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太陽能光伏項目落戶樂山 (圖)

(2007-01-29 09:48:52) 下一個

昨日(30日)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四川嘉能佳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陽能光伏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成都會展中心舉行。出席簽約儀式的有樂山市人民政府市長薑曉亭、樂山市市委副書記羅建安、樂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童光明和樂山相關部門負責人、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衛生以及雙方企業代表。

  太陽能光伏項目屬新能源、再生能源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國際能源產業的發展趨勢。該項目落戶樂山將對延伸樂山矽產業鏈、加快樂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太陽能光伏合作項目概要介紹:

  隨著傳統石油、煤炭能源的日漸枯竭和環境不斷惡化,研究、開發利用清潔、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已迫在眉睫。去年以來,我國已相繼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辦法鼓勵、促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並製定了太陽能光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初裝補貼、電量上網和點價等方麵的實施辦法也即將麵世,這些都必將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真正成為“功在社會,利在企業,名在政府”的陽光產業。這個產業群在中國的西部四川省樂山建成,繼而推動樂山成為中國的“矽穀”則更意義深遠。

  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已在2004年建成並投產了太陽能組件生產線,2005年建成並投產了25MW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達產,是光伏行業令人矚目的明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四川嘉能佳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多次洽談磋商達成共識,合資建立樂山佳洋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樂山佳洋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總投資預計3億元,占地400畝,分三期兩年全部建成:

  第一期投資3000萬元於2006年6月28日建成年產12MW太陽能組件工廠,產品全部銷往國外,預計年銷售額達3.8億元;

  第二期投資8000萬元至2007年6月28日建成年產25MW光伏組件和單晶矽長晶工廠,預計年銷售額達10億元;

  第三期投資1.9億元至2008年2月28日建成年產50MW光伏組件、單晶矽長晶和光伏電池,屆時年銷售總額將達20億元。(完)

我廠年產500噸多晶矽生產基地在峨眉山半導體材料廠(所)奠基

10月28日,我廠年產500噸的多晶矽生產基地在峨眉山半導體材料廠(所)奠基。峨眉山市市委書記陳忠義、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畢泉、樂山市國資委主任張剛遠,我廠黨委書記、廠長陳新有、東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顯富和相關負責人以及峨半廠領導和部分職工參加了奠基儀式。
儀式由峨眉山半導體材料廠(所)副書記、副所長周紅衛主持。峨眉山半導體材料廠(所)廠長魏斌首先介紹了500噸多晶矽生產基地項目情況。江蘇林洋新能源集團公司董事長陸永華在致辭中對項目的啟動並實施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東汽和峨半廠的高效運作水平、果斷辦事作風表示感謝。林洋新能源集團將抓住機遇,加快做大、做強“百年林洋”,為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峨眉山市市長王畢泉在講話中希望項目早日成功、早出產品,積極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地方建設。
奠基儀式上,我廠廠長、黨委書記陳新有對光臨儀式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對關心支持多晶矽事業建設和發展的朋友及專家表示感謝。陳廠長指出,擴建500噸多晶矽生產線是工廠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願望,也是工廠推進技術創新,提升生產能力,做大做強多晶矽事業,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所做出的重要舉措。陳廠長希望全廠、全所科技工作者要以500噸多晶矽擴建項目為契機,加強自主技術、集成技術的創新和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時加快生產工藝的規劃與布局,力爭把500噸項目建成國內一流的多晶矽生產線,盡快形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半導體生產和太陽能產品研製基地。
隨後,陳廠長宣布500噸電路級多晶矽技改項目正式啟動,奠基開始,與會來賓和領導為基石添土。
據了解,500噸多晶矽技改項目是在年產200噸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的項目。該項目的奠基,是東汽“十一五”期間打造年產1500噸多晶矽及相關產業鏈項目,打造太陽能、矽材料的優勢產業集群的重要開端。預計“十一五”末,將形成1000噸多晶矽、500噸單晶矽及其它下遊產品的生產能力,每年將為四川增加工業產值近百億元。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鬥爭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幹脆不如大家一起幹吧!”

  2006年歲末,兩家光伏企業——常州天合光能、江蘇林洋新能源在19日、20日相繼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至此,繼無錫尚德、蘇州CSI阿特斯之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已經達到4家,且全部來自江蘇省。第五家來自江蘇的南京中電光伏等待2007年海外IPO。

從股價漲跌來看,光伏企業已經很難再享受到華爾街當年對無錫尚德的大力熱捧,一些光伏行業的投資者已經逐漸開始調整了進入策略。

  12月21日,就是在南通林洋登陸納市的第二天,無錫源暢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美國CMI公司、華基光電能源有限公司(香港)簽訂了合作協議,一個投資總額達5億美元、年產100兆瓦的非晶矽光電項目將落戶無錫。

  同為光伏,但卻不同於之前的光伏。之前尚德在內的多數企業采取的單晶矽、多晶矽光電技術,原料是高純度的晶矽,而非晶矽光電技術的主要原料卻是玻璃。

  盡管存在轉換率不高的問題,非晶矽光伏的前景難料,但在原料瓶頸短期難以克服的情況下,新的進入者另辟蹊徑卻預示著競爭日趨激烈的光伏產業開始了新的變化。

  而更大的懸念也許是,誰來導演“江蘇光伏五虎”的競合大戲?所有這些上市或正醞釀上市的光伏企業背後,都有不可小視的VC(風險投資)或PE(私募股權投資)力量,在資本意誌的推動下,在對賭壓力的逼迫下,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光伏行業將引來類似分眾合並聚眾、國美並購永樂般的大手筆整合。

  光伏企業上市潮

  2006年12月20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簡稱“常州天合”)董事長高紀凡在紐交所敲響開市鍾,常州天合的主承銷商是美林、COWEN&CO以及CLSA GLOBAL EMG MKTS,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收購原材料、完成工廠建設和一般管理用途。

  第二天,光伏設備製造商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林洋”)也在納斯達克正式發行12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每股售價12.5美元,將融資1.5億美元,高盛亞洲和CIBC WORLD MARKETS擔任此次IPO的承銷商。

  在尚德神話的刺激下,光伏產業受到了風險投資商和私募股權基金的青睞。在此之前,天合光能曾私募4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麥頓、美林證券以及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

  而在2006年6月和8月,林洋新能源先後兩次私募共獲得來自花旗銀行、聯想弘毅、聯想投資等機構的5300萬美元投資。而這也是聯想控股旗下兩家投資公司———弘毅投資和聯想投資首例推向納斯達克的上市項目。

  在尚德之後,在海外進行融資的中國光伏企業已達5家,此前,浙江昱輝陽光能源公司、江蘇蘇州CSI阿特斯太陽能,分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AIM市場融資5000萬美元和納斯達克交易所IPO融資1.15億美元。

  而這個數字的取得,還是在中國提高海外掛牌審核門檻的情況下出現的。2006年8月8日,由商務部主導,六部委共同簽發及公布了《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新規定將令中國企業以紅籌形式赴海外的審批程序更為繁複、時間更長。“如果不是這樣,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將會更多”。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的一位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正在籌備海外上市的企業還有多家。同在江蘇的南京中電光伏已經完成了多輪私募,目前已經確定雷曼兄弟為上市保薦人,順利的話將在2007年完成海外上市。此外,而地處河北的天威英利此前已經完成了工商變更,海外上市箭在弦上。而江西賽維LDK也已經完成了兩輪私募,海外上市計劃同樣也在實施中。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海外上市的光伏概念企業將接近10家,中國的光伏軍團已然形成。

  光伏潮背後:快魚吃慢魚

  無錫尚德巨大財富效應成為所有光伏企業前進的原動力,每一個光伏企業都想複製尚德的財富神話,但他們能否成功?

  從股價漲幅來看,答案也許現在看並不樂觀,上市至今,除在首日有一定漲幅之後,常州天合的股價一直在發行價左右徘徊,而江蘇林洋的股價甚至一度跌破發行價。

  股價的短時間的漲跌也許並不能說明世道的變遷,但困擾光伏企業的“原料、市場兩頭在外”的問題卻一直存在著,甚至由於未來競爭的加劇,對原料和市場的爭奪將使得這些問題反而會進一步激化。

  一家注資光伏企業的VC人士表示,光伏企業的“紮推”上市也許很好理解,因為隻有“快”,才是目前光伏企業生存的唯一選擇。

  “對光伏企業來說,盡多、盡快融資是第一步,緊接著的是擴大產能、購買矽原料。”一位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比如無錫尚德,在上市之後,就進行對日本MSK的收購以及簽訂了與MEMC多晶矽的供應合同,從而開辟了日本市場和穩住了原材料供應。”

  此次上市的兩家光伏企業的募集資金用途如出一轍,這也證明了上述判斷的準確性。

  據悉,天合光能募集資金將用於收購原材料、完成工廠建設和一般管理用途,而林洋新能源此次IPO共將籌得1.5億美元,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購買和預付原材料,提高產能、研發投入及戰略收購。

  顯而易見,購買原材料與擴大產能成為光伏企業最迫切的需求。

  在目前光伏產業的成本構成上而言,70%的成本是矽料,而在技術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哪一家企業能否得到更多、更便宜、更穩定的矽料,就成為未來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然而當這些企業完成IPO,將募集到資金投入到產能擴張和原料采購中後,隻會導致上遊矽原料的進一步緊張。數據可以簡單說明矽原料到底有多麽緊張:2002年,1公斤多晶矽的價格是23美元左右,2005年的這一價格是66美元,而到現在,多晶矽的價格超過了200美元,而且常常還是有價無市。

  新進入者的戰略

  目前來看,矽料的上漲也許嚴重,但並非難以承受,畢竟光伏行業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不菲的利潤空間來吸收原料上漲的衝擊。

  然而對於光伏產業的新進入者而言,好時代已經過去。在沒有充足的資金和穩定的供應渠道的前提下,光伏行業的生存是艱難的。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新進入者隻能另辟蹊徑,無錫源暢的非晶矽光伏項目就是其中一例。

  無錫源暢的技術提供方是香港上市企業華基光電能源。華基光電能源原稱禦泰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1月, 完成收購美國光電能源公司TERRA SOLAR 51%權益,並於4月完成改名“華基光電”。

  TERRA SOLAR團隊是全球光電薄膜產業的先驅,擅長於將光電薄膜技術量產化及商業化,其創辦人早在1982年承建全球第一間量產化之光電薄膜廠。

  目前華基光電已經製造出新一代非晶矽薄膜“華基玻璃電磚”生產設備。此次,無錫源暢和美國CMI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各持有股份65%和35%,共同從華基光電手中購買一條全自動化的非晶矽生產線,這也是國內第一條非晶矽生產線。

  項目將計劃安裝31條生產線,可生產光電155兆瓦,投資總額達5億美元,據了解,華基光電的第一條生產線將於2007年2月份交付使用,3月份全麵投產,其他的將在一年內陸續完成建設。其產品全部外銷,訂單全部由華基光電消化,年產值可達4.5億美元。

  華基光電的人士介紹,非晶矽對光的吸收性,比晶矽強約500倍,隻要在玻璃等基板上形成厚度約1微米左右的非晶矽薄膜,就可以把光的能量有效吸收。單以建材功能而言,不僅可節省大量材料成本,也可製作大麵積、專供建築使用的透明玻璃光電磚。

  最重要的是,“非晶矽的原料不是矽,而是玻璃,這將有效避免光伏行業原料價格高漲的困擾。” 無錫源暢的董事長仰翱說。

  然而,一些光伏行業的人士對非晶矽的前景也持有謹慎態度。

  一位光伏企業的負責技術的副總裁對記者表示:“非晶矽的問題主要是轉換率,它的轉換率要比多晶矽低很多,批量生產的轉換率一般在5%左右,而成熟的多晶矽生產一般可以保持在15%之上的轉換率。”

  上遊突破

  對於光伏行業,盡管非晶矽技術能夠規避矽料上漲的成本困擾,但是同已發展數十年多晶矽、單晶矽光伏技術相比,無論產業成熟度或人才儲備,都存在著短期內難以彌補的瓶頸。

  更多的光伏產業的新進入者開始選擇在光伏產業鏈的上下遊進行突破。

  2006年9月底,大全集團(原江蘇長江電氣集團)醞釀一年多的多晶矽項目正式召開開工會。據了解,大全集團的這一項目,投產地在重慶萬州工業園,預計總投資5億美元、年產多晶矽6000噸。

  “我們這一項目是目前國內開工建設的最大多晶矽項目”,大全集團多晶矽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國內確實有很多號稱千噸級的多晶矽項目,但有的隻是有初步意向。”

  事實上,大全集團並非第一家與萬州接觸的企業。最早來到的是江蘇無錫尚德集團。這個位於四川萬州的項目緣何吸引了這麽多人的注意?原因就在於萬州項目建成以後將緩解國內光伏企業對矽原料的饑渴。

  連新進入者大全集團都選擇了從上遊突破,那些已經上市或初具規模的光伏電池製造企業更是如困獸般努力突破上下遊產業鏈的困擾。光伏行業的“兩頭在外”(原料和市場)已經是老調重彈,但卻並不是一個過時的問題,而是所有光伏企業的現實威脅。這也就是萬州項目引來光伏行業十餘家企業關注的原因所在。

  萬州目前已經擁有成規模的氯堿化工(5.34,0.13,2.50%)基地,而且有豐富的水資源,以及鄰縣雲陽埋藏著高質量的矽礦,這些都是生產光伏原料晶矽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矽礦自不必說,而氯堿提純是從矽礦到高精度矽的不可缺少的流程,這一過程中也會使用大量的水。也正由於此,萬州項目引得了十餘家企業青睞。

  “在技術方麵,我們有相當的優勢,”大全集團董事長徐廣福說,“集團在與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等知名公司的合作中,已贏得了良好口碑與人脈。”據介紹,大全集團不惜斥億重金,從世界知名廠商歐洲多晶矽工程有限公司引進國際一流的多晶矽生產技術,可同時生產太陽能級和電子級多晶矽,能耗和成本都較低。

  “大全集團將光伏產業視為公司未來的支柱和主營業務,”大全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在多晶矽項目達產後,集團還將進一步延伸多晶矽產業鏈。

  據介紹,根據太陽能產業鏈的延展性,每1000噸多晶矽可以支撐1.68億美元太陽能電池和電池組件的銷售。該項目達產後,大全集團將投資2500萬美元生產下遊產品太陽能電池和電池組件,預計2010年整個產業鏈的銷售達8.7億美元,整個項目6000噸建成後將形成17億-18億美元的銷售額。

  收購潮漸起

  在打通上遊的同時,橫向的並購也已拉開。

  2006年8月,無錫尚德與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模組廠日本MSK簽訂兩階段的購並合約,企圖以MSK的品牌擴大模組市場版圖, 第一步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完成,以1.07億美元現金收購三分之二股份,交易剩餘部分將根據MSK的收入在第二步支付,預計第二步將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

  MSK是日本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之一,在建立與建築一體的太陽能設施方麵名列前茅,其服務包括建立係統前的研究到建立係統後的維護。該公司目前大約有260名員工,長野工廠的生產能力在一億瓦左右。

  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表示:“日本不僅是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單一市場,也是外國企業最難進入的市場之一。我們預計這一收購將使尚德能利用MSK覆蓋日本的銷售和營銷平台,提高我們在這一重要市場的份額。”日本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太陽能電池和模塊產量2005年增長了48%。

  尚德在第二步將根據MSK完成收入目標的能力決定是收購全部剩餘股份還是收購大部分剩餘股份。如果收購全部剩餘股份,第二步預計將采用5300萬美元到1.93億美元的尚德股票進行收購,第一步收購將采用一年期貸款提供資金。

  尚德的這筆跨國大收購是典型的橫向整合,而對尚德最為迫切的也許還是行業上下遊間的垂直整合。在國外的發威,並不能掩飾尚德在國內並購的無奈。

  在上市之後,尚德試圖左右突圍,從河南到四川,施正榮都在試圖為規模越來越大的生產線尋找到一條長期、穩定、經濟的原料供應通道。

  但尚德這一路走來,至少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並沒有產生可以讓壓力舒緩的斬獲。先是在洛陽的多晶矽項目上敗於神秘的一家香港企業,接著在四川新光矽業項目上,被河北天威橫刀奪愛,甚至在萬州項目上也不敵光伏新兵大全集團。

  也許是無奈,也許是尚德“老大”的身份,讓施正榮有了規範光伏行業發展的衝動。在2006年中,尚德牽頭給無錫市政府、江蘇省政府和行業協會提交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主旨就是呼籲政府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夠規範光伏行業的發展,避免行業內的惡性競爭。

  尚德此言並非完全一己私利。的確,即使那些已經在目前看來“暴利”般的光伏上遊原料產業也醞釀著極大的風險。

  “10年以後,生產晶體矽原料企業的毛利率將會恢複到2003年以前。”招商證券汪劉勝說,“由於整個投產需兩年,完全達產需要5年,當目前計劃進入該環節的公司投產時,國際大廠家的產能已經開始或完全釋放,太陽能級晶體矽產品的毛利率會自然下降。”

  即使已經進入上遊的企業也表明了自己的擔心。新光矽業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紹章說,多晶矽項目前景很好,但同時也是技術與資金密集的高危行業。中國多晶矽產業基礎差,底子薄,如果出現遍地開花、重複建設的局麵,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將極為不利。

  資本意誌

  產能過剩,或者惡性競爭對於所有行業來說,都是一件讓人困擾的事情,但是對於光伏行業而言,這些問題存在,但卻似乎不足為慮。原因就在於光伏行業背後是一個由資本和市場意誌推動的市場,它的過剩和競爭,和所有由政府撮合而造成的過剩和競爭的行業都有所不同。

  曾經為多家光伏企業擔任保薦人的雷曼兄弟的一位人士一語道破:“市場和產業本身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如果實在不行,還有資本意誌進行調節和整合。”

  在所有的這些光伏企業中,特別是已經上市的企業中,比創業者更能引起人們思考的是背後曾經而且仍然產生強大推動力量的投行力量,他們是VC和PE,他們在光伏行業尚未產生魔力之前,在所有銀行謹慎惜貸的情況下,敢於拿出真金白銀給曾經一窮二白的光伏創業者。

  當然,投行的付出獲得了回報,甚至可以說暴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創業團隊要求苛刻,而且大多數都簽訂了對賭協議,這些對賭協議對於創業者來說,不亞於奔馬背後的皮鞭。

  光伏產業背後巨大資本力量會讓光伏行業長期陷於惡性競爭嗎?也許創業者對於產業的主導權有饑渴的欲望,但是資本卻是現實的,他們在情況成熟時,必然會推動產業的整合。

  2006年的兩起並購讓人們意識到投行這種力量的強大。

  2006年7月25日,中國家電連鎖業的龍頭國美電器(0493.HK)收購排名第三的永樂電器(0503.HK)一案塵埃落定,最終國美以52.68億港元的代價吞並永樂,成為中國家電連鎖業最大的收購案。

  陳曉為何選擇了退出?真正困頓他的是永樂和摩根的對賭協議,這份外資股東與永樂管理層簽訂的所謂“對賭協議”,對永樂可謂脖子上的鐐銬:永樂要想獲得股權獎勵,3年內其淨利潤必須達到7.5億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在過去的4年中永樂的利潤總和僅6.77億元。即使是行業老大的國美,2005年上半年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的淨利潤隻微幅增加4.5%。

  無論如何,永樂把自己拽上了這趟不得不和資本搏擊的戰車,其結局要麽是借力登上中國家電渠道的霸主地位,要麽是被資本所拋棄進而退出主渠道。

  關鍵時刻,投資永樂的摩根持續發出看空永樂的信號,以促成永樂與國美的合並。在此之前,陳曉試圖“圍魏救趙”並購大中來提升自身的業績,但老到的摩根卻以拋售股票打壓股價的方式影響著二者的合作。

  緊接著,摩根和花旗銀行發表研究報告調低對永樂的市場預期。報告稱,中國永樂收購大中電器,“永樂的成本增加,調低今明兩年盈利預測25%-27%。”

  在外有業績壓力,內有資方壓製的情況下,陳曉不得不麵對著被國美吞並的結局。

  更早一些時候,中國最大的兩家戶外視頻廣告運營商——分眾傳媒與聚眾傳媒,2006年1月9日簽訂合並協議。

  而這起合並案的第三個主角是著名的美國投行凱雷。事實上,正是在凱雷董事總經理祖文萃的牽頭下,江南春和虞鋒在凱雷香港辦事處碰麵。“這是我們的首次見麵。”江南春表示,溝通後發覺兩人對市場的看法很一致,於是就順利走向了合並。

  對於以上兩起收購所引起的關於“誰並購誰”的爭論,易凱資本的王冉說,任何一個並購交易中都有收購方和被收購方,任何一個並購交易中也都可能有贏家和輸家。但是正如收購方不一定就是贏家,被收購方也不一定就是輸家。“老公娶了老婆,麻煩您告訴我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並購潮猜想

  細心觀察光伏企業背後的投行,甚至會發現同一家投行投資了多家光伏企業。比如投資無錫尚德的普凱基金投資還投資了南京中電光伏,投資蘇州CSI阿特斯的集富亞洲基金還投資了位於江西新餘的賽維LDK光伏。而高盛不僅投資了尚德,也擔任了江蘇林洋的承銷商。

  同一家投行的力量位於背後,加大了這些光伏企業合並的可能性。

  拋卻投行的力量,這些光伏企業還有著極強的互補性。比如南京中電的光伏轉換效率以及生產線水平都可以與尚德形成互補,以彌補尚德大量訂單所造成的產能不足。此外,如賽維LDK是一家光伏切片企業,可以為光伏電池製造企業提供穩定的晶矽切片。而已經拿下萬州項目的大全集團,對於眾多光伏電池製造企業的互補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資本和產業之外,這些光伏企業都有相似的背景,特別表現在地緣和人緣上麵。

  江蘇揚中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光伏產業而言,無論是新首富施正榮還是南京中電、大全集團,都與這個地方有莫大的淵源,施正榮是揚中人,而南京中電的投資者中電集團也起家於這裏,它和大全集團一樣,目前在揚中也有規模甚大的生產基地。

  而且,目前在光伏行業中,企業核心領導層來自揚中的更是不勝枚舉。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距離尚德幾百公裏之外的江西賽維LDK,它的董事副總裁朱良保也是揚中人。在人緣上,一個同樣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南京中電的技術領袖趙建華是施正榮的同門師兄弟,趙建華曾經擔任過新南威爾士大學矽太陽電池及矽發光實驗室副主任,而施正榮則曾在該實驗室工作。

  從創業經曆來看,這些光伏企業都具有相類似的文化,比如主要的創業團隊成員都擁有多年的海外留學或工作背景,這些光伏企業都曆史不長,企業內部的利益相對比較單純或清晰。這些光伏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有投行力量的參與,投行在其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光伏企業也對投行的意誌和操作邏輯有充分的理解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並購最大的困難不是並購本身,而是隨後的整合,最為棘手的就是企業文化的整合。這個問題對這些文化相似,地緣、人緣互通的光伏企業來說,也許並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也許從一誕生開始,這些光伏企業就為可能的企業文化摩擦孕育了潤滑劑。

  從大的趨勢而言,光伏行業的周期輪回,嚴重影響到未上市光伏企業的IPO效果,與其在上市路上苦苦掙紮跋涉,不如大家一起合並,在保證彼此利益的前提下,共同做強做大,宛如聚眾在納斯達克上市無果之後,與分眾合並一樣。

  對於光伏企業來說,聚眾傳媒的創始人虞峰的一句話也許將很快在企業並購的談判桌上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鬥爭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幹脆不如大家一起幹吧!”


新光矽業預定兩天後(28日)投料試車,這比原計劃提前了近半年時間。如果試車成功,無疑將搶占堪稱暴利的國內多晶矽產業的製高點,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工廠掌握1000噸多晶矽生產技術。不過,“搶點”能否成功仍需經過一道道考驗 新光矽業 提前試車打響多晶矽爭奪戰   本報記者 李少林 實習記者 魏瑋   新光矽業預定於2月28日投料試車,這個消息對於國內光伏產業的振動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   雖然去年新光矽業的有關人士就已宣稱,要力爭提前數月投產,但是,相信的人並不多。因為當時數家企業都在拚命上馬多晶矽項目,誰能率先殺出來,沒人說得清。   去年4月以來,已有雲南曲靖愛矽信3000噸多晶矽項目開工奠基,深南玻在湖北宜昌投資建設年產4500噸多晶矽項目,洛陽中矽去年12月投資14億元於多晶矽產業化項目,預計2008年投產後,公司多晶矽產能達到3000噸。此外,江蘇陽光正投資35億元在寧夏石嘴山投建年產4000噸多晶矽項目,峨嵋半導體材料廠也在原有200噸多晶矽產量的基礎上,正計劃投資建設一個500噸的多晶矽項目。   雖然開工項目眾多,但由於國內至今仍然沒有大規模量產多晶矽的成熟技術,因此,誰能先實現量產,誰就占領了國內多晶矽產業的製高點。   快馬加鞭的新光矽業是否真的為投產做好了準備?   達產要有個爬坡過程   如果進展順利,新光矽業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進行產能爬坡,到明年1季度爭取達到1260噸的產量   2月6日,記者一行來到了位於樂山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光矽業。早上8點鍾,地處西部的樂山市剛剛從睡夢中蘇醒,在晨曦濃霧中新光矽業廠區燈火通明。一座70米高的精餾塔高聳在廠區內,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時不時還能看見電焊槍強烈的閃光。   8個月前,當記者第一次來到這裏時,工地上成形的建築和設備還不多,連廠房還都沒建好。   新光矽業2000年10月注冊成立,目前四川投資集團持有38.9%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東;上市公司天威保變持有35.66%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新光矽業成立之初,樂山電力占有30%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但後來考慮到多晶矽市場和技術風險,樂山電力收縮對新光矽業的投資,目前隻占有0.8%的股份。   2006年中,在股市大盤不甚景氣的背景下,很多公司利用太陽能概念來刺激股價走高,其中就包括天威保變、樂山電力;而與新光矽業同屬四川投資集團公司的川投能源,以及目前與新光矽業毫無關係的航天機電都因受入股傳聞影響股價大幅上漲。   因怕影響到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新光矽業對媒體采取了沉默的態度。不知是因為工程進展順利壓力減小還是別的原因,新光矽業總經理陳紹章最終同意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走進新光矽業的廠區發現,到處都懸掛著“保證1260t/a多晶矽項目2月28日投料試車”的標語,總工藝師的辦公室裏則聚集著一群身穿製服的技術人員在討論問題。   據陳紹章介紹,多晶矽項目工程的生產係統已於1月份開始進行調試,單機調試階段業已結束,目前正在進行分係統調試,下一步還要進行係統聯動。   陳紹章說,係統聯動就是試生產,已經定在本月28號。他說,月底投料試產不會有問題,雖然還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這些問題都在專家的可掌控範圍內。   就在記者到來之前,四川省安全生產檢查小組對新光矽業進行了檢查。新光矽業辦公樓的大屏幕閃爍著:距離2月28日投料試車還有21天。   陳紹章表示,上半年試生產結束後,生產線將暫停一段時間進行檢修。他說,如果進展順利,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進行產能爬坡,到明年1季度爭取達產;今年底肯定不能達到1260噸的產量,樂觀估計會在500噸左右。   去年6月份,天威保變的公告稱,該項目(新光矽業)於2003年7月開始建設, 預計2006年底建成投產,2007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90%,2008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天威保變董事會秘書張繼承似乎並不在意新光矽業能否在今年達產,他表示,不管新光矽業今明年的產量如何,天威英利都將根據既有計劃增產,爭取2008年底將光伏供電增加到600兆瓦的水平。   技術仍然充滿未知數   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目前隻掌握100多噸多晶矽的生產技術,而且國內還沒有哪個工廠掌握了1000噸多晶矽生產技術。新光矽業能否順利完成這種技術轉化,誰也無法打保票   新光矽業要順利投產,需要過好技術考驗這一關。   新光矽業多晶矽製造技術是從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獲得的,而峨嵋半導體材料廠被譽為中國多晶矽技術的黃埔軍校。   2000年11月,國家計委批準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年產1000噸多晶矽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立項報告,四川省後來將其定為“一號工程”。   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最終沒有參與該項目,而是改由四川電力公司下屬的啟明星控股公司牽頭成立新光矽業,承接1000噸多晶矽生產項目。隨後,四川投資集團公司成為新光矽業大股東,而天威保變增資擴股進入新光矽業成為二股東,啟明星則成為第三大股東。   據峨嵋半導體材料廠企宣部門李女士透露,當初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原打算申報500噸左右的多晶矽上產項目,但省裏考慮做大做強多晶矽產業,最終申報了1000噸。考慮到自身的技術實力,以及無法投入幾億元的資金,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最終退出了該項目。   盡管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沒有參與進來,但新光矽業仍然從這裏挖走了一批技術骨幹,其中就包括新光矽業的總工藝師張惠國和副總經理過慧芬,兩位都曾是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的領導。張惠國曾經因為改進從俄羅斯引進的多晶矽生產技術而獲得四川省100萬元的獎勵,這樣的獎勵目前四川省僅有兩位。   但是,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目前為止隻掌握100多噸多晶矽的生產技術,而且國內還沒有哪個工廠掌握了1000噸多晶矽生產技術。新光矽業能否順利完成這種技術轉化,誰也無法打保票。   陳紹章也承認,年產1000噸多晶矽與年產100噸相比,需要技術上實現質的飛躍,就好比是裝水的杯子要換成個大桶,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都需要時間來整合和檢驗。   陳紹章說:“肯定還會有技術需要改進,但這些改進都是在我們技術專家的掌控範圍之內。”   他稱,這段時間,基本每天都會召開技術爬坡的工作會議,主要技術難題則已大致解決。當記者結束采訪又路過總工藝師辦公室時,他們已經到生產線上工作去了。   當記者向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黃德明詢問項目是否能夠順利投產時,他表示:“未來仍然充滿未知數,一切要等機器設備調試結束生產出產品後才能知道。”   對新光矽業的質疑緣自另一家多晶矽生產企業洛陽中矽的經驗教訓,洛陽中矽因未能掌握回收三氯氫矽的核心工藝,至今無法使其年產300噸的多晶矽生產線達產。   對於這樣的疑問,陳紹章顯得很有自信。他說,洛陽中矽的精餾塔隻有20多米高,而新光矽業的精餾塔高達70米;同時,他表示,他的廠房已經能夠達到1000級的無塵標準(每立方米隻允許存在1000顆灰塵微粒)。這些已經足以保證多晶矽的純度和質量要求。   用電成本可能提高   新光矽業達產後每年需要5億度電,由於電價定價權已從省裏收回到國家發改委,新光矽業將不能再享受每度0.25元的優惠電價,而需要以0.4元的市場價格購買用電   新光矽業除了要挑戰技術難題外,還需要麵對因電力定價改革導致的用電成本提高的威脅。   川投集團董事長黃順福曾表示,新光矽業多晶矽項目立項時,省政府曾承諾以每度0.25元的價格向公司提供優惠電力,但時間已經過去5年,優惠政策能否延續還不好說。   實際上,從2003年起,電價定價權就已從省裏收回到國家發改委,新光矽業將不能再享受每度0.25元的優惠電價,而需要以0.4元的市場價格購買用電。   國泰君安電力設備行業研究員王稹對此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照每度電0.4元計算,新光矽業每公斤多晶矽生產用電成本在18美元左右,成本比原計劃提高近6美元;此外,生產1公斤多晶矽的矽粉成本為4美元-6.67美元,這兩項成本估計能占總成本的55%-65%,預計每公斤多晶矽生產成本約為40美元左右。   不過,情況也許並不真的那樣糟糕。據樂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黃德明介紹,新光矽業落戶樂山市,除了技術因素、當地矽礦豐富、氯氣供應充足外,樂山還享有“電窩子”的稱號,能夠為新光矽業提供足夠的電力,盡管新光矽業達產後每年需要5億度電。   據他透露,省政府正在進行協調,爭取采用直供電的方式為新光矽業供電。如果這種方式獲批,“新光矽業用電價格可以降低到每度3毛多錢。”   陳紹章並不在意用電價格。他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以0.4元的市場價格購買用電。而有關人士表示,在市場這麽火爆的時候,公司對成本控製可能不會過於在意。 ■業界觀察 多晶矽市場明年供求平衡   本報記者 李少林      新光矽業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其進入的多晶矽行業能夠帶來高額利潤,它也因此被當成相關公司的“利潤奶牛”。但未來2年,新光矽業將很快麵對逐漸飽和的多晶矽市場。   有關機構的統計顯示,隨著國際多晶矽廠商相繼擴產,2007年全球光伏產業多晶矽供應量為1.8萬噸。按照每兆瓦需要9噸多晶矽計算,可滿足2000兆瓦裝機量——已經基本上可以滿足太陽能電池生產需要。根據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2006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產業複合增長率在20%-22%;其中,2007年全球光伏產業新增裝機數量為2000兆瓦至2200兆瓦,2008年為2500兆瓦至2800兆瓦。   但受前兩年多晶矽原料短缺影響,國內紛紛上馬多晶矽生產項目,國內擬建和在建多晶矽項目的產能合計已經超過了2萬噸。這些項目投產之日正是多晶矽市場供求平衡之時,新增的產能將麵臨市場飽和的挑戰。   資料顯示,雲南曲靖愛矽信3000噸多晶矽項目去年4月開工奠基,江蘇陽光投資35億元在寧夏石嘴山投建年產4000噸多晶矽項目,南玻A在湖北宜昌投資建設年產4500噸多晶矽項目;此外,洛陽中矽去年12月投資14億元於多晶矽產業化項目,預計2008年投產後,公司多晶矽產能達到3000噸,而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在原有200噸多晶矽產量的基礎上,正計劃投資建設一個500噸的多晶矽項目。   國泰君安預計,如果國內多晶矽項目都能夠按計劃投產,2008年我國多晶矽產量將達到1.2萬噸,屆時,多晶矽原料將出現供需平衡,多晶矽價格將下降至每公斤50-60美元;2010年,多晶矽原料將出現供過於求,多晶矽價格下降到每公斤30-40美元。而即使是保守估計,這些項目在2008年也將開出6500噸的多晶矽產能。   市場增長逐漸趨於平緩,以及國內外新增多晶矽產能爆發式增長,正在讓新光矽業這隻金光閃閃的利潤奶牛逐漸褪色。   天威保變董秘張繼承接受采訪時說:“當初股東們問,入股新光矽業是不是就是為了給英利找多晶矽?我告訴他們,即使咱們沒有天威英利,也有理由投資,因為這個產業本身的投資回報率就很好,如果可以直接享受到新光矽業的成長收益,那何樂而不為呢?”   2006年國內曾有分析機構對新光矽業的盈利能力作出預測,如果新光矽業2007年能夠達產(年生產1260噸),按照每公斤80美元價格出售多晶矽,新光矽業當年至少可以實現1億元的利潤。   實際上,新光矽業達產後的利潤可能遠不止1億元,因為2006年5月多晶矽的價格已經從2005年底的80美元上漲到了150美元。銀河證券分析師王國平表示,目前多晶矽的市場價格仍然在每公斤150美元-180美元左右。按照該價格估算,新光矽業每年至少可以產生6億元利潤。   新光矽業總經理陳紹章表示,新光矽業除了前期投入12.9億元外,後續隻需要少量的運營資金,不需要繼續大規模追加投資。這也就是為什麽天威保變在新光矽業仍然麵臨諸多風險時願意對其進行投資的原因所在。   但是,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新光矽業生產1公斤多晶矽的成本約為40美元,這就意味著2年之後,它需要以成本價出售產品。   陳紹章顯然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但他也更願意相信市場不會這麽快就達到飽和。他對記者表示,現在市場對太陽能市場的預計有很多種,自己更相信裏昂證券的預測。裏昂證券預計,到2010年,全球光伏產業每年新增裝機量為5000兆瓦,為最樂觀的市場預測。    ■記者手記 追逐太陽的夢      本報記者 李少林     四川地處盆地,多雨霧,少陽光。追逐太陽成為這裏生民從古到今的夢想,這從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太陽樹可以得到證明。而未來,這個盆地勢必成為我國太陽能產業的主要基地,因為這裏有多晶矽黃埔軍校之稱的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和目前國內唯一設計產量超過1000噸的多晶矽生產企業——新光矽業。   樂山是個典型的旅遊城市,這裏有樂山大佛,有峨眉山。自然這裏的人們更多地依靠旅遊來謀生,這裏有5元一碗的陽春麵,也有48元一份的西壩豆腐;花上10元錢就可以讓出租車穿城而過,但也能看到開時髦跑車的酒吧店女老板。在這裏本地人的需求和外地人的需求層次分明。   樂山沒有什麽有名的工業企業,除了樂山電力、明星電纜之外,就是一家造紙廠。新光矽業之所以落戶這裏,除了其技術脫胎於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外,按照當地人說法,還有另外三個原因。   充足的供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樂山素有電窩子之稱。目前已經建成兩個裝機量各為300多萬千瓦的水電站,未來還計劃另外建設兩個裝機容量為700萬千瓦的水電站。而多晶矽生產是高耗能產業,用電費用一般占全部成本的40%左右,便宜的電價對企業至關重要。   豐富的水資源和氯氣是新光矽業落戶樂山的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樂山位處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交匯之地,這裏可以為多晶矽生產提供廉價的水。此外,樂山還可以供應大量廉價的氯氣。   當然,還有一個沒有獲得證實的說法是,因為多晶矽生產存在一定汙染,落戶在山窩裏要比落戶到成都等大城市來得安全。不過,這種說法遭到了反駁,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有關人士說,自己的水處理池已經達到了養魚的標準,而新光矽業的技術正是脫胎於峨嵋半導體材料廠。   盡管新光矽業曾是“四川省一號工程”,樂山人對它仍然顯得很陌生,搭載我們去新光矽業的司機要靠多次問路才能達到目的地。   新光矽業座落在離樂山市一江之隔的樂山高新技術開發區。這裏零星散落著近10家企業,一切都透露著新近上馬的跡象,就連開發區管委會的辦公樓也投入使用沒多久,而在其周圍還有新建未完工的建築群。   與這種“新”相映成趣的是,新光矽業仍然在緊張施工的70米高精餾塔,去年12月新到的廠區保安,以及辦公大廳裏剛剛買來的成批的工作服。   與新光矽業的“新”對應的是前途不明,除了技術考驗之外,未來市場的發展才是這顆新星即將要麵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正在成為全球重要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以無錫尚德、天威英利為首的一些企業正在成為太陽能電池製造的主力軍。但是,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兩頭在外,即原材料和市場在外,整個產業蘊藏著極大的風險。一旦原材料價格上漲,我國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的利潤將被極大壓縮,因為他們缺乏價格傳導作用,很難將原料上漲轉嫁給下遊消費者。   實際上,太陽能用多晶矽從2005年的每公斤30美元,已經上漲到現在的150美元,這主要是多晶矽原材料緊缺所造成的供求極不平衡所導致的價格飛漲。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多晶矽產量不足400噸,其中包括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的近200噸。全國多晶矽缺口在3000噸左右。   依靠新能源的概念,國內股市在2006年初刮起了一股太陽能概念風,任何股票隻要沾上多晶矽的邊就會立馬暴漲幾個漲停。其中,包括確實有多晶矽項目的天威保變、江蘇陽光,也有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要進軍多晶矽領域的航天機電等。有業內人士笑稱,隻要有故事講股票就能漲,無論故事在今年、明年發生,還是永遠都不會發生。   正是看到多晶矽缺口所在,國內紛紛上馬多晶矽生產項目,有資料顯示,我國在建和將要建的多晶矽生產項目累計產能已經超過了2萬噸。這些產能預計將在2008年後開出。   但是,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際幾家主要的多晶矽生產企業近幾年擴產,到2008年全球多晶矽將不再短缺,即使是全球太陽能電池每年新增裝機量以25%的速度遞增。   因此,留給國內企業的題目是,如何在短短的兩年之內,盡快克服技術難題,盡早投產,抓住火爆市場的尾巴,在多晶矽價格仍然處於高位的時候,盡快收回投資。這也是為什麽四川省要求新光矽業在今年2月底投產的原因所在。   有理由相信,如果新光矽業本月底按時投料試產,它將憑借先發優勢在國內多晶矽生產行業占據領先地位;而其他到2008年還沒有建成投產的項目,未來幾年將會麵臨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環境,成本控製將決定他們的未來雖然已經擁有了太多榮譽,但拿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國際顧問委員會(MOU)成員的聘書,還是讓施正榮激動不已。2006年8月8日,紐交所總裁凱瑟琳· 吉尼、總經理馬杜一行在南京向施正榮頒發了這張“白金級”聘書。擁有這樣聘書的全球僅有30人,全部為頂級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施正榮是唯一的中國人。

  雖然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太陽能概念股的熱情已經大大減退,但尚德的股票卻一直受到追捧,2006年12月以來其股價一直在30美元以上,今年2月初甚至再次摸到40美元,尚德在紐交所的市值超過50億美元,成為全球光伏行業市值最高的企業。

  今天,在從矽材料到光伏市場的整個鏈條中,無錫尚德成為國內光伏企業中唯一具有話語權可以影響產業鏈的企業,其不斷擴張的產能,不僅對國內光伏企業,甚至對國際光伏行業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分析師預測,2006年尚德的營業收入將突破5億美元,淨利潤將超過1億美元,“尚德會在中國整合產能資源,而在全球以聯盟、合作等方式解決原材料、市場等環節。”

  而以他為榜樣,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衝進了同一塊市場。

  尚德合縱

   2006年8月,尚德和MEMC公司簽訂了長達10年的采購合同,此項長期供應合同可為其未來10年的快速發展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保證,特別是在未來 3年矽材料供應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尚德已經為2010年實現1000兆瓦的目標,挑戰日本夏普在光伏產業的霸主地位,備齊足夠的槍支彈藥。

   中國台灣地區東部海岸,MEMC的3000噸級的多晶矽生產項目即將動工,作為采購合同的一部分,尚德以無息貸款或者押金的方式向MEMC預付資金,以 用於擴大MEMC的產能,MEMC計劃到2008年將產能從2006年的5000多噸提升到8400噸。此外,MEMC最多還可購買無錫尚德4.99%的 股權。雙方商定的采購價格將以往年價格作為基準參數,預計將逐年下降。

  目前尚德矽片供應有50%來自國內,50%來自國際市場,但國 內市場提供矽片的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一旦國際市場能夠為尚德提供充足的原料,尚德肯定會減少在國內的采購。“不僅僅是技術不成熟,國內電價比國際市場 高出很多,而電力在矽材料成本中占據首位,沒法參與國際競爭。”也正因此,施正榮談得更多的是在全球市場上整合資源。

  除了解決上遊矽 材料問題外,尚德還在努力開拓國際市場。2006年8月,無錫尚德以3億美元收購日本MSK公司,企圖借助其品牌進入日本市場。MSK是日本最大的光伏製 造商之一,也是建築集成光伏領域的領先公司之一,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已有20多年曆史。MSK在全球銷售布局、成熟的品牌策略和國際化市場營銷專業技能, 對於尚德實施全球拓展戰略具有極大的現實價值。

  日本不僅是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單一市場,也是外國企業最難進入的市場之一。日本能源極度 匱乏,常規能源的電價成本相對較高,對新能源產業極為重視。MSK收購案在日本引起極大的震動,日本是最早使用太陽能的國家,最早將光伏產業提高到國家戰 略地位,以至於許多日本人並不願意看到中國企業收購日本光伏企業。

  2004年以前,日本占據世界光伏市場的半壁江山,之後兩年日本光 伏市場的全球份額雖然降到30%,但仍然具有近400兆瓦的市場。日本是太陽能的第一製造大國,夏普仍然是目前毫無爭議的全球老大,京瓷、三洋、三菱等日 本光伏企業也都有巨大的產能,而且保守的日本人不輕易使用外來產品。

  也正因此,絕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都與日本市場無緣。2006年尚 德的產能已經達到240兆瓦,躍居世界三強,但與日本夏普600兆瓦的產量距離尚遠,打造1000兆瓦成為全球老大是施正榮的夢想。在中國光伏市場遲遲沒 有啟動的情況下,要實現這個理想,日本市場就是尚德的必爭之地。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校友們

  中電電氣可能是繼無錫尚德之後最受追捧的光伏企業,而南京中電最大的賣點就是趙建華。趙建華是施正榮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師兄,在理論研究方麵的資曆比施正榮還要深,他與夫人王愛華是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24.7%的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1988年,施正榮公派到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時,趙建華已經在馬丁·格林教授的研究所工作3年了;施正榮成為該所研究員時,趙建華已經升任光伏研究所的 副主任。2004年5月,南京中電電氣集團董事長陸廷秀與以趙建華夫婦為首的技術團隊達成協議,共同投資成立南京中電。

  趙建華擔任南京中電總經理,也是技術研發的帶頭人。產業規律顯示,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每提高1%,整個生產成本將下降9%左右,雖然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生產的轉換率,仍然存在大量的技術難題,但南京中電無疑是國內最有研發實力的企業之一。

   資本追捧的程度超過趙建華的想象。雖然還沒有上市,但在私募活動中,南京中電許多高管人員就已經擁有了大量財富。在胡潤2006年能源富豪榜中,南京中 電居然占據3個席位——趙建華、王愛華夫婦以8億元的財富位居第21位;曾擔任無錫尚德總經理助理的楊懷進以7億元名列第27位;另一位來自南京中電的張 鳳鳴,同樣在南威爾士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以5億元名列第34位。

  在光伏產業中,新南威爾士大學赫赫有名,特別是在矽體係的理論研究中 更是處於權威和核心的地位。馬丁·格林教授是諾貝爾環境獎獲得者,素有“世界太陽能之父”的稱號,施正榮與趙建華都是他的弟子。也正因此,擁有新南威爾士 大學光伏專業博士,有時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技術實力。

  目前,無錫尚德擁有的新南威爾大學光伏方麵的專家最多,除了施正榮之外,負責研發的蔡世俊、張光春等都是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光伏博士,施正榮甚至還請來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主任StuartWenham擔任首席技術官。

   河北晶龍集團投資成立晶澳太陽能科技公司,進軍太陽能電池業務時,就將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戴熙明博士推向前台,稱其為馬丁·格林實驗室的三位核心科學家之 一;林洋的研發中心也聚集了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發人員,首席技術顧問鄭廣富也是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博士,曾與施正榮在同一個實驗中研究薄膜技術;而另兩位 技術骨幹,電池事業部總監湯雲輝與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雲飛也都曾在新南威爾大學從事矽電池的研究。

  新南威爾士大學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持。雖然新南威爾士大學在光伏研究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澳大利亞的光伏市場一直沒有啟動。也正因此,在“尚德效應”的影響下,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從事光伏技術的中國人紛紛回國創業。

   有人統計,回國創業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博士共有12位,他們都在國內光伏企業位居要職。現在,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多,都自稱為格林教 授的弟子,即使是業內同行,許多人也搞不清楚哪些是嫡傳弟子,哪些或許隻是聽過教授講課或者在試驗室裏參觀過。但不管怎樣,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曆史上, 新南威爾士大學注定要留下深深的痕跡。

  第二梯隊

  除了由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博士們組成的“學院派”,國內光伏產業土生土長的第二梯隊也開始顯露頭角。

   陸永華是林洋新能源的大老板,光伏行業的發展迅速讓他極為震驚。1996年他成立林洋電子製造電能表,2004年8月投資成立林洋新能源,兩年之後林洋 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就達到600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他苦心經營電能表10年才能達到的,更不要說林洋新能源的上市讓他的財富迅速膨脹。

  為了將更多資源集中到新能源產業中來,他在林洋上市之後親自擔任CEO的職位。但在2007年1月8日林洋上市慶功晚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大老板陸永華,而是幫助他實現飛躍的王漢飛。

  王漢飛曾經是尚德施正榮最得力的助手。2001年9月,王漢飛正式加盟無錫尚德時,這家公司在科技創業園裏隻租用了兩間辦公室,員工主要是董事長李延人帶來的行政人員和施正榮從澳大利亞帶來的技術人員,公開招聘的高管人員隻有王漢飛一人。

   在尚德的困難時期,人員流動非常嚴重,包括施正榮帶來的一些技術人員也紛紛離職,但王漢飛一直與施正榮並肩作戰,一起度過了最艱苦的幾年。也正因此,即 使在王漢飛離職之後,他與施正榮仍然保持著兄弟般的友誼。王漢飛家住無錫,每次從啟東回家,如果有機會兩人總是會見上一麵。

  2005年5月,王漢飛受陸永華邀請加盟林洋新能源擔任CEO,在他的努力之下,林洋在上市之前,已經具有60兆瓦的產能。“尚德4年時間達到的成果,我們差不多用兩年的時間就達到了。”王漢飛說。

   在光伏產業,誰先上市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王漢飛也相信這個道理,美國上市無疑會增強林洋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對公司的海外銷售有極大的 促進作用。也正因此,王漢飛製定2007年產量達到100兆瓦的生產目標,而百級兆瓦的產量無疑是國內許多企業難以突破的節點。

  他利 用上市融資1.5億美元,迅速擴大產業規模。2007年第二季度,林洋另外兩條30兆瓦的生產線就會建成投產,產能將迅速提高到120兆瓦,到年底,王漢 飛還要將這個數字調整到240兆瓦。他同時還要將產品的平均轉換效率從16.5%提高到16.8%。董事會給他設定的目標是保三爭二,尚德是國際光伏產業 的第一陣營,而國內二線的光伏企業還處於混亂狀態。王漢飛相信2007年處於二線的光伏企業的排名將會明晰起來。

  同樣希望在二線脫穎而出的還有常州天合,董事長高紀凡2006年以20億元的收入,位居胡潤能源富豪榜第9位,他也是最早在光伏產業中淘金的人。

   2002年原國家計委啟動“西部省區無電鄉通電計劃”,通過光伏發電的方式,解決西部地區用電問題。常州天合負責西藏40座共計715KW光伏電站的建 設,被國內同行業稱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一匹“黑馬”。2005年公司又被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列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的支持對象。此後, 天合把光伏產業鏈從上遊的矽切片延伸到太陽能電池以及組件安裝等各個鏈條,雖然每一個環節都不是最強,但卻是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國內光伏企業之一。

   胡宏勳一直都在為上海交大國飛綠色能源公司錯過大發展的時機而感到惋惜。2003年的交大國飛已經蓋起來1萬平方米的廠房,生產設備全部到位,而那時的 尚德隻有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但是交大國飛沒有等到德國光伏市場啟動的那一天,相差隻有3個月的時間。胡宏勳也就是在2003年底辭去交大國飛總經理 職位的。

  他現在的職務是杉杉尤利卡太陽能公司總經理。2005年7月25日,正在尋找高科技投資項目的寧波杉杉,與胡宏勳共同投資組 建寧波杉杉尤利卡太陽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杉杉投資控股及杉杉股份出資占據公司73.31%的股份,胡宏勳以及技術團隊以現金和技術入股占據公司 26.69%的股份。一年時間內杉杉尤利卡建成了兩條晶體矽生產線,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

  胡是國內資深的光伏專家,他 的成就在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方麵。上世紀80年代他將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提高到10%以上,接近當時的國際水平。也正因此,杉杉尤裏卡的價值 實際上還是在非晶矽薄膜電池上。胡宏勳已經在寧波的杉杉工業園購置160畝土地,2007年將上馬2條非晶矽薄膜電池生產線。

  胡宏勳 認為薄膜技術將取代晶體矽成為太陽能技術的主流趨勢,“2006年世界的高純矽的產能大概3.5萬噸,2007年估計會達到4.5萬噸左右,即使全部用來 做太陽能電池,也隻能做3000多兆瓦,而且它大部分還要供給半導體行業,因此依靠矽材料很難支撐光伏產業的發展”。實際上,施振榮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就是 從事多晶矽薄膜電池研究的,而現在尚德同樣把多晶矽薄膜電池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但較單晶矽太陽能電池來說,薄膜太陽能電池光轉換率相對比較低,實驗 室裏也隻能達到14%,大規模穩定生產的轉換率不足10%,其最大的缺點是穩定性比較差,電池壽命相對較短,還有大量技術難關需要突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