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之謬
朱雨心
摘要:本文說明了平等價值觀的起源與它的種種謬誤。解釋了人類文明在法國大革命後出現的逆轉的原因就是平等價值觀作祟。指出了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的根源就是平等價值觀。論證了不平等優於平等。結論是:平等是萬惡之源。必須拋棄平等價值觀,建立沒有平等價值觀的新的審美體係,才能擺脫現代文明的困境,開創人類新文明。最後,本文略述了中美兩國的問題以及中美兩國的前途。
法國大革命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曆史轉折點。人類所追求的文明的方向在法國大革命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許多方麵,文明的方向幾乎是相反的。例如,在法國大革命前,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被認為是文明的表現。這種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普及到每一個人。例如,長幼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一個人能夠遵守尊卑關係並實踐相應的禮儀,被認為是有道德的人。孔子所說的三綱五常,就是這種審美觀的一個典型的例子。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的比較多的國家民族,就號稱是禮儀之邦,文明之國。而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的民族或社會,則被鄙視為野蠻、不文明、不開化。但是,法國大革命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法國大革命後,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卻被當作醜陋的東西,反而成了野蠻、不文明、不開化的特征。在這裏為了敘述方便,讓我們把這兩種審美觀(也就是: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 ……)分別稱為:前文明審美觀與後文明審美觀。
中國的曆史與西洋人的曆史有些不同。兩百年前的法國大革命,同時也是西洋人從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轉變的一個轉折點。而中國從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的轉變,是發生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關於這個問題,詳見《封建之美》2001年,《再說封建之美》2007年,以及其它相關文章),但是,那時,審美觀似乎沒有明顯的變化。而現代中國的審美觀,基本上就是(西洋人的)後文明審美觀,與古代中國的審美觀其實已經沒有什麽關係了。中國的審美觀的轉變,開始於推翻清朝,結束於文革。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是個(西洋人的)基督教文明的國家。所以,法國大革命對今天中國的影響與對西洋基本是一樣的。
後文明審美觀中最成功的,就是共產主義。這裏說的成功,是說審美觀的建立,不是指審美觀所帶來的社會效果。說它成功,是因為它內容上比較完整,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在邏輯上比較自圓其說(盡管還是有很多自相矛盾);並且被很多的人認同。另一個比較成功的審美觀,就是國家權威主義(例如,法西斯主義,民族社會主義(也有人叫國家社會主義))。法國大革命後人類社會的政治活動,主要就是圍繞著認同與反對這兩種新的審美觀展開的。
前文明審美觀的產生是基於兩個方麵的因素。其一,人們從實踐中發現: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能夠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而且,這種方法的社會成本很低,很容易實施。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工業化之前的社會,它是必然的選擇。它也是合理的選擇,因為它也符合人們的直觀的審美。人們很容易認同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關係以及相應的禮儀。
後文明審美觀的產生也是基於兩個方麵的因素。其一,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工業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得采用成本更高的管理社會的方法成為可能。其二是原審美觀的瓦解。古代歐洲人的審美觀是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但是,科學的發展,以牛頓的物理學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代表,瓦解了基督教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這為新的審美觀的產生掃除了障礙。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大革命產生了一係列的新的審美觀。但是,在失去了以神的名義的背書後,怎麽才能確認這一係列的新的審美觀,哪些正確,哪些謬誤呢?
基督教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的瓦解,給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帶來了嚴重的問題。美國現在的很多問題、人們在意識形態上的嚴重的分歧與對立,都是因為原先的共同的審美觀的瓦解。有些人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試圖以重建基督教的信仰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來解決美國麵臨的問題。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種努力也必定是徒勞的。因為,如果現在還能重建基督教的信仰,並重新以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來統一人們的審美觀的話,那麽,起初,基督教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就不會被瓦解了。
在蒙昧時代,以鬼神為名建立審美體係,是最方便而有效的一種方法。基督教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也是用這樣的方法確立起來的。但是,到了現代,以鬼神為名已經沒有說服力了,所以,基督教的衰敗是曆史的必然。那麽,有沒有可能隻維持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而不維持基督教的信仰本身呢?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隻有脫離基督教而建立人們新的共同的審美體係,哪怕新的審美體係包含了大部分原先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但是,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所以,美國以及西方各國現在麵臨的困難恰恰是基督教的瓦解造成的。基督教正是問題的根源,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以孔子以及孔子的思想為基礎的傳統審美體係具體無比的優越性。它的最大的優越性,就在於它不是以鬼神為名建立的,但是,同時由具有很強的公認的權威性。因為它不是以鬼神為名建立的,所以,人們可以討論它、批評它、修改它、重新解釋它,或是添加新的內容,使它能夠與時俱進。而同時,它又具有很高的穩定性,不是可以任意修改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可以被挑戰,但是,孔子不是普通的人,而是聖人,同時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被挑戰性。而相比之下,以鬼神為名建立審美體係,在蒙昧時代,是可以用出一個“神的兒子”或“神的使者”的方法,例如,耶穌與默哈默德,以鬼神為名來修改它。但是,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方法已經不可行了,最多隻能重新解釋它,可調整的範圍非常有限。以鬼神為名建立的審美體係,基本上成了一種死的審美體係。可悲的是,中華文明的傳統審美體係的優越性在近代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近代中國的識字份子,在西洋文明的一時強勢麵前沒有認真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從原先的狂妄自大、固步自封,迅速變成了隻剩下了“代表先進文化”的盲從。盡管如此,中華文明的傳統審美體係仍然還具有很強的公認的權威性,仍然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做些修改、重新解釋,或是添加新的內容。這要比基督教國家建立新的審美體係容易的多。
法國大革命產生的新的審美觀中,有一個叫: 民主。從道的層麵上講,民主,就是以多數人的意誌為標準。從術的層麵上講,分為:形式為上的民主,還是結果為上的民主。不論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選舉製度,還是以英國為代表的選舉製度,都是形而上的民主的典型。就是把某種政治操作的形式定義成體現了多數人的意誌。至於這種政治操作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是多數人的意誌,其實是不知道的。以結果為上的民主,不受政治操作的形式的限製,追求的是政治操作的結果是多數人的意誌。至於這種政治操作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是多數人的意誌,其實是更加不知道。法國大革命以來,民主從來都是共產黨人(communist)的議題。共產黨人喜歡真正的民主,一般是推崇結果為上的民主,而且,共產黨當政時也用結果為上的民主為其權力的來源辯護。
民主在術的層麵上的爭論,隻是次一級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是民主在道的層麵上的問題,也就是說,假設有一種民主製度正真體現了多數人的意誌,這種民主製度就是好的嗎?其實,在道的層麵上民主是反動的。原因有二。其一,以多數人的意誌為標準,這本身就是基於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本身就是野蠻的。其二,多數人,總是人口中最無德、無才的那部分人。那麽,又有什麽理由要以多數人的意誌為標準呢?
所以,正真的民主,假定有那樣的政治操作的話,一定是反動的。所以,結果為上的民主,假定有那樣的政治操作的話,它的出發點就是反動的,而結果通常也會是反動的。所以,在實踐中,隻有假民主,才有可能有可取性。相對於真民主,假民主有無數種,不是任何一種假民主都有可取性。形式為上的民主的最大優點,不僅僅是它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成為一種假民主,以民主的假象來滿足後文明審美觀,同時避免民主反動實質的危害。歐美國家過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假民主的成功。而現在歐美民主國家普遍出現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種形式為上的民主,從假民主向真民主演變,例如,實行了無資格限製的普選權。
法國大革命,是在原先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開始瓦解的大背景下發生的。而法國大革命所倡導的一些新的價值既為新的審美體係的產生提供了價值基礎,也提供了不依賴鬼神的操作方法。在失去了以神的名義的背書後,可以用民主的方法來確認新的審美觀。這就是為什麽美國近年來圍繞著的選舉的衝突越來越激烈的原因。但是,既然民主本身就是反動的,又怎麽可能用民主來建立更加文明的審美觀呢?
形式為上的民主,例如,以美英為代表的選舉製度,也是有很大的問題的。朱雨心在二十年前就論述過這個問題了(詳見:《民主的壞本質》1999年,以及許多其它相關的文章)。那時,正是美英式民主製度如日中天的時候,以至於竟然有許多人認為:美英式民主製度將是曆史的終結。非常地可笑。到了今天,美英式民主製的弊病已經是非常明顯了,以至於有些人開始懷疑:民主是否快要終結了?而不曆史終結於民主。其實,民主不會很容易終結,因為它是後文明審美觀的核心價值觀之一,盡管民主在某個特定國家的終結是比較容易的。然而,除非跳出這個文明體係,否則,美英式民主終結後,取而代之就會是“全過程民主”;而“全過程民主”終結後,取而代之就會是美英式民主。如此循環往複直到永遠。那麽,美英式民主國家為什麽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要認識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後文明審美觀的起點,即,法國大革命。
使人類文明在法國大革命後出現大轉折,甚至方向逆轉的最根本的原因還不是民主。曆史上,古希臘與古羅馬都有過民主製度,但是,對文明發展的方向沒有什麽影響。許多比較原始的遊牧民族的部落聯盟早就有類似今天美英式議會的政治形式與投票選舉製度。使人類文明在法國大革命後出現大轉折,甚至方向逆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平等。
那麽,平等有什麽不好嗎?或者說:是平等好呢,還是不平等好呢?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先要認識平等(equality)與公平(fair)的不同。很多時候,人們把平等與公平搞混了。人們追求的常常其實是公平,而不是平等。這個現象的部分原因是人們的愚昧,缺乏嚴格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麵,是因為平等容易判斷,而公平不容易判斷。
平等就是 “都一樣”。例如,毛主席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這裏說的就是平等。共產國家的憲法是規定男女平等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樣做。例如,毛澤東時代糧食配給供應時,男人每月定量30斤,而女人每月定量24斤(具體做法各地略有不同)。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違憲的。但是,這樣做公平嗎?公平。公平常常與合理聯用,也就是說:某個做法如果是合理的,通常就被認為是公平的。在糧食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這樣分配能夠最好的保障男人與女人都能吃飽。如果用平等的法方,那麽就應該男人每月定量27斤,而女人每月定量也是27斤。這樣的話,男人就會吃不飽,而女人就會吃不完。所以,當年男女不一樣的糧食配給的做法是正確的。不正確的,是憲法規定男女平等。
從最頂層(high level)上講,也就是從哲學上講,或者更嚴格地說:從數學上講,不平等優於平等。因為,平等隻有一種,是數學上的一個沒有體積的點。你正好實現平等的幾率是零。也就是說,從數學上講,平等不可能實現。而不平等有無數種,甚至平等也是不平等的一種特殊情況。所以不平等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這就是不平等優於平等的原因。
那麽,是不是越接近平等越好呢?一般而言也不是這樣。以上麵所說的糧食配給的方法為例:如果男人每月定量28斤,而女人每月定量26斤,是比平等的做法更好的做法。而男人每月定量26斤,而女人每月定量28斤,反而是比平等的做法更不好的做法。但是,都不如男人每月定量30斤,而女人每月定量24斤。平等,通常不是個有用的參照。在這裏,有用的參照,是男人與女人的生理與物理特征,也就是:男人每月要吃30斤,而女人每月要吃24斤(具體的數量是另外一個問題。這裏不做進一步討論)。當然,正好實現公平的幾率也是零。但是,與平等不同,在公平這個尺度上,越接近公平越好,到了一定的近似程度,就能滿足實際需要了。
平等產生的,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而不平等卻往往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係。一個社會中,平等越多,往往也就衝突越多、爭鬥越多,難以實現社會和諧。如果假設有一個正真的人人平等的社會,那麽,它一定是一個充滿衝突與爭鬥的社會。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係,才能更有效率地實現各種人的資源的配置與利用。這就是為什麽不平等優於平等。共生關係更有效率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互利共存。互利共贏。這才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共生關係在自然界是廣泛存在的。例如,大豆的根上寄生著根瘤菌。根瘤菌能把氮氣轉化成大豆能夠利用的氮肥。而大豆則讓根瘤菌在根上寄生並提供根瘤菌生存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裏不存在誰占便宜誰吃虧。地主與佃戶的關係就是一種共生關係。地主能夠生存下去的條件就是佃戶能夠生存下去,而佃戶能夠生存下去的條件就是地主能生存下去。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係,在現代工業中表現的更加廣泛而又深入。不僅僅雇主與工人是共生關係,而且不同種類的工人之間也是共生關係。不同種類的工人同樣幹一天活得到的報酬是很不平等的。這裏也不存在誰占便宜誰吃虧。每個人的價錢是市場確定與個人的選擇。自由選擇的結果通常就是公平的。不能保證每一個個例都是公平的, 但是,統計而言是公平的。公平,主要不是靠政府來保障的,而是靠自由來保障。隻有一個充分自由的社會,才會是一個比較公平的社會。如果自由與平等發生衝突,當然就應該是自由優先。如果某種平等,不是通過自由實現的,而是通過政府的強製來實現的,那麽,這種平等通常是不公平的。
所以,沒有必要追求平等。一個社會,總是存在著從簡單勞動到複雜勞動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如果人口也是存在著從簡單的勞動能力到複雜的勞動能力的分布,那麽,這是個很理想的情況。每種需求,都能找到合適的人。或者說,每種人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每種人都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人人都覺得快樂。
相反,如果我們為了追求平等,人為地讓很多人受大學的教育,甚至是通過取消大學入學的資格篩選,例如,取消入學考試,甚至是取消大學的課程的考試(這個其實是邏輯的必然。否則,那些本來通不過入學考試的人,也還是考不過這些課程呀。那麽,僅僅取消入學考試又有什麽意義呢?)。這樣,不但敗壞了大學教育的質量,而且幹擾了就業市場,這對那些真正有能力上大學的人很不公平。而對那些其實沒有能力上大學而那樣從大學畢業的人,他們根本就幹不了與大學畢業相應的工作,實際上成了企業的負擔,他們自己也可能覺得很失敗,因而也不快樂。更糟糕的,就是政府規定最低工資。這樣,那些勞動能力低於最低工資的人就沒有辦法實現他的價值,從而成了廢物。有人說:黑人害了美國。這有些道理。但是,另一方麵,是美國害了黑人。因為美國的追求平等、社會福利政策、與最低工資這“三座大山”,剝奪了許多黑人存在的價值,剝奪了社會中本來可能適合黑人的一些位置,也剝奪了許多黑人在社會競爭中成長的機會。在美國,很多低端勞動的需求是由非法移民的黑工來填補的。本來,美國人口的多樣性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因此,美國的勞動力是特別有競爭優勢的。然而,美國的一係列政策,導致美國的競爭能力日益衰退。這個問題其實早就存在了,但是,以前因為缺乏有力的競爭,沒有充分暴露出來。而現在,由於有了中國的有力競爭,美國不能再混下去了。而美國之所以會喪失競爭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追求平等,而無視人口的多樣性的客觀存在。現在用強行編造什麽“新疆強迫勞動”之類來打擊中國,隻能敗壞美國的道德與信譽,無助於解決美國自己的問題。
人們在工作方麵的共生關係,還隻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共生關係。更加深刻的共生關係是在生活方麵的共生關係。這裏最重要的,當然是男女結成夫妻、組成家庭的共生關係。男女之所以會有這種共生關係,不是因為“男女都一樣”,而恰恰是因為男女不一樣。一般而言,男人越象男人,而女人越象女人,男尊女卑,這種共生關係就越牢固,而男女雙方也越有幸福感。那種追求“男女都一樣”的半男半女的人,或是難以形成共生關係,或是形成的共生關係不牢固,或是男女雙方都缺乏幸福感。後文明審美觀,推行男女平等,對男女之間的共生關係破壞極大,後果非常嚴重,已經到了必須要糾正的地步,否則,人類本身都要退化,更何況人類文明?關於這方麵的問題,已經在《從小老婆說起》(2004年)以及其它相關的文章中論述了,這裏就不多說了。現在歐美國家在性別上的那些烏煙瘴氣,例如,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性別,變性,以及男女性別的動態自我認定,無不源自於男女平等。
中國政府現在憂慮出生率太低。提高出生率的根本辦法,就是法律上廢除男女平等、意識形態上停止宣揚男女平等,讓男尊女卑的自然秩序自己自動恢複。男尊女卑符合人性。男人喜歡男尊女卑。女人也喜歡男尊女卑,否則,女人為什麽喜歡嫁一個比自己強的男人呢?男尊女卑是個自然秩序,它自動就會形成,不需要政府特別做什麽去促成,隻需要政府不特別阻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政府還是想要做點什麽加速提高出生率,並且同時扭轉人口退化的過程,那麽,最有效的,就是廢除基督教的一夫一妻製,恢複中華傳統的自由婚姻習俗(詳見《從小老婆說起》以及許多其它相關的文章)。嚴格地說,這也不算是政府特別做了點什麽,不過是政府把剝奪了的人民的原先固有的自由與權利還給人民罷了。
前文明時代人們還有更廣泛的生活方麵的共生關係。例如,主仆之間的共生關係。之所以有這樣共生關係,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需求。主人需要仆人,而仆人也需要主人。隻要社會是自由的,就自然會有這樣的共生關係。自由形成的,通常也就是公平的。之所以這樣不平等的共生關係比平等更好,是因為它能更好的滿足各種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能夠更有效的利用各種不同的人的價值。而後文明審美觀的平等已經摧毀了很多共生關係,再發展下去,就連男女之間的共生關係也會被摧毀。
人性其實是喜歡不平等的。至少可以說,喜歡不平等,才是一種正常的人性、主流的人性、或健康的人性。例如,考試分數比別人高,出的學術成果比別人多、比別人更重要,掙的錢比別人多,做的官比別人大,……等等。追求不平等,才是人類以及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動力。即使是人口中比較劣質的一部分人,他們也不喜歡平等,而是希望超越更劣質的那一部分人。從根本上講,人類的這個習性,是物種生物生存競爭造就的。凡是生存下來的物種,包括人類,都必然是這樣的習性。喜歡平等的人,其實是不存在的。但是,人們普遍都喜歡公平。所以,後文明審美觀把法國大革命提出的平等作為一個基本價值,是沒有依據的。
人們在追求不平等的過程中,往往有一些階段性的目標,而追求這些階段性的目標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追求平等。例如,一個貧農,他希望有足夠的土地能滿足一家人的溫飽。表麵上,他是追求與中農的平等。然而,一旦他真的實現了與中農的平等,他就會希望有更多土地能使一家人的生活更好。表麵上,他是追求與富農的平等。顯然,這些表麵上對某種平等的追求,其實是內在對不平等的追求的實質所產生的假象而已。退一步講,即使我們把這種平等假象也當作是一種真實的現象,那麽,我們至少可以把追求平等與追求不平等都看作是個動態的過程,並且認為這兩個過程還可以不斷地相互轉化。那麽,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追求不平等是絕對的、長期的、全局的,而追求平等隻是相對的、暫時的、局部的。那麽,即使這樣,後文明審美觀把法國大革命提出的平等作為一個基本價值,也仍然是錯誤的。而以平等為基本價值的當今人類社會,也就必然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也就必然是充滿了各種謬誤。
我們前麵已經說了:就某一個議題而言,平等隻有一種,而不平等有無數種。不是任意一種不平等都是可取的。隻有公平的不平等、合理的不平等、符合人性的不平等、以及能夠維持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的不平等,才是可取的。其實,法國大革命針對的是當時的一些特定的不平等。那些特定的不平等也許是有不公平、不合理之處。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但是,因為某些特定的不平等的問題,從而否定了一般的不平等,進而把平等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謬誤的起源。
平等,必然導致人類的退化(詳見《從小老婆說起》以及其它相關文章),也必然導致人類文明的退化,因為,追求不平等,才是人類以及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動力。平等,必然導致政府剝奪人民的自由,必然導致最後走向專製與暴政。因為,人性是追求不平等的,所以,平等不可能自動地實現,隻有可能通過政府的人為幹預來實現。這,必然導致政府權力的擴展與人民自由的減少。而後果更嚴重的是:其實,從前麵的論述,我們已經通過數學的分析知道了:平等不可實現。最多隻能是無限的逼近。這個試圖無限逼近的過程,必然導致政府權力的無限擴張,人民自由不斷地減少,社會越來越不公平。而在付出了艱苦的努力與巨大的代價後,最終卻必然是一無所獲。
典型的例子就是共產主義以及共產黨人(communists)在世界各地的實踐。共產主義以及共產黨人,都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而共產主義以及共產黨人的基本追求,就是平等與民主。共產黨人在當政前,對“革命理想”充滿了憧憬。因為“革命理想”太美好,所以,花任何代價都值得。不惜流血犧牲(包括別人的血與他們自己的血),不惜踐踏一切現有的(以及以後新產生的)道德、習俗、法律、文化、曆史 ……,也要試圖實現“革命理想”。等共產黨人在當政後,很快就感受到實現“革命理想”與現實的脫節。他們或多或少開始懷疑“革命理想”。但是,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也不知道出路在哪裏。無奈之下,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尋找出路的方法:白貓黑貓論加摸著石頭過河。有人說: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的覺醒。這個說法大致不錯,但是,不精確、不完整。這個覺醒,僅僅是意識到原先走的通往“革命理想”的道路是錯的,或是用原先的那個走法是走不通的。這個覺醒,不包括認識到“革命理想”本身就是錯誤的,當然也就更不包括認識到為什麽“革命理想”是錯誤的。然而,我們現在不僅知道了錯誤的根源在哪裏,也知道了出路在哪裏。我們以前說:反共就要反民主(例如《非共區的造反有理》2015)。現在可以加上一句:反共就要反平等。
所以,後文明審美觀把法國大革命提出的平等作為一個基本的價值,是錯誤的,是不符合人性的。而平等 似是而非的特點,誤導了後來的一批又一批智力平庸的識字份子們,給人類文明的發展造成的嚴重的破壞。現在,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平等的謬誤以及它的危害,必須要把平等以及它的種種衍生物都清除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許多問題,才能撥正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不平等但是公平的社會才是人類文明的正確方向。
而平等之所以在法國大革命出現,其根本的原因恰恰就是基督教。孔子的三綱五常主張尊卑有序,當然是不主張平等。佛教也不主張平等。佛教的所謂眾生平等,基本上是指因果報應的機製對眾生是一樣的。佛教講因果報應。現世每個人的處境,是因果報應的結果,當然不可能是平等的,也不應該是平等的。印度教更是明確地把人分成等級,認為這是因果報應的結果,是天道、正義的具體體現。可以說:人與人的不平等才是天理。所以,平等的思想是基督教特有的,不是人類文明的共識。不平等才是普世價值,而平等不過是基督教的一家之言。前麵我們已經講了:重建基督教的信仰以及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觀來解決美國以及西方其它國家麵臨的問題,是不可能辦到的。退一步講,即使能辦到,又有什麽用呢?因為法國大革命散發的許多毒素,包括平等與共產主義,本來就都是來源於基督教的文化,具體的,就是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平等是萬惡之源。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中美兩國的前途。
中國的前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共產教的審美體係根本就沒有可行性。實際上,它一旦占據主導地位立刻就不能維持下去。所以,共產國家一旦成立後,立刻就不得不開始背棄共產主義理想。例如,列寧的改革開放:新經濟政策。然後是持續地進行修正。最後能比較穩定的,就是民族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這個詞,本來對應的,是“國際社會主義”,也就是當時的蘇聯。自從1943年5月第三共產國際解散後,國際社會主義已經不存在了。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民族社會主義。
現在習主席說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個,其實並不是共產黨人的初衷。這不過是一種世俗的想法。蔣委員長與國民黨的初衷,也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曆朝曆代的帝王與出仕的知識份子的初衷,也是為人民謀幸福。希特勒與德意誌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初衷,也是為德國人民謀幸福。共產黨人的初衷,當然就是共產嘛,也就是消滅私有製。所以,習主席的內心,並不是向著共產主義的。他的想法,基本上就與他說的“初心”類似,都是些淺顯的、實用的、世俗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比共產教的高、大、上的東西,還是要好很多。用世俗的觀念取代共產教的審美觀,這是個進步。但是,這些世俗的觀念缺乏理論上的係統性與深度,不足以成為一套新的審美體係來凝聚人心。結果,隻好用共產教的審美觀來凝聚人心,反而使改革開放後已經變得有些世俗化的中國社會,又重新變的政教合一。共產國家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民主,而是 政教合一(詳見《共產黨的崇拜》2005年,《一代人的追求》2006年,與《共與黨》2015年,以及其它相關的文章)。不民主不一定限製言論自由。例如,不民主國家新加坡(按美國現政府的定義)就有很充分的言論自由。但是,政教合一一定會限製言論自由(例如,本作者在新浪與在凱迪曾經已經存在了二十年的博客,現在被封了)。政教合一,禁錮思想,抑製創新,對國家民族的危害極大。這是個大倒退。
習主席,對西方的審美體係的頂層,是基本認同的。這也就是為什麽習主席一再強調:要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原因之一 (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習主席的審美觀,或者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審美觀,與美國的審美觀,都是後文明審美觀,在頂層,在道的層麵,是一樣,隻不過在底層,在術的層麵有些分歧罷了。習主席無非是認為:在術的層麵,中國可以做的更好。這,其實是有些根據的。因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問題現在越來越明顯。這與當年《民主的壞本質》出世時已經有很大不同了。
(“初心”,本是台灣鄉巴佬的土話。台灣民主後,因為要選票呀,所以就形成了使用粗俗語言的風氣。初衷,就變成了 初心。全民公決,就變成了 公投。生殖器(逼、屌)也從褲襠裏拿出來掛在了嘴邊,…………。不堪入耳。斯文掃地。民主的反動本質,由此可見一斑。更可笑的是,對岸大陸,竟然以為這些是“先進文化”,競相效仿。愚昧之極。)
而美國的前途,是幾乎確定的。那就是,在以追求平等為基本價值的道路上,向著共產主義第二季前進,同時,不斷地“與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不斷地從假民主向真民主演變。不斷地壓縮人民的自由,包括言論自由。不斷地侵蝕人權(例如,強製疫苗之類)。不斷地擴大共產的規模。…………。在一人一票的民主製度下,這個趨勢是無法改變的。這是民主本身的反動本質所決定的。然後是共產國家(或者 準共產國家)的崩潰。美國就會在共產國家與民主國家(或自由國家)兩者間重複循環。除非廢棄後文明審美觀,建立沒有平等價值的新的審美體係,否則,永無出頭之日。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審美體係會逐漸徹底瓦解,而在這同時,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不可能建立新的、穩定的審美體係。美國將陷入一個長時期的混亂。美利堅第一合眾國會滅亡。然後可能會出現美利堅第二合眾國、第三合眾國、……,就象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經曆了第一共和國、第二共和國、第三共和國、……,持續動蕩了一百多年。(對比過去兩百年,英國與法國的不同經曆與背後的原因,平等與民主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民族社會主義在中國也難以長期維持。它最有可能會在共產教原教旨主義的壓力下崩潰,轉變成英美式民主國家,然後,在以追求平等為基本價值的道路上,向著共產主義下一季前進,進入與前麵所說的美國同樣的循環。這些轉變過程中都會伴隨著混亂。而中國如果陷入混亂,其後果會遠比美國陷入混亂慘烈。
當年冷戰時,“民主陣營”(這是共產黨這一邊)與“自由世界”的對立,其實隻是後文明審美觀的底層(low level)的衝突, 是同一種文明內部的底層衝突,而在審美觀的頂層,其實它們是一樣的。現在的中美的衝突,也隻後文明審美觀的底層的衝突, 是同一種文明內部的底層衝突,並不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也就在基督教的信仰背景下的後文明審美觀)的衝突。(需要指出:現在的中美的衝突主要是世俗利益的衝突,不是宗教衝突)。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比美國更“先進”,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基本上走過了共產主義第一季,而美國現正走在通往共產主義第二季的路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曆史進程中比美國領先一個周期。但是,如果不久後中國也成了民主國家(這裏指英美式民主,不是指“全過程民主”)那麽,中國就會變得落後美國一個周期。其實,當中美兩國都在同一個死胡同裏來回轉時,實在是無所謂誰領先誰。
但是,與英美式民主國家不同,今天中國所受到的製度性的剛性製約,例如,一人一票的民主製度的製約,比較少,具有更大的可變性,有可能主動地廢棄後文明審美觀,利用中華傳統價值觀建立沒有平等價值的新的審美體係,回歸人類文明的正道,開創以後五百年或一千年的新文明。從這一點上講,中國有可能比美國更有前途。要突破後文明審美觀的框框,不是靠廣大民眾的認識。廣大民眾,作為一個群體,永遠都是愚民,這也就是民主必定沒有前途的原因。要突破後文明審美觀的框框,創建新文明,必須要靠政治強人、靠先知、靠聖人。
(注:通常所說的 “共產黨人”其實指的是共產主義者(communists),不是指 “共產黨員”(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共產黨員裏固然有不少共產主義者,但是,更多的其實並不是共產主義者。絕大多數共產黨員,其實是“投機革命”,並不是因為喜歡共產主義才入黨的。以前與現在都是這樣。另一方麵,不是共產黨員的人中,有許多其實是共產黨人。例如,“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十幾億中國人,受黨教育多年,但凡有點追求進步願望的,或多或少是個共產黨人。)
朱雨心 1/12/2022 (版權所有。商業轉載需獲得作者授權)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歡迎非商業轉載,需注明作者)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46233785_0_1.html
兩大難點:一是絕大多數人不理解。二是社會是一個複雜係統,要搞出一個完整體係很難。作者的基本觀點是有深度的。
除了毛主席, 習主席, 人類曆史上還有別人可以“靠”嗎?
本文是對 “無恥” 二字最完美的詮釋。 總結起來, 隻要跪久了, 總會等到骨頭啃。
農業文明產生等級。
商業文明需要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