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邊的姑娘

我是一個簡單的女生,一個喜歡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們是知己,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去海邊走走,看看,聽聽海的聲音.
個人資料
正文

誰來拯救廣東音樂?(2)

(2005-09-08 03:41:24) 下一個
誰來拯救廣東音樂? 早期的廣東音樂的演奏樂器是“硬弓五架頭”,即:二弦、提胡、三弦、月琴、橫簫。20年代以後,逐漸過度為“軟弓五架頭”,即:高胡、揚琴、洞簫、椰胡、秦琴。廣東音樂的題材多為花蟲鳥魚、小橋流水,表達的是“平民意識,俗世情感”。曲調或柔美委婉,或輕快明亮,或熱烈跳躍,深受上海人的喜愛。上海越劇藝術家袁雪芬在1944年主演《雁南歸》時,還以廣東音樂作為幕間和情景音樂的配音演奏。   《北京晚報》 記者劉一達在《北京人搶救廣東音樂》寫道:“到上世紀40年代,廣東音樂已相當普及,人們將廣東音樂稱為‘國樂’。雖說從曲調的優雅纏綿來看,廣東音樂屬‘陽春白雪’,與北京人喜歡的大鼓琴書京劇相聲不大合拍,但廣東音樂的柔雅與明快,卻能讓北京人從舒緩空靈之中,享受到難得的輕鬆與愉悅,讓人聽之振奮。所以它很快在北京人中找到知音,癡迷於廣東音樂的主要是大中學生、教師、職員、公務員。有的自發成立廣東音樂的民間樂社,有的大學生和中學生則在學校成立民樂社。那會兒北京有名的玩廣東音樂的有‘韶光國樂社’、‘棉社’等。”   廣東音樂也是在海外流傳最廣的中國藝術種類之一。用黑人靈歌風格演唱《彩雲追月》的歌星愛戴作客中央電視台《魅力12》節目時回憶說,她第一次聽到《彩雲追月》,還是在加拿大。“當時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坐了一部計程車,計程車司機是一個沒有任何東方色彩的加拿大人。他自己聽的是這種東西,我就很奇怪,我就想,外國人聽得懂這種東西嗎?”      廣州打造“音樂之都”的現實選擇      中國音樂界的最高獎“金鍾獎”從2003年的第三屆開始永久落戶廣州,一個大篆體“樂”字金鍾,啟動了廣州打造“音樂之都”的光榮與夢想。   廣州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是冼星海、馬思聰的故鄉,在90年代又出現過以《濤聲依舊》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廣州還有星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廳以及稱雄世界的“珠江”牌鋼琴,應該說,廣州打造“音樂之都”具有雄厚的基礎。   今年3月29日,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劍雄教授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報告廳演講時說:“我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演奏廣東音樂,有多少人在創作廣東音樂,我們小時候都是聽《步步高》,廣東音樂有很大特色,沒有一次民族音樂會上不演奏廣東音樂。你要保持這種特色,難道永遠是用這些人來演奏,甚至用錄音來代替嗎?”   由此我們聯想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在每一個新年的早晨,全世界的人們總是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那歡快的旋律中開始的,伴隨著波光粼粼的《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如果把1939年12月31日舉行的“施特勞斯音樂會”算作第一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話,那麽,到2005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走過66年的曆史。66年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形成相對固定的演出程式,時間是元旦上午,地點是金色大廳,曲目是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樂隊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場時為2.5小時(分上半場和下半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於元旦,就像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聖誕樹、畢加索的和平鴿、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五環標誌,已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成為人類社會迎接新年最莊重、最優雅、最高貴的一種儀式,去維也納聽一次新年音樂會,是許多人終生的一個夢想。奧地利廣播公司從1959年開始現場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目前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的電視台通過國際衛星進行現場轉播,收視觀眾接近20億人,堪稱觀眾最多的世界第一音樂盛會。曆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CD專輯,也是一種高雅的禮品和收藏品。   那麽,作為中國的“音樂之都”,廣州可否在每年的元旦上午,在珠江江畔的星海音樂廳,舉行一場以廣東音樂為主題的“廣州新年音樂會”?可否把去年成立的“廣州民族樂團”改稱為“廣州廣東音樂樂團”或“廣州粵樂樂團”?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演奏的曲目都是施特勞斯父子的圓舞曲,留給觀眾的唯一懸念是:指揮是誰?比如:2005年的指揮是洛林·馬澤爾、2004年的指揮是裏卡多·穆蒂、2003年的指揮是哈農庫特、2002年是小澤征爾……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其實就是施特勞斯父子的專場音樂會,並且往往是以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開始,以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結束。那麽,“廣州新年音樂會”可否以任光的《彩雲追月》開始,以呂文成的《步步高》結束?——事實上,早在2001年1月7日,當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步步高》的時候,現場聽眾先後3次站起來鼓掌,他們把《步步高》譽為“中國的《拉德斯基進行曲》”。那麽,在指揮方麵,我們是否也可以參照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邀請一位,比如:2006年的指揮可以是餘其偉、2007年可以是陳葆坤……如果“廣州新年音樂會”能夠形成廣州的一個城市品牌,一張文化名片,那麽,對於根在廣東的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僑來說,不也是一件頗具吸引力的盛事?   記得在2003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人民大會堂曾長時間地播放《步步高》。那麽,廣州乃至廣東省今後在舉行大型會議的時候,除了奏《國歌》、奏《國際歌》之外,是否還可以考慮奏一奏廣東音樂?比如在代表入場的時候,在投票的時候,在頒獎的時候。   2004年4月15日,當亞奧理事會考察評估團步入廣州體育館主場館的時候,迎賓背景音樂就是廣東音樂《步步高》,這很好。以此類推,在新白雲國際機場,我們還希望在出發廳可以聽到《彩雲追月》,在到達廳可以聽到《步步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