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的原因與溫室效應的測定
朱雨心
(最近偶爾想到高溫這個問題。網上查了一下“專家”們對高溫原因的解釋。實在是不得要領。沒有一個說對的。例如,有氣象專家說:是因為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導致氣溫持續攀升。因果顛倒,真該掌嘴!我早就說過:氣象問題,是公益性的技術問題,不妨公開談論。下麵就談一談這個問題)
今年夏天中國出現高溫的原因應該是溫室效應,但是,不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沒有那麽快,所造成的影響也沒有那麽大。這個溫室效應主要是由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小顆粒造成的,例如,造成霧霾那些微小顆粒。
沒有極性的分子,不吸收紅外線。由相同原子組成的雙原子分子,沒有極性,不吸收紅外線。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和氧氣的分子就是這樣的雙原子分子,所以,不吸收紅外線。單原子分子,例如惰性氣體的分子,也沒有極性,也不吸收紅外線。凡是由不同的原子組成的多原子分子,都有極性,都吸收紅外線,但是,隻吸收某些特定波長的紅外線。 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吸收波長。
空氣中吸收紅外線的,主要是水汽與二氧化碳。除了前麵講的單原子分子,以及由相同原子組成的雙原子分子外,其它所有的分子都吸收紅外線,所以,幾乎其它的任何氣體都是“溫室效應”氣體。隻不過與水汽與二氧化碳相比,其它的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微不足道,對“溫室效應”的貢獻也是微不足道。
如果空氣不吸收紅外線,那麽白天就會有更多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麵,以此,地麵的溫度以及大氣底層的氣溫會更高。而在晚上,地麵以及底層大氣向太空輻射散熱也同樣不受阻擋,散熱也更多,冷的也快。所以,空氣吸收紅外線,既減弱白天太陽對地麵以及底層大氣的輻射加熱,也減弱夜晚地麵以及底層大氣向太空的輻射散熱。但是,白天的太陽輻射,包括可見光、紅外線、以及其它波長的輻射;而在晚上,地麵以及底層大氣向太空的輻射,隻有紅外線。所以,空氣是否吸收紅外線,對白天地麵以及底層大氣的受熱的影響小,對晚上地麵以及底層大氣的散熱的影響大。因此,總的效果是:空氣吸收紅外線,會使地麵以及底層大氣升溫。
除了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吸收紅外線,從而阻擋太陽對地麵的紅外輻射,以及地麵對太空的紅外輻射外,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小顆粒對輻射的阻擋作用更大。這些小顆粒既吸收輻射,又散射輻射。更且,不僅阻擋紅外輻射,也阻擋可見光、以及其它波長的輻射,所以,空氣中的這些小顆粒,既可能造成地麵以及底層大氣升溫,也可能造成地麵以及底層大氣降溫。簡單的講,在高空,這些小顆粒阻擋太陽對地麵的輻射的效果,大於阻擋地麵對太空的輻射的效果,因此,結果是造成地麵降溫。而在低空,這些小顆粒就會造成地麵升溫。中國大氣汙染嚴重。廣泛而持續存在的霧霾,就是空氣中廣泛而持續存在微小顆粒的證據。這些微小顆粒主要在低空,所以,造成了高溫。這就是今年夏天中國各地出現高溫的原因。隻要大氣汙染不改善,高溫就會年年有。是否會越來越熱,最高能熱到什麽程度,要定量分析後才能知道。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溫升高不是同一會事。溫室效應固然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升高,但是,全球氣溫不僅僅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氣溫還取決於太陽輻射本身的變化,地球軌道的波動,地表形貌與物質的變化,地球內部熱源的變化,等等。由測定的平均氣溫的上升,來認定平均氣溫的上升是由溫室效應造成的,在邏輯上是不完整的。更何況平均氣溫的變化很小,非常難以確定是否真在上升。然而,溫室效應卻是非常容易測定。前麵講了,溫室效應,造成白天太陽對地麵的輻射的減少,但是,造成夜晚地麵對太空的輻射的更多的減少。所以,溫室效應,造成白天升溫減少,夜晚降溫也減少。總的效果是:溫室效應,導致白天最高溫度與淩晨最低溫度的差別的減少。所以,白天最高溫度與淩晨最低溫度的差別,就是溫室效應最簡單、最敏感、也是最準確的測量。例如,月平均溫差,或年平均溫差,等等。這個測量方法,不受前麵講的其它的影響全球氣溫的因素的影響。白天最高溫度與淩晨最低溫度,是每個氣象站都有記錄的。隻要把曆年的數據一比較,就可以確定是否有溫室效應。例如,這個溫差是逐年降低,那就說明有溫室效應,或者說:溫室效應在加強。如果這個溫差是逐年增大,那就說明沒有溫室效應,或者說:溫室效應在減弱。
另外,白天最高溫度與淩晨最低溫度的差別,也是大氣汙染程度的一種非常簡便,但是,非常有效的測量。各個地方可有很方便的據此測定本地區的大氣汙染的變化的曆史。
朱雨心, 2013年8月30日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北方農村早春時常常在後半夜燒煙防凍(南方農村偶爾也用)。就是點燃一些柴草堆,壓上些泥土,讓它慢慢燒,幾乎沒有火,但是有很多煙。這個防凍的效果,並不是靠柴草燃燒所產生的熱。這個熱量是微不足道的。它的防凍的效果是因為煙。煙就是微小的顆粒。煙彌漫在田野上,阻擋了地麵向太空的輻射,從而減少了地麵的降溫,使莊稼躲過凍害。這就是我前麵講的道理。