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土的掉渣

(2010-11-07 22:57:21) 下一個
我八十年代在國內上大學吃饅頭喝稀粥時,我想象中的現代化飲食就是頓頓牛奶麵包加黃油,牛肉雞肉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後來為了讓自己先現代化起來到了美國,發現人家美國人已經不吃這些了。比如早餐,時髦的是燕麥粥以及CEREAL泡牛奶。這著實讓我鬱悶了一陣子。這燕麥粥說來說去不也就是類似當初大學食堂裏棒子麵粥;而CEREAL泡牛奶不就是碎排叉泡奶嗎?再看看午餐,時髦的是沙拉。這沙拉不就是生菜葉子加點醋,再來點辣椒醬一類的調料。跟大食堂的素炒白菜有一比,都是當初最不愛吃的。

但不管怎麽說,咱在美國吃的,就叫現代化的飲食!所以跟同事朋友們吃飯時,也人模狗樣的在沙拉巴裏一坐,鬼頭鬼腦的說些英語 - 全方位接軌嘛!對飲食的內容也就不重視了。

直到有一次去國內出差在五星級飯店用早餐時,發現有中西兩種選擇。我毫不思索的選擇了油條豆漿饅頭鹹菜小窩頭,還有小籠包加餛飩。待我香噴噴地吃到一半時,有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我不由停止咀嚼:我怎麽吃得還和十幾年前出國前一樣呀?是不是我人賤,放著現代化的西方飲食不去享用;還是我肚子裏的下水賤,就是想消化那些落後的飲食?

有首八十年代的歌穿越時空衝進了我的腦殼:“竹籬笆,孤苦的竹籬笆,你有口也說不出,那句心裏話,自己捆住了自己,死守著那個家。。。”

這頓飯吃不下去了。

接下來一上午與客戶開會,我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加拿大來的工程師借方便的時候問我是不是還想著昨晚的小姐或是老婆來電話被訓了。我默然相望不知所雲。突然說:“下次還是要住現代化的旅館。” 加拿大勃然大怒說我走遍五大洲六大洋去的都是發達國家,象這樣現代化的設施和條件在世界上也是數的上的;再說,這裏還有地道的中餐。這個旅館不現代化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現代化了;我到想找有我們老家土耳其飯的旅館可找不著。。。

“慢著慢著。你是說吃中餐或者吃土耳其餐都可以是現代化?”

“廢話。現代化隻是設施。不管怎麽現代,人該怎麽過日子還怎麽過日子,都得吃喝拉撒睡。”

勞動人民手裏有真理。看來當初不是生活土,而是思想土。那麽容易就被忽悠了這麽多年。在吃飯問題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永遠是TMD硬道理。老子的肚子一點都沒錯,老子就當那竹籬笆了,老子就死守這個家了;從此以後,老子還就頓頓吃中餐了!

放下這個思想包袱,便在北京城閑逛起來。什麽土、什麽俗、什麽上不了台麵就吃什麽。於是驢肉狗肉駱駝肉,外加蟋蟀蠍子炸臭豆腐都吃個遍。



前門大街


這天在翻新的前門大街看到了“都一處”,這可是乾隆老題名的著名燒麥店。門臉小,進門就得上樓。因為是知名品牌所以至今未改製還是國企。在服務員吆呼著自己找地兒坐的聲音中,我享受了原汁原味的時光倒流二十年服務懷舊之旅:在寸土寸金的前門大街,一人二三十元能吃個肚歪,還算是經濟實惠;另外,錢依舊是先付的。我點了三鮮燒麥,炒肝,及乾隆喜吃的銀絲菜(就是拌白菜)。說老實話,以前沒吃過“都一處”,這回第一次竟一點感覺也沒有。燒麥有些美國唐人街早茶店的燒麥味,味道平平。看來迷信名牌是要吃虧的。。。


“都一處”的燒麥炒肝、銀絲菜


我想起了以前在東四十字路口東南角吃過的燒麥。記得小時每次去那裏,都是食客如雲。很多顧客喜歡買點小菜就啤酒,然後以熱騰騰的燒麥收尾。店裏光線不太好彌散著燒麥籠發出的蒸汽,窗子透過的陽光一綹一綹的打在食客藍灰色調的衣上,間或照在哪個正在收尾的顧客臉上透著腦門倍兒亮。那燒麥,先咬皮時黏黏的,感覺似有些生;待咬到餡時一股鮮汁入口,頓時引起胃腸的呼應蠕動。回味這一串口感、牙感乃到腸感,我便迷上著燒麥了。

八十年代末肯德雞進入中國。一時間把中式餐飲打的七零八落陣法大亂。連百年老店“全聚德”烤鴨店也一度借鑒美式快餐的普世理念開了快餐部,把鴨片用薄荷餅包好搭飲料按套賣。東四燒麥店也沒脫俗。九十年代中我去那裏就餐,黃、綠、白色調裝飾的門麵內外很是陽光、整潔、驚豔。裏麵年輕女服務員英姿煥發穿戴著黃綠相間的服務衣帽給我的視覺衝擊就像是第一次去“麥當勞”。裏麵的燒麥是按套賣的,就像“BIG  MAC”套餐。記得我要的那份是鹿肉燒麥,配豆粥加泡菜。燒麥的餡雖然變了,但口感依舊。我至今認為中餐西化現代化數這家燒麥店最成功。我一度甚至幻想著這家西化成功的店能開成全市、全國乃至全球連鎖。我也曾磨拳擦掌在美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東四建築工地邊的“明華燒麥館”


十幾年過去了。當我最終在東四的建築工地邊找到“明華燒麥館”時,我為它的破落而失望。它已經和“餛飩侯”合為一家。店裏當初的英姿少女變成了今天的世故大媽。明快的工作服也全無蹤跡。至於燒麥嘛,那皮還有些當年的滋味,而餡嘛,就TN是餛飩味。鄰桌的食客也有同感。燒麥已經不按套賣了(我現在想老顧客是不喜歡搭賣的),與“全聚德”快餐一樣,轟轟烈烈熱火朝天的西 化 改 革 失 敗 了。




看來國內的東東光我這個吃過西餐的人喜歡沒用。當地市場接受才是硬道理。

說來也怪,國內最近的“杭州小籠包”象雨後春筍般遍地發芽。北京、河南乃至新疆烏魯木齊都能見到同名的鋪麵,都是小小的、衛生比較差、低端消費的夫妻檔。這“杭州小籠包”鋪雖不是連鎖,不是統一品牌,但食譜、口感味道乃至價格在大江南北都是一樣的。包子皮萱萱的,餡嫩嫩的,香香的,是我目前的最愛。有天饞蟲上來硬是把朋友的大閘蟹宴辭了坐進包子鋪,可見其魅力。

看來國內快餐業的發展還是大有空間的。這個發展將會是自發的,而不是外來“普世”理念驅動的。這個發展不隻是可能,而是實實在在的,它是全國可見的“杭州小籠包”,是鄭州的“虢國羊肉湯”,是西安的肉夾饃,是各地可見的煎餅果子,是“上海城隍廟”小吃……總之,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不起老人家,偷了您一段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花兒朵朵 回複 悄悄話 還有油潑麵——寬滴!!!咋地啦??
花兒朵朵 回複 悄悄話 俺最喜歡的就是西俺涼皮——湯寬一些滴……!!!咋啦?誰說俺土俺也跟誰急!!
思路花雨 回複 悄悄話 一點不土,隻有這些東西才適合我們的胃口,想改也難了!嗬嗬!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木哈哈哈,莫哈哈哈,樓主好幽默,想的和夾心一樣.

樓主好口福!夾心口水流了三千尺.......

等回去探親時,拿著你的博文去北京街頭尋吃,一如一隻饑餓的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