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我在十六,十七歲的時候曾讀過一首詩。具體的詩句我一點也不記得了。留在腦海裏的隻有標題“那完全是另一種情感”。也許是首朦朧詩。那時很流行,很多人都讀過。我讀不太懂,一直不明白詩人所要表達的到底是一種什麽情感。以我當時的理解力,我覺得它在逃避和否認一種情感,那就是愛情。我覺得他 / 她想說,我們之間說不清是什麽樣的情感,但是,這種情感不是愛情。這首我不記得具體詩句的詩卻是我了解和理解感情的基石。世間除了愛情應該還有親情和友情。我覺得那“另一種情感”象是親情和友情的結合。
在年少的時候不懂得什麽是愛情。在愛過之後知道,愛是一種朝朝暮暮的渴望。愛是一種山盟海誓的纏綿。愛是一種攜手天涯的相守。愛是一種一起變老的平淡中的甜蜜。愛最不能容忍分離。所謂相思最苦。我不理解蘇東坡為什麽會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且在朝朝暮暮”。不要朝朝暮暮的感情會是愛情嗎?真的有不要陪伴的愛情嗎?
如果一份感情能不受時間空間阻隔,那多半是親情。因為親情是一種血緣的紐帶。它是一種永遠的存在。它不象愛情和友情那麽脆弱。對友情和愛情而言,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往往會讓彼此擁有的默契退色,漸漸改變對彼此的感覺。那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情真的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相知相悉。這樣的友情加上親情會不會超越愛情?
人生有許多無奈。如果愛情不能用愛的語言來表達,它的表達方式應該不太像愛情。那“另一種情感”會不會是一種不能表達,不敢表達的愛情呢?因為不可表達,不可言傳,詩人便隻好把內心的情感用貌似友情和親情的混合體來替代。借著這兩種情感的結合,讓一份不能表達的感情超越時空,達到另一種“海枯石爛”的永恒。也許那“另一種情感”,正是那種“我站在你麵前,你卻永遠不知道我愛你”的痛徹心肺,那種“明明知道 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無可奈何,那種“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 ,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的欲訴不能,欲說還休。 那種愛情是一種情不自禁的愛,默默的愛,犧牲的愛,奉獻的愛,無望的愛,不能朝朝暮暮的愛,不能陪伴卻又不能不愛的愛。
許多年之後,借著這首“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我似乎終於有點明白了那首讀得似懂非懂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