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偏見

(2007-07-25 21:10:53) 下一個
從哲學上泛義地理解,偏見是“先見”,它是理解和解釋得以可能的條件,它肯定具有正當性。借用海德格爾,加德默爾的解釋學理論,意思是說,一個人要認識一個新事物,肯定具有“先見”,在了解真實之前,先見存在著誤解和不正確的理解。我們無法想象沒有任何“先見”的理解如何可能。

從廣義地說,偏見其實是人根深蒂固存在著的理解世界的方法。人生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中,必定攜帶著特定的曆史烙印並從這個特定的視野來理解世界。但如果因為我們無法完全還原真實,就下結論無法對抗偏見,就未免成為真正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了。

我們不可能徹底清除先見,但就是哲學家加德默爾也沒有把“先見”完全正當化。先見可以分為構成理解的“真前見”和產生誤解的“假前見”。誰想真正地去理解世界,從一開始便不能囿於自己偶然的前見中,而是盡量聆聽理解對象並不斷修正消除自己不正確的前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通過徹底地清除“先見”來完成,而是對他人的見解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不斷地修正調整,使一種先見被另一種更合適的先見所取代,理解的任務就是日漸作出正確的符合於事物客觀的判斷。主要的辦法是虛心。我們在理解別人時,首先要想想自己的先見是否是開放性和建設性的,然後通過和理解對象的交流,獲得對事物的理解。理解沒有終極完成,是一種無限的過程。

可以說,偏見人人都有,但偏見有多有少,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有開放和封閉之分。寬容,理解,虛心是清除不合理偏見的途徑。

誠然,同樣的故事由不同的人敘述就有不同的色彩,當我們帶著“先見”去理解別人的故事,真正耐人尋味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而是我們每個人是帶著怎樣的先見去理解和感受。看同樣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有人選擇了理解,有人選擇了懷疑,有人看到了真善美,有人看到了矯情和虛偽。拋除一切倫理道德的是非判斷,僅從對自己理解事物的視野的提升來看,選擇去理解的人和故事開放地交流著,他們得到了對生活更多的領悟;選擇懷疑否定的人除了再一次努力證明自己不願改變的先見,還有什麽收獲?

我們無法選擇沒有先見,但可以選擇持有什麽樣的先見,從而決定了我們願意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態度,也最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一廉幽夢 回複 悄悄話 頂!!!!
sunvilla 回複 悄悄話 想不到小妹成哲學家啦。俺怎麽看不懂哇!人生苦短,你那些川味兒十足小文是俺的最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