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向鬆祚博士好文轉載)政府不能一錯再錯

(2007-06-13 17:52:17) 下一個
股市暴漲暴跌若是市場力量使然,本來無足為怪,股民亦不會怒氣衝天。然而,若股市狂漲狂跌是政府錯誤政策之後果,股民有的放矢,則實為悲哀之事。想不到,此種悲劇,竟然在中國一再上演!



先看此次股市狂漲之緣由。



其一、筆者去年年初就為文指出:起自2005年下半年之牛市,導火索是人民升值預期之自我實現。最先大舉進攻中國房地產和股市之資金,實乃國際熱錢和國內消息靈通之大機構資金。當小民還懵懂無知之時,他們悄然入市,占盡先機。一旦小民上套,他們全身而退。



其二、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步放大和加強,熱錢流入不斷加速,房地產和股票漲勢你追我幹,好不熱鬧。好事之徒(或受利益驅使之徒)嘩眾取寵,高唱什麽“十年大牛市已經來臨”、“千載難逢發財機會降臨”、“大牛市之基礎牢固”,乃至神聖的國歌亦被篡改。炒股發快財、發大財的熱浪迅速波及普通百姓,誘惑難擋,瘋狂入市。



其三、不否認此次股市上漲有基本麵支持。諸如股權分置改革之完成、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企業利潤大幅度上升、國際熱錢蜂擁而入、流動性嚴重過剩,等等,皆被各方人士拿來支持牛市的高歌猛進。然而,筆者曾經深入研究過1926-1929年華爾街股市之暴漲。那時美國經濟之基本麵與今日中國相比,實在要好得多。無論是真實國民收入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企業利潤上升幅度、企業技術進步速度,還是短期利率水平、信用或流動性充裕程度,皆比今日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華爾街竟然在1929年10月24日莫名其妙的崩盤。當時亦有許多人警告股市泡沫、崩潰即將來臨,就是沒人理會。與今日中國何其相似乃爾!至於股民預期為什麽突然掉頭向下,至今也沒有一個眾所公認的答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參考大學者的詳盡研究。譬如Allan H. Meltzer “A History of Federal Reserve: 1913-1951” Milton Friedman and Anna Schwartz :“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Charles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其四、筆者的觀點很簡單:所謂基本麵支持大牛市的說法,站不住腳。股市暴漲的傳遞路線是:人民幣升值預期觸發國際熱錢入市、帶動國內大機構和有錢人跟進、國內中小機構和企業湧入、最後才是普通百姓或“散戶”狂熱跟風。我曾經多次引述凱恩斯著名的 “5%-95%”理論:國際熱錢從數量上可能隻有5%,但它們是領頭羊,其餘95%的資金無非是“牛群效應”的跟風者。股市狂跌之前,5%的領頭資金早就逃之夭夭,被套牢的必定是可憐的散戶。此種故事故老相傳,一再上演,還會永遠演下去。



其五、國內企業、尤其是那些國有背景的大企業憑借良好的信用渠道,利用信貸資金爆炒土地、樓市和股市;上市公司“虛構”千奇百怪的題材和故事,製造業績良好之假象,亦是股市狂熱之重要推動力量。然而此類力量亦是中國特色、司空見慣。



上述五點,政府錯在哪裏?根本的錯誤就是人民幣匯率沒有守住。迫於美國壓力,讓人民幣升值和浮動,美其名曰:“匯率機製改革”,實乃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曆史性大錯,亦是觸發股市暴漲的主要力量。



既然犯了錯誤,糾錯的辦法其實有的是。可惜的是,政府就是不用!



其一、早在去年年中,政府就開始擔憂股市泡沫和所謂的流動性過剩,頻頻采取“衝銷幹預”(即發行央行票據亦回收流動性)、上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之措施,皆被市場視做兒戲、置之不理。旁觀者清,筆者寫了好多文章,論證衝銷幹預、上調利率和準備金率不僅無濟於事,反而火上澆油。首要之策是迅速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采取嚴厲措施控製熱錢,放緩外資進入中國股市之步伐。人微言輕,無人搭理也!



其二、市場有識之士多次呼籲:盡快增加股票供應,允許非流通股流通(分批流通亦可),放開股票發行審批,讓優質企業多發股票集資,取消那“無限特權亦是暗藏無限腐敗”的發審製度。股市暴漲,實乃國有企業製度改革之天賜良機。然此種正確意見,亦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其三、股市狂漲過程中,最忌預期突然改變、形成恐慌心理。幾天前還在矢口否認調高印花稅稅率,突然來個晴天霹靂,讓股民不知所措,受驚的“牛群”突然掉頭狂奔,是意料中事。政府之蠢,莫過於斯!



犯一次錯誤可以原諒。一而再、再而三地鑄成大錯,何以麵對天下百姓?毫無疑問,國際熱錢和國內大機構、有錢人早就“懷揣大洋”、興盡而歸了!可憐的無數散戶股民,隻不過再一次接受了“風險教育”,運乎!命乎!悲乎!



無論今後股市怎麽走,政府的一錯再錯,給中國股市再次蒙上“政策市、內幕市、操控市”的濃重陰影。或許政府會采取各種措施托市(6月4日各大證券報的所謂社論,其實是間接托市也),如此以來,政策市的泥潭就隻會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為今之計,政府必須痛定思痛,高瞻遠矚,從長遠戰略出發,堅定地走改革之路,向真正市場化、競爭性的股市和資本市場邁進。



其一、徹底明確股市發展市場化、規範化、競爭性的基本戰略思路,詔告天下,永不反悔。



其二、迅速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



其三、采取嚴格措施,盡可能防止熱錢進入中國爆炒資產市場。曆史經驗一再說明:當一國資本市場之企業競爭力、監管規範、流通性、市值規模還不成氣候之時,貿然對外開放,隻會將股市和資本市場變成一個賭場,任由熱錢蹂躪!



其四、徹底取消股票發行的特權製度(即所謂發審製度),讓市場選擇,以便讓優質企業盡可能從資本市場獲得充裕資金。



其五、迅速解決非流通股問題,增加股票供應量。尤其是應該抓住機會,允許國有股完全流通。此乃改革國有壟斷的一個有效途徑。



其六、迅速發展多個層次的債市,包括國債、企業債、地方市政債券等等,讓所謂過剩的流動性有暢通渠道,進入真實投資領域。



其七、迅速建立創業投資或風險投資法律架構,盡可能增加新的直接融資渠道。



其八、徹底對內資開放金融行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理財、信托等等,讓國內私人資本與國有資本和外資在同一政策架構下平等競爭。



其九、取消存款利息稅。



其十、放寬利率管製或幹脆實施利率市場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