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字體變化解密(ZT)

(2012-01-28 19:41:02) 下一個

 




 圖為:1939年8月26日,毛澤東寫給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信中寫道“岸英岸青二兒: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裏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為你們及所有小同誌,托林伯渠老同誌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下次再寫。祝你們發展,向上,愉快!毛澤東 一九三八年八月廿六日”。

  編者按:中央檔案館研究館員、毛澤東手稿鑒定專家齊得平老師,做客黨史頻道進行訪談。齊老在訪談中指出,毛主席的書體,從學生時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變化。一般來說,年代相隔越遠,變化越明顯;時間相隔越近,其變化越不明顯。但是,毛主席書體的變化是逐步的,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看出它的變化規律。

  從中央檔案館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跡,特別是1916年以前的手跡看,他青年時代主要是習魏碑,歐陽詢等人。1949年進城後他收集閱覽了曆代名家字帖,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稱之為“毛體”。到了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毛主席的書體發生了最明顯的變化。不了解毛澤東青年時代書體的人,如果與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跡相比,很難看出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

  另外,毛主席寫東西也要看對象。不論是書法、詩詞,還是家書、書信,都要看對象。如果對方文化程度高,屬於高級知識分子,例如大學教授、科學家或知名人士,他寫給他們的字就很草、很飄逸,注重傳達一種意境,這是一種寫法。如果對方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比如是普通群眾,或他家鄉的一些親屬,他又是一種寫法,有些書信就是這樣。


毛澤東青年時代20歲時(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寫的講堂錄。


一九零八年前後,毛澤東的還書便簽。(從中央檔案館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跡,特別是1916年以前的手跡看,他青年時代主要是習魏碑,歐陽詢等人。到了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毛主席的書體發生了最明顯的變化。不了解毛澤東青年時代書體的人,與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跡相比,很難看出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


 毛澤東寫的李白的詩《廬山遙寄盧侍禦虛舟》中的句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毛澤東寫給兩個舅舅文玉瑞、文玉卿的信。(毛主席寫東西也要看對象。如果對方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比如是普通群眾,或他家鄉的一些親屬,他寫得就會工整些,方便他們識別,與我們常看到的草書有很大區別。)


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寫給宋慶齡的信。(如果對方文化程度高,屬於高級知識分子,例如大學教授、科學家或知名人士,他寫給他們的字就很草、很飄逸,注重傳達一種意境。)(供圖:齊得平 文字:孫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ineeginee 回複 悄悄話 什麽狗屁字,以字看人,絕對奸人!
前後左右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給兩個舅舅文玉瑞、文玉卿的信是別人代筆。
雜家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的字寫得灑脫、霸氣,1949年之後,眾多幫閑文奴,獻媚取寵,溜須拍馬,一時說他的書法脫胎於晉朝王羲之,一時說他得益於唐代的懷素,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總之都是天下無雙,世界第一的不得了,現在資訊發達,科技進步,已經知道了所謂王羲之的書法是後世人的偽托,(晉朝的字是蝌蚪型的筆畫拚湊而成的,完全不可能突然出現了像“蘭亭序”那種跌宕有致的寫法,就如同在恐龍時期不可能出現一個穿西裝的現代人一樣),懷素的字也被證實了是後世作偽者的雙鉤填描,而且毛澤東的字體和這些人的風格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大家不妨在網上查看台灣故宮收藏的明代宋璲(1344—1380,字仲珩,洪武年浦江人)的字,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樣,因為從解放初期,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就專門為他收集明人書法與尺讀(書信),無一漏網,直至失寵上吊身亡,這是北京琉璃廠文物部門的老人眾所周知的事情,全中國的人都無緣看到宋璲的原創(台灣的藏品他當時不可能收集),他後學者當然就是天下第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