     作者從尋屍者的角度去拍攝這個動人場麵。但是在當時隻宜宣傳蘇聯紅軍的英雄氣慨,便沒有機會發表。直至二十多年後,196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0周年,這幅作品才被拿出來展覽。它不僅在蘇聯,而且在意大利、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紛紛刊登,反響熱烈。作品以此來控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傷害。

  30. 蘇珊.溫絲特[美]紐約 1997年
    
     1998年世界攝影大獎賽獲獎作品
    
     隻要有兩個小時不注射海洛因,戈羅瑞娜就會發狂。發狂的戈羅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會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並在胸前的皮膚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裏發出野獸一般的聲音,扭曲的麵孔上涕淚橫流,有時還會在垃圾堆裏不顧一切地滾來滾去。不難想象,在這種時候,戈羅瑞娜已不是朋友們所熟悉的那個戈羅瑞娜了。

  31. 莊重與浪漫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狀態、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時代特征。
      
       德馬克林卻將二者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將人物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這位年輕的女郎,秀美而健康,她深知這一點,於是極為莊重的姿態中雙眼沉穩、率直地直視攝影師,直視我們。不容回避,要你說出是愛是恨。而在莊重的形象中,秀發淩亂,上身裸露又十分浪漫。這是一個十分有人性與個性的形象,一位模特曾說:“很多攝影師都把我們當做靜態生活中的蘋果或者別的什麽來拍攝,從不把我們當成自己。德馬克林卻不同。他總是抓住我們的個性。”他努力使拍攝對象的個性更加耀眼,更加燦爛,他以博大的胸懷,澎湃的激情準確地表現豐富的人生。

  32. 人的生存離不開衣、食、住、行。這是生存的物質條件。這位年紀不小的碼頭工人,在這方麵大約沒有什麽為難之處。然而人的生存還有“性”的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成看的男人,“好色之心,人皆有之”。而由於收入、住房、時間、理想等等方麵條件的限件,社會上便出現了許多“單身漢”、“獨身女”。
    
     人性的上進性與樂觀性使一切人生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且看這位強壯的中年男子,滿牆貼的都是絕色美女,下了班,吸著煙,躺在床上,悠閑自得的一個一個地欣賞,豈不是很愜意的生活。這位來自下層的工人卻深得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精神戀愛”的真髓,任愛心隨意漫遊。這是生活中頗具幽默感的一個鏡頭。

  33. (美國)帕特裏克.德馬克林 1975年
    
     德馬克林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時裝攝影師,而且是一位超群出眾的肖像攝影大師。他拍攝的人像作品,每一張都散發著自然的魅力,傳統人像中的一本正經,另類人像的不倫不類,在他的人像作中均無蹤影,有的是質樸的表情、自信的眼神、坦誠的率真與你對視,與你會心,“我就是我”的自信與坦誠,令人直接感受到人物的心靈。
    
     經典的傳統首先在於精湛技藝的運用,影像的細膩、影調的豐富、構圖的簡潔、主體的突出,都恰到好處而無可挑剔。
    
     藝術需要創新,於是許多攝影者千方百計在畫麵上尋求與製造刺激點。其實這幅作品告訴我們,精美得無可挑剔就會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34. (美國)帕特裏克.德馬克林 1976年
    
     明亮的陽光,燦爛的陽光,是生命之源。有陽光,才有萬物的生長,才有茁壯的生命。
    
     在大山大川之間,萬物之靈的人,萬美之薈萃的人,聳立其間,這是多麽壯美與豪邁的形象。
    
     作者正是基於這樣的構思,塑造了一個現代的、浪漫的經典形象。背靠大自然,令我們想起了不朽的《蒙娜麗莎》,作為人文主義覺醒的象征,她把自信的微笑灑滿全世界。而今天的新女性,卻以更加理性與冷峻的目光投向遠方,千年人類衣著文明隨風飄灑,與濃雲似的黑發形成對應,而打破傳統,敞胸露懷地迎接陽光,溢發出現代人情懷的浪漫,時代前進了,我們不妨把這個形象與維納斯——蒙娜麗莎一脈相承地貫穿起來欣賞。


  35. (美國)道格拉斯·馬丁1957年
    
     1955年,美國黑人為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從蒙哥馬利市開始。當時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成為運動的領袖,他主張非暴力的鬥爭,在爭取種族平等運動中享有無可爭議的領袖地位。鬥爭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國政府廢除了許多不平等的種族歧視製度,這幅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榮獲年度大獎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記錄了當時生動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剛剛宣布解除種族隔離,黑人女學生多羅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學考入當地中學,但是遇到種種阻撓,結果,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派1000名空降兵到該地護送這九名黑人學生入學。但是,軍隊能壓服暴徒,卻壓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觀念。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學生後麵出洋相,校方的兩個護送人,神態也截然不同,一個是
    堅定神聖地履行職責,一個是很不情願地鄙視態度,似乎代表了美國人中對廢除舊製度的不同態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學生臉上流露的莊重與自尊,她勇敢地走進充滿敵意的校園,隻是為了捍衛黑人受教育的神聖的權利。


  36. 零斯特.法斯[美] 南越 1964年
    
     獲1965年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持刀的南越士兵在一個被俘的平民身上找到了強硬的感覺。裝備、力量上的懸殊令越南人一度飛揚跋扈,這種情況下的每一次受挫都打擊著他們的信心,也令他們更殘忍。
    
     霍斯特.法斯為美聯社報道越南戰爭已有多年了。1964年1月,他從直升機跳傘進入戰區,走過了村莊、稻田和叢林,經曆了街頭巷尾的激戰,無數次的審訊和行刑。他說:“我總是獨來獨往。我從不參與,從不提建議,以此來讓軍隊接受我的存在。我隻是拍幾幅照片,然後就消失。”
    
     一天,法斯和一支南越部隊遇到一個越共可疑分子。法斯說:“派去審問的士兵通常都十分粗魯地對待這些人。如果俘虜不說,就會受到傷害;即使說了,也會受到傷害,甚至被處死。”法斯還談到他用自己的方式拍攝戰爭照片的經驗。他說:“如果確實是一個太獨特的事件,一個瘋子,我們就不用這張照片。如果這事件並不是獨立的,甚至經常發生,我們就刊發。譬如“罪惡與懲罰”這幅照片,它講述了在漫長的令人厭煩的戰爭日子裏越南的苦難。我針對的是那些隻知道讀報紙的人。”
    
     法斯的照片也展現平民的苦難,約有超過100萬人在越南戰爭中死去。“戰爭初期經常在人口密集區發生戰鬥。身為攝影記者,你必須同軍隊一起在空襲之後進入村莊。戰爭中平民的傷亡是最慘痛的。”這位記者說。他的人道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普利策獎。

  37. 作者:(美國)劉易斯·海因
    
     1925年海因對於勞動者的拍攝,不僅有出於同情而對不良生活與勞動狀況的揭露,而且有對工人強壯的、英姿勃發的勞動狀況的讚美,從中看出勞動者的力量和智慧。
    
     他的鏡頭有愛有恨,這正是海因作品的感人之處。揭露應予糾正的事情,這是大恨的表現;讚揚應該發生的事情,這是大愛的表現。因此,他的作品出於平凡的寫實,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和崇高的社會價值。
    
     這幅表現工人與機械的作品,被視為表現勞動者的經典之作,緊握扳手、弓身屈臂,這是力量的表現;聚精會神、一絲不苟,這是精神的表現;強壯的身體、繃緊的筋骨和隆起的肌肉,這個有如雕塑的形象告訴我們,勞動不僅創造了客觀世界,而且塑造了主體的健美。強光恰恰照射在主體上。工人,這是工業文明時代的主人。


  38.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的侵略,給蘇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為了抗擊法西斯,蘇聯人民犧牲了兩千萬人,幾乎第一家、每一戶都有親人犧牲。
    
     這幅作品拍攝於1942年,是在德國法西斯撤離蘇聯卡契城之後拍攝的。
    
     激烈的戰爭結束了,敵人撤走了,鄉親們湧到戰場上尋找自己的親人。在冰冷的、坑坑窪窪的、泥濘的土地上,人們在尋覓著、辨認著親人的屍體。近景中那位抬起雙臂號啕大哭的老母親,似乎辨認出屍體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彎腰察看的婦女,遠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構成一幅悲痛至極的淒惶場麵。
    
     作者從尋屍者的角度去拍攝這個動人場麵。但是在當時隻宜宣傳蘇聯紅軍的英雄氣慨,便沒有機會發表。直至二十多年後,196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0周年,這幅作品才被拿出來展覽。它不僅在蘇聯,而且在意大利、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紛紛刊登,反響熱烈。作品以此來控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傷害。


  39. 二戰期間,在德國及被占領土地上,納粹建立了幾十座集中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奧斯維辛死亡營,那裏接連幾個月每天用煤氣要殺死12000名受難者。
    
     美國軍隊在1945年4月11日占領了德國東部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發現其中有21000名快要餓死的幸存者和幾千具屍體。
    
     據官方統計,德國納粹崩潰前的“最後解決方案”就是屠殺猶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賽人等,其中僅猶太人就有600萬人被殺害。德寇撤走時,他們盡可能地把這些集中營銷毀掉。成堆的屍體骨灰,裝滿頭發的倉庫就是活生生的證據。美國著名戰地女記者懷特拍攝的集中營堆積如山的屍體的腳,令人觸目驚心。法西斯的罪行通過照片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40. 《法國夏特瑞城女奸被逐》(匈牙利)羅伯特·卡帕 1945年
    
     法國夏特瑞城是一個小鎮。在德國法西斯占領期間,一個法國年輕姑娘與德國人同居,並生下一個孩子。
    
     1945年,德國法西斯戰敗,法國光複。人們在歡慶勝利時,沒有忘記雪恥亡國之辱。於是在趕走德國人之後,又把複仇之憤發泄到這個曾經喪失氣節的姑娘身上:把她剃光了頭,驅逐出城。廣角鏡頭生動地展現人們因年齡、性格、身份、性別等不同而表現的情緒,這幅作品堪稱“世像百態圖”。
    
     卡帕的拍攝意圖並非隻是譴責這個“女奸”,更重要的是控訴戰爭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壞與疏離,控訴戰爭為人們帶來的可悲命運。如果沒有戰爭,這個寧靜的小鎮,絕不會出現這樣的鬧劇和悲劇。

  41. 在世間萬象中,用相機的取景框去截取恰當的空間,在人物千變萬化的動態中,用快門凝固下一個瞬間的定格,這是攝影獨有的紀實本領。
    
     年輕的柯特茲在街頭抓拍人所常見的尋常景象,為人們留下認知生活與耐人尋味的生活場景。這位在街頭流浪賣藝的音樂家引起了柯特茲的注意,他特別注重拍攝這位盲人的顏麵,雖然是盲人,但從這張麵孔可以看見充滿自信與對理想的向往,柯特茲感慨地說:“如果他生在巴黎、倫敦、柏林,肯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作品的生動性還在於環境的烘托,同行的孩子與觀望的孩子一前一後襯托出主體人物。


  《時裝藝術家》是一幅世界名作。我們在觀賞這幅作品時,最吸引目光的一定是站在正中那位身著黑色西裝的時裝設計師。盡管站在時裝藝術家周圍的女郎濃妝豔抹、衣著時尚,但絲毫不會使觀賞者把視線從時裝藝術家的身上移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效果呢?這完全是攝影家在構圖時匠心獨運、精密安排所賦予作品的藝術魅力。
    
      現在我們來細心分析,不難看出,這幅作品的主體就是畫麵正中的這位時裝藝術家,其他的人物和影像都是陪體,都是在為突出主體服務的陪襯物。笨拙的攝影家拍出的群體人像合影,往往是“一視同人“,分不清主次,這大概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時裝藝術家》的作者卻與眾不同,他運用了多方麵的藝術手段,十分顯明地突出了主體。我仔細欣賞,感到作品在構圖上為突出主體人物最少在八方麵作了精心安排:一是在站位上,主體占畫麵正中,陪體站在主體四周;二是在體態上,主體為正位,陪體為側麵;三是在麵向上,主體麵向觀眾,陪體麵向主體;四是在眼神上,主體兩眼有神直視觀眾,陪體兩目微閉注目主體;五是在表情上,主體微笑可親,陪體麵無表情;六是在站姿上,主體挺直悠閑,陪體身彎曲線;七是在衣著上,主體莊重大方,陪體華麗輕佻;八是在色彩上,主體濃重,陪體淺淡。還應該提到的是,作者在背景選擇上,選擇了一幅人物畫像,色彩、神態均與被攝人物有著極為密切的映襯作用,也對突出主體起了烘托作用。
    
我們欣賞這幅攝影名作,除了著重要學習突出主體的構圖藝術外,還要在用光和色彩配置方麵深加研究,認真學習。
    
      《時裝藝術家》的作者是英國著名攝影家密爾頓H·格林。


  43 (美國)曼·雷 1924年
    
     人體之美薈萃了天地間的萬美。因此,許多攝影家都熱衷於拍攝人體,但一般拍攝人體都是“如實紀錄”,而曼·雷拍攝的人體,因此加入了主觀,滲透了情感,進行了構思,於是,他的作品總有與眾不同之處。
    
     這幅人體作品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形式感,這位女士的背景工整對稱而線條優美流暢,令人想到小提琴盒的造型,何不把這種感覺強化出來呢?於是,曼·雷索性在女士後背畫上兩個所有提琴身上都有的音孔,攝影與繪畫,現實與想象,似與不似,這種種不同都被曼·雷融為一體。他說:“我攝我所不欲畫,我畫我所不能攝。”總之,因為有著創造性的思維,對曼·雷來說,沒有什麽不可以,也沒有什麽不可能。

  44.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雜誌派往科羅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個工作中的醫生。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攝影作品集的誕生。史密斯曾經作為戰地攝影記者隨美國空軍來到了太平洋戰爭的戰場。但最終,由於他的成果不受編輯的肯定,史密斯被迫辭退。他認為如果使用得當,攝影將“促進改良和理解的偉大力量”,他認為實事攝影不在於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內容含能被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讀者所領悟。就像這位抽著煙,端著幾乎末碰的咖啡的傑瑞亞尼醫生那樣,史密斯也在捕捉著此際和下一時刻之間的人生的感覺。

  45. 安德魯·德斯塔[英] 英國 1993年 1994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故意濫捕多年來一直是英國獵狐季節的一個特征。每個獵狐季節裏都有意料中的事故發生,近年來人們已開始加強安全保護措施以防止那些人的蓄意破壞。這幅照片中,一個婦女正試圖驅散薩裏郡獵隊的獵犬,想以此阻止獵隊的濫捕。現在,獵狐這樣傳統的貴族活動已受到英國人越來越多的反對和抵製。

  46. 雅哈.吉姆[美]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1998年
    
     1999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獲獎作品
    
     1998年11月,雅加達北部彭巴關1區的教徒們一覺醒來時,發現他們作禮拜的寺廟正在被焚毀。被激怒的教徒立刻找到了6名涉嫌毀寺的異教徒,他們斷然拒絕了寺院的求情,凶殘地將6人私刑處死。

47. 圖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他被24名暴徒追趕到一小巷的死角處,遭到眾人大砍刀、匕首、棍棒加石塊的攻擊。在被折磨致死後,暴徒首領當眾割斷了他的喉管。此事發生在印尼暴亂後期,警方對此采取的惟一行動,是在私刑結束後,移走了受害者的屍體。
    
     印度尼西亞學生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達議會大廈外集會,要求結束蘇哈托總統的統治。在5月初,因為參加示威遊行的學生被殺,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有著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數萬印尼年輕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對腐敗政治進行清算。5月21日,執政長達32年之久的印尼總統蘇哈托辭職。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屈服於抗議的壓力。
    
     蘇哈托的辭職並沒有結束該國動蕩騷亂的書麵。當各個團體在為填補權力真空而明爭暗鬥之際,無法無天引發的混亂在全國蔓延開來。數千商人被搶、被殺。其中華人的產業及人身安全受到首當其衝的侵犯,許多華人婦女在騷亂中被有預謀地強暴,他們的家園被搶砸成了廢墟。

  我對印尼厭惡勝過日本!!!!!
  
  禽獸不如的國家,對我們華人犯下滔天大罪,如果今後有機會整印尼人,我一定整死他!!!

  48. 1998年印尼暴亂,華人婦女遭公然強奸、殘害


  49. 埃羅特.歐文特[美] 美國 北卡羅林納 1950年
    
     在衛生間裏,黑人用的洗手盆如此簡陋,隻有冷水,而白人的洗手盆卻奢侈得多——冷熱水管。
    
     1954年5月17,美國最高法院依據美《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宣布公立學校種族隔離是違法的。這是美國第一次真正宣布黑人隔離製是違憲的、不合法的。在此之前,黑白人隔離製早已被肯定和實施,在幾乎一切公共場合,黑人都受到白人的隔離,不平等待遇。黑人長期以來被剝奪的公民權利,並沒有因1954年最高法院的決定而立刻獲得。事實上,在爭取平等的道路上,美國黑人還需付出很大的代價。


  50. 比爾.盧斯特爾[美] 美國 印第安納 1990年
    
     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家人在同意捐獻遭車禍的孩子的器官後,悲痛地擁抱在一起互相安慰。
    
     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梅裏爾,1990年夏天,一個8歲的孩子遇車禍受傷,當他的家人同意將快死的孩子的器官組織捐贈出去時,家庭成員們互相安慰。拍攝這樣一幅場景要求攝影師有堅強的意誌,同情心和老練的技術。


  51. 巴西 薩爾加多
    
     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貧賤中,也不失堅毅與強韌,也不失自立與剛強,這就是人性的力量。薩爾加多以更多的理解、尊重、讚頌的態度拍攝的這位淘金者,雖然衣衫襤褸,渾身泥汙,但仍令我們肅然起敬。在這個觸目驚心的形象中,湧動著一般蒼涼而粗糙的意誌力。他顯示了人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嚴,激起我們對勞動、對生命的尊重。


  52. (匈牙利)羅伯特.卡帕 1936年
    
     1936年,西班牙發生內戰,匈牙利攝影家羅伯特.卡帕與他的未婚妻格拉達一同前去采訪。
    
     在一個共和軍戰士躍出戰壕,準備向敵人衝鋒的時刻,卻被敵軍擊中。距離這個戰士隻有幾米的卡帕迅速地反應,立即拍照,把一個生命被殺害的刹那間凝結在空中。
    
     這幅作品發表出來,被公認為戰地攝影的裏程碑、空前的傑作,其價值在於:
    
     1.直接顯示戰爭的後果:殘殺生命。
    
     2.目睹過程的關鍵瞬間:定格形象。
    
     3.現場與人物的絕對客觀性:如睹其人。
    
     4.超越個人命運的典型性:揭露戰爭。
    
     這幅作品開啟了戰地攝影的新篇章,使得戰地攝影成了最激動人心的畫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