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

樂也,快樂的樂,音樂的樂,二者兼而有之。
個人資料
正文

《憶秦娥 婁山關》

(2010-12-29 08:15:55) 下一個



歌曲下載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賞析】(網上轉載)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憶秦娥是詞牌名,源於李白的詞句“秦娥夢斷秦樓月”。婁山關是本詞題目,也是本詞的寫作地點。婁山關位於遵義市之北,在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也是防守貴州北部重鎮遵義的要衝。中央紅軍長征時,於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領遵義,召開了革命曆史上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後,紅軍經婁山關北上,原準備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沒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義進軍,在途中經半天激戰打敗了扼守婁山關的貴州軍閥王家烈部一個師,乘勝重占遵義。這首詞寫的就是這次攻克婁山關的戰鬥。

這首詩慷慨悲烈、雄沉壯闊,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風蕭蕭兮易水寒”般的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這一節情景。全詞不長,上下兩闋,通篇隻有四十六個字,但雄奇悲壯,氣勢如虹,寥寥數筆,像一幅出自大師手筆的簡筆畫,筆簡而意無窮,為我們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的冬夜行軍圖,表現了作者麵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先看上闋,首四句寫景。“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西風、長空、雁群、霜晨、冷月,淒冷的五個名詞襯托出一種淒冷的氣氛,也確定了上闋的基調。這種手法似取自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氣氛的效果上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的腦海裏不難想象出這樣一幅圖景:一個淒冷的冬天早晨,天還沒有全亮,深藍色的天空裏一輪冷月當空,淩厲的西風動吹,偶爾從頭頂掠過的大雁也發出幾聲淒厲的叫聲,連綿起伏的山領上百草凋敝,霜重地滑,一隊紅軍隊伍正迤邐前行。“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接下來仍是寫景。隻不過鏡頭往回拉,由遠景而近景,由全景而特寫,由純粹的景物描寫到了景物與人物的融合,單純的景物之中融入了人物。這句的妙處在於寫人不是實寫,而是虛寫,以虛寫實,由虛入手,而讓人感到愈加真切,如見其人,如曆其景。試想冬夜淩晨,山風淩厲,霜重地滑,一夜急行軍,早已是人疲馬乏,更何堪如此嚴酷的自然環境?你看,連馬兒的腳步都顯得淩亂不堪,聲聲碎步,失去了往日輕快的節奏,而行軍號角的聲音也顯得嗚咽無力了。

上闋這四句寫景,實則非自然之景,實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國維所說的“景中有我”,實在是寫情中之景,以表達景中之情,寫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這裏的景物描寫其實不過是作者的真實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當時的心情投射在周圍景物時所看到的事物。正因為寒冷,才覺得西風烈,正因為路難行,才覺得霜重;正因為心情沉鬱,才聽得雁叫淒苦,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而這也正是紅軍當時冬夜行軍的真實寫照。

上闋的整體色調的灰暗的,天色未亮,淒風冷月,行軍困苦,可謂沒有一點亮色。上闋確定的基調是陰沉抑鬱的,作者曾自注此詞曰:“萬裏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麵,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憶秦娥·婁山關》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毛澤東說的“以下諸篇”是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等),反映了這一種心情。” 此情此景,不要說作者,就連讀者看到“馬締聲碎,喇叭聲咽”一句時也會變得心情沉鬱。照一般的章法寫來,下闋可以寫人之困頓,路之艱難,以抒行軍艱難之慨,進而深化這種基調,寫成一首寫長征路難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沒有如此,而是筆鋒一轉,橫空出世,全詞的調子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起首兩句尤具氣勢,因而已被廣泛傳誦,成了佳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好一個“雄天漫道真如鐵”,真是通天氣勢,這等小小困難,區區婁山關,怎比得了金沙水急,大渡橋橫!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作者曆經千難萬險,愈是山窮水盡便愈顯出其豪情和氣概,他已準備帶領紅軍隊伍克服一切天險,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麽,他根本就沒放在眼裏,而是樂觀地發出豪言壯語,“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的紅軍隊伍可以一步步地征服這些崇山峻嶺。長征剛剛開始,前麵一役損兵折將,而後麵肯定要麵臨更多更大的困難,是橫亙在作者麵前的如鐵雄關,但作者不是視之如畏途,而是極其樂觀又極其豪壯地號召大家,而今邁步從頭越!

下麵一句巧妙地利用格式上的重複,造成一種加強語氣的獨特效果,又是一個“從頭越”,語調鏗鏘有力,顯得擲地有聲。末句“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寫的又是黃昏景象,從淩晨寫到黃昏,乍看跳躍起伏,前後不太連貫,但作者正是利用了這種時空上的錯位,傳遞給讀者這樣的印象:天亮複天暝,紅軍經過一夜又一天的急行軍,早已過了險峻的關口,擊敗敵人,占領了婁山關,把困難和艱險拋到了身後。一天激戰後,遍地硝煙,血流成河,英勇的紅軍戰士倒在了戰場上,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婁山關的崇山峻嶺,而紅軍的旗幟在獵獵西風中飄揚,在夕陽中顯得格外地鮮紅。此時作者站在高處憑空遠眺,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莽莽蒼蒼,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黃昏的夕陽漸漸落下,剩餘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紅了天際。晚霞、鮮血、紅旗,這三種意象在作者眼中匯成一體,作者心潮難平,豪情澎湃,詩意頓生,便臨風吟成一首憶秦娥。

綜觀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體,水乳交融,體現了毛澤東作為詩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上闋沉鬱,下闋激昂,上闋取冷色調,下闋取暖色調,色彩對比強烈,感情對比亦同樣強烈,上下闋的強烈對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作為一代偉大指揮若定的氣魄。


2010年12月錄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高歌低吟 回複 悄悄話 太崇拜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