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向《華盛頓時報》表示,中國透過建在西部地區數個地麵電子監聽站,對其他國家進行大規模電子竊聽,甚至攔截網絡郵件。其中,有些接收站已可從最近Google Earth提供的衛星照片中,首度讓世人清楚看見。
官員指出,由中國解放軍及政府情報機構負責操作的這些地麵接收站,除監聽電子訊號外,也搜集透過衛星在網絡上傳送數以萬計的電子郵件。利用大型碟形天線及得自美國公司的高速電腦及商用軟體,監聽站便可取得無數資料並過濾。
《華盛頓時報》說,藉由鍵入關鍵字,中國監聽人員可為中國軍事與商業取得有價值的情報。
報道說,其中一個電子監聽站設在西北的甘肅省張掖市。《華盛頓時報》在兩千年時,已率先披露這一監聽站,當時這一監聽站正規模擴建新的衛星天線。張掖監聽站由解放軍總參三部十二局負責,該站除監測外國衛星外,一般認為也是中國反衛星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總參謀部二部主要負責情報工作,過去負責人為熊光楷,也是原中國中央對台領導小組成員之一。總參三部則主要監聽各種電訊情報,在全大陸邊境都有電訊監測站,負責截收鄰國電訊,也利用電子過濾係統截收郵件,並對特定語言錄音監聽。
第二個電子監聽站設在新疆蘇勒,第三個則設在喀什。美國情報官員透露,喀什監聽站在1991年波灣戰爭,因攔截到沙特阿拉伯通訊,以致能在五天前準確預測測美即將發動地麵戰。
Talent-Keyhole.com影像分析師布朗說,中國監聽站可搜集大量從歐洲傳到亞洲的資訊。布朗指出,中國已有足夠能力,篩選特定目標全力進行監聽,而所得到的資訊,不僅有助中國的經濟間諜戰,也可拿來進行軍事通訊流量分析。
==============
再來一點
解放軍總參三部、四部
三部
職能
總參三部是負責“信號情報”(技偵)的,即偵聽、處理和轉送國外電台的通信傳播信號。該部據Mark Stokes說,有點類似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局(NSA)。Desmond Ball稱三部又被叫做“技術部”,雖然還沒有辦法可以證實。
說明
關於二部的說明在本章同樣適用,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高度神秘的領域,很多東西隻能靠推測。甚至是,對三部的了解比二部還要少。我們幾乎對所述的任何情況都沒有把握。
資料來源
三部的資料來源比二部更少。Eftimiades的資料除了告訴我們該部確實存在以及從事技偵之外,就再也沒說什麽了。FAS網站上有一個網頁是關於三部的,其消息來源是香港報道。簡氏防務周刊上一篇簡短報道稱,中國在老撾和緬甸設有偵聽站,但沒有提供消息來源。簡氏情報評論發表過一篇很有趣的,篇幅也相對較長的文章,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國防大學名叫Desmond Ball的人寫的。這就是序列圖中那些偵聽站的主要資料來源了。但在這裏,卻沒有資料可以羅列。因為該文聲稱:“所有對本文的引用必須得到作者的認可。”
編成
辦公廳
這是一個作者推測出來的機構,假設總參所有二級部都設有屬於自己的行政中心。
政治部
這也是作者推測出來的機構。假如Eftimiades所說二部設有政治部是正確的話,那麽三部很可能也設有一個。
八局
據2000年五月華盛頓時報的一篇報道,三部八局是“負責截聽前蘇聯地區的電子通信信號”,中亞地區各共和國也是該局的目標範圍。該報道聲稱一個偵聽站位於Dingyuanchen,其“偵聽對象是中俄邊界地區”。
十二局
同樣是華盛頓時報的這篇文章指出,三部十二局是負責“識別和跟蹤外國衛星——即美國軍用衛星”。該報道還說,十二局的一處設施位於Changi。
其他局
如果華盛頓時報的報道屬實(雖然我們無從核實),那麽顯而易見,三部由一些針對特殊國家的編號局(讓我們稱其為“地區局”)和其他一些針對特殊通信係統例如衛星、傳真、移動電話等的編號局組成。這些局可稱之為“功能局”。然而,這是我們帶有一點推測的判斷。但可以說,如果三部真是這樣子的結構,那麽三部序列圖(圖6)中所列的大多數的,即便不是全部,國內各類偵聽站不是編號的“地區局”就是“功能局”。
外國語學院
在解放軍情報係統內,該校被看作是二部“國際關係學院”的姊妹學校。據FAS的資料:
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是由三部領導的,負責培養偵聽國外軍情的外語人才。該院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793外國語學院,文革後從張家口遷至洛陽和南京,分為兩個學院。
國內偵聽站
顯示,這裏沒有三部的下屬機構,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所謂的偵聽站。序列圖(圖6)中所有那些偵聽站都源於Ball的報道。每個框中標有其所在位置和偵聽目標。Ball聲稱三部的“網絡控製中心”在Xibeiwang,位於北京西北(海澱區)。他沒說這個控製中心是幹嘛用的。
國外偵聽站
某些公開新聞報道說三部確實在中國以外設有偵聽站。簡氏防務的Robert Karniol報道說,1994年萬象同意北京在老撾南方省Champasak設立三個偵聽站。其中一個在Khong,另外兩個在哪不知道。Karniol還說中國在緬甸也設有偵聽站,但沒說在什麽位置。而Ball則說,簡氏防務早在1992年一篇被認為是謠傳的報道中曾提到,緬甸同意三部在安達曼海的椰樹島上設立偵聽站,看來是監視印度用的。 Ball還說,“……Paracel群島中林島附近的石島上明顯也設有一個偵聽站,這是覆蓋南中國海地區的。”而從1999年起,有美國媒體報道說:據推測,中巴兩國在古巴位於的Lourdes一個偵聽站項目上展開了合作,該站最初是由蘇聯援助建立的。這其中隻要有任何一個偵聽站確實存在,都有損於我們經常聽到的“中國在國外沒有駐軍”的形象。
法律顧問辦公室
《解放軍報》過去至少有一篇報道提及該辦公室。
國內偵聽
三部還有一項間接職能,曾經有人在寫到三部的時候聲稱除了對外通信偵聽外,三部也負責對國內軍網通信的偵聽。一家香港刊物認為,對國內軍網通信的偵聽是一種對解放軍的監控機製。
雖然垂直領導了遍布全國的偵聽站,但中央軍委和總參並不會貿然相信偶爾一次對敵台的成功竊聽。但中央卻足以相信各大軍區之間任何有線和無線的通信聯係都無法避過這張偵聽網的耳朵。由此便達到了另一個目的:直接監督和控製各大軍區、各省軍區,和各集團軍的全部活動。
雖然聽起來有些嚴厲——甚至有點誇張,香港媒體往往就是這樣——但偵聽國內軍網通信這件事實很可能還是成立的。不過這並不是對其“忠誠度的考驗”,而是對戰備安全的抽查。
與各大軍區的關係
本文研究者有些迷惑:各大軍區負責戰略偵聽的部隊是由誰來掌管的?是北京的總參三部?還是大軍區司令部?很可能是前者,但我們從公開資料中找不到明確答案。Desmond Ball說:
負責信號情報收集和處理的骨幹偵聽站是由各大軍區司令部三局來運作的,也就是北京、沈陽、成都、廣州、蘭州、濟南和南京。這些局還掌管著一些位於其各自防區範圍內的下屬偵聽站。
還有
由總參三部領導的這些三局負責運作各大型地麵偵聽站,而它們是掛靠在七大軍區司令部下麵的。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標區域,例如:蘭州軍區的三局負責偵聽俄羅斯方麵的信號通信,並肩負著對俄方導彈攻擊進行早期預警的重要使命。
通過上下文,我們很難判斷“掛靠”這個詞的具體含義。
恰恰相反,香港記者Huang Yung-nien of Chien Shao則認為,大軍區的司令和參謀無權幹預在其防區內展開工作的三部機構。
偵聽站完全是總參三部的“代理機構”,同其所駐紮的省軍區及大軍區之間沒有任何隸屬關係。這些偵聽站在人員、編製、預算、組建方麵,完全由總參三部獨家負責,與當地其他駐軍之間也沒有關係。
雖然羅列了這些解釋,但不管Ball還是Huang都沒有給我們一個可靠的答案。所以我們還不能就這個問題得出結論(“隸屬”或“獨立”):到底是誰在掌管這些偵聽站的運作呢?]
定遠城也稱定遠營,俗稱王爺府。位於賀蘭山西麓。解放後改名為巴彥浩特(蒙語為富饒的城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該報道還說,十二局的一處設施位於Changi。山東昌邑市,由濰坊管轄
Ball聲稱三部的“網絡控製中心”在Xibeiwang,位於北京西北(海澱區)。西北旺,位於海澱區東北旺鄉,居住在海澱的人都很熟悉的地名
1994年萬象同意北京在老撾南方省Champasak設立三個偵聽站。占巴塞,老撾南部省份
據推測,中巴兩國在古巴位於的Lourdes一個偵聽站項目上展開了合作。盧爾德,前蘇聯在此建有針對美國的大型電子情報搜集基地,俄羅斯已於近年放棄
三部的級別怎麽那麽高?像這樣,單列各軍區、各軍兵種、國防科工委後勤部,總參三部管理局,總政直供部,軍事科學院院務部,國防大學校務部,武警總部後勤部,總後所屬直供單位
一、總後勤部衛生部為全軍最高一級評殘管理和審批機關,負責對全軍各級評殘審批機關資格的審核與確認,負責業務指導和對本辦法的解釋,同時兼管總後駐京部分單位的評殘審批工作。
二、各軍區、軍兵種、國防科工委後勤部衛生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管理局(直工部)、總參三部後勤部衛生(行政)處,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院(校)務部衛生部(處),總後基地指揮部衛生部,各軍區空軍、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後勤部衛生處具有對軍官、文職幹部和誌願兵的評殘審批權,並負責所屬直(代)供部隊的軍官、文職幹部和誌願兵的評殘審批工作。沈陽、蘭州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分別代管總後嫩江基地,總後青藏兵站部所屬部隊軍官(含文職幹部)、誌願兵的評殘審批工作。
三、各省軍區、各集團軍、北京衛戍區、上海警備區、天津警備區、海軍各基地、艦隊航空兵、國防科工委和二炮軍級基地、南疆軍區、昌都軍分區後勤部衛生處(科),各後勤分部、辦事處衛生處、總後青藏兵站部後勤部衛生科,各軍醫大學,總後基地指揮部第一、二、三、四後方基地衛生處具有對義務兵的評殘審批權,並負責所屬直(代)供部隊的義務兵的評殘審批工作。沈陽軍區後勤第四十分部衛生處代管總後嫩江基地義務兵的評殘審批工作。
大概是三部編製大,幾萬很有可能十萬以上人員,工作獨立性強所以就不由總參管理局、總參政治部管了。
四部
關於該部的資料很難獲取,幾乎沒有。《DPMP》書係根本就沒有提到過它。不過我們還是對其作用及職能有一點了解。Mark Stokes在他的專著中討論過這個部,Ball也在一篇關於解放軍信號情報係統的文章中對四部有所觸及,然而他們都沒有提供很多細節。正如Stokes指出的那樣,存在著一道鴻溝迫使我們還不能真正了解它。
需要補充說明一下的是:專家們對於該部是否被編為“四部”意見上仍有分歧。Ball和Stokes聲稱“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ECM&RD)在內部被稱作“四部”。而SEROLD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書係則認為“通信部”才是“四部”。
不管怎麽迷惑,至少在信息戰和電子情報之間應該會有一條大致上的分界線的,當然通信部和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在職責上也可能會有所重疊。有趣的是,Mark Stokes引用了1997年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的一篇論文,作者是Zhang Youcai,該文著重論述了戰區電子對抗。通過該文章的標題(就是關於電子對抗的論述),Stokes推測Zhang可能是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的部長或者副部長(他認為這就是四部)。然而,1999年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把通信部(《中國軍方高級將領》認為這才是四部)部長寫成了Zhang Youcai(通信部——四部)。
再後來,很多資深人士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確實是四部。通過前麵這些相矛盾的說法,可以發現,事實上很可能在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成立之前,通信部是四部。
Ball和Stokes都認為,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是一個部級的戰術電子情報部門,也是三部領導下的戰略信號情報係統一個很重要的配合部門。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核心任務是負責戰術級別的情報戰。
據Ball的資料,“1990年,四部正式組建,級別與二部、三部相同。這說明近年來,中國在戰術技偵和電子戰方麵得到了加強。Ball還聲稱,在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組建之前,電子戰是二部的一項職責。Stokes說:
總參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也就是總參四部),組建於1990年,負責電子戰,包括電子情報、戰區威懾、電子秩序。除了執行解放軍電子戰理論政策所規定的內容之外,四部也向戰略目標提供電子防禦,例如位於北京西山的軍事指揮控製中心。
據Ball說,在向國家重要目標提供電子保護措施的同時,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也掌管全軍下至師級單位所屬的電子戰分隊。此外,Ball還說,這個總參二級部“也管理和領導著海空軍部隊的信號情報和電子戰的運作。Ball認為,總參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同各大軍區相關兵種分隊之間的關係,和前麵所述的總參三部同各大軍區相關兵種分隊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真的是這樣嗎?雖然這裏還不能確認,而這種觀點卻不可小視。經常有人就有關雙重領導的問題提出質疑:戰略戰術偵聽站是隸屬於總部的,因此是由總參三部直接管理的。電子戰分隊,尤其是陸軍的電子戰分隊,更可能作為師級單位的隊屬兵種分隊而受到其所屬單位一定程度的領導。同時也不難想象,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也領導著解放軍海空軍的電子情報收集設施(機載情報收集係統、特別還有海軍艦載設施),以支持全國範圍的需要。
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的具體編成情報尚不得而知。我們隻能對此進行一些概念上的推測。一般情況下,我們推測其下設辦公廳和政治部。此外據推測在這個部裏還設有一些局,分別對陸海空三軍部隊在業務上提供指導,對直屬該部的電子對抗部隊和雷達兵部隊進行垂直領導,或負責一些對口研究所的工作。
Stokes識別出有三個研究院所:
◎西南電子研究所(SWIEE)——即成都第29研究所,負責雷達幹擾發射台的研發。]
◎總參第54研究所,據Stokes說,該所是專門“為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研製分析雷達脈衝參數的數字電子情報信號處理器的。”
◎合肥第36研究所,負責研發通信幹擾發射台。
此外,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還有自己的軍事院校。Stokes確認了其中一所是合肥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安徽省),但這是1999-2000軍事院校合並之前的情況,現在是不是這樣我們尚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從編成上來講,Stokes和Ball都隻關心了該部的“電子對抗”這一方麵——聽起來這是為了對抗敵方電子係統的。然而,“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這個名字意味著還有“雷達兵”這一方麵。那就是說,該部不僅僅涉及對抗敵方電子係統,也要發展解放軍自己的雷達係統和雷達兵部隊。所以,可以設想,電子對抗與雷達兵部可能下設兩個主要部門:一個電子對抗局,一個雷達兵局。例如,雷達兵局就可能負責起草了1996“全軍雷達裝備技術管理條例”。
通信部
通信部是解放軍信號兵部隊的總部。但已遠遠不隻是解放軍陸軍的一個分支了。它是負責所有軍事通信和戰略通信及自動化設備的最高國家機構。它在美國軍事體係中沒有單獨對應的部門。
雖然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拚湊出通信部的具體職責,但還是可以通過中國國內公開報道推測出一部分可能屬於其的權限。它的角色、職能、活動顯然包括有:]
◎開發、建設、指揮、維護全軍範圍內的軍事指揮和控製係統,以及解放軍行政管理通信係統(即“全軍公共數據交換網絡”)
◎可能參與安裝、配備和維護位於北京西郊的解放軍西山指控中心的C4I係統。]
◎同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一道,改造增強通信基礎設施。
◎指導和監督各大軍區的通信部門。
◎起草並向全軍各單位發布戰略、戰術級的作戰通信條例。
◎管理那些可能是隸屬於通信部的高技術通信設備研發機構。
◎對直屬通信部的戰略軍事通信部隊(可能包括移動通信和固定通信部隊)實施軍令和軍政管理。
◎與總參其他部門(例如軍訓部)一起,發布通信兵軍官、士官、士兵的訓練條令和標準。
◎管理培養通信兵軍官、士官、士兵的各類院校。
◎負責編撰信息戰學術理論
◎在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提供應急通信保障服務,並協助地方通信設施的複原。
◎可能(隻是推測),通信部與信息產業部共同負責全國範圍的無線電頻率管理,後者由前郵電部和電子工業合並組成。
◎據說,總參通信部和全國其它軍隊地方機構一道,參與了通信和自動化安全保障方麵的工作。
◎最後,總參通信部顯然也參與了設計、研發、安裝和維護全軍其它單位的通信和數據網絡工程,這些工程需要向非作戰應用領域提供長期的通信支持。例如,總參通信部參與了1999年由總政治部組建的“全軍宣傳文化信息網絡”的研發工作。
雖然解放軍1999年就被命令與經商脫鉤,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官也宣稱這項工作已經結束,但總參通信部似乎仍然在運作一些原先的與通信和計算機相關的業務。據某些人說,解放軍(通信部)在商業通信領域的地位反而變得更為堅固了。以前總參通信部直接涉及的公司包括:中國電子係統工程公司,也可能包括平和(音譯)電子有限公司,和中國誌華(音譯)有限公司。
除了管理解放軍的軍事通信係統之外,總參通信部也在全中國的通信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方麵扮演了領頭作用。有足夠的事實表明,總參通信部在這方麵有所作為,並且趨向於越來越致力與中國各大公司和院校合作,進行商業通信係統和軍事工程的發展工作。
雖然中國官方對總參通信部在商業和基建方麵的報道很多,但卻很難找到涉及其本職工作,在戰術、戰役、戰略級別的軍事通信管理和指揮——即C4I係統方麵的文章。然而,《解放軍報》曾有過一篇簡短卻明確的報道,列舉了由總參通信部負責的解放軍軍事通信網絡的基本構成,以及各個網絡的相關概念。
◎軍用電話網(非密)
◎保密電話網
◎全軍數據通信網絡(可能就是上述的“全軍公共數據交換網絡”)
◎一個“廣泛的野戰通信係統”,它“整合了聲、光、電信號,利用空中、地下、潛艇數據鏈。”(就像戰術/作戰網絡係統,整合了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
另一個關於解放軍通信係統的項目包括:
◎地下光纖網絡
◎通信衛星
◎微波通信
◎短波廣播站
◎自動指揮和控製網絡
這些資料說明,總參通信部似乎設有很多、很多建製內的單位和人員從事著固定通信設施(例如高頻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電話交換係統、對流層散射通信)以及移動(可部署)戰略通信設備。這同時也意味著總參通信部下設大量建製內的維護和後勤部隊,以對相關設備進行修理、供給、維護、測試、校準,並執行總務方麵的職能。如果有誰能夠接觸到確切數據,得知總參通信部擁有數以千計的“野戰通信人員”,可他們並不屬於各大軍區而直屬總參通信部,千萬不要為之感到驚訝。
總之,總參通信部肩負的主要軍事使命是:規劃和實現解放軍作戰指揮及行政管理通信網絡的現代化。總參通信部正負責建設一個長途通信網絡,以滿足打一場“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急切需要。在這點上,通信部正著力於實現軍事通信的“六大轉變”。這些轉變包括:
1.從模擬通信向數字通信的轉變
2.從電纜向光纜的轉變
3.從單用途終端向多用途終端轉變
4.從機電交換係統向自動交換係統的轉變
5.從單任務網絡向多任務網絡的轉變
6.從人工係統管理向自動以及智能係統管理的轉變
編成
通過上述這些業務職能和工作任務,大家會想總參通信部肯定是總參的一個大部,下設很多個局和辦公室。可是由於我們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把總參通信部的各項職能及其具體機構的設置都一一列舉出來。
軍事院校
毫無疑問,總參通信部肯定下設有其自己的技術院校。但是否在總參通信部內部設有一個專門的職能局,配合總參軍訓部一同管理這些院校,尚不得而知。
通信安全局
這是本文作者推測的一個局。有跡象表明總參通信部內設有一些機構,以專門負責“通信安全”方麵的工作。
通信自動化局
這是本文作者推測的一個局。該局似乎從事與自動化以及自動化安全相關的工作。
戰略通信局
這是本文作者推測的一個局。有跡象表明,總參通信部內設有一些專門機構,以負責戰略通信方麵的工作。戰略通信是與戰術通信截然不同的兩個係統。這或許意味著要向最高指揮機構和解放軍其他統帥機構提供通信保障。這個機構同時也向西山國家指揮控製中心的通信線路提供人力、操作和維護等各項保障。
戰術通信局
這是本文作者推測的一個局。負責領導各大軍區及其下屬部隊的通信工作。也就是向各級戰役戰術部隊提供通信保障。
建製通信部隊
可能編有旅團級的固定通信和移動通信部隊,直屬總參通信部。其中一個被確認是第三通信團。這些部隊(1)負責全軍軍事通信的操作(2)在必要的時候被派往支援地方搶險救災,控製國內動亂,或在戰時用以加強下級單位(大軍區及以下部隊)。
通信研發院所
很顯然,總參通信部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至少有一個已經被確認的,那就是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軍務局
該局在1996年和1997年版的《中共軍方高級將領》一書中有提及,但再也沒有其它更多信息了。
公司
如前所述,至少中國電子係統工程公司尚在總參通信部內。
後勤訓練大隊
由《解放軍報》確認。
工程團
由《解放軍報》確認。
軍務部
總參軍務部負責軍隊係統在行政管理上的運轉、操作等事務。它看起來專門執行中央軍委在軍隊行政和管理方麵的工作:
◎製定特殊政策(“紀律、規章、條令”)
◎對軍內各項工作進行指導
◎檢查軍內各項工作的執行情況
該部負責全軍軍務工作,其職能有點類似於美國陸軍的副官(負責編寫各項條例和政策法規),巡視員辦公室(負責視察並解決部隊實際問題), 美國陸軍人事司令部(負責軍隊人事方麵的政策),以及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負責編寫作戰訓練手冊)。凡是非作戰和非黨務方麵的新事情,一般都由總參軍務部的發言人出麵向軍隊係統進行宣傳和解說。
從中國官方點點滴滴的報道中可以發現,總參軍務部的權力範圍相當廣泛。]該部在縱向上,上至中央軍委,下至各大軍區和軍兵種部隊;在橫向上,與總參其它機構例如法製辦,以及總政、總後、總裝等等部門的關係都相當密切。
例如,似乎總參軍務部負責貫徹中央軍委的文件指示,落實文件精神,並監督各大軍區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來執行中央文件。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度重視軍隊行政和管理“正規化”和“標準化”建設。在涉及大多數非作戰事務和少數作戰事務的改革問題上,軍務部似乎是站在軍委改革議程的最前沿。
軍務部負責編寫解放軍製度方麵的立法工作,有些是對現行法規的修訂,有些則是新立法的條款:
◎T解放軍警備條令
◎解放軍內務條令
◎解放軍紀律條令
◎解放軍隊列條令
◎解放軍司令部工作建設指導
總參軍務部士兵局最近經常被提及。1999年,新的《解放軍士官條例》正式發布,該條例是對《現役軍人條例》的修訂。
而且,總參軍務部也負責全軍機關工作的政策製定。這意味著工作形式的使用,文件傳送的流程,以及各個單位各級軍官都遇到過的,一紙文件在各個機關部門之間傳遞所須的複雜手續和諸多細節(引用美國參謀軍官的話來說)。]
總參軍務部也參與製定了2000年二月份頒布的“全軍司令部建設綱要。”。這說明軍務部也參與了部分作戰事務方麵的工作,至少是從行政的角度。綱要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內容: (1)規範化、標準化各級司令部在行政和作戰方麵的的工作職能。](2)理順指揮關係。(3) 確定領導職責。 編寫、頒布與實施這樣一份大型文件(據說該《綱要》有8章35節),有點相當於起草美軍“聯合作戰綱要”,以及美國陸軍的“作戰手冊”。
由其職責權限範圍可知,總參軍務部也負責了1999年十一月“全軍參謀長會議”的組織工作,在這次會議上總長傅全有論述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形勢下對全軍各級司令部及參謀人員的新要求。
軍訓部
總參軍訓部是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長在全軍軍事訓練工作方麵的執行機構。它至少承擔以下一些職能:
◎領導全軍的訓練工作。
◎設定訓練標準
◎評估訓練水平
◎研究新的訓練方法
◎管理解放軍的訓練經費
此外,軍訓部還負責領導和監督全軍軍事院校係統的工作。
軍訓部的領導職能輻射到了所有的解放軍單位:從四總部機關參謀人員的訓練,到各大軍區、三大軍兵種(空軍、海軍、二炮)及其下屬部隊的軍訓部門,各個大大小小部隊的訓練(演習),單兵演練,還有技術訓練。
最為重要的是,軍訓部通過訓練方式的改革,帶領全軍從新作戰概念的理論研究階段,轉入實戰應用階段。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解放軍日益強調“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引入新的作戰概念以轉變解放軍的軍事訓練已成為總參軍訓部的中心任務。
由於和平時期訓練是解放軍的中心任務,所以關於這方麵活動的報道很多。因此,雖然尚不能一一列舉總參軍訓部下屬各局的具體職能,我們卻可以列述該部大體上的活動情況和相關職責。由此我們也可以猜測這些不同的工作職能大致是該部中的哪個機構所具體負責的。
年度常規訓練指導
發布和下達各項業務通知、指示和章程
下基層檢查軍訓情況
鑒定和發展現代化軍事訓練裝備
為新型作戰理論開展訓練試點工作
與各大軍區之間保持相關的業務關係
研究和學習外軍的訓練工作
管理解放軍的訓練基地
對解放軍軍事院校係統進行調整和改革
領導各項體育賽事
關於總參一些部、局的沿革
資料來源: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總參謀部 回憶史料 1927-1987)
四部(屈培壅:回顧總參四部成立前後)
1975年9月總參決定先由通信部成立四部籌備組,1975年12月18日,葉劍英向中央和毛澤東呈遞《關於加強電子對抗工作的報告》,建議組成國務院、中央軍委電子對抗和雷達管理領導小組,成立總參四部。1976年6月中央軍委任命屈培壅(主持日常工作)、孫玉衡、李文昌、申仲義為總參四部副部長,1977年4月任命王諍兼任部長,1978年10月任命李光為政委。王諍逝世後,1980年1月任命屈培壅為四部部長。1982年8月四部並入總參通信部,稱總參通信部四部,對外保留總參四部名稱。1985年8月再將通信部四部恢複為總參直屬部,稱總參電子對抗雷達部,部長靳慶豐,副部長張有才。
動員部(曹宇光:對建國初期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回顧)
1950年6月30日,軍委決定成立軍委人民武裝部,隸屬於總參,部長張經武,副部長傅秋濤。1955年4月29日改稱總參動員部,部長王平。
裝備部(萬毅:裝備部的組建及其使命 杜屏:從恢複裝備部到全軍裝備進行全局整頓)
1953年5月成立總參兵器裝備計劃部,部長萬毅。1955年8月改稱裝備計劃部。1969年10月改歸總後。1975年4月重歸總參建製。
機要局(莫春和:回憶總參機要局的幾件事)
195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整編機要機構的決定,將全國機要部門的組織和編製必須按黨政機關與軍隊分開的原則進行整編,軍隊機要工作從中央機要局分出。1955年3月總參機要局成立,局長黃有鳳,副局長陽自碧、莫春和。總參機要局的基本任務是組織全軍密碼通信、翻譯,辦理軍委及各總部級密碼電報,保障作戰指揮,保證核心機密安全。
外事局(朱開印:軍隊外事工作的二十五年)
1951年成立軍委外聯處,屬總參情報部。1955年在此基礎上建立國防部外事辦,接受總參情報部和國防部辦公廳的雙重領導,1959年後專屬國防部辦公廳。1964年1月擴編為國防部辦公廳外事局,下設辦公室、1處(武官)、2處(軍援)、3處(調研)。1965年底改歸總參建製,其編製也進行了調整。
管理局(梁錫昌:軍委和總參機關進入北京後的後勤保障工作)
1955年1月成立總參行政經濟管理部,1960年9月撤銷,成立國防部辦公廳管理局,局長黎化南(辦公廳副主任兼),政委嚴俊。1963年10月改歸總參建製。
測繪局(劉良:對建國後我軍測繪事業的創建與發展的回憶)
1950年5月11日成立軍委測繪局,局長蒲錫義,由測繪學校、華北軍區地圖科、總部兵要地誌科為基礎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