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股價令老外望而卻步

(2007-10-30 18:03:33) 下一個
不久前,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清理了他手中所有的中石油(PetroChina)股份。沒想到,中國投資者卻不買巴菲特的帳,在他出手後又把中石油的股價推高了40%。無獨有偶,世界最大的跨國企業通用電氣(GE)最近突然退出了收購深圳發展銀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簡稱:深發展)7%股權的交易,因為通用電氣覺得對方要價太高。自信的中國投資者同樣不在乎通用電氣怎麽打小算盤,在之後的十來天裏又讓深發展的股價向上漲了10%。

這兩起事件無形中反映了一個現實--中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看法簡直有天壤之別。對於巴菲特拋出中石油全部股權的原因,媒體的猜測頗多,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在蘇丹的生意上。但是,巴菲特不久前終於在中國大連打破沉默:“決定買中石油的股票很容易。當時它的股價是價值的三分之一,也許隻有四分之一。我懷疑目前能否在市場上找到那樣的股票,因為市場已經太熱了。”換言之,他的易手行為和政治原因根本不沾邊!其實,這正是巴菲特作為“價值型投資者”的一貫作風。

“多數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價已經到了不理智的程度。”美國著名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負責研究的副總裁詹姆斯·道恩(James Dorn)博士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采訪時表示,“深圳和上海股票交易所超過40倍的市盈率(P/E)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由於缺乏透明度,中國投資者在許多情況下是在賭博,而不是在做理智的投資決策。現在是‘清倉’而不是‘建倉’的時候。”

道恩指出,缺乏投資渠道也是中國老百姓奮不顧身投資股市的原因,但是外國公司則不同,在分析了風險與回報因素之後,它們也許會發現更好的投資選擇。

巴菲特大有“追隨者”

麵對過去兩年中已經上漲了五、六倍的中國股市,巴菲特善意地提醒投資者要采取謹慎態度。許多中國投資者雖然對股神崇敬備至,卻對他關於中國股市的這番評論不以為然。然而,巴菲特的警告卻與包括華人首富李嘉誠和美聯儲(Fed)前任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觀點不謀而合。香港巨富李嘉誠前一段時間出售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股票的做法與巴菲特的舉動更是如出一轍。英國安本資產管理公司(Aberdeen)負責新興市場的德文·克魯(Devan Kaloo)說,安本正在從中國市場撤出部分資金,看起來巴菲特自己也是這麽做了。

但是,仍有不少外國投資者認為,現在就套現離場還為時太早。因為,現在的市場動量掌握在買家這邊,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改變。道富環球投資顧問(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新興市場部門負責人布拉德·埃赫姆(Brad Aham)在談到中國股市時說,我們最喜歡估值便宜的股票,但也不想忽視動量因素。雷曼兄弟(Lehman Bros)駐香港首席證券策略師保羅·肖特(Paul Schulte)也持同樣的觀點。畢竟,中國經濟市場的潛力也很大。

“從長期看,中國仍然提供了不少投資的機會,特別是在國有企業逐步私有化後,”道恩博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

通用電氣不做“冤大頭”

股價飆升正是導致通用電氣放棄購買深圳發展銀行股份的原因。兩年前,通用電氣簽署了一項協議,以大約一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深發展 7%的股權,合每股5.25元人民幣。然而,在經過複雜的股權重組、即將完成這宗交易時,深發展的股價一路飆升到41.10元,根據2007年收益計算的市盈率達到43倍之高。中國投資者或許覺得,深發展的高價格仍然物有所值,但通用電氣卻對要付出七倍的價格感到無可奈何,不想做“冤大頭”,於是毅然放手。

通用電氣的收購計劃並不是類似計劃中第一個泡湯的。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銀監會否決了美國私人資本公司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一項想“討便宜”的收購計劃。當時這家私人資本公司試圖在重慶銀行上市前通過私下交易收購這家銀行的部分股份,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重慶銀行上市,他們就“買不起”了。

為了防止中國優良的資產被老外廉價“侵吞”,中國政府規定,不許以低於市場交易價90%的價格出售資產。這樣的規定確實令不少老外望而卻步。很多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本來打算在明年中國開放證券市場後入股中國證券機構,但是近來中國股票估值不斷上升的事實肯定會影響外資銀行的收購計劃。

不過,中國資本市場的紅火與兩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大舉入股深發展的中國本土共同基金和普通股民普遍希望,深發展這股肥水不要流入外人田。在通用電氣的交易失敗後,深發展並不氣餒,並宣布將發行特種債券進行融資。這一舉動立即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使深發展大有“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愜意感覺。

沈鈞 ,《華盛頓觀察》周刊 2007年第39期,10/31/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