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語

琵琶琴瑟絕妙處, 冰泉冷澀弦凝絕,輕撥四弦千遍語,曲終收撥當心劃,十指拂抹斷帛弦。
正文

琵琶名家 姚光鑫

(2007-02-20 22:20:42) 下一個

梅雨杏花好   染得琵琶香

  ---——記國家一級演奏員、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客席教授姚光鑫
作者:著名音樂撰稿人 山東歌舞劇院 劉 萍

  琵琶這樂器動聽得很,彈挑推搖,滾珠落玉。塵封的典籍古譜中,珍藏著不盡的春光秋月。昭君遮麵,半開桃花唱塞風;司馬聽琴,淚濕青衫感江淮。紹興文戲,蘇州彈詞,南昆北曲,東柳西梆,哪一出好戲也少不得這抑揚跌宕的古老精靈。

↑姚光鑫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前留影

  琵琶源於胡地,真正風行卻是在江南水鄉,可見其傳播之力強重極至。古有湯琵琶,今有林泰鬥。華秋蘋一生傳譜,李芳園五代世家。流派分之南北,曲目別之文武。平湖大曲十三套,無錫工尺有秘本。崇明島上飛花點翠,浦東橋頭閑敘幽音,曲唱金穀園,弦賦蓬萊歌。門類活路樣樣齊全也自成一景,這在中國民族器樂中絕無多見。

  琵琶好聽,古篇新作漫如煙海,演奏也多有名家:先祖前輩周永綱倪清泉,江南雙雄沈浩初汪昱庭,一代宗門衛仲樂,當朝大師劉德海,春風少年程雨雨……現而今虎虎生氣的中年高手更不少,山東就有一位,姚光鑫。

  第一次見光鑫,是在1980年全省首屆青年演員比賽的舞台上。他那時還在山東省京劇團樂隊工作。

↑在澳大利亞總督府演出後留

省京是當年的“樣板團”,薈萃了全國許多出色的音樂、戲曲人才,光鑫家籍上海,少年時期便師承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龔萬裏先生學習琵琶演奏,他正是在那個當口,作為優秀演奏員調來山東的。雖說後來“樣板團”風光不再,可那幫演員們懷揣的拿手絕活兒卻是“樣板”依然。比賽揭曉,到底還是讓省京樂隊的那一幫哥們兒搶了頭彩。

光鑫當時的參賽曲目是《夕陽簫鼓》,樂曲的悠雅與柔婉,潮升春江潯陽月的寫意與工筆,絲絲縷縷,演繹得情濃如醉,章章節節,吟賦得似臨仙境。品相張四弦,畫卷展六合,簫鼓合鳴, 花影搖曳……演奏者賦予這首取意於唐代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的古曲以隔世韻致的啟承轉合,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專家評委。

↑國家一級演奏員、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客席教授姚光鑫

 

  一等獎,悄然落冠於這位29歲的絲弦吟歌人。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甚至沒有評語,一切都在無言之中,那一座高高的主峰便在一個清晨迎接了這位日夜兼程的攀登者。

  多年以後,光鑫談及那次獲獎,平靜地說,那一段時間裏,自己處於一種完全忘我的境地。用自身演奏技能與傳統蘊涵相互融會而產生的藝術體驗,去向觀眾展示一種深層意義上的文化思考與審美成果。給個什麽獎已不重要。一等獎,也不過是對自己這種藝術理念的一紙認證書罷了。



早就耳聞光鑫謙言傲骨,果不虛傳。

 

  1983年9月,光鑫正式調入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出訪演出,成為光鑫演奏生涯中一段段難忘的藝術之旅。北美中美,南亞南澳,三疊陽關一路鮮花,十麵埋伏八方喝彩。彈挑勾摭推,夾佛掃輪搖。光鑫以琵琶這一古老而又充滿現代藝術活力的載體,向世界展示了秦漢雄魂,九洲英風。

  1982年,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光鑫作為國賓受邀於總統府,當時的特多國總統埃利斯–克拉克爵士和總理喬治-柴伯斯先生對中國樂器琵琶表達了深切的喜愛,完全被那神奇的琴藝和優美的音色所陶醉。《霸王卸甲》、《塞上曲》、《虛籟》、《大浪淘沙》、《彝族舞曲》、《天山之春》……曲曲精品,款款真情。光鑫在將琵琶藝術傳揚於異邦的同時,也把東方文化的精髓真諦遠播四海。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邁阿密。橫跨美國東西大陸,歡呼相伴一路弦歌。巴巴多斯蘇裏南,墨西哥城金斯敦。拉美六國留下了中國音樂家優美的旋曲和深厚的情誼。

↑姚光鑫在巴羅薩國際音樂節上演奏《十麵埋伏》

 

  十年前,《孔府古樂》的闕裏雅韻奏響在風光旖旎的南亞獅城。一曲大成樂章,千古杏壇絕唱。又是光鑫的琵琶領奏,引襯得金鍾金聲,玉磬玉振。彈挑處動情娓婉,顫指間柔綿至極。吳作棟總理高興地說,古老的齊魯禮樂為我們帶來了精神歡愉。在新加坡的演出,獲得了空前成功。琵琶,這中國民樂中的代表性樂器,為馬來半島的椰林晚風揉進一縷來自尼山洙水的幽香詩情。

  澳大利亞哈博民間藝術節和巴羅薩國際音樂節,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藝術盛典之一,光鑫所在的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成為1997年度唯一被邀請的亞洲樂團。來自各國的音樂家們,相聚在日光明媚的南半球。麵對眾多的同行強手,麵對藝術鑒賞力頗高的澳洲知音,光鑫與同行的演奏家們以精湛精深精彩的演奏,詮釋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脈積澱與繁生來的妙音絕技,樂典華章。倪爾總督邀請樂團到市政廳演出並到總督府作客,演奏家們享受了澳大利亞涉外禮賓的最高禮遇。

  山東音樂家們的舞台表演風采與文化精英風範,猶如龍船踏浪巴斯海峽,挾齊魯風,卷中國潮,征服了澳洲,鑄創了輝煌。那一年,我也作為其中的一名演奏家,遠赴南征之旅,與光鑫及同事們一同經曆了那難忘的日日夜夜。

↑姚光鑫與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教授合

 

是嗬,站在港口大橋北岸的維多利亞廣場,我們感受到中國與世界的心心聯通與情情交融,不再是一張機票的距離!當明亮的南十字星在我們的琴聲中輝映悉尼歌劇院頂尖絢爛燈霓的時刻,我們手中的這一條條銀光燦燦的琴弦,便飛架了一座跨越千年騰躍萬裏的彩虹橋。這橋,便是藝術,便是友誼,便是祖國。

  演奏與創作並重,是光鑫社會藝術活動中的一大特色。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和中國琵琶研究會會員,將演出實踐中的所感所得載入曲譜,教益後生,成為光鑫社會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他根據山東地方戲曲茂腔唱段編曲(合作)並演奏的《鄉韻》、根據同名歌曲改編的《情深誼長》等作品,在電台播出後,已入選上海音樂出版社《琵琶手冊》和《中國琵琶名曲薈萃》。他執筆編寫整理的《琵琶考級40例》(合作),已入選山東藝術學院教材,他還為山東省藝術教育委員會編寫了《山東省中小學藝術考試手冊》中的琵琶考試曲目。最近,另有光鑫編著的《五彩繽紛》、《牧歌》等十餘首琵琶獨奏曲將由山東文藝出版社輯集出版。

  光鑫自1988年以來,榮獲了曆屆山東省少兒民族器樂比賽大會的“優秀園丁獎”。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器樂考級委員會聘為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委。很多學生在他的指導下,有的考進了藝術高校,有的考進了專業藝術院團。光鑫的女兒姚黎,也成才於他的言傳身教,在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已是戎裝八年的青年演奏家了。

  在父親眼裏,黎黎可算得是乖乖女。前幾年隻要得空,光鑫便帶上女兒上北下南,遍訪高門。光鑫說,隻有對女兒嚴格要求,拓寬她的藝術視野,才是給了女兒成長最好的助推力。黎黎常說,我老爸既是慈父更是嚴師。當我站到舞台上接受掌聲的時候,才懂得了在我身上,實現了他所夢想的藝術生命的延續。這種延續,現在已成為我時時需要並享受的一種溫暖。近年來,姚黎也多次在音樂比賽中榮膺獎項:1997年在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天華杯”全國少年琵琶比賽中榮獲三等獎;2001年在“澳美通杯”全國琵琶大賽中衝進決賽並榮獲專業組優秀演奏獎。說來有趣,這爺兒倆於2001年一同赴京參加了“山東民樂晉京”的大型演出活動,2002年,又先後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長幼情共琵琶,父女同歌舞台,這在當時傳為一段樂壇佳話。到現在,前衛歌舞團與山東歌舞劇院還經常同台合作演出,黎黎與光鑫“台上台下,軍民一家”的樣子,叫人瞧著好生羨慕哩。

↑姚光鑫輔導女兒姚黎演奏琵琶

  說起教學與求學,光鑫感懷良多。拜師龔萬裏,正道神悟;求教劉德海,仙氣靈光。殷榮珠、馬林生等名師對光鑫也曾有過多年的開蒙教誨……

  光鑫當年在上海師叩龔老,正值黃梅暮春,成都路上綿綿穀雨,琴舍窗前隱隱杏林。師徒弦諧趣,知遇琴緣深。傾情吟曲,譜卷唯傳絲弦韻;十指搖盤,墜玉都沁竹品香。龔老在上海電影樂團資深望重,德藝雙馨,光鑫生於江南絲竹之城邑,受益於龔老前輩之山門,那入室親得真傳的嫻熟功力,自然在梅雨杏花中潤得一襲濃香了。

  民族即傳統,傳統即文化。光鑫以深厚的藝術閱曆積累和較高文化層麵的表演品位,活躍在山東音樂舞台;以自己獨到的演奏、教學特色,立於琵琶名家名師之苑。他在演出中長期擔任獨奏領奏,台風熱情,技巧全麵,韻味濃鬱,功力豐稔。以細膩、抒潤、生動的演奏風格,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

  1997年,光鑫以自己的藝術成就通過職稱考評,晉升為國家一級演奏員。同年,經人民出版社審定,光鑫的藝術傳略已正式載入《中國音樂家辭典》。2002年,光鑫再次被推舉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琵琶專業委員會的常務理事,並被山東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席教授。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集中了許多全省乃至全國最優秀的歌唱家和演奏家,光鑫作為其中一員,當然也為這個藝術集體構鑄了一份驕傲和光榮。

↑姚光鑫曾於1997年赴澳大利亞訪問演出

  光鑫來山東三十五年了,論工齡黨齡,也都算得來是一位老同誌。光鑫家有立,業有成,鄉音卻未見變得。他那一口滬上方言濃重依舊,時時透著浦江外灘的蘭韻桐風。與光鑫一起共事多年,頗讚同他的處世理道:德才兼治,襟懷城府,嚴己寬人,名利隨緣。凡事不張揚,不怯場,重信承義,訥言敏行。上海人特有的精幹和嚴謹,顯現在他的做人境界中……

  思緒紛織,感新憶舊。一夜文章苦吟,自賞滿屏珠璣。“梅雨杏花好,染得琵琶香”。手擊鍵盤,麵對電腦竟信口謅來這五言妙詞。贈與光鑫如何?但聽見三五聲黃雀晨歌窗外,臨街垂楊正漫舞曉風,置身於窗口芙蓉飄來的醉人芳霧,我輕輕敲了一下“回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