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cing Ball

Life is like a ball. When you hit it harder, it will bounce higher.
個人資料
正文

口吃與語言環境、說話場所、說話目的-ZT

(2008-03-01 21:06:10) 下一個

口吃與語言環境、說話場所、說話目的

我再添一點,就是 我們開始換一種語言環境的時候,對在前一種語言環境下的口吃狀態,是會緩解的。  我指的是,比如鄉音說話會嚴重口吃,那麽起初到普通話環境,我們能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情況也確實很少出現;但繼續在普通話環境中呆久後,又會有加重。 我現在就是普通話也會有較嚴重的口吃。 特別是普通話做日常交流時,比如買東西、閑聊等。

總結一下,我覺得生活用語中的詞句比工作、學習場合更容易口吃。 因為生活中必須要隨意,要跟別人一樣的自然,看著別人語速非常快,我們想模仿,但能力不足,所以口吃現象更嚴重了。  而在學習或工作場合,似乎別人說話也較慢、較清晰,我們就感覺沒啥壓力,當然就好很多。

我還有點個人感想,就是口吃者是否有很大一部分不怎麽投入自己的生活。 因為口吃,我覺得,是否主要是在模仿別人的說話方式、速度和節奏所造成的? 我感覺自己不怎麽投入自己的生活,沒特別多的熱情。 而有些人說為什麽自言自語不會口吃;我覺得那是因為那時候我們的語調可以是非常低,甚至可以叫悶、低靡,但是到了公眾場合我不能這樣說話,這樣說就表明了自己對社會和對他人是不在乎的、不屑一顧的,或者不合群的。 所謂我不得不在與其他人說話的時候調整我的語音、語調,與自言自語相比,不自然、不自我了,於是自己也覺得自己很別扭、那麽遲早出問題也不難理解了。 因為象是自己在用別人的嘴說話給別人聽。

而且,在上麵提到的 與公眾講話、與個別人講話。 兩個情況都與跟自己講話不同。 都是講給別人聽。 但相比而言,哪個更容易呢? 雖然對公眾講話,會有壓力,特別是講話內容上要準備,但是我們都知道的,公眾講話通常很空、甚至隻要高談闊論、不須為自己沒有身體力行而過多的慚愧,因為你覺得無論如何這就是最好的建議、其他人也這麽幹。 但是,與個別人講話,就會經常受對方語言表達比自己流暢、對方社會地位與他/她對你的態度尊重/怠慢等的衝突所帶來的影響,而且這個時候又要避免讓他人看出你對他們不太感興趣,因為象我這樣的吃友,自打有了口吃問題後,都會更關心自己的利益,關心自己會不會再頻頻在他人麵前露出缺陷,可以如何避免等,因此事實上我都沒有精力去表現出對別人的真正興趣了,而我們社會社交交往的原則又是需要我們表現友好等。

這一節的結論是: 口吃者與說話目的是被迫的有關,跟說話的情緒因素有關。如果我們感到自己說的話確實是自己的心聲,感到說話時確實被別人優待、尊重,我們口吃會好很多、甚至可以不口吃。

我又想起了一個例子。 就是有人在做報告時口吃了,結果下麵聽報告的人閑聊的更歡了(也許他們也沒多想,就是覺得沒必要保持安靜了),這樣導致上麵做報告的人口吃程度比開始更加重了。這顯然是情緒造成的。
而有時候周邊的人,即便關係上非常友好,跟我們閑聊,我們也會口吃,可能是因為敏感地察覺到 盡管表麵關係很近,我們與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心理上也不合一,因此更懼怕萬一口吃嚴重,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會如何。  我事實上還是覺得即便是再親的人、包括自己的 家人,有時候也會覺得心理距離蠻大的。隻是從不討論這個問題,他們和我們都自以為了解對方。  口吃者是很敏感的,我們害怕被人遺棄。 這就是為什麽有時候跟陌生人在人不多的場合、不重要的話題上攀談,反而不會有緊張。 跟熟人反而有口吃,口吃了後就緊張伴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