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簡體詩詞
人類有求新求變的天性本能。古往今來,每當一種型態的文化發展到了一個程度,就會出現一些改革更新的想法。現今的時代,人們生存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隨著科學工業的發達,現時代的一般忙碌生活中,很多人已經逐漸失去了傳統中國文化的雅致和品味。優美的古典中華詩歌,也缺乏應該散發的光彩。更由於政治、教育、生活、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能夠欣賞和創作優雅傳統詩詞的人已經日見減少。傳統詩詞的式微,實在是中國文化的不幸。
五四以來,用白話文體寫出來的詩文,因為創作不必遵守嚴謹的格律,較易為大眾接受。可惜的是,現代很多寫新詩的人,還有一些新聞媒體的編輯們,錯誤地認為新詩和傳統詩詞不能並存,而且助長形成對立。幾十年來,喜歡新詩的年輕人,多半不肯學習傳統詩詞和韻律;而許多愛好傳統詩詞的作者,也不努力嚐試新詩的寫作。詩壇上,由於傳統和現代的思想缺乏溝通,變得“古今隔絕”,以致現在一般看到的新詩,多數是些半中不西沒有韻味的“新散文”;而傳統式的詩詞,居多隻是個人酬應抒懷之流,而且過份嚴守格律,呈現陳舊呆板的無力感,自然難以引發現代大眾心靈的共鳴。這是一個可憂的現象。
為了挽救傳統詩詞免於沒落,也為了改善日趨混亂的新詩詩質,中華詩詞將來創作的方向,當應盡量謀求傳統詩詞與新詩融合。無可諱言的,千百年來前人雖然建立了良好的中國詩詞風格,但很多地方和現在的社會背景已經不能契合。很多古人留下的詞匯,不足以充分發揮對現代思想情操社會生活的描寫。因此,創作新的詞匯而同時維持傳統的詩風是一個需要著力的重要環節。詩歌創作,當然應以意境為先,同時,音韻和節奏,乃詩歌能夠感人的基本要素,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不過,任何規則都應有其靈活性,詩詞創作不必處處拘泥於格律,而損壞詩詞意境,以致降低其藝術性。格律是為人而設的,詩詞不該變成格律之奴隸。為了初學寫詩及推廣詩歌的方便,可以將音律的要求盡量放寬,但絕對不能沒有音律。許多新詩,雖有很好的意象,隻是作者不知音韻之重要或是根本不懂音韻,弄得詩歌一如平白的散文,實在可惜。
我們希望在傳承中國古典詩歌優秀特征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適合現代文學語言而比較完整的詩歌體係﹐為了這個目的﹐我們提倡簡體詩詞。我們不主張以新廢古﹐更要平息以往新舊對立的不幸局麵﹐我們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促成中華詩歌應有的和諧。在創作上﹐我們強調音韻是組成詩詞的最重要元素﹐但是力求擺脫傳統詩詞的嚴格枷鎖規限﹐隻希望依循及掇取韻律上的必需部份﹐以滿足節奏及音韻最基本的審美要求。符合這種意識形態的詩歌﹐我們名之為簡體詩詞。
詩歌不同於散文﹐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字句的精煉程度和音韻節奏。簡體詩詞的做法﹐就是應用語音科學的基本原理﹐有彈性地配合古典詩詞平仄相間的原則﹐擺脫陳舊的格律﹐希望人人都能不用翻看詩律詞譜而寫作具有傳統韻味的詩歌。這種做法﹐其特點在於易學易作﹐卻又不失典雅的詩歌意境和韻味。在思維上很接近於唐前的古體詩﹐在基本技法上又和新詩比較接近。對鼓勵年輕朋友寫作具有傳統韻味的詩詞﹐普及基層詩教﹐應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希望做到“縱向溝通古今,橫向聯係中西”( 錢鍾書語) ﹐逐漸把中國詩歌引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