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數字啟動 AppleTV和TiVo到底誰強誰弱 (圖)

(2007-04-01 23:44:11) 下一個

不少Apple TV的支持者認為,就像iPod能成功的融入隨身聽這個成熟的市場一樣,AppleTV同樣能順利超越TiVo和衛星廣播,甚至是貓王、披頭士和史林懷特曼。AppleTV真的能打敗TiVo嗎?身為數字電視錄像機的先鋒部隊,TiVo擁有極高的顧客忠誠度,但其顧客群和Apple王國的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那麽這個帶著大家換個地方看電視的白色小盒子,和那個幫助觀眾換個時間看電視的黑色大盒子相比,又是孰強孰弱呢?節目內容的豐富性:Apple宣稱其握有各大廣播及電視網(像是 Bravo,NBC 旗下的有線電視網,全美共有 7,900 萬的收視戶)70%的主要節目,TiVo則可錄下使用者訂閱的所有節目,端看硬盤的大小或可直接連接DVD刻錄機,因此在此評分項目,由TiVo勝出。

安裝的難易度:對一般使用者,安裝TiVo通常會牽涉到許多線路連接的問題,若使用CableCARD和HDMI,在安裝TiVo Series3時情況會稍有改善,但這並非長久之計,相較之下,同樣需要HDMI cable的AppleTV在安裝上會容易些,但使用者還需安裝iTunes,而且最好有高速網絡連接,因此整體安裝難易度和TiVo差距不大,若和TiVo最新推出的Series 3相比,我還是給 TiVo比較高的評價。 使用者接口:Apple TV的使用者接口簡單到有點太過簡單,TiVo的使用者接口則有複雜到看不懂操作說明的疑慮,就算把iTunes也包含在Apple TV的操作接口,Apple擅長的設計技巧還是占了上風,因此此局Apple TV勝。

彈性:有了Home MediaOption功能後,使用者同樣能用TiVo欣賞儲存在電腦中的音樂、照片,也能從電腦上自行設定TiVo節目表,此外,就像AppleTV一樣,使用者能從Amazon Unbox onTiVo上買到來不及錄下電影或電視節目觀看,雖然加上之前就付過的TiVo的錄放機和信息服務費,好像重複付了三次錢,此局還是TiVo勝。價格:和昂貴的Series 3 TiVo相比,Series 2 TiVo的安裝需求和Series3差不多,價格卻已經降到美金100 元(約人民幣750元)以下,而Apple TV的價格則介於Series 3和Series2之間,不需另外支付信息服務費,一個電視節目的Season Pass大約是美金35元(約人民幣 262元),還不到3個月份的TiVo服務費,從這點來看,或許對一些隻收看一、兩個節目的使用者來說,使用AppleTV比較劃得來,但訂閱一年期的TiVo就能隨意觀賞各時段的黃金節目,而且Series3除了能錄下高分辨率的節目,同樣具有一般TiVo的功能:觀看「現場」節目時能隨時暫停、倒轉及跳過廣告,因此將時間拉長後,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裝設TiVo會比較劃算,此局TiVo勝。 很明顯的,AppleTV並非設定成直接主攻TiVo的產品,由於能在電視上觀看從iTunes上買下的電視節目,無異吸引著有固定收視習慣的使用者,而在iPod剛推出時,算是昂貴的奢侈品,隨著Apple推出較為低價的iPod shuffle後,使得更多人能買得下手,如果AppleTV同樣也能在市場上打響名號後,推出價格較為低廉的版本,憑借著優美的外觀、同步化的係統構造、豐富的內容及與iTunes的成功整合,很容易就成為跨電腦、電視的媒體主流,但若真要取代消費者手中專為「管理」電視節目而設計的產品,或許還無法辦到吧。我不知道樓主是否有用過TGC的產品,以致發出此種論調。
作為一個試用過TGC產品半年以上的用戶,我覺得我有必要從我的觀點發表一下對TGC產品的感受:
我現在特別愛看的第一財經的《波士堂》和去年東方衛視的《武林大會》 從我知道這個節目的第一天起,就一集都沒拉地看下來,而且通常都選擇在最放鬆的雙休日時間靠在家裏軟軟的沙發上一邊吃著薯片一邊翹著二郎腿的時間裏在我的 大彩電上看的。這種感受不是坐在床上頂著筆記本看小小的筆記本液晶放BT電影的觀感可比(筆記本還真挺沉的,長時間扛著還真不舒服,而且床上也不能亂吃東 西555~~~)。TGC的機器會定期自己連接到服務器下載最新的電子節目表和熱門精選,對一些固定節目如《波士堂》,《第一時間》等隻需選擇一次全影集 錄製以後機器會自動錄下播出的每一集節目,甚至會幫你跳過重播的節目,而我也會經常翻翻時下的TGC熱門推薦,全影集選錄一些時下比較熱門的電視連續劇, 一旦選中某個電視劇,每天到那個時候機器就會自動錄下這個節目,80G的硬盤可以幫我錄下9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而且一旦磁盤空間不夠時機器還會自動清理 掉一些錄製時間比較久遠的節目來給新節目讓出磁盤空間,省了我手動刪除的麻煩,更不用擔心一旦磁盤空間不夠會錯過一些比較精彩的節目。直播節目的半小時緩衝,有時候剛剛打開電視,是一個非常精彩的訪談節目,已經放了一段時間,換在以前,我可能會覺得遺憾,但現在TGC的機器幫我大大減少 了這種遺憾,因為她會預先幫我預錄下半小時的節目,我大可以跳到半小時前看起,而曾經錯過的這半小時我現在可以很好的利用,中途去拿一杯水,我可以按暫停 鍵停一下,拿完水繼續看,看到可惡的廣告,可以快速跳過去,原先可能要1個小時看的電視節目,現在可能四十幾分鍾就看完了,大大節省了看電視的效率。慢慢 我開始學乖,不管什麽電視,都晚那麽二三十分鍾開始看,用這些時間來跳廣告,或者幹脆就幹脆連直播都不看蓄到周末一起看,看起來那個過癮阿。。。
Tivo的體驗營銷一直被視為一個很經典的案例,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一個非常體貼入微的產品,怎麽敢那麽有信心做什麽可能會吃力不討好的體驗營 銷,有什麽理由上榜美國近10年十大最具影響力IT產品第二(GOOGLE排在第三)。TIVO的很多貼心的功能如:非常簡潔友好的用戶界麵,簡單明了的 遙控器(很簡潔的鍵盤,每個鍵都能得到很有效率的應用)…..TIVO也好,TGC也好,關鍵是要有好的產品,好的內在,大家都很喜歡的西紅柿原來也隻是 秘魯叢林中的“狼桃”,事實上她美容又多汁全世界人民都愛吃它,也沒有聽說哪個國家的西紅柿有特別的不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那隻是水土不 服的一個例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自有分曉。每天早上的NBA錄得可真爽啊。不用擔心看不到姚明的比賽了,想咋看就咋看。
淩晨的歐冠看的也方便,提前設置錄好然後早上6:30起床直接看比賽,和看現場直播沒啥區別,而且碰上沉悶的比賽還可以快進節省時間。嘿嘿。懶人的機器啊
唯一的缺憾就是現在的電視節目預告做得不夠好,準確度不是很高,要是能改進就更完美了。 我們是否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電視革命——如同1964年廣播電視網的誕生那樣推動人類娛樂方式的深刻轉變?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甚至,它可能是該產業革命中最為轟轟烈烈的一次。多年來,微軟和其它主流公司數次嚐試通過網絡電視,將網際內容和傳統電視結合起來,但 均告失敗。這是些偉大的失敗,因為它們為那個自由主義的娛樂理想平添悲壯。而現在,勝利的號角終於從寒冷的北歐一路響來,以反其道而行的思路將電視業推向 變革的臨界點。

    是的,不需要任何硬件廠商,Joost成功地將電視搬到了網絡之上(而不是相反),並將於2007年夏天為大眾帶來一種全新的娛樂體驗: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下載Joost軟件,免費上千個頻道的電視節目,絕不會遭遇網絡擁堵或時斷時續的麻煩。

    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喬納斯·弗裏斯(Janus Friis)和尼古拉斯·曾斯托姆(Niklas Zennstrom)頑皮地扮演著媒體行規的破壞者。6 年前,他們的Kazaa音樂分享網站撼動唱片業,隨後,Skype讓電信運營商咬牙切齒,甚至,在2005年,Ebay出價26億美元將Skype收入囊 中之後,曾迫不及待地讓兩位創始人簽署協議,答應不再將P2P技術應用於電信行業。然而,所有對其心存忌憚的大公司都清楚,這兩個壞小子的商業理念具有無 可匹敵的殺傷力:免費,分享,自由,和極端的個人主義。

    Joost就是他們最新的武器。正如喬納斯的個人博客所示: “Joost既保留了傳統電視中最棒的部分,同時融入了互聯網中最好的因素”。對Joost來說,好消息不斷: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今年,美國電視廣告 的增長將低於4%,而在線廣告的增長將達到21%,而最重要的是,2007年2月20日,維亞康姆正式表示與Joost簽署協議,允許其播放 MTV Networks、BET Networks 等電視頻道的節目。這意味著傳統媒體與入侵者冰釋前嫌,而電視革命可由此推進。

    不過,對傳統電視業來說,Joost的威脅僅僅是個開端,渠道的多元化和交互方式的不斷更新將使任何一個娛樂終端都卷入這場革命。

    數字化時代的電視很可能成為一個前景無限的快速消費品,你盡可隨時隨地任意享用——個人電腦、手機、鑲嵌在汽車後座上的微型屏幕。在此過程中,人類被賦予 了更多的控製力——如果你擅長PC技術,甚至可以按個人興致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私人頻道,從而成為個人娛樂帝國的王者。

    對誕生不過百年的電視產業來說,這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演進,充滿挑逗,又暗藏致命風險。
 
獨裁式娛樂

    喬納斯和尼古拉斯的機會在於:長期處於被動狀態下的觀眾似乎渴望著一種全新的電視體驗。但多數時候,觀眾無法將需求清晰地描述出來,喬納斯這樣的改革者,有必要因此深入到“沙發土豆”們難以言說的尷尬中去——

    晚上8點半,你縮在沙發上,在42個有線電視頻道間盲目選擇,久握遙控器的手已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真令人沮喪,屏幕上出現的都是些雷同的東西。而作為中 國用戶,境遇隻會更加慘痛:想看裏約熱內盧的足球比賽?有線電視頻道不予轉播;想目睹新晉名牌美劇《越獄》?不得不披上大衣去租張光盤,另一個選擇是花上 至少三個多小時上網下載——該死的寬帶啊,一旦中斷,又將成為一個痛失娛樂快感的夜晚。

    人們對有線電視的忍耐趨近極限:頻道繁多,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們幾乎從不涉及;相反,等真正中意的節目頗為不易。

    濫竽充數、多重束縛、以及毫無意義的大眾化的選擇性,這一切暴露出了有線電視的最大流弊:互聯網推進了媒體從泛指時代向特指時代的演進,而有線電視仍對人們迥異的娛樂需求置若妄聞,統一進行死板的體製化處理。

    電視革命者意識到,在有線電視被普及十餘年後,人們內心其實開始貪婪地渴求“定製電視”,即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方式,它都可以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數字化 娛樂。具體來說,技術玩家們鼓吹的“數字電視”所帶來的變革,將是全方位的。而定製電視作為電視業的主流趨勢,則有賴於不同的公司從多種方向逐步推動。

    作為近十年來電視領域最知名的創新,高清晰度電視首先在圖象表現力上顛覆了傳統的欣賞標準。由於視覺感受能最直觀地激發觀賞興趣,更寬闊的屏幕、更逼真的圖象相當於為定製電視的普及設置了一個誘人的“陷阱”。

    8年前的一場技術革新進一步確立了定製電視的發展方向。TiVo公司和ReplayTV公司幾乎同期開發出收集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公司信號的存儲器,能在記錄信號的同時播放節目。

    和傳統電視相比,新式存儲器頗為神奇:人類似乎成了電視的主宰,可以肆意處理畫麵——暫停、靜止、後退、快進、反複播放。被視為數字錄像機先驅的TiVo 產品在當時引起娛樂業的大麵積恐慌,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商、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商試圖投資TiVo和ReplayTV公司,或成為合夥人,以確保不會被排除 在外。

在當時的技術背景下,第一代個人數字錄像機受到了天然限製,如寬帶尚未普及,窄帶無法支持交互欣賞,但它所代表的全新娛樂方式從根本上撼動了傳統媒體的地位。今年年初,TiVo以替您錄(TGC)的名字進入中國市場,將後者引領進新體驗之中。

    新的遊戲規則就此確立了麽?2000年之前,遠非如此。這年11月,Replay TV公司宣布停止定製產品的開發並被收購,早期定製電視時代就此終結。不過,新的嚐試並未停止,電視與個人電腦共同搭建的信號傳輸渠道在公司們的種種努力下逐漸通暢。

    2001年,微軟以“終極電視”(UltimateTV)打入零售市場,它為觀眾接收DirecTV的衛星電視節目,不過同時,其組件中也包括了微軟的網絡電視(WebTV)軟件,使用戶通過電話線連接互聯網,將網頁和電子郵件顯示在電視上。

    然而,像TiVo一樣,終極電視下載網絡視頻文件的速度太慢了,而且無法提供隱私權和版權保護。數年後,Joost以激進派的角色改變了這個行業停滯不前的局麵。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Joost並不主張“用互聯網來取代電視”的簡單概念。它致力於從界麵到整體感受上,使觀眾體驗全麵提升。

    高清晰度是不可忽略的,但隻有在畫麵流暢的時候,高清晰才成為可能。值得稱道的是,Joost同時實現了這兩點。這一切有賴於喬納斯和尼古拉斯所擅長的 P2P技術,在Kazaa和Skype上,該技術曾讓網絡下載變得異常高速,現在,它被運用在了網絡電視Joost中,多重優勢得以發揮:節約帶寬成本, 又可以獲得清晰而流暢的畫質,而且無需視頻下載的難以控製的時間。

    同時,Joost所依靠的互聯網平台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機互動的靈敏度。其中包含了革命性的個人定製功能,比如能為喜歡的節目貼上標簽的RSS 訂閱器,以及包括諸如留言板、即時通訊程序、好友列表、節目分享之類的社區功能。

    就現階段看來,Joost在定製電視這個方向上,是個集大成者。數字化技術借此顯示出了它對電視產業的影響力。

    不過,就定製電視的未來趨勢而言,Joost的出現隻是個預警信號。人們在互動娛樂方麵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這最終會帶動整個行業進行集體升級,聯盟的形 式在此必不可少。就是說,維亞康姆和Joost之間的協議不得不簽,不僅因為目前誰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在這個嶄新的生產鏈條上獨占鼇頭,更重要的,聯盟符合 創新時代開放、自由的風向。

    事實上,早在6年前,行業聯盟的局麵已初露端倪:包括摩托羅拉、TiVo、OpenTV、 Liberate Technologies在內的20多家公司宣布組成一個基於源代碼開放的操作係統Linux的聯盟,消費者可購買他們想要的任一款電視、機頂盒或數字錄 像機,選擇任一家電視公司的服務。

    站在未來的角度,這類聯盟很可能以“行事粗放的新電視業行會”的定位被載入史冊。新產業總會轉向正軌,屆時,這個階段性曆史產物已經消失,一種全新的媒體 公司應運而生——通過一個平台將數字內容發行集成,人們最終會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對所有電視節目、電影、音樂和在線遊戲的定製化選購。如果運氣不壞的話, 它的應用可能更為廣闊。隨著寬帶技術的精進,新型的功能強大的機頂盒將接受寬帶,而寬帶將成為任何數字化東西傳入家庭的最好通路,這些數字化內容不僅來自 有線電視網絡和衛星傳輸,還包括互聯網和移動電話。接下來,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屏幕進行欣賞——無論它出現在電視、電腦還是手機。

anytime,anywhere

    早在電視誕生初期的1946年,好萊塢名牌製作人達利奧·F·讚納克(Darryl F.Zanuck)就曾預言過這一新事物的滅亡。他充滿惡意地諷刺說:每天晚上盯著一個呆頭呆腦的木板盒子,不出六個月,人們就會厭倦了。

    不過事實上,讚納克的諷刺不無洞見。一旦定製電視真正扭轉了電視的生產方式以及人們的娛樂習慣,那麽電視的形態勢必會千變萬化。具體而言,在渠道多元化的同時,作為終端平台的電視屏幕也會衝破固定的想象。

    從技術角度看,通過互聯網將高清晰視頻直接傳遞給受眾的所有技術要素都已具備,確保在互聯網上發布高質量視頻的軟件也得到了發展。微軟和思科的Linksys公司已開發出相關產品,使網絡視頻不僅能在PC顯示器上播放,而且更適宜電視屏幕這個新領地。

    當然,所謂的多級終端決不僅僅是指顯示器與屏幕之間的簡單置換,對於播放領地的爭奪體現出媒體公司們多向度的思考能力。一家名為EdgeStream的技 術公司已經與數家內容提供商達成了交易,包括占意大利電信網絡通信量75%以上的Digital Identity公司、提供俄羅斯流行電影、卡通、紀錄片和經典音樂的英國TV Plus公司,以及日本最大的衛星電視廣播服務公司SkyPerfect Communication。使用EdgeStream 技術的網站Bollywood.tv推出了一項可提供730多個印度電影的網際服務。

    那些被現實迷惑的媒體CEO們需要警惕了,不錯,傳統電視仍占據大眾消費市場的主導地位,新崛起的勢力不過是些頭腦靈活的小玩家,但正因為它們帶來的改變潛移默化,不易察覺,才蘊藏著真正的危險。

    況且,新玩家的野心超出了基礎設施的搭建,它們渴望憑借技術天分成為新標準的製定者。如何保證內容所有者權利、網絡不會受到病毒攻擊,以便方便用戶訪問高 清晰視頻內容?麵對這一網絡電視最核心的難題,Kontiki公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它開發出應用於數字權利管理規則的軟件,確保視頻不會被盜用。現在, 越來越多的內容提供商(特別是美國之外的提供商)表示出對網際分布的濃厚興趣。BBC 已經在2004年開始測試Kontiki公司的技術,而隸屬新聞集團的衛星電視提供商Sky公司也推出一個使用Kontiki服務的互聯網電視服務。

    事實上,電視業多平台的發展方向製造了一條新的產業鏈,EdgeStream、Kontiki這樣的公司隻是依靠技術創新瓜分了部分利益,內容提供商的思路一旦打開,電視屏幕所蘊含的潛在商業價值將被不斷挖掘。

    新媒體領袖Google在兩年前首次表現出對這個行業的征服欲:推出了一項基於網絡的視頻搜索服務。而2006年11月,嚐試性的舉動轉變為一個重大舉措——與YouTube高達16億美元的“天價”交易令傳統媒體沒齒難忘。

    其實,盡管一些內容提供商已開始線上發布,但大多數還隻處於在試驗性階段。類似維亞康姆旗下的MTV公司似乎就擔心,如果Google這樣的強勢入侵者提供了對各個TV秀或內容剪輯的訪問,MTV們可能會失去對自己品牌的控製力。

    不過,在雷石東的深思熟慮下,壓力成功被轉變為創新的動力。數年之前,雷石東把MTV電視音樂節目放在寬頻個人電話和歐洲移動用戶手機上,讓青少年觀眾可 以在任何地方收看MTV,這一運作模式使維亞康姆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作為經營者,雷石東相當樂於看到MTV節目在手機上塞車的記錄。

    雷石東堅信基於寬帶的手機是電視節目運行的另一重要平台,“我們的觀眾比他們的父母用更多的時間看電視”,他說。而更重要的洞見在於,觀眾並不專注於某一 種形式,而是同時使用各種媒介:上網聊天,手機短信……因此,“MTV準備把自己品牌打到任何他們會出現的地方。”雷石東如是說。

    盡管雷的看法擊中了這場電視革命的要害,但維亞康姆無法占盡先機。滿足人們隨心所欲看電視的欲望,已作為業界共識被多次實踐。蘋果公司就曾在2005年推 出了可播放視頻的iPod,並在iTunes音樂商店貨架上擺放了包括《絕望的主婦》和《迷失》在內的流行TV秀專題節目。在中國,上海文廣傳媒的SMG 移動電視業務早在若幹年前悄然進行,CEO黎瑞剛表示,上海文廣要“創造一個電視媒體與互聯網、手機垂直整合的價值鏈”。上海文廣的合作夥伴英國Rok公 司則著力於國際化的努力:美國和英國的手機用戶能夠通過RokTV和FreebeTV手機的電視服務,觀看到中國的春節晚會。

    不過現在,手持終端對電視業的殺傷力被它自身的局限所束縛——即使解決了網絡、資費、電池等問題,讓移動狀態的人們觀看節目也是勉為其難,因此,屏幕之戰的未來大有可為。

    例如,人們空閑時間可以被無限細分:長度不超過5分鍾的移動短節目(MSP),控製在5-20分鍾的中等長度節目( MMP),20-45分鍾的移動長節目(MLP)將會滿足不同的欣賞需求——多元的節目類型一旦被催生出來,更深入的變革會橫掃內容為王的電視業。

    比如,會導致節目內容供應方式的巨變。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是節目在電視上播放後,做相應刪節平移到網絡、手機等新型平台上,用同樣的內容完成多重收益。但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 ,一種被稱為“自娛自樂的電視”可能更符合人們對未來電視的想象——允許用戶用手機拍攝視頻,繞過Google的YouTube或雅虎公司,將其發布在一 個平台上,供其他手機用戶觀看。類似的服務在英國和亞洲已經出現,作為向手機用戶提供與互聯網類似的互動式、自創型內容的先行者,這些服務也被視作互聯網 公司和電信運營商之間激烈爭奪客戶的最新武器。

共謀的年代

    事實上,電視之戰的焦點正在於此:傳統電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有線電視公司和互聯網創新者之間的利益將無法保持原有平衡,所謂新屏幕、新渠道乃至新型互動手段,無非是對整體利益的重新劃割。更何況,這平衡本就脆弱,每個遊戲參與者都對此保持敏感,衝突隨觸即發。

    2007年3月中旬,YouTube及其母公司Google收到了來自維亞康姆的起訴書——在要求YouTube從網站上撤下10萬部侵權視頻一個月後,維亞康姆發起了迄今為止最猛烈的進攻。

    起訴書上的措詞火藥味十足:“蓄意大規模侵犯版權”、“漠視財產法”,要求判處YouTube支付高達10億多美元的賠償金。隨即,維亞康姆的發言人公開 表示,在那10萬部盜版視頻撤下之後,YouTube上又出現了5萬多段侵權視頻。這說明YouTube在版權保護上非常不力。對YouTube來說,維 亞康姆無異於代表傳統媒體挑起事端:已經在YouTube上建立頻道的NBC最近也表示自己的視頻版權沒有很好保護。

    維亞康姆和NBC的舉動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出於一個媒體公司對未來的本能警惕。懸而未決的版權問題、未經付費的侵權內容讓傳統媒體公司的觀眾遭到分流,且減少了其應有的收入,這種威脅對於維亞康姆們來說更為嚴重——年輕的電視受眾同時也是互聯網的主流消費力量。

    其實,從根本上,傳統媒體公司並非固執地排斥互聯網,它們樂於以審慎的態度嚐試“分利”與“共贏”的思路。例如,維亞康姆已經和蘋果建立合作,在 iTunes 裏麵以1.99美元一集的價格銷售“The Daily Show” 和《南方公園》。因此,隻要版權問題得到解決,電視產業的未來將會沐浴在和諧之中。

    好在,曙光已經出現,維亞康姆與Joost的合作,意味著這座最堅硬的冰山開始融化。Joost兩名創始人的思路是:通過免費而清晰的服務獲得用戶,尊重 內容商的版權,以此吸引廣告商。“我們將成為互聯網上唯一的最遵守法律的平台。”Joost的廣告總監表示, “如果鏈條上的某一方沒有獲得利益,那麽整個生態鏈就會斷裂。”

    對於數字媒體行業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麵對互聯網渠道的衝擊,內容製作商的版權限製確已有所鬆動——維亞康姆CEO 菲利普·多曼(Philippe Dauman)表示了難得的友好:對於尊重版權的在線分銷商,維亞康姆非常願意與之合作。

    同樣的鬆動來自於以“盜版”麵目出現的內容提供商。自2004年BitTorrent公司(簡稱BT)誕生以來,它所提供的下載軟件就成為傳播盜版影視產 品的重要渠道。全球用戶量超過1.35億的BT有著令人悵然若失的往事——數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多次將其告上法庭。為此,BT於 2005年5月與好萊塢達成合作協議:BT須遵守數字版權法案條款,刪除盜版電影網絡鏈接,其中包括美國電影協會7家電影公司擁有版權的電影。

    現在,BT開始努力扭轉這種局麵,並換取利益。今年3月26日,該公司正式推出了名為“BitTorrent娛樂網絡”的新網站。華納兄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和米高梅等好萊塢主要電影公司都已與之簽署協議,允許其提供收費影視劇下載服務。

    如此看來,在線分銷商主動表達出對內容所有者的“尊重”,這一點對緩解衝突至關重要。而在據此製定的策略上,BT顯示出獨特的魄力:除了網絡下載,線下出 租業務也同時展開,目前,新電影日租金3.99美元、普通電影日租金2.99美元的定價計劃已吸引到34家公司,BT成功得到3000多部電影、1000 多個遊戲和上千部音樂MTV等資源。

    對這種循規蹈矩行為樂觀的估計是,至少有1/3的用戶願意通過付費下載這些質量更高的正版影視劇,而不是盜版。當然,在線分銷商做出轉變的根本動力在於爭 奪市場和用戶的壓力。例如,BT公司的用戶定位是年齡15歲至35歲之間的網民,後者習慣在網上搜索最新、最熱門的影視劇,或自己下載、或在網上發布,因 而,BT必須對他們的上網時間進行充分發掘。

    某種意義上,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是內容製造商和新興技術公司之間的一場共謀。他們聯手打造出可無限延伸的泛利益帶,然後就各自的勢力範圍進行商榷——維亞康姆們的敏感正是兩者共謀關係的旁證。

    的確,隻有每個參與者都獲得贏家的資格,這場重新改造電視業的運動方能持續下去。

    然而,如若成真,個人主義的電視果真能使我們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感受麽?或者,這種獨裁者的方式隻會將人類引向更深的孤獨?甚至,人們能否真正放棄傳統電視所帶來的完全放鬆的觀賞習慣——種種疑問,都將在這場電視革命的行進中獲得解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