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幸福劇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熊貓基地與“最後的熊貓” (圖)

(2007-06-12 06:27:40) 下一個



 研究野生動物的美國人George B. Schaller 在他“最後的熊貓”(The Last Panda )一書中是這樣描寫熊貓的:“ 或許在某些方麵,熊貓能改變我們的觀念。它表麵上的單純讓我 們觀察到它吸引人的特質。熊貓逃脫出它高山上的家園,成為世界公 民,它是我們為保護環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它雖然體格肥胖,行動 遲緩,卻獨具創作的天分、藝術的完美,仿佛專門為了這項崇高的目 標而進化成這種模樣。圓圓的扁臉、描黑圈的大眼睛、圓滾滾逗人 想抱的體形,賦予熊貓一種天真、孩子氣的特質,贏得所有人的伶愛, 想要抱它、保護他,而且它又很罕見。再加上生者往往比死者更能打 動心弦。這些特質,造成一個集傳奇與現實於一身的物種,使它成為 日常生活中的神話奇獸。”

回國即將離開的前一天,我那兄弟特定帶我們參觀了位於成都的熊貓基地。當天,雖然是五月,氣溫已經達到

35 攝氏度,熊貓基本都呆在室內,害得兄弟歎了幾次; 你們回來晚了,我常帶外地的朋友來這裏,有時候遇見熊貓在花園裏麵玩耍,有三十多隻的時候。

沒有想到熊貓那麽怕熱,居然躺在冰塊上睡覺,每個房間都有專業人員守護,我兄弟由衷的感歎了好幾次;“若是有來生,我一定要變成個熊貓。”,說完後還笑咪咪地合不攏嘴。

 我問為何? 答曰:“你看他們專門有人伺候著,好巴士哦。”

我看介紹說;熊貓一天

24小時,有16小時在吃竹子,其實吃得很辛苦的,到了基地博物館裏麵,看見介紹熊貓稀少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便是;熊貓的發情期短,熊貓的子宮很長,而男熊貓的生殖器又比較短,很難受孕,所以搶救熊貓的科研工作,跟繁殖和培育熊貓有很大關係。

熊貓基地裏麵,同時也有小熊貓,當天去參觀,個個熊貓都懶洋洋的,生活十分的幸福。

我仍然需要用夏

 勒的話來結束熊貓基地的參觀,“我們能跟熊貓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進化曆程發生交錯,是我們的 運氣。我認為,萬物皆值得我們欣賞與尊重,我們不能硬把不知價值 為何物的動物定一個價格。但失去熊貓的損失,似乎還是超過失去櫻 草花成食人魚,因為它是堅忍不拔、反抗命運的象征,能激起我們伶 憫或佩服的共鳴。如果失去熊貓,我們就再也看不見它黑白相間的麵 孔,它的演化宣告中斷,它獨特的基因密碼毀滅;它的名字很快就跟 博物館裏塵封的檔案中其他數千種絕滅物種一樣,沒有什麽意義,隻 留下一個詰屈聱牙的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us(意為“黑白相間 的熊貓腳”)。再經過幾個世紀的疏離,我們就隻剩幾件紀念品、幾 根大骨頭、幾塊褪色的毛皮。熊貓的生命完全被遺忘,跟恐鳥(moa 或長毛象一般,被剔除在人類的集體記憶之外。對如此不尋常的動物 而言,這是多麽可悲啊!”

熊貓基地與“最後的熊貓”

長年在不同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坦桑尼亞、薩伊、巴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