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福建人關於台灣的些許看法

(2006-12-17 16:47:03) 下一個
我是福建人,對於對岸那些講福建方言的,原本還有些鄉情。福建改革開放之初,得益於台商不少。如今台商在福建早已不是什麽很了不得的角色,但是很多產業,包括王永慶在漳州的一開始不停虧損的發電廠,仍然讓我們心存感激之意。

早在2000年初,和回來探親的台胞(現在不太會有人用這個詞)還閑聊過當時的選舉,彼時爭論的,還是如今已經日薄西山的宋楚瑜能不能登上大位。從那年起,對台灣的觀感就漸漸的變調了。對於台灣的民生政治,從關心,到失落,到憤怒,到鄙薄,直到現在的無聊看熱鬧。

看連續劇一樣,劇情的發展,作為看客,無從掌握。不過那幫唱戲的,的確不是什麽好演員,倒是極大的丟了福建後裔的臉。福建自古地處偏夷,但千百年來文風鼎盛,曾三連狀元,一攬三甲,直至近現代,也屢見大師。怎麽所謂福佬人,在台灣就幾乎都成了愚昧鄉民?閩人飄泊在外的,作奸犯科拉幫結派或有人在,但百年來對於祖國家鄉,能出三分力的,何曾降到兩分半?為什麽到了台灣數代之後,卻幾同陌路,甚而仇恨敵視?論及不肖子孫,鮮有甚者!

無所謂,這等交情,不屑於攀之。

台灣的所謂本土政治人物,不乏精明強幹,但是那又有什麽用?就如同讓人討厭的蒼蠅,長著千隻複眼,即便看得清所有的動作分解,奈何蒼蠅拍子所至之處,頓成齏粉。小地寡民的局限性和悲哀,躲得過去嗎?種種鬧劇,在我等旁觀者看來,說的再難聽一點,何異於豬圈搶食?

民主的價值,我們現在仍然在小心翼翼的探索,不敢有所差池。同為華人,台灣人實在做了相當惡劣的典範,地區族群政治上的撕裂和盲目對立,和盧旺達的悲劇也隻有暴力程度上的差別,甚至於讓王希哲等人為之惶惶。中華人民共和國總有一天也要全麵民主化的,台灣人的鬧劇隻會讓這一過程更加的延緩。

台灣的經濟和科技上的成就,也讓我們覺得驕傲,特別當外刊專題介紹IT的製造業的時候。這幾年逆水行舟,卻不務正業。廣東和浙江的產業都開始升級換代了,台灣還在等什麽?當大陸出來的華人子弟紛紛腳踏實地的專精於科技研究,金融技巧和法律完善,台灣的未來大腦們又在鑽研什麽?等到30年後我們徹底看不起台灣人的時候,台灣人難免又會淪為新一代的“原住民”。台灣人認為這完全是危言聳聽也可以,在下學淺言輕,本無意打擾你們繼續作夢。

統一大業,已不冀望於台灣人,上帝的洪水過後,有諾亞重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