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磐
(2007-09-15 23:24:02)
下一個
“集香木而自焚,浴烈火而重生。”
------試評鳳凰衛視的崛起
寫在前麵的話
標題看上去有點嚇人,副標題看上去更嚇人。這個題目太大,我沒有把握能夠把它寫得酣暢淋漓,發人深省,因此停停寫寫,寫寫停停。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傾聽,去思考,所以,最後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文字,我是可以負責任的。歡迎拍磚。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每天守在電視機前麵看《新聞聯播》的老爸卻把遙控器鎖定在鳳凰衛視資訊台,大概這個資深左派也對那種“會談沒有不友好的,活動沒有不圓滿的,人民沒有不歡迎的”空洞新聞感到乏味了吧?但是,鳳凰到底又有什麽獨特之處,讓她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與央視分庭抗禮,躋身主流媒體的行列呢?論資曆,不過是十一年前剛剛建立的私人媒體;論主持人,央視集中了大批受過正統播音訓練的主播,帥哥美女如雲,而鳳凰的主持人則帶著五湖四海的口音,許多主持人都是半路出家,曾子墨是學經濟出身,孟廣美是演員兼模特,陳文茜,李敖是政客,等等等等;論炒作造勢,鳳凰連湖南衛視都比不上,後者已經趁著“超女快男”狠狠撈了一筆了,而前者並沒有太多大型選秀的噱頭,頂多弄弄“中華小姐”的選舉。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方方麵麵都沒有優勢的私家媒體,成功打造出覆蓋亞太、歐美九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傳媒品牌,在海外,1999年,鳳凰歐洲台進入歐洲主流衛星電視SKY DIGITAL以及英、法、德、荷四國有線電視網;2001年,鳳凰美洲台開播,通過美國兩大直播衛星網平台DIRECT TV和ECHOSTAR,將節目傳送給北美觀眾;在亞洲,鳳凰已進入新加坡有線電視網和馬來西亞最大收費電視公司,用戶已由開播時的25萬增至目前的50萬。《洛杉磯時報》2003年9月1日報道說,不少北京人買新房時都問:“你們這裏能看鳳凰衛視嗎?”
任何奇跡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鳳凰的騰飛,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中國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鳳凰,剛好三者全占。十一年前,有國際影響力的基本上全部是英語媒體,而擁有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華語,其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微乎其微。然而,日益壯大的中華民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與世界溝通,而世界,也迫切地需要了解這個古老神秘的東方國度。在這樣一個大的契機麵前,鳳凰,振翅欲舞了。1996年,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前一年,香港相對自由的政治氛圍和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製,讓嗅覺敏感的鳳凰掌舵人認定其為鳳凰騰飛的起點。
然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和”。我這裏指的,並不僅僅是鳳凰行政總裁劉長樂已經完成了人生閱曆和資金的原始積累,也不僅僅是國際傳媒大亨默多克的加盟,更不僅僅是鳳凰起家時幾個才華橫溢的創業者,而是指鳳凰的企業文化的內涵:“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帝王之道,其實是曆史發展的規律。縱觀鳳凰大大小小的欄目設置,從“名人麵對麵”到“魯豫有約”,從“文濤拍岸”到“冷暖人生”,從“解碼陳文茜”到“李敖有話說”,無不透露著一個信息:作為華語主流媒體,摸著良心為民眾說話,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和被人忽視的社會角落。鳳凰的主持人,來自兩岸三地,出身背景各不相同,連口音,也是千差萬別。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熱愛中華文化,以弘揚中華文化為榮,以關注中國民生為己任。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有正確的精神定位的指引,私營傳媒就能在開播初期幾年不曾盈利的尷尬局麵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發展壯大,並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有了“天時”“地利”的外因,有了“人和”的內因,鳳凰還需要什麽呢?還必須有好的“戰略”。這就好比一輛性能卓越的高級轎車,需要優質的燃料,才能讓它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一路向前。鳳凰的第一條戰略,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俗點說,就是沾點闊親戚的光,讓大眾熟悉鳳凰的品牌。鳳凰衛視在通過常規的廣告宣傳之外,曾經和央視聯合籌劃和實施了《極地跨越》和《走遍非洲》兩檔大型紀實節目,觀眾們跟隨著攝製組的足跡,踏遍了整個世界,而越野車上在夕陽中閃爍的火紅的鳳凰台標,也成為人們腦海中抹不去的一道風景。鳳凰的第二條戰略,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另辟蹊徑,化腐朽為神奇。前麵提到過,論主持人的容貌和專業訓練,論所擁有的社會資源,鳳凰,比不上央視,甚至不如某些地方電視台。可是,媒體的首要和根本的任務是什麽?是傳播資訊,掌握時代的脈搏。鳳凰就在這個“命根子”上做足文章:快,全,深。所謂“快”, 就是盡可能地同步報道重大事件。大家可能還記得吧,“9。11”事件發生的時候,附近高樓上的鳳凰衛視的記者剛好捕捉到飛機撞上世貿大廈的一刹那,幾分鍾後,我們就在鳳凰衛視的屏幕上看到了這驚天一幕。如果說這個還帶有一點“巧合”的意味, 那麽,鳳凰的女記者閭丘露薇第一時間出現在美軍炮轟下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鳳凰在巴基斯坦人質危機出現後立即爭取到獨家采訪紅色清真寺的領導人的機會(該首領在采訪完不久即被殺害);在中俄聯合軍演開始前就已經進駐到部隊營區進行實地采訪;等等等等,你不得不讚歎鳳凰人真是“飛毛腿,千裏眼,順風耳”啊!所謂“全”, 是指鳳凰的新聞報道,是“多角度,廣覆蓋”的立體報道。作為高層有良好紅色背景,落戶在香港的私營媒體,鳳凰在堅持主流意識的前提下,比央視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夠涉及一些敏感話題的東西;同時,兼收兩岸三地的主持人,新聞評論員,在世界各地都設有記者站,也保證了鳳凰既能從中國的視角看世界,也能從世界的眼中看中國。這種氣吞萬裏,的胸懷和氣魄,頗有唐漢遺風,彰顯的是中華民族的自信與大氣。所謂深,指的是盡量挖掘獨立事件背後隱藏的千絲萬縷的聯係。鳳凰的報道,從來不是播完新聞就一了百了;除了連續的追蹤報道,還有金牌新聞評論員的點評,數位持不同觀點人士的現場辯論,激烈的唇槍舌戰過後,真相就水落石出了。不可否認,部分新聞評論員帶有明顯的偏向,但是,兼聽則明,偏聽則黯,百家爭鳴總是比隻有一種聲音要進步得多。
當然,鳳凰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晃來晃去老是那麽幾張麵孔,觀眾難免產生視覺疲勞。保留固有的風格和品牌是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輸入新鮮的血液,培植接班人。不然,明星欄目就真的成了“明星的欄目”,人一走,茶就涼,可惜了。
瑕不掩瑜。這隻在中國痛苦的轉型期時成長起來的鳳凰,已經越來越光彩奪目,鳳舞九天,聲震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