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腦袋栓在褲腰上的出訪(記文革年世乒賽)

(2014-08-03 14:23:11) 下一個


文革前的體育出訪,從來沒有如此人膽戰心驚的一幕。

在新中國初期,麵對外部世界的敵意和排斥,體育擔當了超越其自身的職能,幾乎任何重大的體育比賽背後,都事關國家的政治主張和外交關係。麵對賽事,做、不做、如何做,都成了從上到下相關部門需要審慎考量的事件。

  “乒乓外交”就是當年打開沉重國門的第一個成功的體育嚐試

  1971年3月15日深夜11點多,一陣緊促的敲門聲驚醒了睡夢中的 魯光。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就聽到屋外人喊道:“趕快到南三樓集合。”

  這位後來因報告文學《中國姑娘》一炮而紅的作家,當時是國家體委宣傳司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是他從五七幹校回到體委之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做31屆世乒賽代表團的秘書。

  1971年初,國家體委大院還處於 軍事管製 之下。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授意下,文革中受波及最大的乒乓球隊開始恢複訓練。文革的陰影尚在,但清脆的乒乓聲響,還是打破了一些沉鬱的氛圍。

  “冒死”參賽日本

  “上飛機前,所有人心想 為國捐軀的時候到了

  魯光急忙穿衣下樓,快步趕到會場,代表團的成員已全體到齊。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親自主持會議。韓念龍說,自己也剛剛接到總理電話,讓大家再次商量一下,究竟要不要去參賽。

  “中國將要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世乒賽”的消息早在2月份就公布在了《人民日報》上。可是,在備戰期間,關於究竟要否參賽的爭議還一直未停息過。出發在即,這樣的討論再次被鄭重其事地提上了日程。

  代表團成員個個麵露難色,據魯光回憶,當時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派認為當時國內政治過於敏感,還是不參賽為好;另一派則堅持,既然已經答應了日本乒協,就應該信守承諾,按時參賽。爭執不下,會議一直持續到了後半夜。

  最後,應總理的指示,代表團一起來到人民大會堂匯報討論結果。聽取了各方匯報後,總理當即拍板,“權衡左右,我們還是應該去參加”。並連夜給毛主席寫了一封1500餘字的請示信。

  第二天,即收到毛澤東批示,“我隊應去,並準備死幾個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主席這樣的語詞並非虛張聲勢。日本右翼影響頗大,特別是 1970年11月,日本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引起轟動。在中國參賽之前,右翼人士也公然挑釁,“敢來日本參賽,就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乒乓名 宿梁戈亮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說。

  接下來,是具體安排參賽的細節。“不突出政治,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總理為本次世乒賽定下的總基調。但是政治立場也必須鮮明,“比賽中遇到美國支持的朗諾集團,中國隊將拒絕比賽”。

  臨行前,每一個細節都細心準備,連要不要帶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這樣的問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按照總理的要求,“下了飛機,就不要戴毛主席語錄了,一些小的像章可以戴,大的不要戴了”。

  臨行前,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握著魯光的手,總理囑咐道:“萬一有閃失,你們工作人員一定要衝在前麵。”

  3月17日,代表團開赴廣州,轉機前往日本。離開北京前,大家都紛紛跟家裏托付了後事。“在廣州,我們受到了廣州軍區領導的親自接見,並且為我 們舉行了盛大的歡送會。”梁戈亮 說:“上飛機之前,還組織我們看了《上甘嶺》,所有人都熱血沸騰,心裏想著為國捐軀的時候到了”。

  按照總理事先的安排,為以防萬一,代表團成員分乘德航和加航的飛機前往。梁戈亮說,當時很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麽叫“前赴後繼”。兩家航空公司看中 了中國未來巨大的市場,都非常重視,親自派經理壓陣。起飛前,已想好了對策,一旦飛機出現意外,絕不在台灣降落,直飛上海或者香港

  承載國人的重托,這些剛剛經曆了紅色文化大革命“洗禮”的青年人,作為先頭兵,衝出了重重鐵幕,亮相在世人麵前。

  驚心動魄的日本之旅

  代表團每個房間門口都端坐著一名警察,時刻守護

  從走下飛機的那一刻起,中國代表團一行60餘人的隊伍,就成了記者們追逐的焦點。全世界睜大好奇的眼睛,審視著這群走出封閉國門,重新亮相的年輕人。

  中國隊所到之處,總是一隊記者相隨。魯光在代表團裏分管宣傳、禮品和保衛工作。每天都要應付記者的熱情“騷擾”。敏感的記者們對他們說,你們中國代表團要麽不發生新聞,要麽就是大新聞,抓住了我們就可以提薪,抓不住可就要丟飯碗。

  抵達日本後,代表團發現政治形勢仍相當嚴峻,中國隊下榻的旅館四周,聚集著許多右翼分子,他們舉著牌子,高喊一些反華的口號。作為東道主,日本 政府對中國隊的安全保衛工作做了非常細致的安排。每個房間門口都端坐著一名警察,時刻守護。代表團出行,也是前後左右摩托車護航。

  代表團和反華人士間的鬥法,如今想來,仍很驚心動魄。魯光回憶說,在旅館裏講話是要悄聲細語的,以防隔牆有耳。為了防止竊聽,每次開會的時候,都要打開錄音機,大聲放著“樣板戲”,即便這樣,還是經常頭一天晚上的會議內容,第二天早上所有記者就都知道了。

  後來他們才聽說,當時的竊聽技術已經非常先進。“距離幾百米,隻要用儀器對準那扇窗子,所有的話都能捕獲”。魯光說。

  盡管防範嚴密,也難擋反華勢力的侵入。不知何時,國民黨的“策反信”,通過門縫塞進了屋。上麵寫著:“你經過了這麽多年痛苦的審查,好容易出來了,趕緊投奔自由世界吧”之類的話。魯光負責安保,一旦發現信件,趕緊報告團長,把各屋的信件集合在一起,全部焚毀。

  另一方麵,世界也對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魯光同屋的是一個年輕的翻譯,每天走到哪裏總有一個美國的女記者跟著他,擺脫不 掉,而且女記者的打扮非常“紮眼”,今天一身紅,明天一身白,走到哪裏都異常醒目,嚇得那個翻譯整日愁眉苦臉,“完了,我以後別想出國了,你們都看到了, 那個美國記者總跟著我”。魯光問:“她為什麽總跟著你?”“翻來覆去,就一句話,‘請你幫幫忙,我想訪問中國’”。

  盡管不了解中美局勢回暖的大局,代表團裏還是清晰地感覺到美國人的“示好態度”。美國代表團團長斯廷霍文聽說中國邀請南斯拉夫訪華,即主動向當 時的中國乒協代主席黃中透露:美國剛剛取消了美國護照不能到中國旅行的限製。並且提出:“如果有機會,美國隊可以到中國參加比賽”。

  比賽期間,宋中當選為國際乒聯執委,美國代表團哈裏森第一個上前祝賀。

  中國代表團將這些點滴都報告給了中央,但沒有接到新的指示。比賽進行得波瀾不驚,平靜中,又醞釀著某種湧動。隊員們用比賽的輸贏,以及對待比賽的態度,表達著和“友好國家”的友誼,宣告著和“反華集團”的堅決抗爭。

  所有人都以為本屆世乒賽將會在平靜中收場。直到上演了那次“偶遇”。

  “偶遇”開始中美外交的萌芽

  科恩和莊則棟的合影,第二天,登上各大報紙頭版

  各參賽隊在同一個館裏訓練。一天,中國隊正要開始訓練,一名美國隊的隊員來到了中國隊中間。長發披肩,亂糟糟的頭發上還紮一條發帶,非常顯眼。許多人認出來,他就是美國隊那個“自由散漫”的科恩

  科恩毫不發怵,對中國隊隊員說,“能一起練會兒球嗎?”當時的梁戈亮,還是首次隨隊參賽的小運動員,也是中國隊此役的“秘密武器”。為了不影響別的種子選手熱身,梁戈亮自告奮勇,陪科恩練了近20分鍾。

  能和中國隊的高手練球,科恩打得很高興,練完表示感謝後,科恩離開了訓練館,中國隊員也坐上大巴準備去比賽館。這時,一個身穿“USA”隊服的外國人闖上了車,許多人認出了,這人正是科恩。

  原來科恩隻顧和梁戈亮練球,沒能趕上美國隊前往比賽館的大巴,就冒冒失失闖上了中國隊的車。車上突然躥上一個美國人,大家都愣住了,禁不住議論紛紛。科恩麵對車門站著,表情非常尷尬。

  這時,坐在後排的 莊則棟 站起身來,朝科恩走去。其他隊友趕忙扯莊則棟的衣袖,“別去,別惹麻煩”。

  此前,莊則棟已經連續三屆取得世乒賽冠軍,見過世麵,說起話來也非常得體。

  “你好,歡迎你坐我們的車去比賽館。”

  “謝謝。”

  “雖然美國政府對中國不友好,但美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為了表示中國運動員對美國運動員的友誼,我送你一幅杭州的織錦作紀念。”莊則棟說。

  一席話,打破了科恩的尷尬,卻在無意中展開了連接兩國的一座橋。當然,諸種意義都是許多年之後的評價。說著,莊則棟拿出了前一晚在魯光那裏領的“小禮物”——出發前,代表團為隊員們準備了一些折扇、織錦等禮物。

  大巴抵達體育館,一下車,就被記者團團包圍。敏感的記者們嗅到了中美關係解凍的一絲前兆。科恩興奮地拿著織錦,和莊則棟合影。第二天,這張大幅照片登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

  由於當時的中美關係過於敏感,出國前,代表團有明確的紀律規定:賽前不主動交換隊旗,但可以握手致意。莊則棟的這次大膽“越軌”,在當時還是非 常令人不安的。晚上,莊則棟愁眉苦臉地來到魯光屋裏,“壞了,以後我別想出國了。剛才團領導找我談話了,說我把事情弄大了,叫我以後不要和美國運動員照相 了,到此為止,不再發展”。

  孰料第二天,科恩高調回贈了禮物,並又拉著莊則棟拍照。莊則棟隻得禮貌配合。

  “莊則棟關鍵時候能這麽做,和周總理長久以來對乒乓球隊的教育分不開。周總理鼓勵隊員間的交往,鼓勵民間溝通,要不卑不亢,友好往來,虛心學習。”說起總理的教導,如今年近花甲的梁戈亮還是一套一套的。

  “1969年開始,總理就要求我們乒乓球隊恢複訓練,隨時準備迎接外事任務”。當時年紀尚輕的梁戈亮,並不明白“外事任務”的含義,跟著同屋的老大哥莊則棟一起堅定地點著頭。如今看來,周恩來早早在乒乓球隊埋下的外交種子,到這次偶遇,乒乓外交的芽終於破土而出了。

  值得玩味的是,多年之後,莊則棟作為中國外交史上的功臣,仕途一番順風,曾官至國家體委主任。科恩卻逐漸被人遺忘,在困窘中,早早謝世。

  最佳外交途徑

  無論什麽比賽,中國隊總是贏得少,平得多

  事實上,伴隨著中蘇關係驟然惡化,特別是1969年“珍寶島事件”以來,中國即有意從僵持的中美關係中解脫,以牽製現實威脅最大的前蘇聯。基於類似考慮,美國也有與中國交好的意圖,雙方一直在尋找機會。

  1970年10月1日,毛澤東曾邀請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典禮。這也是對美方的一次暗示,不過,美方似乎並未領會這種東方式暗示。

  代表團立即將在日本發生的一切,報告了中央。並且請示關於美國隊要求訪華一事的意見。4月6日,國內來函,稱“訪華時機尚未成熟,可以留下他們的通訊地址”。4月7日,所有比賽即將結束。當人們以為中美的初次試探結果已成定局時,轉機出現了。

  據當時毛澤東的護士長 吳旭君 回憶,在決定不邀請美國訪華的文件發出之後,毛主席還一直在思量。夜裏一覺醒來,主席突然改變了決定,對身邊的吳旭 君說,“打電話給王海容(當時的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毛澤東的表外甥女),邀請美國隊訪華”。因在此之前,主席定下規矩,吃了安眠藥之後他的話不算 數,吳旭君猶豫再三,沒有動。過了一會,見吳沒有動靜,毛主席問道:“小吳,你怎麽還沒去?”“不是說吃完安眠藥之後的話不算嗎?”“算,趕快辦,來不及 了。”

  吳旭君這才著了急,連忙通知了外交部。消息傳到日本時,美國隊正準備離開。副團長宋中立刻驅車趕往美國隊下榻的酒店,正巧碰上美國乒協國際部主任哈裏森在招手叫出租車。聽到宋中向美國隊發出了訪華正式邀請的消息,哈裏森又驚又喜。

  就這樣,1971年4月10日上午10時,斯廷霍文率領的美國乒乓球隊跨過深圳羅湖橋,作為文革後第一批踏上中國領土的美國人,翻開了中美曆史新的一頁。

  在當時中國外交所處的惡劣環境中,中國領導人創造性地選中了體育這一突破口,並獲得極大成功。“小球推動大球”的創舉傳為美談,也成為體育和政治相得益彰的最佳注解。

之後,中美成功建交的經驗被推廣為中國應對全世界各國的外交手段。1971年內,中國乒乓球隊在港澳作匯報表演,訪問阿聯酋、古巴、智利、加拿 大,並舉辦了亞非拉乒乓球邀請賽。之後,男女籃、羽毛球、田徑、足球隊紛紛出訪,成為了中國“外交攻勢”中的重要一環。在這些比賽中,基於政治的考量,無 論什麽比賽,中國隊總是贏得少,平得多。


★ 見習記者/陳園園
青銅時代:奧運-新中國體育回溯(1949-196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夢一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ingfish2010' 的評論 :

這個,吳是32年生人。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夢一生' 的評論 :
銥兄覺得可樂的是,毛爺夜裏一覺醒來,身邊咋不是敬愛的江青同誌或玉鳳丫頭呢?
夢一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銥' 的評論 :

做了個神馬夢呢?:)至今是個迷
回複 悄悄話 夜裏一覺醒來,主席突然改變了決定,對身邊的吳旭 君說。。。。。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